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沟全长12.6公里并建了12个排水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寿沟全长12.6公里并建了12个排水口
福寿沟,是赣州古城的一个防洪排涝系统,主沟全长12.6公里,并建了12个排水口。
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由时任知州的水利专家刘彝主持建设,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了两个排水干道系统。
因其布局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故名“福寿沟”。
福寿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一是地下排水沟。
改造12.6公里长的沟渠,把明沟改为暗沟。
沟体沿途设置篦子(铜钱状的排水孔)、度龙桥、沉井、狮子扒等水利构件。
二是城外防洪墙。
老城区古城墙以及建春门、涌金门、北门3座防洪闸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防洪作用。
三是地面池塘。
池塘有调蓄城内径流的作用,是福寿沟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内建有三池(凤凰池、金鱼池、嘶马池)以及大小水塘84口。
四是水窗。
建设了12个防止江水倒灌的水窗。
利用地势高差,连通城内坑塘水系蓄洪,当河水位高于出水口时,利用河水的压力将水窗关闭,阻挡河水倒灌。
当洪水消退时,水位低于出水口时,利用沟中的水流将水窗冲开排涝。
福寿沟自唐朝初建至今已历1000多年,由于其形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依据赣州古城的独特地理、建筑特点,使得赣州老城区千年不涝,并且至今还在使用。
近年来,国内外媒体以及水利专家纷纷将眼光投向赣州,投向福寿沟,称之为“一颗跳动千年的城市良心”。
2019年,
我国唯一的地下排水系统博物馆——赣州福寿沟博物馆对外开放,向世人展示中华千年文明中的成功水利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