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孤独之旅》课件(共30页)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在一边不理睬。 一天比一天严重。
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形容下降得很厉害。
自主跳读,理清孤独
1、结合旁批,浏览课文,圈出体现杜小康心理活动的词句。
2. 试结合旁批的梳理,概括杜小康心路成长之旅。
梳理结构
• 开端(1):交代了小说的背景——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被 迫辍学,随父放鸭。
• 发展(2-27):写杜小康父子俩在芦荡安家,开始了放鸭 生活。
写作背景
• 本文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 房子》,《草房子》曾获得“宋庆 龄儿童文学奖”金奖,可以说是中 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 小说”。它以油麻地小学为背景, 描绘了桑桑、杜小康、秃鹤、纸月、 细马等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 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 又闪烁着奇妙迷人的人性光芒。本 文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 争的故事。
芦荡 见证了杜小康心理变化的过程

暴风雨 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课文详写了孤独之旅中的那场暴风雨,这场风雨对“我” 有什么影响?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因为这场风雨中杜小康战胜了孤 独,战胜了恐惧,战胜了恶劣的环境,表现了一个小小男子汉的 力量、意志和责任感,长大了,坚强了。
写作特色
1.环境描写 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推动情节发展。 2.细节描写 对文章主题推波助澜。 3.明线和暗线交织
作为成年人,饱经沧桑的父亲尚且对未来深感茫然和恐惧,更何况是小小少年杜小康 呢?作为动物的鸭子,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尚且感到孤独害怕,何况是作为人的杜小 康呢?因此,对这二者的描写,使得杜小康的孤独感显得更为真切,能帮助我们更好 地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你认为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1、他是一个不怕困难,在困境 中成长,越来越坚强的孩子。
2、他是一个理解父母苦衷,为 家庭分忧的孩子。
3、他是一个念念不忘求学上进, 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孩子。
环境描写
鸭群 芦苇荡 暴风雨
自然环境描写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
芦苇荡见证人物心理变化过程
面对芦荡: 害怕胆怯
不再恐慌
暴风雨给杜小康一个成长的舞台
可怕
搏斗
成长
烘 托推 心动 情故 、事 渲情 染节 气发 氛展
孤独之旅
1、了解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生字词; 2、领会小说的情节和主题,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 3、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所起的作用,领会“孤独之 旅”的含义; 4、领悟成长的深刻内涵,学会正确对待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
作者介绍
• 曹文轩,出生于1954年, 江苏盐城人,作家,中国 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2016年获“国际安徒生 奖”。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山羊不吃天堂草》《草 房子》《红瓦》,学术性 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 现象研究》《面对微妙》 等。
在芦苇荡安静下来 在芦苇荡时间一久
经历暴风雨后
不同心理感受 茫然和恐惧 害怕和胆怯 孤独
不再忽然的恐慌 长大坚强
2、再读课文,找出体现孤独的句子,试分析杜小康的“孤独” 表现在哪些方面?——品味“孤独之旅”的含义.
• ⑴情感世界的孤独。杜小康离开学校, 没有同学间的情感交流;远离人群;与 父亲没有共同语言,缺乏心灵的沟通和 交流
落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到 偏远的芦苇荡放鸭,经历了生 活的艰苦,精神上的磨练,最 终在暴风雨之后“长大了,坚 强了”。 • 环境:无边无际的芦苇地。
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 1、查找文中描写杜小康放鸭之旅的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 他的心路变化历程,理解他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成长之旅。
不同阶段 离开油麻地,出发时 到达目的地——芦苇荡
自主初读 触碰孤独
1、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2、结合文中12处旁批,自读思悟,圈点勾画,进行 批注。
字词积累
一、读一读
乱窜( 戳破(
)cuàn )chuō
掺杂( 撩逗(
)chān )liáo
给予( 万顷( 觅食( 纯粹(
)jǐ q)ǐnɡ )mì )cuì
二、记一记
置之不理: 日甚一日: 歇斯底里: 一落千丈:
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
广阔无边 烘托害
如万重大山围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小船
芦 青森森一片 浩浩荡荡 苇 荡 空气中满是芦叶清香
掺杂一缕一缕香草香
怕胆怯
,芦苇
荡见证
宁静美好
了人物 心理变
芦叶边飞着无数萤火虫
化的过

鸭群 鸭子的心理其实就是主人公心理的
写照,它的成长过程也反映了主人
公的成长过程,可以说鸭子是杜小

康成长的借助。
写父亲和鸭子,对完成杜小康这个形象的塑造有不可或缺的衬托作用。
写父亲一个劲儿地赶鸭子,“不肯给它们一点儿觅食或嬉闹的可能。仿佛只要稍微 慢下一点儿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突然地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从而也会打 消离开油麻地的主意”,父亲初次面对芦荡时也是慌张的,“但他在儿子面前,必 须显得镇静”;
写鸭子“十分乖巧”,“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
呈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 [被赶着] [不情愿]
一路觅食,有时朝天空叫几声 [寂寞]

[无家的漂流者]
衬托

临睡时心理 动作和神态
[团团围住小船]
[恐惧]
[插 拔 重新放]
杜小康
真正的鸭
羽毛:鲜亮 稠密 公鸭蓝羽紫羽:
犹如软缎
[漂亮] [长大]
鸭群 无家的飘游者——长成真正的鸭
用鸭群的恐惧衬托主人公的恐慌。 鸭群是杜小康成长的见证。
• 高潮(28-49):写杜小康父子俩在芦荡中放鸭、找鸭。 • 结局(50-52):写杜小康在芦荡中历经重重磨难后战胜
了孤独,终于长大了。
合作探究 品味孤独
• 未经凝视的 世界是毫无意 义的。
• ——曹文轩
用自己的话概括小说的情节,明确这篇小说的三要素。
• 人物(主人公):杜小康 • 故事情节:一位少年因家道中
明线:养鸭的过程;暗线:小主人公心灵成长的过程。
主旨归纳
文章通过描写杜小康随父亲放鸭子所经历的 一系列事件和情感历程,刻画了一个少年心理成 长的轨迹,揭示了挫折能促使人迅速成长成熟这 一道理。
• ⑵面对自然环境的孤独。离开村庄,来 到一个无比广阔而又神秘莫测的大自然, 幼小的心灵感觉到了巨大的孤独。
• 但他经历了恐惧——害怕——孤独—— 不再恐惧——坚强心路历程,一个名叫 杜小康的孩子在陌生芦荡里孤独的放鸭 而逐渐成长起来了。
3、文中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也花了相当的笔墨来写他父亲和鸭子, 这与表现杜小康的成长有什么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