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湾陶艺的前世今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湾陶艺的前世今生文:杨飞武“石湾瓦 甲天下”有着千年沉淀、文化底蕴深厚的石湾陶艺,在文化理念、美学精神、造型体系与工艺流程等方面有一套完整的体系。
其仿宋代“五大名窑”之大成,大胆创新的釉色,丰富多彩,应有尽有。
其表现题材、手工技艺、人情味与陶艺精神,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与地域特色,是国内外其他陶塑所不能比拟的。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胡博先生十分认可“石湾陶塑是中国传统雕塑最后的标本之一”的说法。
他说:“石湾陶艺是活着的传统。
”作为首批(2006 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石湾陶塑,其“泥釉火的造化”,其独特的人文精神及美学价值,构成了石湾陶艺不朽的生命力与独特的艺术魅力。
也许是历史和地缘使然,“石湾公仔”的名声,在粤港澳、珠三角地区家喻户晓,其与市场的对接及民众的参与度较高,故有鼎盛的生命力。
自1949年以来,佛山石湾先后涌现了一大批陶艺名家大师,如刘传、区乾、庄稼、曾良、刘泽棉、廖洪标、梅文鼎、黄松坚、刘炳、潘柏林、钟汝荣、杨锐华、黄志伟、封伟民、庞文忠、霍家荣、周炳基、杨英才……可谓名师辈出,佳作纷呈。
石湾还有个值得一提的 “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佛山市新石湾美术陶瓷厂有限公司。
其前身是建于1956年的国营石湾美术陶瓷厂,历史上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曾莅临该厂参观,其在港澳台及中国大陆陶瓷界均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及影响力。
该厂先后培养了一大批陶艺名家大师,被民间誉为“石湾陶艺的黄埔军校”。
近年,当地政府部门在石湾陶艺扶持推广方面也大有作为,例如资助陶艺家举办全国性展览;举办陶艺周……如今在国家现有文化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千百年来,石湾陶艺(亦称:石湾公仔)深深地根植于民间百姓生活和人文之中,以独特的形式与艺术语言,见证与记录了石湾陶业的历史与发展。
其塑造的神仙佛道、古代文人仕女、市井百姓,以及飞禽走兽、瓜果、器皿等,千姿百态,十足民间,极具人性与深情。
古往今来,“石湾公仔”深受粤港澳及东南亚各界人士所喜闻乐见,也为海外美术馆、博物馆和收藏家青睐。
十七八世纪时期,英国、德国、丹麦的博物馆便收藏“石湾公仔”。
而今,日本、东南亚及北美各国美术馆、博物馆都收藏“石湾公仔”。
清代以降,石湾陶业先后涌现了黄炳、黄古珍、陈祖、陈渭岩、刘佐潮、潘玉书等陶艺名家。
其时,石湾陶艺以题材多样、形神兼备、釉彩斑斓、独具一格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其质朴、随性的造型,生动传神的形象,贴近生活的平民性,耐人寻味的情趣,以及彰显民间喜怒哀乐和休养生息的诉求,奠定了其在国内外陶艺界的独特地位。
明 石湾窑仿钧釉三足炉 故宫博物院藏石湾陶艺属于一种原生态的艺术,最“接地气”,也最具人情味与人文色彩,故其历经千年,仍生机蓬
勃,方兴未艾。
可以说,石湾陶艺既是岭南文化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讲“文化自信”,首先要讲“本土文化自信”,石湾陶艺未来前景值得我们更多的期待。
挑战与展望
然而,不得不正视的是,石湾陶艺行业当前存在较为严重的同质化竞争,相对于景德镇瓷器和宜兴紫砂壶的知名度来说,国内外对石湾陶艺的认知度不高。
由于石湾陶艺行业的营销模式单一,销售渠道较窄,对比其他陶瓷产区而言,市场表现欠佳,所占市场份额较小,并处于“价格洼地”。
造成这种现状与困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简要概况为几个方面:
一是地方政府的扶持不够精细化;二是引进和培养人才不足,艺术创作人员青黄不接,创新型人才不足,尤其是高水平的策划、设计及专业营销人才严重不足;三是创新生产力不足,包括题材、材料、工艺以及营销模式的创新等;四是宣传推介力度不足。
以上所述最终导致这个千年文化IP 的品牌影响力不足。
此外,因石湾窑过去是民窑,典籍鲜有记载,理论研究相对薄弱,且长期以来,缺少严肃、认真的思辨精神和有价值的理论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向更高层面发展的空间与格局。
石湾陶艺的“前世”清 白釉石山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藏 明 哥窑琮式瓶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藏
清 石湾窑陶塑金丝猫(局部)
广东省博物馆藏
十分优异卓越,因此,对石湾陶艺的“今生”,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要看到石湾陶艺有着不可替代的独到
之处。
我们要客观地评判石湾陶艺在中国陶瓷雕塑史
上的地位和水平。
如今,传统手工艺已不再归属制造业,而属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石湾陶艺未来的发展格局要“高大上”,希望各级政府能进一步扩大思路,做好规划,将传统思维与互联网思维融合,给予整个行业更多的关注与扶持。
对于行业来说,应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并与相关产业进行结合;陶艺家也要加强自我修炼,不断提升文化和审美层面的修养,并学习、借鉴其他陶瓷产区陶艺家的创新、创意;并加强人才的培养及引进,尤其是学院派中青年陶艺家的引进;还要重视构建石湾陶艺的理论体系,并建立一套完善的、权威性的价值评估体系。
同时,对石湾陶艺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的重塑,弘扬工匠文化也是不可或缺的。
历史上,佛山的工匠靠过硬的产品和口碑,形成了具有佛山特质的工匠文化,并获得了很高的信誉和知名度。
我们对“非遗”的活态传承,也应包括对工匠文化的活态传承。
最终还是需要各方力量同心同德,和衷共济,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一起来擦亮石湾陶艺的金字招牌,从而为石湾陶艺谱写灿烂的新篇章。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