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重要知识点

合集下载

针灸学重要知识点

针灸学重要知识点

针灸学重要知识点1.经络证治的主要理论依据是:经络辨证。

2.治疗脾病,首选的穴位是:章门。

3.诊断脑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均匀一致性的血性脑脊液。

4.合谷、复溜均可治疗的病症是:汗证。

5.头痛位于前额者,其病变的经脉是:阳明。

6.内踝尖至胫骨内侧牌下方的骨度分寸是:13寸。

7.针刺治疗喘急不能平卧取天突穴,其操作方法是:先直刺0.2寸,然后针尖向下沿胸骨柄后方针刺1.0~1.5寸。

8,交接于足小趾端的两条经脉是:足太阳经与足少阴经。

9.手少阴心经的终止穴是:少冲。

10.治疗寒邪所致的疼痛宜选用的灸法是:隔姜灸。

U.肌无力危象叮胆碱能危象的最主要区别是:新斯的明不足。

12.第一个铸造针灸铜人的医家是:王惟一。

13.治疗急性、疼痛性病症,宜首选的脸穴是:那穴。

14.临床疑诊脑出血时,首选的辅助检查是:脑CT015.同时针刺中皖、章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宜选择的体位是:仰卧位。

16.合并肺部感染的重症肌无力病人,针对其肺部感染,应选用:青霉素。

17.治疗行痹取血海、膈俞的目的是:活血养血。

18.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为颅内压增高的三主征。

19.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的经脉是:足少阳胆经。

2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出现相应的症状及体征完全恢复的时间应在:24小时内。

21.手三里在前臂,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22.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治疗最佳补钾方法是:口服。

23.推-基底动脉系统TlA的特征性表现是:跌倒发作。

24.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可能是:突触后膜乙猷胆碱受体敏感性降低和受体数目减少。

25.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最主要区别点是:有无局灶性定位体征。

26.梗死灶继发出血是溶栓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指明的再灌注损伤及脑组织水肿也是溶栓治疗的潜在危险,再闭塞的概率约10%~20%,发病机制不清,也是溶栓治疗的并发症,而血管痉挛不属于溶栓的并发症。

27.根据五输穴的主病特点,治疗1•体重节痛”应取:输穴。

针灸必背知识点

针灸必背知识点

针灸必背知识点
1. 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由针刺和艾灸两种治疗方法构成。

2. 针灸主要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身体的气血、阴阳等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养身体的目的。

3. 针灸治疗的适应症包括各种疼痛、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4. 针灸应用时需要注意卫生、穴位的临床病证匹配、针刺深浅、针灸剂量等因素,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5. 针灸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孕妇、感染性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等应慎重使用。

6. 针灸治疗需要患者与医师相互沟通协调,遵循医嘱,不要自行调整诊疗方案。

7. 针灸治疗的效果需要一定的连续性和持久性,一般需要多次针灸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8. 正规合法的针灸诊疗机构应当具有合法的执业证照和医疗设施,医师应当拥有相关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

(完整版)针灸学重点

(完整版)针灸学重点

名词解释1.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包括经脉和络脉。

2.经络系统: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计数的浮络、孙络等。

3.十二经脉:系指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为正经。

(相关: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八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至内踝上八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4.奇经八脉: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共八条。

5.一源三岐: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而分别循行于人体的前后正中线和腹部两侧。

(相关:督脉调节全身阳经脉气。

称“阳脉之海”;任脉调节阴经脉气,称“阴脉之海”;冲脉调节十二经气血,称“十二经之海”,又称“血海”。

)6.十四经:奇经八脉中的督脉和任脉,各有其所属的腧穴,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

7.十五络脉:十二络脉和任督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计15条,称~~~8.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人体腔的支脉9.标本:主要指经脉腧穴分布部位的上下对应关系。

10.根结:指经气的所起与所归,反映出经气上下两极间的关系。

11.四海: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为人体气血精髓等精微物质汇聚之所。

(髓海位于头部,气海位于胸部,水谷之海位于上腹部,血海位于下腹部)12.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13.特定穴: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呼的腧穴。

(分为五腧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背腧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等十类。

)14.五腧穴: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五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合穴。

15.原穴: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又称“十二原”。

作用:协助诊断治疗相关脏腑的疾病。

针灸学重点

针灸学重点

针灸学重点1、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

内容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技术,临床治疗。

针灸学的基本内容:针灸理论,针灸技术,针灸临床应用1、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

“经”为直行的主干,路径的含义,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络”为侧行的分支,网络的含义,较经脉较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2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组成,是由经脉和络脉相互联系,彼此衔接而构成的体系。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经筋、皮部,十五络脉,浮络,孙络。

十二经脉的名称由手足、阴阳,脏腑三部分组成。

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手足阳经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足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其中三阴经在足内踝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4、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

5、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规律:循行走向的总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

循行交接规律: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

6奇经八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奇经八脉的督脉、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分别循行于人体的前后正中线和腹部两侧,故称“一源三岐”。

督脉为“阳脉之海”;任脉为“阴脉之海”;冲脉为“十二经之海”又称“血海”。

作用:统帅主导作用,沟通联络作用,蓄积灌溉的调节作用。

7十五络脉,四肢部的十二经别络,加强了十二经脉表里经之间的意义。

8、“根结”:指经气的所起与所归,反映出经气上下两级之间的关系。

“根”指根本、开始,即四肢末端的井穴;“结”指“结聚、归结,即头、胸、腹部。

“四根三结”意为十二经脉以四肢为“根”,以头、胸、腹三部为“结”9、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针灸知识点总结归纳

针灸知识点总结归纳

针灸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历史起源针灸起源于古代中国,据史书记载,针灸学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其中《灵枢》一书详细记载了针灸的理论和实践。

到了西汉时期,针灸学经历了飞跃的发展,后来传入韩国、日本等国家,成为国际通行的疗法。

二、理论基础针灸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经络学说、腧穴学说、气血津液学说和五行学说。

经络学说是指人体经络系统,认为人体内部有十四条经脉、十五条络脉和奇经八脉共主十八条脉络。

经络贯穿于全身,贯通脏腑组织,形成了生物信息传递通道。

腧穴学说则是指人体上有一些特定的穴位,人们可以通过在这些穴位上施以针灸治疗以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气血津液学说是指人体内部的生命活动是靠气、血、津液等维持的,只有气血津液的平衡,人才能保持健康。

五行学说则是指五脏六腑和人体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调理方法。

三、临床应用针灸疗法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皮肤疾病、眼耳鼻喉疾病、骨伤科疾病等。

同时,针灸还可以用于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人体的免疫调节,有助于健康保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四、安全性针灸疗法是一种相对安全的疗法,但是在实践中还是需要重视安全问题。

首先,需要严格控制针灸器具的消毒和无菌操作;其次,需要树立正确的针灸操作观念,严格遵循有关的标准化操作规程;最后,对于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需要进行全面评估,在临床实践中因人而异,有机差异,不能一概而论。

五、文化意义针灸不仅是一种疗法,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中国,针灸疗法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和认可,在全国各地成立了众多的针灸医院和临床部门,疗效显著。

同时,由于针灸的独特魅力和神秘感,吸引了很多外国人学习和研究,为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现代研究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现代医学界对针灸的疗效进行了深入研究。

从理化学角度、生物学角度和医学实践角度等多方面,对针灸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也出现了许多基础针灸学、临床针灸学和针灸治病疗效等相关研究成果,为针灸疗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针灸的知识点总结

针灸的知识点总结

针灸的知识点总结1. 针灸的起源和发展: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起源于中国古代。

据史书记载,中国人民在远古时代就开始使用针灸治疗疾病,最早的针灸器具是石针、骨针等。

随着历史的发展,针灸疗法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在东汉时期,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和黄帝内经的《灵枢》对针灸疗法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整理,为针灸疗法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2. 针灸的理论基础:针灸疗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经络学说、腧穴学说、气血理论等。

经络学说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上分布着365个经络穴位。

腧穴学说认为人体上的特定穴位与脏腑经络相联系,可以调理脏腑功能。

气血理论则是指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依赖于气血的运行,针灸可以通过调理气血来治疗疾病。

3. 针灸的治疗原理:针灸的治疗原理主要包括调理气血、疏通经络、调整脏腑功能等。

针灸通过在特定穴位上刺入针刺,刺激局部皮肤、肌肉、血管和神经等组织,产生生物电、生物化学等生理反应,进而调理人体的生理机能,改善疾病症状。

4. 针灸的适应症与禁忌症:针灸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胃炎、失眠症、糖尿病等。

但是也有一些情况下不能进行针灸治疗,比如患有严重心脏病、血液病、癫痫病等疾病的患者不能进行针灸治疗。

5. 针灸的方法和操作:针灸的方法主要包括经皮针灸、经腹膜针灸、耳穴埋压、温针、灸法等。

其中,经皮针灸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分为直刺法、浅刺法、深刺法、旋刺法、麻刺法等。

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医生需注意卫生、消毒、顶针、刺入、抽针等操作细节。

6. 针灸的疗效和安全性:针灸疗法在治疗一些慢性病、慢性疼痛症状和一些功能性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失眠症等。

同时,针灸疗法的安全性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在操作规范的情况下,针灸治疗是安全可靠的。

7. 针灸的现代研究和应用: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对传统医学疗法的重新认知,针灸疗法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研究。

针灸学必考知识点归纳

针灸学必考知识点归纳

针灸学必考知识点归纳针灸学是一门古老的医学学科,它利用人体经络和腧穴的特定部位,通过针刺或灸疗等方法来调节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下是针灸学必考知识点的归纳:针灸学的基础理论1. 经络学说: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络脉等。

2. 腧穴理论:腧穴是经络上的重要节点,具有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是针灸治疗的主要作用点。

3.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将自然界和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归纳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用以解释和指导针灸治疗。

针灸学的治疗原理1. 调和阴阳:通过针刺或灸疗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疏通经络:通过刺激腧穴,促进气血流通,消除经络阻塞。

3. 扶正祛邪:增强机体正气,驱除病邪,恢复健康状态。

针灸学的操作方法1. 针刺法:包括直刺、斜刺、平刺等不同针刺角度和手法。

2. 灸法:使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制成的灸条,通过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腧穴。

3. 电针法:通过电针仪将电流引入针体,增强针刺的效果。

针灸学的主要腧穴1. 常用腧穴:如足三里、合谷、太冲等,这些穴位在治疗多种疾病中都有广泛应用。

2. 特定病症的腧穴:如治疗头痛可选用百会穴,治疗腰痛可选用命门穴等。

针灸学的临床应用1. 内科疾病:如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2. 外科疾病:如软组织损伤、疼痛等。

3. 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规律、痛经等。

4. 儿科疾病:如小儿腹泻、小儿哮喘等。

针灸学的注意事项1. 针刺禁忌:如皮肤感染、高热、孕妇等情况下不宜针刺。

2. 灸法禁忌:如阴虚火旺、皮肤破损等不宜使用灸法。

3. 操作规范:确保针具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注意针刺深度和角度。

针灸学的现代研究1. 机制研究:探讨针灸如何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发挥作用。

2. 临床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等方法,验证针灸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针灸学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和实践在现代医学中仍具有重要价值。

针灸学知识点整理

针灸学知识点整理

针灸学知识点整理针灸学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中医疗法,通过针刺或艾灸人体穴位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以下是对针灸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针灸的历史渊源针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砭石来刺破皮肤,以治疗疾病。

随着时间的推移,针灸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

《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其中对针灸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为针灸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经络系统经络系统是针灸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

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有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等。

十二正经分别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包括十五别络、浮络、孙络等。

三、穴位穴位是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也是针灸治疗的刺激点。

穴位的定位和功能是针灸学的重要内容。

穴位的定位方法有骨度分寸法、手指同身寸法、体表标志法等。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合谷、曲池、内关、涌泉等。

每个穴位都有其特定的治疗作用,例如足三里可以调理脾胃、强身健体;合谷可以疏风解表、止痛。

四、针刺方法针刺是针灸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针刺的方法包括进针、行针、出针等环节。

进针的手法有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等。

行针的手法有提插法、捻转法等,通过行针可以加强针感,提高治疗效果。

出针时要缓慢,并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防止出血。

在针刺时,需要注意针刺的角度、深度和方向。

不同的穴位、病情和患者体质,针刺的角度、深度和方向都有所不同。

同时,还要注意针刺的禁忌,如孕妇的腰骶部和腹部穴位、小儿囟门未闭合处等不宜针刺。

五、艾灸方法艾灸是通过燃烧艾绒或其他药物产生的温热刺激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针灸学:针灸学必看题库知识点(最新版)

针灸学:针灸学必看题库知识点(最新版)

针灸学:针灸学必看题库知识点(最新版)1、名词解释委阳正确答案:委,委曲顺从貌,亦卧倒之意。

阳,指外侧。

穴在腘窝正中委中穴之外方。

2、名词解释三阳络正确答案:三阳,指手太阳、阳明、少阳三经。

络,联络,维系。

与手三阳经(江南博哥)皆有联系之意。

穴位依傍会宗,在阳明、太阳之间,故一名大交脉,与三阴交可以互观。

3、名词解释廉泉正确答案:廉,见上下廉条。

泉,见各泉穴条。

廉泉,水名。

穴当喉结上缘有棱之处,有如吐液之泉源。

为唾液所聚之处。

4、名词解释颊车正确答案:颊,面颊,此处指上颔骨。

车车轮,指下颔骨。

颊车,即下颔关节可以转动之处。

颊和辅是单指上颔骨,车是单指下颔骨。

而颊车穴则是以下颔骨可以转动处而命名5、名词解释意舍正确答案:意,意念,意志。

舍,可以居住安息之处。

脾气安宁,则心意自然聪慧也。

脾藏意。

意舍为脾俞之附属,犹如脾气休息留止之处也。

6、名词解释章门正确答案:章,文采貌;山丘上平者亦曰章;又是障的意思。

门,为守护与禁要之处。

指季肋形如平顶之丘,穴在其下方,为章身之衣与屏障内脏的门户。

7、单选患者,女,18岁。

过食生冷后腹泻,腹痛肠鸣,大便恶臭,泻后痛减,伴有未消化食物,嗳腐吞酸,不思饮食。

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选用()。

A.内庭B.神阙C.支沟D.中脘E.肾俞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过食生冷后腹泻,腹痛肠鸣,大便恶臭,泻后痛减,说明此症为泄泻病,又伴有未消化食物,嗳腐吞酸,不思饮食,所以此为饮食停滞。

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选用的是中脘穴。

故本题选D。

8、名词解释脑户正确答案:脑,颅脑。

户,可以通过之处。

督脉上行至风府,入属于脑,此处犹如入脑之门户。

9、问答题太冲的定位、主治。

正确答案:定位:足厥阴肝经,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主治:①中风、癫狂痫、小儿惊风;头痛、眩晕、耳鸣、目赤肿痛、口歪、咽痛等肝经风热病证②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等妇科经带病证③黄疸、胁痛、腹胀、呕逆等肝胃病证④癃闭,遗尿⑤下肢痿痹,足跗肿痛10、名词解释头窍阴正确答案:头,相对于足而言。

(完整版)针灸学重点知识

(完整版)针灸学重点知识

针灸学重点笔记第一部分一、针灸发展简史1、最早的针灸学文献:《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2、标志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内经》3、又称《针经》的是:《灵枢》4、针灸第一次总结:《内经》;第二次总结:《针灸甲乙经》;第三次总结:《针灸大成》5、起承前启后作用的是:《针灸甲乙经》6、最早的彩色经络腧穴图:唐代孙思邈绘制的“明堂三人图”7、首次把任、督二脉和十二静脉并称十四经:元代滑寿编撰的《十四经发挥》3、王唯一编〈铜人腧穴针灸图经〉4、明代是针灸学最昌盛的时期。

5、李学川〈针灸逢源〉列出361个穴位。

1、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运行气血,协调阴阳;调节人体各部的通路。

经,有路径的含义。

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的支干。

络,有网络的含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3、主客原络配穴法:根据脏腑经络先病、后病为依据,运用时一般是先病脏腑为主,取其经的原穴,后病脏腑为客,取其经的络穴。

4、骨度分寸法: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

5、十五络脉: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

6、奇经八脉: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脉的总称。

7、原穴:“原”即本原,原气之意,是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十二经脉在四肢各有一个原穴。

8、循经取穴:某一经络或脏腑有病,便选用该经或该脏腑的所属经络或相应经脉的远部腧穴来治疗。

9、得气:亦称针感、气至。

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的感应。

10、十四经: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腧穴。

简称“经穴”。

11、前后配穴法:又叫腹背阴阳配穴法。

前后穴配合使用。

12、交会穴:是指两经或数经经脉相交或会合的腧穴,多分布于头部、躯干部。

13、十二经别:从十二经分出,深入体腔联络脏腑器官,沟通表里两经的支脉。

中医执业针灸学笔记

中医执业针灸学笔记

中医执业针灸学笔记一、针灸学基础理论。

1. 经络系统。

- 十二经脉。

- 名称: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 走向与交接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相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的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足手阴经在胸部交接。

- 奇经八脉。

- 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其中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经;任脉为“阴脉之海”,总任一身之阴经;冲脉为“十二经之海”,又称“血海”。

2. 腧穴总论。

- 腧穴的分类。

- 十四经穴:是指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归属于十四经的腧穴。

- 奇穴:是指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入或不便归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

- 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等,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部位。

- 腧穴的主治特点。

- 近治作用:是指腧穴均具有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及邻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

如眼区的睛明、承泣等穴均能治疗眼疾。

- 远治作用:是指腧穴具有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

十四经穴,尤其是十二经脉中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经穴,远治作用尤为突出。

如合谷穴不仅能治疗手部的病证,还能治疗头面部病证。

- 特殊作用:某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特异的治疗作用。

如天枢穴可止泻又可通便;内关穴在心动过速时可减慢心率,心动过缓时可提高心率。

二、经络腧穴各论。

1. 手太阴肺经。

- 经脉循行: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针灸学考试大重点

针灸学考试大重点

针灸学考试大重点1.经络(名解):人体内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包括经脉和络脉。

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4.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5.经络的作用: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营养全身;抵御外邪,保卫机体6.腧穴的分类十四经穴: 具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归属于十二经脉或任脉,督脉的腧穴;奇穴: 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列入或不便列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阿是穴: 又称压痛点、天应穴、不定穴等。

这一类腧穴既无具体名称,又无固定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它反应点作为针灸部位7.腧穴的主治特点近治作用: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局部病症(腧穴所在,主治所及);远治作用:治疗局部病症,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症,有的甚至可影响全身的功能。

(如合谷、足三里,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特殊作用:双重性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特异性(天枢腹泻和便秘;内关心缓和心速;大椎退热;至阴矫胎)8.五输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四穴总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委阳,膀胱合委中,胆合阳陵泉。

其中胃、胆、膀胱的下合穴位于本经,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同位于胃经,三焦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经。

12.八会穴(名词解释+运用)人体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所汇聚之处的腧穴称为“八会穴”。

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

章门治疗五脏病。

中脘治疗六腑病。

膻中治疗一切气病。

膈腧治疗各种血病,亦可治疗皮肤病。

大杼治疗骨病,小儿发育不良。

阳陵泉治疗各种筋病。

太渊治疗脉病,心血管病。

悬钟治疗脑病,小儿发育不良。

13.骨度折量定位法: 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审定腧穴定位的方法。

14.横指同身寸:又名“一夫法”,是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测量为三寸。

针灸学重点总结模板

针灸学重点总结模板

针灸学重点总结模板一、概述针灸学是中医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以针刺入穴位为主要手段,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等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针灸学的重点进行总结。

二、经络穴位1. 经络系统经络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认为全身的气血运行通过经络系统。

针灸学的基础就是经络学,学习者必须熟悉经络的走向、络行的特点以及与脏腑关系等。

同时,经络系统的长循环、短循环和络别的关系也是学习者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2. 穴位定位和分类针灸学的核心是针刺入穴位,学习者需要掌握经络上的各个穴位的定位,并了解每个穴位的功效和疗效。

此外,根据穴位的属性,穴位还可以分为毫穴、分布穴、节穴等多个类别,掌握这些分类对于临床应用至关重要。

三、针刺方法和技巧1. 针刺方法针刺方法是指针灸师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的具体手法。

目前常用的针刺方法主要包括刺法、提捻法、铺线法等。

学习者需要了解每种针刺方法的操作要领,以便在临床中正确施针。

2. 针刺技巧针刺技巧是指针灸师在进行针灸治疗时的具体技术要求。

例如,插针时要注意针的进针速度、深浅、角度和稳定性等。

此外,还需要注意针刺过程中的力道、速度和针孔处理等方面的技巧。

四、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1. 针灸治疗原则在临床中,针灸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具体疗效,选择合适的针刺方法和穴位进行治疗。

常见的针灸治疗原则包括活血化瘀、祛风清热、温通经脉、益气养血等。

2. 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包括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针灸治疗可以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来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康复效果。

五、针灸治疗的注意事项1. 针刺安全针刺操作时,要注意选择安全、无菌的针具,确保刺激穴位时不造成感染或其他不良反应。

2. 针刺禁忌针灸治疗有一些禁忌症,如怀孕期间禁止在某些穴位施针、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应慎用针刺等。

在进行针灸治疗时,针灸师需要了解这些禁忌症,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中医学针灸知识点

中医学针灸知识点

中医学针灸知识点1. 针灸的定义和起源针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插入细针,以调节人体的气血流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针灸起源于中国,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2. 针灸的作用原理针灸的作用原理基于中医学的理论,认为人体的健康与气血的平衡密切相关。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针灸,可以改变体内的气血流动,调节脏腑功能,从而治疗各种疾病。

3. 针灸的主要穴位针灸的疗效与选择合适的穴位密切相关。

中医学认为人体有361个主要穴位,这些穴位分布于全身各个部位。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合谷、太冲等。

4. 针灸的适应症针灸可以治疗许多常见疾病和症状,如头痛、颈椎病、失眠、消化不良等。

此外,针灸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和病后康复也有一定的疗效。

5. 针灸的注意事项针灸作为一种疗法,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针灸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进行。

- 针灸过程中需要注意卫生和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

- 针灸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不适感,如针痛、酸胀等,但一般会很快缓解。

6. 针灸的研究与发展针灸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支持,有许多临床研究证实了针灸的疗效。

针灸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7. 针灸的效果与风险针灸的效果因人而异,对于某些疾病可能效果显著,而对于一些其他疾病可能效果有限。

此外,针灸过程中也有一定的风险,如感染、出血等,但这些风险较小,并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8. 针灸与其他疗法的结合针灸可以与其他传统或现代医疗疗法结合使用,以提高疗效。

临床上常见的结合疗法包括药物治疗、推拿按摩等。

以上是关于中医学针灸的知识点的简要介绍,针灸作为一种疗法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使用时仍需遵循相关的注意事项和专业医师的指导。

如需进一步了解针灸知识,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中医师的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学重要知识点
1、《针经》是指《灵枢》
2、针灸学发展史上,对针灸进行第一次大总结的著作是《内经》
3、针灸学发展史上,对针灸进行第三次大总结的著作是《针灸甲乙经》
4、针灸学发展史上,对针灸进行第三次大总结的著作是《针灸大成》
5、杨继洲的著作是《针灸大成》
6、王惟一的著作是《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7、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目外眦 8、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足大趾内侧
9、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心中 10、足少阴肾经与手厥阴心包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胸中 11、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的交接部位是足大趾外端 12、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的交接部位是足大趾内端 13、具有调节全身阴经经气作用的是任脉 14、具有调节六阴经经气作用的是阴维脉 15、任脉别络分布是从鸠尾分出散布于腹部 16、督脉别络分布是从长强分出散布于头部 17、手三阴经筋结于贲(胸) 18、手三阳经筋结于角(头)
19、十二经脉的别络从本经分出的部位是肘膝关节以下 20、十二经别从正经别出的部位大多是肘膝关节附近 21、四总穴歌内容:腰背委中求、肚腹三里留、面口合谷收、头项寻列缺
22、除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外,腧穴主治特点还包括特殊作用
23、足三阴经主治特点是前阴病、妇科病 24、手三阳经主治相同的是咽喉病、热病 25、足三阳经主治相同的是眼病、神志病、热病 26、善于治疗无脉症的腧穴是太渊 27、大肠的募穴所属经脉是胃经 28、循行“入下齿中”的经脉是大肠经
29、经脉循行中,不与目内眦或目外眦发生联系的是手阳明大肠经?
30、常用于治疗瘾疹、瘰疬的是曲池 31、常用于治疗经闭、滞产的穴位是合谷 32、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是合谷 33、手阳明大肠经的经穴是阳溪 34、胃的募穴所属经脉是任脉 35、头维属于足阳明胃经
36、在胸部,距前正中线4寸的经脉是足阳明胃经 37、足阳明胃经的起始穴是承泣 38、胃经在循行中,未与下齿发生联系 39、循行至第3趾的经脉是足阳
明胃经
40、伏兔穴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底外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6寸
41、梁丘穴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底外缘连线上, 髌骨外上缘上2寸
42、厉兑位于第2趾外侧趾甲根角旁约0.1寸 43、足窍阴位于第4趾外侧趾甲根角旁约0.1寸 44、足大趾内侧趾甲根角旁约0.1寸的是隐白 45、治疗经过多、崩落的首选穴位是隐白 46、治疗痛经的首选穴位是地机 47、足太阴脾经的终
止穴是大包 48、脾经在循行中,未与肝发生联系
49、起于大指之端,夹咽,连舌本,散舌下的经脉是足太阴脾经
50、善治水湿病证的腧穴是阴陵泉 51、善治慢性出血证的腧穴是隐白
52、位于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的腧穴是地机
53、位于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的腧穴常用于治疗全身疼痛
54、少泽不属于手少阴心经
55、在胸部没有穴位的经脉是手少阴心经 56、常用于治疗阴痒、阴痛、痈疡的腧穴是少府 57、常用于治疗吐血、衄血等血证的腧穴是阴郄 58、循行“绕肩胛”的经脉是手太阳小肠经 59、属于手太阳小肠经的腧穴是听宫
60、位于耳前的耳门、听宫、听会三穴,起所归属经脉分别是三焦经、小肠经、胆经
61、经脉循行既到目内眦又到目外眦的经脉是手太阳小肠经
62、手少阴心经除属、络的脏腑外,循行中联络的脏腑还有肺
63、手太阳小肠经除属、络的脏腑外,循行中联络的脏腑还有胃
64、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至头顶并入络脑 65、攒竹常用于治疗呃逆症 66、与志
室相平的是肾俞 67、治疗虚劳诸疾的是膏肓 68、治疗急性吐泻有速效的是委
中 69、治疗痔疾常取承山
70、与腰阳关在同一水平上的是大肠俞 71、与哑门在同一水平上的是天柱 72、起于目内眦的经脉是足太阳膀胱经 73、起于目锐眦的经脉是足少阳胆经 74、
次髎穴的主治病证是痛经 75、委中穴的主治病证是丹毒
76、膏肓位于第4胸椎脊突下旁开3寸;育俞位于脐旁开0.5寸
77、治疗汗证首选复溜 78、足少阴肾经“贯脊”
79、肾经在循行中,未与心包发生联系 80、善于治疗痴呆的腧穴是大钟 81、
手厥阴心包经的起止穴是天池、中冲 82、中冲穴在中指尖端的中央
83、手厥阴经腧穴除主治心、心包、胸、神志病外,还主要治疗胃病
84、用于治疗心痛、心悸、呕血、咳血、疔疮的腧穴是郄门
85、善于治疗心痛、烦闷、口疮、口臭的腧穴是劳宫 86、善于治疗胃痛、呕血、呕吐、暑热病的腧穴是曲泽 87、治疗便秘效果较好的是支沟 88、肩髎属于手
少阳三焦经
89、耳门在耳屏上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90、听宫穴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取穴 91、听会:耳屏间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凹陷处。

92、手少阳商家经的起止穴是关冲、丝竹空
93、经脉循行“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
锐眦”者的经脉是手少阳三焦经 94、常用于治疗消渴、口干、腕部疼痛的腧穴是阳池 95、常用于治疗耳鸣、耳聋、肩肘臂酸痛的腧穴是中渚 96、治疗带下
病首选带脉 97、针刺环跳穴最佳体位是侧卧位
98、通于耳的经脉是手太阳、足少阳、手少阳经 99、与肺相联系的经脉是手少阴、足厥阴、足少阴经 100、悬钟常用于治疗痴呆、中风 101、足临泣常用于
治疗乳痈、瘰疬 102、足厥阴肝经循行“环阴器”
103、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的经脉是足厥阴肝经
104、与肝相联系的经脉是足厥阴、足少阳、足少阴经 105、与胃相联系的经脉是足厥阴、手太阳、足太阴经 106、常用于治疗疝气、阴中痛的腧穴是大敦
107、常用于治疗阴痒、阳痿、遗精、小便不利的腧穴是曲泉
108、对治疗痫病有较好作用的是长强
109、善于治疗黄疸、胸胁胀痛等肝胆病证的腧穴是至阳 110、善于治疗目痛、鼻衄、鼻渊等头面部病证的腧穴是上星
111、善于治疗中风、癫狂痫、癔病等内风为患神志病证的腧穴是风府
112、善于治疗遗精、阳痿、小便频数等肾阳不足病证的腧穴是命门
113、相距不到1寸的腧穴是下脘、中脘
114、任脉循行至口唇、面部、咽喉、目,(未至鼻)? 115、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上3寸的腧穴是建里 116、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上5寸的腧穴是上脘 117、
仰靠坐位适宜取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不适宜上下肢部位)
118、针刺肾俞、环跳、足临泣,宜采用侧卧位 119、针刺人迎、廉泉、通里,宜采用仰靠坐位 120、针刺环跳穴常采用的进针方法是夹持进针法 121、灸法
作用是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
122、蒜泥灸不是艾灸
123、隔蒜灸多用于治疗未溃疮疡 124、隔盐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 125、瘢痕灸多用于治疗肺痨瘰疬 126、施灸的禁忌证是阴虚发热证 127、属于天灸的是
白芥子灸 128、属于实按灸的是雷火针灸 129、隔蒜灸的适应证是瘰疬、初起
肿疡 130、隔姜灸的适应证是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 131、隔盐灸的适应病证
是吐泻并作、中风脱证 132、隔附子饼灸的适应病证是疮疡久溃不敛
133、治疗局部皮肤麻木或功能减退,常选的拔罐法是闪罐法
134、留罐法的留臵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
135、点针取穴应选用身体同侧腧穴组成1对,选1—3对穴位为宜
136、具有镇静、止痛、缓解肌肉痉挛选用的电针波型是密波
137、治疗痿证、瘫痪宜选用的电针波型是断续波 138、三棱针刺络常用于治疗急性吐泻 139、对横纹肌有良好刺激收缩作用的是断续波 140、能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炎性水肿的是疏密波 141、三棱针刺络法常取的腧穴是曲泽、委
中 142、三棱针点刺法常取的腧穴是十宣、井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