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逻辑学课后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逻辑学课后答案
【篇一:普通逻辑学课后答案作者关老健】
练】
一、填空:
1.思维形式思维基本规律简单逻辑方法 2.抽象思维 3.思维的
形式结构
4.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结合而成 5.逻辑常项,逻辑变项
二、指出下列命题的形式结构:
1.这个s是p 2.非p,但q3.或p,或q4.如果非p,那么,非q
三、指出下列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
1.逻辑常项:所有,是。
逻辑变项:s,p
2.逻辑常项:←,。
逻辑变项:p,q
3.逻辑常项:有,不是。
逻辑变项:s,p
4.逻辑常项:∧,→ 逻辑变项:p,q,r
2【堂上操练】
一、填空:
1.反映事物本质属性2.内涵,外延3.反变
4.全同,真包含于,真包含,交叉,全异,矛盾,反对
5.定义,划分,限制,概括6.从属7.属加种差法
8.二分法 9.确定性
二、指出下列概念是单独概念还是普遍概念
1.单独概念 2.单独概念 3.单独概念 4.普遍概念5.普遍概念
6.单独概念 7.普遍概念 8.单独概念 9.普遍概念10.普遍概念三、指出下列加横线概念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
1.集合概念 2.非集合概念 3.集合概念,非集合概念 4.非集
合概念,集合概念
四、指出下列概念是正概念还是负概念
1.正概念2.正概念 3.正概念4.负概念
五、指出下列各题加横线概念之间有什么关系?并用图形表示出来: 1.句子(a),短语(b),词(c),单句(d),复句(e)
2.他(a),教师(b),文学(c),小说(d),作家(e)
3.营业性舞厅(a),人(b),场所(c),成年人(d),标志(e),未成年人(f)
4.共同犯罪(a),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b)
六、下列限制是否正确?为什么?
1.不正确,因为森林与树不具有从属关系。
森林是集合概念,树是非集合概念。
2.不正确,因为概念与概念的内涵不具有从属关系,而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不正确,因为欧洲与法国不具有从属关系。
法国是欧洲的一部分。
4.正确,因为颜色是红色的属概念。
红色是颜色的种概念。
5.不正确,因为犯罪与杀人罪不具有从属关系。
杀人罪是罪名,犯罪是行为。
七、下列概括是否正确?为什么?
1.不正确,因为等边三角形与等角三角形是全同关系。
2.不正确,因?quot;广东省与中国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不具有从属关系(真包含于)关系。
3.正确,因为概念与思维形式具有从属关系。
4.不正确,因为党员与干部是交叉关系。
5.正确,因为天安门属于单独概念,具有从属关系。
八、指出下列定义违反了什么规则?犯什么逻辑错误??
1.违反定义必须相称规则,犯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2.违反定义不能循环的规则,犯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3.违反定义必须相称规则,犯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4.违反定义项不能循环的规则,犯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5.违反定义应清楚确切的规则,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
九、指出下列划分违反什么规则?犯什么逻辑错误?
1.不是划分,一年与四季不具有从属关系。
2.违反划分层次必须清楚的规则,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3.违反划分必须相称规则,犯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
4.违反划分必须相称规则,犯划分过宽的逻辑错误。
5.违反划分标准必须同一的规则,犯多标准划分的逻辑错误。
3参考答案
【堂上操练】
一、填空:
1.确定的、可区别的事物 2.一切元素 3.相等
4.并集5.差集 6.交换7.互换
二、判断下列元素是否属于所指集合:
1.属于。
2.直系,是指直接血缘关系,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属于直系亲属,妻子不属于直系亲属。
3.机器人不属于人,男人、女人属于人。
4.属于。
5.属于。
6.1,{1,2,3}属于,2,{1,2}不属于。
7.b不属于,{a,b},{b,c}属于。
8.属于。
三、求a∩b、a∪b:
1.a∩b={b,c}。
a∪b={a,b,c,d} 2.a∩b
=
d}
3.a∩b={1,2}。
a∪b={1,2,3,4} 4.a∩b
=
4,5,6}
5.a∩b=中国科学家。
a∪b={中国人,科学家} 6.a∩b=人。
a∪b=动物
7.a∩b
=
四、求i \ a:
1.{3,4} 2.{ p→q }
3.不是科学家的中国人 4.非超车道
4参考答案
【堂上操练】
一、填空:
1.真假意义 2.有所陈述,有真假之分 3.思维形式
4.某种性质 5.断定情况 6.不可同真,也不可同假
7.事物之间关系 8.传递关系
二、下列语句是否表达命题?为什么?
1.表达命题。
因为这个陈述句具有命题的有所陈述和有
真假之分的逻辑特征。
2.表达命题。
因为该陈述句具有命题的两个逻辑特征。
3.不表达命题。
这是一个一般的疑问句,它只是提出了一个问题,亦无所谓真假。
4.表达命题。
这是一个反诘句,具有命题的两个逻辑特征。
5.不表达命题。
这是一个祈使句,仅体现一种希望和请求,亦不存
在真假问题。
6.不表达命题。
这个感叹句仅抒发一种希望和请求,未对思维对象
人有所陈述,亦不存在真假问题。
a∪b={赞成,反对} 8.a∩b
=北京。
a∪b=北京。
a∪b={1,2,3,。
a∪b={a,b,c,
7.不表达命题。
这个感叹句中只表达一种良好的祝愿,不具有命题
的两个逻辑特征。
8.间接表达命题。
相当于这场拳击或者是甲胜,或者是乙胜。
9.表达命题。
这是一个陈述句,具有命题的两个逻辑特征。
10.不表达命题。
它不具有命题的两个逻辑特征。
三、指出下列直言命题的种类和主谓词的周延情况:
1.单称肯定命题。
主词桂林周延:谓词广西最美丽的旅游城市不周延。
2.该命题实为所有的商人都是想赚钱的,全称肯定命题(a)。
主
词商人周延,谓词想赚钱的不周延。
3.全称否定命题(e)主词产业工人和谓词懒惰无能的人都周延。
4.特称肯定命题(i)。
主词问题和谓词暂时得不到解决都不周延。
5.单称否定命题。
主人和谓词老实人都周延。
6.特称肯定命题(i)。
主词同学和谓词来自外省都不周延。
四、根据命题的对当关系,选择相应的命题驳斥下列命题:
1.有的中国人不是不怕死的。
(sop)
2.所有的商品都是用于交换的。
(sap)
3.有的景点是自然景点。
(sip)
4.所有的党委书记都是党员。
(sap)
五、问答题:
答:甲的话有道理,乙的话不合逻辑。
因为该题目要求运用同素材的a、e、i、o之间的真假制约的关系,
即对当关系来回答问题的。
已知的命题为i、由它判定a、e、o的真
假情况。
据逻辑方阵,i与e是矛盾关系,两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故由i 真,必能判定e假;i与a是差等关系,两者可以同真,
也可以同假,故由i真,只能判定a可真可假;i与o是下反对关系,两者可以同真,但不能同假,故由i真,也只能判定o可真可假。
乙由于没有掌握对当关系知识,单纯考虑具体命题的真假,而偏离
了命题的相互制约的关系--对当关系中的逻辑形式的真假(逻辑值的
真假),所以违反了逻辑,所讲的话没有道理。
六、从关系的对称性指出下列各句带横线的概念属于什么关系?
1.非对称关系。
2.反对称关系。
3.对称关系。
4.对称关系。
5.对称关系。
6.对称关系。
7.对称关系。
8.非对称关系。
七、从关系的传递性指出下列各句带横线的概念属于什么关系?
1.非传递关系。
2.非传递关系。
3.传递关系。
4.反传递关系。
5.传递关系。
6.非传递关系。
7.反传递关系。
8.非传递关系。
5 参考答案
【堂上操练】
一、填空:
1.同时存在 2.至少有一种 3.条件 4.某个命题
n
5.二值6.2 7.重言式
二、下列语句各表达什么复合命题?请写出其逻辑式:
1.相容选言命题,p∨q。
2.联言命题,p∧q。
3.不相容选言命题,
pq r。
4.充分条件假言命题,p→q。
5.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p
6.必要条件假言命题,p←q。
7.负命题,p。
8.多个有关联的假言命题,p?q,r→s,u→v,m→n,e→f,
h→k。
三、下列语句是否表达选言命题?如表达,各表达什么选言命题?
请写出逻辑式:
1.表达相容选言命题,p∨q。
2.表达不相容选言命题,
p q。
3.不表达选言命题。
4.表达相容的选言命题,
p q r。
5.表达相容选言命题,p∨q。
6.表达不相容选言命题,
p q。
四、下列语句是否表达假言命题?如表达,各表达什么假言命题?
请写出逻辑式:
1.表达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p→q。
2,表达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p
3.表达必要条件假言命题,p←q。
4.表达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p
5.表达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p→q。
注:如果把不……不看成逻辑联结词,则表达必要条件假言命题,pq。
6.不表达假言命题。
五、下列语句是否表达负命题?如表达,各表达什么负命题?请写
出逻辑式:
1.不表达负命题。
2.表达负命题,
3.表达负命题,
5.表达负命题,
7.表达负命题,
(p∧q)。
4.表达负命题,(p→q)。
8.表达负命题,q。
q。
q。
p。
p。
(p q)。
p。
6.不表达负命题。
6 参考答案
【堂上操练】
一、填空:
1.可能,必然 2.有可能存在 3.必然存在
4.模态 5.必须命题 6.禁止命题
二、下列句子各表示什么模态命题?请写出它们的逻辑式:
1.必然肯定命题,逻辑式:s必然是p,简写为:必然p,符号式为:□p。
2.可能否定命题,逻辑式: s 可能不是p,简写为:可能非p,符
号式为:◇
3.必然否定命题,逻辑式:s必然是非p,简写为:必然非p,符
号式为:□
4.可能肯定命题,逻辑式: s可能是p,简写为:可能p,符号式为:◇p。
5.可能肯定命题,逻辑式: s可能是p,简写为:可能p,符号式为:◇p。
6.必然否定命题,逻辑式: s必然不是p,简写为:必然非p,
符号为□
三、下列句子各表示什么规范命题?请写出它们的逻辑式:
1.禁止肯定命题,逻辑式:禁止p,符号式为fp。
2.必须肯定
命题,逻辑式:必须p,符号式为op。
p。
p。
p。
【篇二:《普通逻辑》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xt>第一章
一、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逻辑”一词的含义:
1.指思维的规律、规则。
2.指逻辑学。
3.“逻辑修养”指把握、运用逻辑知识的能力,或在逻辑学上的造诣。
显然,这里的“逻辑”一词,指的是逻辑学。
4.指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5.“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一词用来形容思维清晰,论证严密,具有
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这里,“逻辑”一词指思维的规律、规则。
6.指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
7.“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意指马克思没有写过
逻辑学的专门著作,这里的“逻辑”指逻辑学;“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意指马克思留下了体现在《资本论》中的逻辑思想,这里
的“逻辑”指的是思维的规律、规则。
8.指逻辑学。
二、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或推理,并用公
式表示之。
答:①1、10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推理,用公式可表示为“所
有m是p;所有s是m;所以,所有s是p。
”
②2、4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用公式可表示为:“如果p,那么q。
” ③3、11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用公式可
表示为:“只有p,才q。
”
④5、12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用公式可表示为:“p并
且q,而且r。
” ⑤6、8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用公式可表示为:“或者p,或者q。
” ⑥7、9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推理,用公式可表示为:“如果p,那么q;p;所以,q。
”
第二章
一、下列语句是否表达命题?为什么?
1.不表达命题,因为它只是提出疑问,没有对事物情况做出反映。
2.表达命题,因为它用一个反诘疑问句,表达了对事物情况的反映,即“没有耕耘是不会有收获的。
”
3.不表达命题。
4.表达命题。
5.表达命题,它用一个反诘疑问句,表达了“要想加罪于人,就不
愁找不到借口”的命题。
6.表达命题。
7.不表达命题。
8.不表达命题。
9.不表达命题。
10.表达命题。
二、下列命题各属何种选言命题?
1.相容的选言命题。
在自然语言中,“或者??或者??或者”这个逻
辑联结词是有歧义的。
在某种语境中,它可以用来作为相容选言命
题的联结词;在另一种语境中,它也可能用来作为不相容选言命题
的联结词。
(考虑到肯定否定式推理不适合它.)
2.相容的选言命题。
3.不相容的选言命题。
4.不相容的选言命题。
5.相容的选言命题。
6. 不相容选言命题。
三、指出下列各题中,a是b的什么条件(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
分必要条件)?
1.充分条件。
2. 充分必要条件。
3.充分必要条件。
4.必要条件。
5. 必要条件。
6.必要条件。
7.充分条件。
8.充分条件。
9.充分必要条件。
10.充分条件。
四、用p、q、r??等分别表示不同内容的简单命题,并用符号表示
其逻辑联结词,写出下列复合命题的逻辑形式。
2.用p表示“q上场”,用q表示“t上场”,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
形式可表示为“p q”。
6.这个语句实际上表达的是“如果皮不存在了,那么,毛将无处依附”这样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用p表示“皮不存在了”,用q表示“毛将无处依附”,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q”。
五、下列联言推理是什么式?
1.组合式。
2.分解式。
3.组合式。
4.分解式。
5.组合式。
六、请运用选言推理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选言肢不相容的情况下,这个推理是有效的。
例如,“这件出
土文物或者是唐代的,或者是宋代的,或者是元代的。
或者是明代的;这件出土文物是唐代的;所以,这件出土文物不是宋代的,不
是元代的,不是明代的”。
而在选言肢相容的情况下,这个推理是无
效的。
例如,“某人或者是京剧演员,或者是昆剧演员,或者是汉剧
演员,或者是豫剧演员;某人是京剧演员;所以,他不是昆剧演员,不是汉剧演员,不是豫剧演员”。
2.这个命题是相容的选言命题,如果以此为大前提,加上“这份统
计材料计算有错误”的小前提,无法得出“不是原始材料有错误,也
不是两者兼而有之”的结论。
与本章第二大题第一题对照,有讨论余地.)
3.加上前提(a)不能得结论,因为相容选言推理不能用肯定否定式。
加上前提(b)可得出“艺术上有缺点”的结论,因为否定肯定式是相容
选言推理的有效式。
4.《黄》的导演姓白,《孙》的导演姓黄,《白》的导演姓孙。
这个结论是通过选言推理得出的。
因为《黄》的导演或姓孙、或姓白;而姓孙的导演曾同他对过话,可见他不姓孙。
根据选言推理的
否定肯定式,可得结论:《黄》的导演姓。
《孙》的导演或姓黄、
或姓白,既然《黄》的导演姓白,他只能姓黄了。
这样,《白》的
导演只能姓孙了。
【篇三:普通逻辑课后练习答案】
txt>一、下列语句是否表达命题?为什么?
1.不表达命题,因为它只是提出疑问,没有对事物情况做出反映。
2.表达命题,因为它用一个反诘疑问句,表达了对事物情况的反映,即“没有耕耘是不会有收获的。
”
3.不表达命题,它只表达一种良好的祝愿,并未对事物情况做出反映。
4.表达命题,它用一个反诘疑问句,表达了对事物情况的反映。
5.表达命题,它用一个反诘疑问句,表达了“要想加罪于人,就不
愁找不到借口”的命题。
6.表达命题。
虽然它使用的是感叹句,但反映还是十分明确的。
7.不表达命题。
8.不表达命题。
9.不表达命题。
10.表达命题。
二、下列命题各属何种选言命题?
1.不相容的选言命题。
在自然语言中,“或者??或者??或者”这个
逻辑联结词是有歧义的。
在某种语境中,它可以用来作为相容选言
命题的联结词;在另一种语境中,它也可能用来作为不相容选言命
题的联结词。
在这个命题中,根据它的语境,它作为不相容选言命
题的逻辑联结词。
因为这个命题的三个选言肢实际反映了三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这些作品政治上有错误但艺术上没有缺点;第二种可
能是这些作品艺术上有缺点但政治上没有错误;第三种可能是这些
作品政治上有错误而且艺术上有缺点。
在这三种情况中,有而且只
有一种情况是真的,所以,它是不相容选言命题。
(注:学术界也
有人认为是表达相容选言命题)
2.相容的选言命题。
3.不相容的选言命题。
4.不相容的选言
命题。
5.相容的选言命题。
6. 不相容选言命题。
三、指出下列各题中,a是b的什么条件(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
分必要条件)?
1.充分条件。
2. 充分必要条件。
3.充分必要条件。
4.必要条件。
5. 必要条件。
6.必要条件。
7.充分条件。
8.充分条件。
9.充分必要条件。
10.充分条件。
四、用p、q、r……等分别表示不同内容的简单命题,并用符号表
示其逻辑联结词,写出下列复合命题的逻辑形式。
1.用p表示“曹丕是文学家”,用q表示“曹植是文学家”,这样,
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q”。
2.用p表示“q上场”,用q表示“t上场”,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
形式可表示为“pq”。
3.用p表示“大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用q表示“小国有值得
我们学习的地方”,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q”。
4.用p表示“甲看过《牛虻》”,用q表示“乙看过《牛虻》”,用r
表示“丙看过《牛虻》”,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
“p?q?r”。
5.用p表示“甲看过《苔丝》”,用q表示“乙看过《苔丝》”,用r
表示“丙看过《苔丝》”。
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q?r)”。
6.这个语句实际上表达的是“如果皮不存在了,那么,毛将无处依附”这样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用p表示“皮不存在了”,用q表示“毛将无处依附”,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q”。
7.用p表示“小明去”,用q表示“小红去”,用r表示“小芸去”。
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q)←r”。
8.用p表示“方老师有病”,用q表示“方老师有急事”,用r表示“方老师不来上课”。
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q)←r”。
9.用p表示“马克思主义害怕批评”,用q表示“马克思主义会被批
评倒”,用r表示“马克思主义就没有用了”。
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
形式可表示为“(p?q)→r”。
10. 答:用p表达“a得一等奖”,用q表达“b得一等奖”,用r表达“c得一等奖”,用s表达“d得一等奖”,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
可以表示为“p?q?r?s”。
五、下列联言推理是什么式?
1.组合式。
2.分解式。
3.组合式。
4.分解式。
5.组合式。
六、请运用选言推理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选言肢不相容的情况下,这个推理是有效的。
例如,“这件出
土文物或者是唐代的,或者是宋代的,或者是元代的。
或者是明代的;这件出土文物是唐代的;所以,这件出土文物不是宋代的,不
是元代的,不是明代的”。
而在选言肢相容的情况下,这个推理是无
效的。
例如,“某人或者是京剧演员,或者是昆剧演员,或者是汉剧
演员,或者是豫剧演员;某人是京剧演员;所以,他不是昆剧演员,不是汉剧演员,不是豫剧演员”。
2.这个命题是不相容的选言命题,如果以此为大前提,加上“这份
统计材料计算有错误”的小前提,可以得出“不是原始材料有错误,
也不是两者兼而有之”的结论。
因为肯定否定式是不相容选言推理的
有效式。
3.加上前提(a)不能得结论,因为相容选言推理不能用肯定否定式。
加上前提(b)可得出“艺术上有缺点”的结论,因为否定肯定式是相容
选言推理的有效式。
4.《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的导演姓白,《孙悟空和小猴子》的
导演姓黄,《白娘子》的导演姓孙。
这个结论是通过选言推理得出的。
因为《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的导演或姓孙、或姓白;而姓孙的导演曾同他对过话,可见他不姓孙。
根据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可得结论:《黄河,中华民族的
摇篮》的导演姓。
《孙悟空和小猴子》的导演或姓黄、或姓白,既
然《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的导演姓白,他只能姓黄了。
这样,《白娘子》的导演只能姓孙了。
5.这里包含有两个选言推理。
第一个选言推理是:墓主人或是自然老死,或是暴力致死,或是病
死(此前提省略);经检查确认墓主人不是自然老死,也不是暴力致死;所以得出结论:墓主人是病死的。
第二个选言推理是:墓主人或因慢性病而死,或因急性病(包括慢性
病急性发作)而死;经检查,未见慢性病致死的证据;所以得出结论:墓主人是因急性病(包括慢性病急性发作)而死亡的。
七、请运用假言推理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推理是错误的。
因为这是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充分条件假
言推理的规则指出:“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而这个推理却是从
否定前件到否定后件。
2.这个推理是错误的。
因为这是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它的前提否
定了后件,从而结论否定了前件,违反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
3.这个推理是正确的。
我们以p表示“甲队体力强”,以q表示“甲
队技术高”,以r表示“甲队配合好”,以s表示“甲队战胜乙队”。
这样,这个推理的形式可表示为:((p?q?r)←s)? (?p??q??r)→?s。
这是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它是个有效式。
4.学生甲、乙两人的回答都不合逻辑。
甲运用的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他违反了“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的规则。
乙运用的是必要条
件假言推理,他违反了“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的规则。
5.a、b、c、d四个学生关于裹尸布真伪的言论,都运用了假言推理。
因此,他们的言论是否正确,我们只要借助假言推理的规则逐
一加以检查就清楚了。
①a的言论实际上包含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
这个
推理就其形式结构来说是正确的(符合“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的规则)。
但是它的大前提是错误的。
即“如果它是假的,那么它就不可能
在六百多年时间里一直被我们的教友所敬奉”,这一充分条件假言命
题在事实也是不成立的。
因为,由于宗教迷信的影响和欺骗,即使
它是假的,也可能为宗教徒所祟拜。
②b的看法也包含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这个推理在形式上是错
误的,因为它是从肯定后件到肯定前件,违反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的规则。
③c的看法包含一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它从肯定前件到肯定后件,这是违反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的。
④d的看法运用了充分条件
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即从否定后件到否定前件,这是符合充分
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的,因而他的推理是合乎逻辑的。
6.警方的三个推理都是错误的。
警方的第一个推理是一个必要条件
假言推理,它从肯定前件到肯定后件,违反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
规则,警方的第二个推理,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它从肯定后
件到肯定前件,违反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警方的第三个推理,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它从否定前件到否定后件,违反了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
7.可以认为包含着一个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只有念书念得好,
才能住这样漂亮的高楼;爷爷未能住这样漂亮的高楼,所以,爷爷
一定是没有好好学习。
”这个推理是不正确的,它违反了“否定后件
不能否定前件”的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
当然,爷爷的话也未必正确。
8.①如果甲的自述是错误的,那么,甲、乙、丙、丁分别为b、o、ab、a型。
因为如果甲是错误的,那么,乙、丙、丁的自述就正确了。
这样,乙为o型,丙为ab型,丁或者是a,或者是b。
既然甲不是
a型,那么,丁是a型,而甲就是b型了。
②如果乙的自述是错误的,那么,同理,甲、乙、丙、丁分别为a、
b、ab、o型。
③如果丙的自述是错误的,不能得出结论。
因为如果丙的自述是错
误的,那么,甲、乙、丁的自述就正确了。
这样,甲、乙、丁应分
别为a、o、b型。
结果,丙应为ab型。
但丙自述为ab型是错误的,这就说明上述的前提是不能得出结论的。
④如果丁的自述是错误的,同理,也不能得出结论。
9.上场的是g、a、b、c、e、r六名队员。
整个推理分九个步骤:
(1)根据前提②和“g一定要上场”的题设,可以推出d不上场。
其推
理公式为:只有d不上场,g才上场;现已知g上场,所以,d不上场。
这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后件式。
(2)根据前提④,可以推知r上场。
其推理式为:当且仅当d上场,r 才不上场;现已知d不上场;所以,r上场。
这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
推理的否定前件式。
(3)根据前提⑤,可推知c上场。
其推理形式为:只有r不上场,
c才不上场;现已知r上场,所以,c也要上场。
这是必要条件假言
推理的否定前件式。
(4)根据前提③,可推a上场。
其推理形式为:当且仅当a上场,c
才上场;现已知c上场,所以,a也上场。
这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
理的肯定后件式。
(5)根据前提⑥,可推知p不上场。
其推理形式为:要么p上场,要么a上场;已知a上场,所以,p不上场。
这是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
(6)根据前提①可推知s不上场。
其推理形式为:如果p不上场,那么,s就不上场;现已知p不上场,所以,s不上场。
这是充分条
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
(7)根据前提⑦,可推知t和q不上场。
其推理形式为:如果s不上场,那么t和q不上场;已知s不上场,所以,t和q不上场。
这是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
(8)根据前提⑧,可推知f不上场。
其推理形式为:如果r上场,那么f不上场;已知r上场;所以,f不上场。
这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的肯定前件式。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推知不上场的队员是d、p、s、t、f、q。
(9)最后通过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可推知b和e上场。
其推理形式为:b和e要么上场,要么不上场;已知,b和e不上场
是不可能的(已有d、p、s、t、f、q六人不上场;所以,b和e要
上场
10.9号不该上场。
推理过程如下:
根据前提②,可推出3号上场(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