职业院校学生犯罪心理分析与应对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院校学生犯罪心理分析与应对措施摘要:近年来,职业院校学生犯罪案件频繁发生,对校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影响严重。

我国职业院校普遍存在人文精神缺失和法制教育观念滞后,很大程度上造成职业院校学生对他人权利的漠视和法制观念淡薄。

心理健康教育缺失,心理疏导缺位则是职校生心理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生犯罪原因心理问题
职业院校学生(以下简称职校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各个领域中技能性人才的基础力量,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生力军,是祖国的未来。

他们的思想态度、精神面貌和行为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职校生的培养和教育应为全社会所关注。

当前,我国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城市化、现代化、工业化、市场化的社会变革也正处在关键时期。

就这个时期我国的职校生而言,其思想道德素质状况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能与变革中的时代要求相一致。

但是随着社会的变革,教育改革的深入,职校生早已逐步被卷入社会化、市场化浪潮之中。

经济、学习、就业的压力、使许多职校生心理上不堪重负,于是在职业院校中产生了一些不协调的因素,出现了日益增多的职校生违法犯罪现象。

据北京市朝阳区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2006年至2009年4月,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共移送朝阳区法院院审查批准逮捕青少年学生犯罪案件48
件71人,其中职业教育院校学生犯罪案件29件45人,所占比例分别为60.4%和63.4%,普通教育院校学生包括初中生、高中生、
本科生犯罪案件和人数全部相加才占39.6%和36.6%。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职业院校学生犯罪是我区青少年学生犯罪的主要群体,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讨论。

职校生正处于青年时期,其生理和心理都在迅速成长,还没有完全成熟,社会纷繁复杂,他们缺乏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很容易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心理健康教育缺失,心理疏导缺位则是职校生心理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

一、职业院校学生犯罪心理特点如下:
(一)心理脆弱,感情用事。

职校生既是生理成熟的重要阶段,又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更是心理成熟的关键期。

他们大多为90年后出生,且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多溺爱,其性格多任性。

正如美国犯罪学家戈夫指出的:”家庭在青少年犯罪中扮演关键角色是在对越轨行为研究中最瞩目和最经常重复的发现。

”[1]对于一些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性格孤僻、性情粗暴、急躁,他们情绪和情感都十分丰富,但其表现形式较为复杂、重感情、讲友谊,但带有明显的两极性,易激动,往往存在遇到一点小事,稍有挫折,就变为消极的倾向,在解决一些人际冲突纠纷时,往往感情用事,采取偏激的,极端的暴力方式解决问题,从不计后果。

还有一些职校生因为家庭贫困,或自身存在某些缺陷,一方面对家庭和社会不满、仇视,另一方面又过于自卑敏感,自我调节能力差,无法应对社会的一些不公平现象和各种挫折,对人生悲观,以至于不能自拔。

(二)心理迷乱,情绪失控。

随着高校扩招步伐的逐渐加快,
大学生人数的增多,职业院校学生失业现象日益严重,许多职校生的自我预期值开始下降。

对前途充满迷茫,这就使他们极易产生消极颓废心理,导致心理迷乱,情绪失控,失足犯罪。

比如,某职业院校张某,因某日心烦意乱,感觉前途渺茫,就在晚自习期间,偷了宿舍同学每人一样东西。

张某说,她就是将盗窃作为排解自己心情的一种手段。

这是一种犯罪变态心理,从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同化”,同化不是个体对社会压力的屈服,而是对自己的特定社会环境的一种自愿调适,社会心理学对态度的研究表明,”同化是内化的前提,是形成与转变个体信念、态度的重要环节”。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思想的变化,使得青年一代的观念也大大不同于从前。

[2]”他们的思想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颓废、自私等各种不良现象的出现,甚至以此为起点开始走向犯罪。

”而据前几年对全国7.4 万名职业院校学生抽样调查,发现心理疾病患者高达30.23%。

可以说心理迷乱,情绪不稳是青年学生典型的心理疾病,也是当代职业院校学生失足的又一大诱因。

(三)动机简单、不计后果。

犯罪动机是指刺激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犯罪目的的内心冲动或内心起因。

行为人总是以一定的犯罪动机作指引才萌发某种犯罪目的的。

职校生犯罪的动机主要有贪财、仇恨、报复或极端的妒忌等心理。

从犯罪动机角度来看,职校生犯罪目的中以盗窃、诈骗、抢劫等侵犯财产型犯罪居多,而伤害次之,以杀人最少。

因而如果从动机引发犯罪实施的过程来看,很多犯罪职校生实施犯罪过程并非真正想致人于死地,只是失去理
智,对犯罪后果难以预见或根本没有预见,即行为的不计后果。

他们往往或为一念之贪,或逞一时之快。

如江苏某职校一男生,因女生拒绝与其继续交往,承受不住突如其来的情感刺激,便将女生割喉至死,作案动机只是一时冲动形成。

二、职业院校学生犯罪心理的应对措施
(一)家庭方面
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关系不和睦、家庭教育缺位是导致职校生犯罪的三大因素。

因此,建立完整的家庭结构、和睦的家庭关系、正确的教育方式,是预防和减少职校生犯罪的重要环节。

在教育子女方面,家长要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态度,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劳动观、价值观、择业观,使子女在健康、合理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以防止和减少犯罪心理、犯罪行为的产生。

社区、基层司法机关、公益性的社会组织等组织都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利用自己的方便资源向家长开展有关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家长学习学习如何更好的教育子女。

(二)学校和社会方面
1、建立职校生心理档案,密切关注有心理问题的职校生。

职校生犯罪可能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对于进入职业院校之前所形成的导致职校生犯罪的因素比如学生心理存在问题、性格怪异等,校方可以通过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管理。

2、完善和落实职校生心理救援机制。

职业院校与社会的联系非常密切。

学生在校园里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他们该如何分析、
如何面对,怎样让学生拥有更为弹性的心态去对待生活,怎样更宽容地去面对他们面临的各种人生挫折,是各类职业院校函待解决的问题。

学校要有意识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帮助学生实现正确的心理迁移,让心理咨询走进课堂。

3、丰富校园活动及社会实践,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释放心理压力,正确认识社会。

一方面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可以转移学生对不良嗜好的注意力,释放心理压力;另一方面,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和社会实践教育,引导职校生正确交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消除对社会现状的片面理解和反社会情绪,放弃偏激和自卑心理,勇于面对挫折,敢于承担责任,保持稳定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

4、社会应当更多关注职业教育院校学生受教育、就业等问题。

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部门应当相互配合,建立健全既严厉打击此类犯罪,又有利于其改过自新的司法制度。

同时司法机关要与学校、家庭形成教育和改造的合力,建立检校、检家、校家等共同预防机制。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全方位的综合预防体系,并可探讨废止定罪判刑即开除的学校惩罚措施,为犯罪学生回归社会创造更多条件。

参考文献:
[1]刘强.美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矫正制度概要[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2]张荣丽等著.未成年人的保护及犯罪预防.法律出版
社.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