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任务驱动,构建高效课堂---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任务型教学策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用任务驱动,构建高效课堂---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任务型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致力于以学生发展为本,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任务型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注重学生
的亲身体验、领悟以及深度参与,激发学习兴趣,引发积极思考,鼓励质疑问难,从而在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任务;教学策略;核心素养;高效课堂
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强、抽象枯燥的特点,而小学生大都喜欢直观具体的事物,且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主动性较缺乏,因此在平时的课堂上往往容易走神,
不易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无法达到我们预期的学习效果。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
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提升能力发展。
任务型教学策略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定学的讲授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
动参与、合作交流、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和课程
内容重难点,制定可行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主动建构探究、
实践、思考、表达、运用,从而激发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
思维,拓展思维空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任务型教学策略,体现了以
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
与能力。
那么,如何有效实施任务型教学策略?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
见解。
一、课前自学,激发兴趣与设疑
数学预习是联接学生课前自学和课中学习的纽带,课前任务单是落实教师预
习任务和预习要求,由教师根据学情、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等设计的科学的供学
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支架”,是教师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的“脚手架”,能够有
效落实课前自学,改善课前预习效果不佳的现状,长此以往,能够培养学生良好
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圆的认识》一课为例,圆这个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许多具体实物
模型,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寻找收集生活中的大大小小的圆的事物,感受圆的应用
和美,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很多物体
都是圆形的?圆身上是否藏着什么秘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布置课
前尝试画圆的任务:用你喜欢的方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学生可以借助实物(比如瓶盖、水杯底部、硬币等)进行临摹画圆,也有学生提
前知道了圆规这一工具,用圆规来画圆。
课堂上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并引
导学生质疑:可以借助很多实物画出圆,为什么还要学习圆规画圆呢?以此让学
生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想象力,驱动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探究活动,发展创新意识。
二、课中探究,发展思维与实践
课标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
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形成
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样的学习
方式中提高课堂参与度,促进有效思考。
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重难点,设
计连续的任务探究活动,让学习由浅入深,驱动学生不断思考与探究,提升逻辑
思维能力,掌握知识的本质和联系。
以《植树问题》一课为例,教学时出示情境主题图,学生提取有效关键信息
并分析,先进行猜想和验证,发现道路1000米太长而不好探究,从而化繁为简,提出任务1: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
栽几棵?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单:按题目要求在线段上画一画,算一算;并把你的
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过后组织汇报交流,学生上台演示栽树过程并解释算式含义,渗透数形结合与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
紧接着教师开放问题,“每隔5m不变,你想研究全长几米?”“全长不变,你想研究间隔几米的?”,由此提出任
务2:选择你喜欢的小路长度与间距,画一画,算一算。
学生自主思考完成学习
单(图1)。
在经历汇报—观察—交流—发现—小结规律等一系列活动后,建立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的模型。
教师又抛出任务3:还有2条全长20m的小路需
要种树,你想怎么种?将模型进行迁移,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两端都不栽”、“只栽一端”这两种情况的规律,从而深化模型。
学生在这样一个接一个的学习
任务挑战中,对植树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让学习实现真实发生,促进思维的深
刻性,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三、课后梳理,促进认知与反思
在数学学习中,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有些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掌握
较好,当节课作业也都能完成,学到后面再将本单元知识综合起来进行灵活考查时,又无从下笔。
这是因为数学知识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数学学习是网状学习,
学生要学会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梳理,将分散的知识串联起来,打通知识之
间的承重墙,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促进对知识本质的认知与思考。
例如,一单元内容学习结束后,可以布置任务:将本单元知识点进行梳理分类,做成一份数学小报或者思维导图。
复习课上,请学生上台,指着整理好的知
识框架,汇报自己对本单元的理解,其他同学还可以进行补充交流,对学生理解
有偏差的地方,教师及时进行指导。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走出琐碎零散的知识碎片,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提升数学学习的综合
素养。
总之,任务型教学给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更多的活力,教师应该善用教材中
所提供的素材,把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有趣的实践活动。
通过精心设计课
堂教学活动,巧用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效率,逐步培养良好的数学
学科思维,发展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友华.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研修总结,2012(6)
[2]刘云峰.小学数学任务型教学策略实践分析[J].新课程(小学),2021(2):87
[3]百度百科.任务型教学;任务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