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高考政策

合集下载

2010年高考志愿填报必解读招生政策

2010年高考志愿填报必解读招生政策

2010年高考志愿填报必解读招生政策张艺执(资料图片)专家简介:张艺执高招报考专家。

研究高校《招生章程》达5年多之久,是全国“把握招生章程,掌握报考新技巧”的首倡者,是预测校线和专业线四大方法的独创者,其代表作为《跟着招生章程走,掌握报考新技巧—高考志愿填报胜经》(再版)。

现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摘要:招生政策主要指招生政策和规定,特别是与填报志愿密切相关的政策和规定,比如高校招生录取体制和办法、录取批次的划分、优录照顾政策、定向招生政策等等……招生政策主要指招生政策和规定,特别是与填报志愿密切相关的政策和规定,比如高校招生录取体制和办法、录取批次的划分、优录照顾政策、定向招生政策等等。

由于招生政策的规定,高考录取的流程大体为:划分录取批次→制定录取分数线→投档形成院校调档线→分批录取与调剂录取→征集志愿及录取→通知考生→补充录取(高职高专)。

下面笔者先结合11条分数线的概念、相互区别及其联系进行介绍。

(一)11条分数线的概念区别及联系。

第1条分数线各科类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简称录控线或批次线又称省线)为什么要划分各科类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这是由于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录取的高校众多,所有高校不可能同时录取,将不同类型的院校分期分批进行录取,由此形成分类录取批次。

各省市根据本地实际划分,一般将志愿、录取批次划分为6~10批次,但多数省市分6~8批次录取。

分科类分批次录取既有利于不同类型高校招生,也有利于增加考生的录取机会。

什么是录取控制分数线?主要作用是什么?录控线是根据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考生高考成绩水平和招生计划,按一定的比例确定的录取新生的各批次、各科类最低成绩标准。

各科类、各批次的批次线都会不同,科类一般分为文史类、理工类、艺术类和体育类(一般只分本科线和专科线),文史类和理工类又分为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第三批本科、第四批(高职高专),个别的还有第五批。

有些地方还分得更细,将上面各批分别分为第一批一次(A段)与二次(B段),第二批一次(A段)与二次(B段),第三批一次(A段)与二次(B段),第四批一次(A段)与二次(B段)。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为做好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招生工作,保障高校选拔符合培养要求的新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制定本规定高校招生工作应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的原则,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新生。

一、报名和志愿填报1.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申请报名:(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3)身体健康。

2.下列人员不得报名:(1)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的在校生;(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3)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包括全国统考、省级统考和高校单独组织的招生考试,以下简称高校招生考试)的应届毕业生;(4)在上一年度参加高校招生考试中利用通讯工具作弊、由他人代替考试或代替他人考试等被认定为考试作弊行为情节严重的考生;(5)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3.报名办法申请报考高校的所有考生,须在其户籍所在省(区、市)高校招生委员会(以下简称省级招委会)规定时间和指定地点报名。

省级招委会可按照以考生户籍为主、与在本地区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就读一定学习年限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本地区实际就报名条件、时间和有关要求作出具体补充规定。

在中国定居并符合报名条件的外国侨民,持所在省(区、市)公安机关填发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或《外侨居留证》,可在有关省级招委会指定的地点报名。

各省级招委会办公室(包括教育考试院、招考办、考试中心、考试局等,以下统称为省级招办)应要求本省(区、市)各级招生考试机构认真履行考生报名资格审查工作职责,根据报名条件,严格审查考生报名资格。

4.考生志愿的填报考生志愿表的设置和填报办法应有利于体现考生报考意愿,有利于录取管理,有利于高校录取新生。

考生志愿填报方式、时间和办法由各省级招委会根据本地区招生工作实际作出具体规定。

2010年高考安排

2010年高考安排

2010年高考安排
2010年高考安排即将拉开序幕,在这个紧张而忙碌的时间里,考生们应该着手准备自己的高考,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2010年高考的安排情况。

首先,2010年高考一般是在6月7日至9日进行,考试时间为3天,分别进行语文、数学、外语、理科和文科5个科目的考试。

其中第1天上午考语文,下午考数学;第二天上午考外语,下午考文科综合;第三天上午考理科综合,下午全部科目考试结束。

其次,2010年高考的报名时间为3月1日至10日,考生可以通过网上报名或者到当地的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进行现场报名。

考生还需要带上本人的身份证和高中阶段学习相关的证明材料进行报名,而非应届毕业生则需要提供全国中学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单。

再次,2010年高考的成绩公布时间大约在7月初,届时考生可以通过当地招生考试机构或者教育部门正式的高考成绩查询系统来获知自己的成绩。

最后,考生们在备考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首先是保持足够的时
间精力,以百分之百的精力准备和备考。

其次是要有正确的备考方式,通过看书、做题、复习等多种方法对知识点和考题进行集中复习。


要通过平时的模拟练习和考前的模拟考试来提高自己的答题技巧和应
对紧张的能力。

总之,2010年高考将在不久之后到来,考生们只有做好充足的准
备和正确的备考方法才能取得好成绩,为自己的人生之路打下良好的
基础。

2010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考试问答

2010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考试问答

新浪教育讯⽇前,2010年上海市普通⾼校招⽣考试问答已经发布。

以下为全⽂: 1.⾼考科⽬如何设置? 今年⾼考科⽬设置仍为“3+X”(X为“综合+1”或“综合”)。

(1) “3”是指语⽂、数学、外语三门⽂化基础课。

外语设有听⼒测试,成绩计⼊总分。

数学分⽂、理卷。

(2) “综合”即“综合能⼒测试”,以⾼中六门课(即政、史、地、理、化、⽣)课程标准中基础型课程的基本要求为依据,以能⼒测试为主导,考查考⽣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及综合应⽤能⼒。

2010年仍设适合⽂科考⽣和适合理科考⽣的两种“综合能⼒测试”试卷。

(3) “1”为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物六门课程中的任⼀门课程,这六门课程称为“相关”科⽬。

考⽣报考本科院校考试科⽬为:3+综合+1;报考⾼职(专科)考试科⽬为:3+综合。

2.秋季⾼考各科成绩如何计分? 秋季⾼考语⽂、数学、外语(含听⼒)、综合和相关科⽬考试成绩满分均为150分,其中综合能⼒测试成绩以20%计⼊总分。

报考本科考试科⽬总分为:(3+综合+1)630分,报考⾼职(专科)考试科⽬总分为:(3+综合)480分。

3.相关科⽬考试成绩为什么要调整?如何调整? 由于各招⽣院校按⽂科和理科⼤类进⾏排序录取,本市的理科考⽣选考物理、化学、⽣物中的⼀科,⽂科考⽣选考政治、历史、地理中的⼀科,即同为理科或同为⽂科的考⽣选考科⽬不同。

为了使相关科⽬的考分有可⽐性,必须按⽂、理⼤类对相关科⽬进⾏调整,调整后的成绩称为“调整分”。

经过了教育测量、教育统计、计算机应⽤等⽅⾯的专家多次⽐较论证,并利⽤以前的⾼考数据进⾏模拟、测算,最后确定了调整原则和数学模型,国际上通常使⽤的标准分也是基于同样原理。

实践证明,对相关科⽬的成绩进⾏调整是必要的,⽬前的调整办法也是科学的,得到了有关专家和⼴⼤考⽣的⼴泛认同。

调整分不是事先确定的,调整区间幅度每年也是不同的。

每年的调整分都是在当年⾼考成绩统计完成后,根据调整原则和数学模型并聘请专家进⾏反复测算得出的结果。

2010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英语科

2010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英语科

2010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英语科一、考试性质和对象上海市英语科高考是为高校招生而进行的选拔考试。

它的指导思想是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二、考试目标英语科高考旨在测试考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其中,着重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核。

英语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语法、词汇和习惯用法,以及语言功能。

语言运用能力指获取、理解信息的能力(听、读),按情景或要求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能力(写);对英语专业和其他有关专业的考生还包括用英语进行口头表述的能力(说)。

语言基础知识和听、读、写的具体测试目标为:语言基础知识主要测试考生在语言环境中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具体目标为:1.能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的识别、理解和运用语法结构。

2.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理解和运用词汇。

听力主要测试考生理解口头英语的能力,具体目标为:1.能获取重要的事实信息;2.能理解话语中隐含的意思;3.能归纳话语的主旨大意。

阅读主要测试考生理解书面英语的能力,具体目标为:1.能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2.能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3.能归纳文章的主旨大意;4.能推测文章中的隐含意思;5.能运用阅读技能完成不同文体的阅读。

写主要测试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具体的目标为:1.能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译出正确通顺的句子;2.能根据题意正确、连贯、贴切地进行书面表达。

三、试卷结构英语科该考采用笔试和口试两种方式,其中口试只要求报考英语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考生参加,并提前单独进行(口试要求见《2009年上海市高考英语口语考试手册》)。

笔试试卷结构如下:四、答题要求笔试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要求考生在120分钟内完成。

第Ⅰ卷第1~16小题、第25~80小题采用多项选择题的形式,答案必须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第17~24小题、第81~84小题的答案和第Ⅱ卷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五、考试内容和要求根据《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确定考试内容和要求如下:1.词汇基本参照2009年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的《高考英语词汇手册》。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关于印发2010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关于印发2010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关于印发《2010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实施办法》的通知(沪教考院高招〔2009〕26号)各区(县)高校招生办公室: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10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沪教委学〔2009〕75号)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0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的补充通知》(沪教委学〔2009〕77号)的精神,现制定《2010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报名实施办法,做好2010年高考报名工作。

2010年高考报名条件严格按照市教委沪教委学〔2009〕75号规定要求和沪教委学〔2009〕77号补充要求。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生报名资格审查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05〕13号),各区(县)高招办和考生学籍所在高中阶段学校要进一步严格户籍学籍双认定,要对报名考生的相应证件、材料进行严格的核查,并通过必要的报名资格公示,加强对高考考生报名资格的宣传和资格认定管理,切实落实高考报名资格审查工作责任制,对相关负责资格认定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必要的培训,确保2010年上海高考考生的报名工作的顺利进行。

按照教育部报名工作要求,在高考报名前,各区(县)招考机构要加强对考生进行诚信教育。

考生应如实提供个人报名信息,涉及加分等特殊类型考生提供的材料应详细、真实、客观、准确。

考生在网上报名后的现场报名信息确认时,应书面签订包括如实提供报名信息与诚信考试在内的诚信承诺书。

今后一旦发现考生报考信息造假、考试违规等,将按教育部有关规定处理。

附件:2010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实施办法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十九日主题词:高招报名办法通知抄送:各区(县)教育局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办公室2009年11月19日印发(共印110份)附件:2010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实施办法一、报名条件2010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条件严格按照《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10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沪教委学〔2009〕75号)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0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的补充通知》(沪教委学〔2009〕77号)的规定执行。

2010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填报志愿问答

2010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填报志愿问答

2010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填报志愿问答一、基本情况1. 什么是“211工程”?本市列入“211工程”的院校有哪些?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关于“211工程”的主要精神是: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向21世纪,要集中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使其到2000年左右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及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在教育改革方面有明显进展,力争在21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大学的水平。

概括为:“211工程”就是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

本市列入“211工程”的院校为: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

2.什么是“985工程”?本市列入“985工程”的院校有哪些?1998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因此教育部决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部分院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985工程”。

本市列入“985工程”的院校为: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3. 《2010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专业目录》中“招收科目组”代号1、2、3、4、5、6分别代表什么科目?《2010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专业目录》“招收科目组”栏中的数字表示该专业对加“1”科目的要求。

“1”代表政治,“2”代表历史,“3” 代表地理,“4”代表物理,“5”代表化学,“6”代表生物。

4.什么是独立学院?本市有哪些招生高校属于独立学院?教育部在2008年4月实施的《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中指出,独立学院是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

2010年各地已公布高考本科录取分数线(2010年7月13日)

2010年各地已公布高考本科录取分数线(2010年7月13日)

2010年分数线 二本 文科 理科 600 563↓ 465↓ 442↑ 404↓ 400↑ 488↓ A 554 B 518 450↓ 492↓ 500↑ 534↑ 523↑ 386↓ 483↑ 494↓ 489↓ 321↓ -467↑ 466↑ 450↓ 479↓ 425↓ 510↑ 448↓ 423↓ 504↑ 474↓ 453↓ 506 A 567 B 527 448↓ 491↓ 500↑ 507↓ 494↑ 363↓ 441↑ 472↓ 500↓ 328↑ -481↑ 445↑ 430↓ 462↓ 427↓ 478↓ 415↓ 442↓ 518↓ 441↓ 433↓
348 --415↓ 411↓ 346↓ 462↑ --400↓ 366↓ 366↓ 445↓ 596 516 511 520 515 530 546 532 345↓ 423↓ 439↓ 383↓ 326↓ 396↓ 401↓ 351↓ 497 539 532 523 606
浙江 宁夏 新疆 西藏
590↓
551↓ 464↓ 433↓ 少数 汉族 民族 315 255 436↑ 415↓ 少数 汉族 民族 315 224 -385 -380
606 501 499 少数 民族 290
496↓ 474↓ 485↓ 471↓ 少数 汉族 少数 汉族 民族 455 民族 455 293 282
考本科录取分数线
一 二 447 427 370 451 481 476
606
605
--
--
321 400 385 --
273 340 380 --
501 468 499 480 汉族 少数 汉族 450 民族 450 260
467 428 445 426 少数 汉族 少数 汉族 民族 315 民族 315 240 205

2010高考政策

2010高考政策

2010年高考加分政策特殊资格认定享受加分、降分、优先录取政策的考生于5月10日前办理资格认定手续(具体时间以通知为准)。

高中在校考生,由高中学校负责到县(区)招生办统一办理,其他考生,本人到县(区)招生办办理。

其中省优秀学生干部、省优秀学生、省优秀团干部需填写省招考办下发的特定登记表;奥赛获奖考生需填写省招考办下发的特定登记表和考生附表(获奖者以教育部下发的名单为准);省三好学生、省级优秀团员以省教育厅下发的名单为准;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需有市侨办开具的证明;台湾省籍考生需有市台办开具的证明;体育优胜者(二级运动员)考生由省招考办统一组织测试,并确定合格名单。

以上考生均需填写考生附表。

六类考生可以优先被录取高考录取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1.退出现役的义务兵;2.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3.高中阶段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省级优秀团员的应届毕业生;4.残疾军人(人民警察)、因公牺牲军人(人民警察)子女;5.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人民警察)子女;6.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的现役军人子女。

三种情况可低10分调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总分低于所报学校调档分数线10分以内,可向学校提供档案,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烈士子女;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由省侨办统一开具“三侨考生”证明信);台湾省籍考生。

六种情况总分加10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录取时总分增加10分,按考生志愿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称号者(按省教育厅提供的名单);在高中阶段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团干部称号者(按省教育厅提供的名单);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或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者(按教育部下发的名单);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或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按教育部下发的名单);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者(按教育部下发的名单);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或全国性体育比赛(列入国家体育、教育行政部门竞赛计划的,有等级制度标准的项目)取得前六名(须出具参加比赛的原始成绩),以及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者,报考当年在省招生考试委员会确定的测试项目范围内,通过省招生考试委员会统一组织的测试并被认定的考生(具体办法另行公布)。

上海2010“三校生”高考最低录取分线揭晓

上海2010“三校生”高考最低录取分线揭晓
另外艺术类专业的统一文化考试最低录取控制线不得低于非艺术类专业统一文化考试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70即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文化课总分不得低于125分单科成绩不限须三门文化课考试科目均无缺考
上海2010年“三校生”高考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已经揭晓。 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文化课总分(含加分)不得低于179分;任何一门单科成绩不得低于40 分,若单科成绩中有一门在90分以上(含90分)且三门文化课考试科目均无缺考,则不受一门单科成绩不达线限制。 另外,艺术类专业的统一文化考试最低录取控制线不得低于非艺术类专业统一文化考试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70%,即语 文、数学、外语三门文化课总分不得低于125分,单科成绩不限(须三门文化课考试科目均无缺考)。
来源:劳动报

2010高考政治热点专题:2010年上海世博会

2010高考政治热点专题:2010年上海世博会

2010高考政治热点专题:2010年上海世博会一、【背景材料】1.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

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表达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围绕“城市”主题展开交流合作。

2.世博旅游宣传口号和与标识发布。

2010年。

世博旅游宣传口号为“中国上海,发现更多,体验更多”。

世博旅游形象标识如下:它是由蓝色的中国古典纹饰“海水”、墨色的中国书法草体“上海”、蓝色的英文字母“shanghai”和阿拉伯数字橙蓝相间的“2010”构成,蓝色代表了上海“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橙色则表现了城市的活力、激情、时尚和欢乐,与世博旅游宣传口号“发现”和“体验”遥相呼应。

3.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主口号,歌曲一个由汉字“心”生发出来的“中国心”被选为志愿者标志。

2002年12月,国际展览局举行第132次成员国代表大会,对2010年世博会举办地进行投票表决,中国上海最终胜出。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的主体由汉字“心”、英文字母“V”、嘴衔橄榄枝飞翔的和平鸽构成。

上海世博会志愿者主口号“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

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歌曲“在你身边”。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口号于2007年12月5日开始征集,至2008年4月30日结束。

4、上海世博会吉祥物: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是一个略带幽默、外形象中国传统汉字“人”的蓝色小孩。

取名“海宝”意为“四海之宝”。

5、5月1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倒计时一周年暨计时牌启动仪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三位形象大使正式公布,他们是:国际演艺巨星成龙、国际钢琴演奏家郎朗、国际体育明星姚明。

二、【知识链接】1、体现的经济知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怎样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对外交往中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2、体现的哲学知识:(1)世博会会徽、志愿者标志的形成(设计过程):设计者的灵感来自客观世界,是对客观现实的形象的反映、同时体现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能动地认识世界,体现创新精神。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10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10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10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0.02.11•【字号】沪教委学[2010]20号•【施行日期】2010.02.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10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的通知(沪教委学〔2010〕20号)各高等学校、区县教育局、后方基地教育处、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为做好2010年本市普通高校的招生工作,我委制定了《2010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切实做好2010年本市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

附件:2010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办法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二○一○年二月十一日附件:2010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办法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教学〔1999〕3号)、教育部关于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等有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精神,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2010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应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做好平行志愿和高校自主招生等以推进改善民生为出发点的高招改革工作,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的原则,坚持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促进高校招生考试平安稳定开展,促进高校依法行使办学自主权并探索试行招生考试改革,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基础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招生计划与专业2010年度本市市属普通高校安排在沪招生计划约5.62万人。

各普通高校的招生专业必须是经教育部或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批准或备案的专业。

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全国统考”)报名和志愿填报(一)报名凡符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10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沪教委学〔2009〕75号)中的报名条件的考生均可报名。

2010届上海高考历史要求

2010届上海高考历史要求

2010届上海高考历史要求考试目标1.历史知识1.1 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1.2 知道重要的历史变迁及其特征1.3 知道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关联2.历史技能2.1 运用有关时间的术语(如古代、现代、世纪、年号、纪年等)2.2 辨认空间中历史发生的位置及其演变2.3 了解获取材料的各种途径(如考古发现、文献阅读、调查访问等)2.4 掌握征引材料的基本规范3.材料处理3.1 提取文字、图片、表格等材料中的信息3.2 区分原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3.3 识别材料中的客观性表述和主观性认识3.4 判断材料的真实性、权威性和可靠性4.历史阐释4.1 把历史事件、人物、观念等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解释4.2 从不同的主题和观点解释历史事实、历史变迁4.3 用比较的方法解释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变迁4.4 对历史的解释作出评价5.组织与交流5.1运用概述的方式进行组织5.2运用叙述的方式进行组织5.3运用论述的方式进行组织6.历史价值观6.1 认同本民族的历史文化6.2 尊重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6.3 确立人类共有的理想与价值第一分册第l课古代两河流域(1)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2)楔形文字(3)《汉穆拉比法典》第2课古代埃及(1)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2) 金字塔作为世界文明奇迹的象征意义(3)象形文字:书写工具材料第3课古代印度(1)古代印度四大种姓种姓制度的特征(2)佛教的创始人\时间佛教经典第4课美洲印第安文明(1)印第安文明杰出代表的名称(2)玛雅文化:玛雅人对人类生活的贡献第6课古代希腊城邦制度(2)希腊城邦的形成: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特征“古典时代”(3)雅典民主政治第7课希腊古典文化(1)《荷马史诗》(2)三大哲人(3)希罗多德及《历史》第8课古代罗马政治制度(1)罗马共和国:罗马共和国的开始(2)罗马帝国:屋大维被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罗马进入帝国时代;罗马成为地跨欧、亚、非的环地中海大帝国;罗马帝国分裂;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古代历史终结第9课罗马法体系(1)“十二铜表法”第10课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1)伊斯兰教产生的时间、地点和创始人经典第11课奥斯曼帝国(1)攻占君士坦丁堡:奥斯曼人攻占君士坦丁堡后迁都于此,改名为伊斯坦布尔;(2)帝国的统治:奥斯曼帝国控制亚欧商路第12课封建制度(1)西欧封建制产生和基本确立的时间;“采邑改革”及影响(2)等级君主制:英国议会和法国三级会议标志英、法两国等级君主制的初步形成等级君主制形成的背景、内涵、特征及其影响第14课庄园和城市(1)中世纪庄园: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2)城市的复兴与自治:城市争取自治斗争的常用方式第二分册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1)原始农耕(2)早期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的形式\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和核心地区第2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1)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夏王朝和国家的基本特征(2)二里头遗址第3课商朝与青铜文化(2)青铜时代:司母戊鼎;商朝青铜器的特征;甲骨文二重证据法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1)封邦建国:西周的建立;封邦建国体制的内容第5课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1)社会大变革:东周的建立;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2)百家争鸣第6课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1)战国七雄;商鞅变法;大一统帝国的建立时间(2)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第7课秦末农民起义(1)秦的暴政:秦短命而亡的原因(2)农民起义的时间;楚汉战争和西汉的建立第8课大一统帝国的重建(1)汉承秦制(2)黄老思想与文景之治第9课汉武帝时代(1)汉武帝“有为”的主要表现第10课东汉的兴衰(1)东汉的建立(2)东汉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第11课割据与分裂(1赤壁之战\三国鼎立格局的形成(2)区域经济的发展第12课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1)南北朝政权的更替;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2)民族融合\孝文帝改革第13课隋唐政治新格局(1)三省六部制与政事堂:隋朝的建立;唐朝的建立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及实质(2)科举制:秦汉至隋唐人才选拔方式的变革第14课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贞观之治(2)开元盛世第15课中外文化交流(1)丝绸之路的全盛(2)东亚文化圈第三分册第17课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1)宋朝的建立:北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北宋与辽、西夏以及金等民族政权长期并立(2)文官体制第19课多民族政权的并立(1)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2)金与南宋的对峙:金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靖康之变和南宋的建立;岳飞抗金与绍兴和议\ 辽、宋、西夏、金并立时期的榷场(3)蒙古崛起与南宋灭亡:大蒙古国的建立者;元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南宋灭亡的时间第2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1)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2)海上丝绸之路第2l课辉煌的科学技术(1)活字印刷:毕界创制泥活字印刷;活字印刷术向外传播(2)火药武器:火药武器发明和使用的影响(3)沈括与《梦溪笔谈》第22课元朝的统一(1)元朝的行省制度元朝对辽阔疆域统治的措施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1)明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明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2)内阁制度与皇权的加强第24课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1)清的建立(2)明朝灭亡与清军入关:明朝灭亡的时间第25课康乾盛世(上)(1)军机处的设立(2)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清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措施第26课康乾盛世(下)(1)社会经济的繁荣:商业都市(2)《四库全书》文字狱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1)朝贡贸易(3)从海禁到闭关第28课早期的西学东渐(1)西学的传入:早期西学东渐的重要史实及作用第四分册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3)君主专制第3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1)15世纪东西方的交流(2)新航路的开辟(3) 早期殖民扩张与侵略第4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意大利文艺复兴(2)马丁-路徳第5课英国革命(1)议会与国王的斗争(3)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第6课启蒙运动(1)启蒙思想家: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启蒙运动的背景(2)批判君主专制: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主张(3)宣扬自由和平等第7课美国独立战争(2)列克星敦<独立宣言> (3)《合众国宪法》;联邦制度的确立第8课法国大革命(1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导火线(2)革命开始<人权宣言>(3)拿破仑帝国建立《法国民法典》第9课英国工业革命(1)工业革命的孕育(2)机器的发明与改进(3)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变化第10课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1)现代工厂制度第11课工业时代初期的社会矛盾\血汗工厂社会立法第12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1)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代表人物(2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第14课美国的扩张和强盛(2)南北战争第15课德国的统一和崛起(1)德意志的统一第16课俄国的改革和资本主义(1)彼得一世改革(2)废除农奴制第17课日本明治维新(2)明治维新第1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1)电力时代的来临(2)大企业与垄断资本第19课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第五分册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1)虎门销烟(2)《南京条约》(3)五口通商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借口(2)《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的影响第4课洋务运动(1)总理衙门的设立(2)江南制造总局北洋水师京师同文馆洋务运动的评价第5课民族资本主义与早期维新思想(1)近代民族企业的名称两面性(3)早期维新思想家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第6课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1)甲午战争(2)《马关条约》第7课戊戌变法(1)公车上书(2)《时务报》与《天演论》(3)百日维新第8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1)强占在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门户开放”政策(2)八国联军入侵(3)《辛丑条约》第9课清末新政(1)新政的举措及评价第10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兴中会同盟会(2)武昌起义(3)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临时约法》;清帝退位;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第l1课20世纪初的国际冲突(1)列强支配下的世界(2) “同盟国”与“协约国”第12课大战的爆发与过程(1)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2)战争结果与影响第13课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2)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3)战后英国格局的变化\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评价第14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彼得格勒起义第15课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1)新经济政策的推行(2)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的时间第16课苏联的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社会主义工业化第19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2)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1)五四运动(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第一次国共合作(2)北伐战争第23课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1)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四一二”政变;(2)收回关税自主权第24课红色政权的建立(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25课九一八事变与全国抗日浪潮的兴起(1)九一八事变第26课红军长征(1)红军开始长征(2)遵义会议(3)三大红军主力会师第27课l929一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1)危机爆发的时间第28课罗斯福新政(1)国家调控经济(2)社会保障措施第29课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1)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时间(2)日本法西斯统治建立的标志(3)纳粹体制的特征第30课绥靖政策与“集体安全”的失败慕尼黑协定第31课战争的爆发与扩大(1)大战在欧洲爆发的标志(2)不列颠之战(3)莫斯科保卫战(4)珍珠港事件爆发的时间及后果第32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2)主要战场战略转折的战役(3)《开罗宣言》;诺曼底登陆;德国投降;日本投降;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第六分册第l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西安事变(2)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3)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第2课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1)平型关大捷(2)台儿庄战役第3课抗日战争的胜利(1)中共七大(2)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3)中国政府重新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的时间第4课民主和独裁的较量(1)内战爆发的标志第6课解放战争的胜利(3)国民党政权的覆灭: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结束的标志第7课雅尔塔体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1)雅尔塔体制的形成第8课美苏冷战的开始(1)丘吉尔演说杜鲁门主义(2)马歇尔计划;莫洛托夫计划;北约;华约(3)两个德国第9课殖民体系的瓦解战后民族独立浪潮的概况第10课大国关系的重组(1)美苏争霸第11课冷战的结束(1)东欧剧变和德国统一(2)苏联解体第13课西欧的一体化进程(1)煤钢联营(2)欧共体(3)欧盟与欧元第15课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性问题(1)世界贸易组织(WTO)开始运作的时间\中国加入时间第16课新中国的诞生(1)《共同纲领》;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2)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3)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时间;抗美援朝的结束第17课国民经济的恢复(1)土地改革运动第18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一化三改造(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宪法》第19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三面红旗”第21课文化大革命(1)文化大革命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与标志第22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23课改革开放(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经济特区的建立第24课一国两制(1)“一国两制”构想(2)香港、澳门回归及首任行政长官第25课初登国际舞台(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日内瓦会议(3)万隆会议第26课外交舞台的拓展(1)重返联合国(2)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的标志;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签署《联台声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第27课新时期对外关系2001年,中国被接纳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第7分册第一单元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第1课:先秦儒学与两汉经学1.孔孟之道2.儒学经学化第2课: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第二单元: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第7课新文化运动的勃兴1.“德先生”与“赛先生”2.中西文化论战3.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9课科技与文化的发展1.近代科技的引进:詹天佑冯如商务印书馆《申报》第10课社会生活的变迁1.交通改进:唐胥铁路2.社会习俗的变化第三单元:先进思想理论与现代中国第12课:毛泽东思想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第13课:邓小平理论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14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1.2000年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2003年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

上海市部分中学2010年高考情况统计整理

上海市部分中学2010年高考情况统计整理
上海市部分中学2010年高考情况统计整理 年高考情况统计整理 上海市部分中学
来源:各校官网 文章作者:各校招办 2010-07-28 10:18:11 [标签:高考 统计 中学]
中学名称
近3年一 年一 本率 高考情况 (网 统计 传) 97%99% 1999— 2008届高 考成绩统 计 2010届 毕业保送 生名单 09届高 三毕业讯 息 2010届 高考成绩 汇总 近年高 考情况 (网传) 2010年 高考情况 统计 2009年 名牌大学 录取名单


上海中学
华师大二附中
复旦附中 交大附中 上外附中
92%95%
控江中学 85%90%
七宝中学
南模中学 建平中学 延安中学 80%85% 上师大附中 80%90%
大同中学 实验学校 80%85%
2010届高 三毕业生 名单 2007年高 考成绩展 示 20062008年高 考情况
85% 西南位育 进才中学 向明中学 市北中学 位育中学 市西中学 曹杨二中 70%80% 格致中学 75%80% 80%
2007年 高考大事 记 2010届 高三喜报 2009年自 主招生成 绩
市三女中 松江二中 复兴高中 杨浦高中 行知中学 华师大一附中 市二中学
70%75% 70% 70% 65%70%
2010届高 三提前录 取统计 2007届提 前录取情 况汇总 2009年上 海市推






2010年上海高考政策

2010年上海高考政策

2010年上海高考政策2010年上海高考政策是指在2010年的高考中,上海市对于高考考试的政策和规定。

在这一年,上海高考政策做出了一些重要的调整和改变,以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和学生的需求。

以下将详细介绍2010年上海高考政策。

首先,在2010年的高考中,上海实行了综合测试。

综合测试分为统一测试和选择性测试两个部分。

统一测试包括语文、数学、外语三个科目,而选择性测试则包括其他科目,如政治、历史、地理等。

综合测试的目的是更全面地评估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避免单一指标对学生的评价。

其次,2010年上海高考取消了文理分科制度。

以往的高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擅长选择文科或理科,分别参加相应的科目考试。

但是在2010年,上海取消了这一制度,统一对所有学生进行综合测试。

此外,2010年上海高考还引入了国家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主要评估学生的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素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这一评价体系结合了学生在学校和社会实践中的综合表现,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

另外,2010年上海高考政策中还提出了公平公正的考试机制。

为了确保高考公平,上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加强监考工作、严格查处作弊行为、加强考生信息保密等。

同时,上海还实施了招生录取的透明化政策,将考试成绩和录取分数线等信息公布于众,确保录取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此外,2010年上海高考政策还注重对特殊群体的关爱和保障。

针对身体残疾考生,上海提供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如借读学校、辅助设施、额外时间等。

对于其他特殊群体,如农村考生、贫困家庭考生等,上海也提供了相应的照顾和帮助措施,以确保他们能够有更好的教育机会。

最后,2010年上海高考政策中还强调了高校招生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上海鼓励高校根据自身定位和需求,灵活设置招生计划和录取标准,以吸引不同层次的学生。

同时,上海鼓励高校开设更多的专业和方向,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和发展方向。

上海高考“硬加分”09年全面下调

上海高考“硬加分”09年全面下调

上海市教委新近传出消息,从今年开始将对⾼考加分进⾏调整,此举⼀出引来多⽅叫好。

根据市教委新公布的⾼考⽅案,2009年上海市普通⾼等学校招⽣录取的部分加分项⽬和分值缩减,2010年市教委还将对⾼考加分做出进⼀步调整。

减少“硬加分”加分幅度 新学期开学,沪上⾼三年级就开始忙着统计学⽣的⾼考加分情况,为填志愿作准备。

不过,对于上海考⽣⽽⾔,今年⾼考最值得关注的变化之⼀就是⾼考加分政策的全新调整。

据了解,市教委早在公布《2008年上海普通⾼校招⽣考试⼯作办法》时⾸次提出本市2009年将依据教育部有关⽂件要求,结合本市实际情况,调整加分分值和项⽬。

在上海市教委近⽇公布的《2009年上海市普通⾼校招⽣考试⼯作办法》中,全新的加分政策公布,⽂艺特长⽣加分分值减少,⼀些竞赛项⽬加分分值也由20分减为10分。

社会的普遍反应是,对绝⼤多数没能加分的“*考”考⽣来说,更能体现出公平与公正。

⽽且,有关⽂艺特长分的缩减,也被视为是深化素质教育的⼀个导向信号。

据了解,涉及⾼考的加分政策主要有两种,⼀是⾼考原始分加分政策,俗称“硬加分”;⼆是⾼校校内加分政策,俗称“软加分”,“硬加分”可以直接加在考⽣原始⾼考成绩上,再参加院校投档。

⽬前,上海“硬加分”对象主要由先进对象、竞赛优胜对象、政策照顾对象等,⽽“软加分”则是⾼校⾃主给予考⽣的加分优惠政策,考⽣只有⾼考成绩达到⾼校投档分数线才能享受到加分,参与⾼校的专业投档,2009年,上海⾼考加分政策调整主要是指“硬加分”的政策调整。

⽂艺特长⽣影响 受这次调分影响的要数“⽂艺特长⽣”了。

全国及上海市⽂艺竞赛个⼈⼀等奖或前三名(需赛前经市教委认定加分项⽬)、上海市学⽣艺术团(重点团)优秀团员,加分分值也由原来的20分减为10分;上海市学⽣艺术团(⼀般团)优秀团员则由原来的加10分改为加5分。

有⼈提出,这样⼤幅地减低加分值,会不会影响到中⼩学⽣参加业余艺术活动的积极性?对此,两年前曾受益于此项加分政策的现上海交通⼤学学⽣合唱团团员⼩陈说,加分的减少是件好事,这样能促使同学寻找和坚守⾃⼰真正的兴趣。

2010考年我省高考高招政策有三项重大变化 试

2010考年我省高考高招政策有三项重大变化 试

2010年我省高考高招政策有三项重大变化变动1 平行志愿扩大到艺术类和体育类在今年改革试点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到艺术类和体育类的各个批次也实行"平行志愿"。

此前,艺术类和体育类的招生实行的是梯度志愿。

也就是说,明年的艺术和体育类考生参照今年的平行志愿政策,也将可以填报多个志愿作为第一志愿。

释疑:为什么2009年在这个政策没有推行呢。

据了解,本、专科提前批及体育、音乐、美术类的各批次由于面试成绩不通用以及各院校录取标准不一致等原因在2009年暂不实行"平行志愿"。

也就是说,如果2010年,我省要实行平行志愿政策,需要解决的就是专业排名的问题。

目前,相关的配套政策在进一步研究制定中。

变动2 28项照顾政策有较大调整2010年,考生可享受的照顾政策也有较大的变动,有4大类28项照顾政策有调整。

考生由原来的享受加20分、10分不等调整为加10分、5分不等。

释疑:实行平行志愿以后,各院校的生源分布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原来的梯度志愿下,院校的分数差较大,而平行志愿后,各院校的分差缩小,出现"扁平化"。

为了适应"平行志愿"后高校录取新生分数"扁平化"的特点,原有的照顾分值也需进行相应调整。

(具体调整情况,最后以教育部全国规定为准。

)变动3 高职单招将有四变化一是高职单招的招生类别将从原来的13类变成9类。

二是在文化测试的基础上增加专业技能测试。

同时切线也将根据每个专业不同而不同。

三是切线由原来的一条变成了九条。

四是在录取时,对于获得职业技能大赛的考生将采取不同程度的照顾政策。

如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或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可免试入学。

1、专业由13类变9类调整后专业名称为:文化教育类(原师范教育类、文秘类)、财经类(原商贸管理类、财经类)、旅游类、艺术设计传媒类(原工艺美术类)、制造类(原机械类)、电子信息类(原计算机类、电子电气类)、土建类(原建筑类)、农林牧渔类(原农学类)、医药卫生类(原医学类)等9个科类。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对2010年报考外省市普通高校本市生源考生实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对2010年报考外省市普通高校本市生源考生实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对2010年报考外省市普通高校本市生源考生实行优惠政策的通知【法规类别】教育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沪教委学[2010]37号【发布部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发布日期】2010.03.24【实施日期】2010.03.24【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对2010年报考外省市普通高校本市生源考生实行优惠政策的通知(沪教委学〔2010〕37号)各区县教育局、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为了鼓励本市生源考生积极报考外省市普通高校,确保更多的本市生源考生能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经研究决定,我委对2010年报考外省市普通高校的本市生源考生(以下简称“本市生源考生”)继续实行优惠政策。

具体如下:一、本市生源考生可在录取时适当加分和降分投档(一)对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中报考外省市普通高校的本市生源考生(零志愿的外省市高校和提前批、艺术体育类高校及征求志愿高校除外),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高招办在向外省市普通高校投档时,如外省市院校线上生源不足,对线下的考生,在征得学校同意后分别给予合成总分加20分投档的优惠(但必须达到学校所在招生批次的控制线)。

加分投档采用“平行志愿”投档方式。

招生院校接收到的考生电子档案中考生成绩仍然是合成总分(不含20分的加分),由招生院校按招生规则进行审核录取。

(二)在上海招生的外省市普通高校如第一批、第二批本科资格线上生源不足,经加分投档及征求志愿后线上生源仍然不足,可分别在第一批或第二批本科控制分数线下降分择优录取本市生源考生(其中农林、石油、地质院校可不经征求志愿直接降分录取),其中第一批外省市本科院校的降分幅度最大可降至第二批的控制分数线,第二批外省市本科院校的降分幅度自第二批线下最大可降至规定的本批次考试科目的分数线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上海高考政策
2010年上海高考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和改革:
1. 高校自主招生:上海市实行高校自主招生计划,根据上海市高校自主招生实施方案,各高校可以自主组织招生考试和选拔,招收具备特殊优势和潜质的学生。

2. 特长生招生:上海市继续实行特长生招生政策,考虑学生在艺术、体育、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特长表现,加分录取。

3. 学科类招生:上海市调整学科类招考政策,强调对学生专业素养的综合考察,注重考查学生对所报考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4. 理综科目:上海市高考试卷结构调整,取消理综科目(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科综合),改为物理和化学两个单科试卷。

5. 专门选考科目:上海市增加了专门选考科目的数量和范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的选考科目。

6. 高考改革试点:上海市是国家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地区之一,实施了高考改革的相关政策措施,推行多元化考试录取模式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以上是2010年上海高考政策的主要内容,这些改革和调整旨
在更好地适应学生特长和兴趣发展的需求,提高高考录取的公平性和多元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