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1.教育起源
(1)神话起源说
主张:人类关于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所有宗教都持这种观点
代表人物:朱熹
(2)生物起源说
主张: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它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如老鹰教小鹰飞翔,老猫教小猫抓老鼠等。
从这个学说开始,教育起源问题开始转向科学解释。
代表人物:法国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拓尔诺;英国教育家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
主张: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
心理起源说和生物起源说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孟禄
(4)劳动起源说
主张: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代表人物: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米丁斯基
2. 古代那些书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3.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
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
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制约着学校结构;
制约着学的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4.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
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
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三、四、五
三个动因: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外铄论(荀子、洛克、华生)、共同作用论(马克思主义)
四个因素: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前提和基础)、环境(提供可能)、教育(主导作用)、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因素)
五个规律: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6. 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德育(灵魂和统帅)、智育(前提和支持)、体育(基础)、美育(动力)和劳动技术教育。
7. 旧中国的现代学制
“壬寅学制”又称《钦定学堂章程》
清政府1902年颁布,我国第一个近代学制,但未实施。
“癸卯学制”又称《奏定学堂章程》
清政府参照日本1904年颁布,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是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该学制明文规定教育的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壬子癸丑学制”
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颁布,由蔡元培主持,该学制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明令废除在教育权方面的性别和职业限制,在法律上体现了教育机会均等。
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学科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
“壬戌学制”又称“六三三”学制
北洋政府参照美国1922年颁布,该学制一直沿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
8.课程内容的三个层次
课程计划(国家开设哪些学科)
课程标准(教科书编写和教师教学的依据)
教材(教科书的编写形式包括直线式和螺旋式)
9.新课改课程结构调整
新课改体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包括: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新课改对课程结构的调整: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10.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气氛热烈)、
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试卷分析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11.情绪情感的分类
情绪:心境、激情和应激
情感: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12.意志动机冲突
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型冲突
13.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
特尔把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流体智力决定于先天因素,20岁到顶峰,30岁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例如记忆力。
晶体智力是后天习得的,决定于后天的教育和经验,在一生中一直发展,如阅读能力。
14.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
主要的三个阶段:
(3-6岁)的主要危机是主动感对内疚感,
学龄期(6-12岁)的主要危机是勤奋感对自卑感,
青春期(12-18岁)的主要危机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5.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巴甫洛夫:泛化和分化桑代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斯金纳:负强化与惩罚的区分
16.奥苏贝尔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的方式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有意学习主要通过上位学习、下位学习以及并列结合学习实现,为了实现有意义学习,有时需建立先行组织者。
他把学习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其中,认知内驱力是最稳定的,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是成就动机的主要成分。
奥苏贝尔有意学习的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两个方面:客观条件是学习材料本身具有的逻辑意义;
主观条件是:①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②学习者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③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17.学习动机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1)中等程度的动机及其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2)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3)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倒U形曲线。
维纳成败归因理论
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1)选择难易适中的任务,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体验,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2)让他们观察那些学习能力与自己差不多的学生取得成功的学习行为,通过获得替代性经验和强化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使他们确信自己也有能力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由此产生积极学习的动力。
(3)引导学生坦然面对失败,从失败中找出可以改进的因素,进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技能,增强获得成功的自信。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培养:
(1)树立学习目标
(2)培养学习兴趣
(3)了解学生个别差异
(4)帮助学生正确归因。
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
(4)恰当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
(5)妥善处理竞争和合作;
(6)适当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7)培养自我效能感
18.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的特征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原型启发
(4)定势
(5)功能固着
(6)酝酿效应
(7)动机和情绪
(8)个体的智力水平、个性特征等
19.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常用的方法有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
20.“道德两难故事法”
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
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包含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
包括前习俗水平(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和遵纪守法取向阶段)
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伦理取向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