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流动必须有一定的时间保障

合集下载

阿勒泰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印发阿勒泰地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办法的通知

阿勒泰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印发阿勒泰地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办法的通知

阿勒泰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印发阿勒泰地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阿勒泰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01.27•【字号】阿行办发〔2016〕6号•【施行日期】2016.01.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关于印发阿勒泰地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办法的通知阿行办发〔2016〕6号各县(市)人民政府,喀纳斯景区管理委员会,行署有关部门、地直有关单位:《阿勒泰地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办法》已经行署第31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2016年1月27日阿勒泰地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办法为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促进地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教育部等五部委《关于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师〔2012〕9号)、《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教师〔2014〕4号)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方案》(新教师〔2014〕33号),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法》、《教师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2011-2020年)》为依据,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整合区域内教育人才资源,建立和完善相对稳定、流动有序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制度,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二、基本原则和意义遵循“政策引导、区域统筹、因地制宜、城乡互动”的原则,将定期交流与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调整充实与培训提高相结合,以城带乡,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对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几点建议

对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几点建议

对“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几点建议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作为《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的重要改革内容,已经在一些地方进行了实践。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将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作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进一步提升了加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2014年工作要点中,也提出“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出台指导意见,促进校长、教师资源合理配置”。

应该说,这是继硬件均衡、招生均衡(“均衡生”政策)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它对“促进教育公平”、“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我们要“充分调研,科学决策;积极实施,稳步推进;趋利避害,务求实效”,把好事办好。

下面我就如何推进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谈几点建议:一、思想发动,舆论前行这样说,好像空了一点,但确是必须的。

毛泽东同志曾说:“没有正确的思想,就没有正确的行动。

”如果思想认识不到位,就很难保证这项工作有序推进,一些地方实施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思想认识的问题。

所以,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比如,组织校长、教师深入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实地参观考察,使他们内心产生触动,等等,从而提高认识,增强思想上的自觉。

好学校一定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远学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晏阳初,他们都是放弃城市生活、毕生献身平民教育事业的典范;近学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帮弱扶困”。

不要画地为牢,“独善其身”,要知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二、充分调研,科学决策这项工作政策性很强,影响面很大,涉及到很多具体问题,比如,校长可能要花大量时间来决定谁交流,且容易因为教师的不理解造成干群关系紧张;教师会想方设法寻求权力支持和保护,希望能够去一个好点的学校;把自己看作是一个过客,从而减少了对于学校的忠诚;一些教师抵触情绪严重,到了新学校后消极怠工。

还有,校长交流轮岗的服务期怎么定?定3年一定会出现一个“短期效应”的问题;交流轮岗期间,人事关系是不是随迁?如何从制度层面保证名优校长和骨干教师不被“雪藏”?等等。

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全文-国家规范性文件

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全文-国家规范性文件

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务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师资源配置是关键。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按照率先实现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经征得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同意,现就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实现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工作目标近年来,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但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义务教育师资水平总体上仍存在明显差距,已经成为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突出问题。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是加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校长教师补充配备,破解择校难题,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各地要充分认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加快建立和不断完善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推进校长教师优质资源的合理配置,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

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率先实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更大范围内推进,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坚强的师资保障。

二、合理确定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人员范围教师交流轮岗的人员范围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在编在岗教师。

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达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年限的专任教师均应交流轮岗。

对教师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年限的规定,应与中小学学制学段相衔接。

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

对于教师每次参加交流轮岗的具体年限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交流轮岗制度,指的是学校中的校长和教师之间相互交流、轮换岗位、互相学习、互相取长补短的制度。

该制度有助于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首先,交流轮岗制度有利于提升校长的管理能力。

校长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

通过与其他学校校长的交流和轮岗,校长能够借鉴他校管理经验,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及时纠正,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

同时,通过更换不同的岗位,校长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工作经验和技能,从而更好地管理学校。

其次,交流轮岗制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对于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与其他学校的教师交流,教师们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理念,学习他人的教学方法和教育观念。

同时,通过轮岗,教师们也能有机会接触和了解不同的学科、年级和教学环境,开拓视野,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此外,交流轮岗制度还可以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通过与其他学校的交流,学校能够借鉴其他学校的优点和成果,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创新,提高学校的整体水平。

同时,学校之间的交流也有助于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形成学校间的良好互动机制,共同开展合作项目和活动,实现互利共赢。

此外,对于学校来说,交流轮岗制度也有助于校长和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当然,交流轮岗制度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例如,资源分配不均衡、交流时间的组织安排等问题可能会影响该制度的实施效果。

为了有效实施交流轮岗制度,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机制,制定明确的规定和政策,选择合适的轮岗时间和交流内容,确保教师能够得到充分的交流机会和资源支持。

同样,学校也需要加强对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和素质,使其能够更好地参与交流轮岗活动。

综上所述,交流轮岗制度对于学校的发展和提高校长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正式发布,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部分,明确提出:“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将此作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关于教师流动的相关政策,并从定期流动、支教、对口支援、教育联盟、走教、送教下乡、优质教师资源辐射等七个方面对推进教师校长交流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到底对教师、教育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如果要在全国推广开来,可能面临什么样的阻力?小编整理的材料,值得一读哦。

为实现上述目标,教育部将在五个方面加大推进小组教师交流轮岗的改革力度:一是提出加快建立校长教师交流制度的目标。

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域内教师校长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率先实现县域内教师校长资源均衡配置,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促进教育公平和择校问题的解决,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是扩大校长教师交流的范围。

根据各地实践经验,明确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或任教达到规定年限的校长或教师,原则上均应交流。

重点推进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乡镇中心小学与村小学、教学点之间的校长教师交流。

重点推进骨干教师和优秀管理干部的交流。

三是创新校长教师交流的方式方法。

实行轮岗交流制度与共享优质校长教师资源相结合。

鼓励采取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名校办分校、手拉手、教育集团、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办学模式和手段,扩大智力交流的覆盖范围。

四是强化校长教师交流的激励保障机制。

会同有关部门,在编制核定、岗位设置、职务(职称)晋升、聘用考核、薪酬待遇、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鼓励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或任教。

五是建立“县管校用”的义务教育教师管理制度。

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管理教师人事关系和聘任交流,使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为校长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提供制度保障。

实现中小学校长教师“区域轮岗”,弱化教师的校籍,目的是让不同学校间的教师流动起来,打破名校对教师资源的垄断,让更多的学生分享到好的教育资源。

浅谈县域内中小学校长流动机制

浅谈县域内中小学校长流动机制

浅谈县域内中小学校长流动机制作者:张有豹来源:《教师·上》2013年第08期摘要:中小学校长定期交流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建立健全校长任期制,完善任期考核和监督制度,对于确保学校领导班子高效务实,特别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任期制;教育均衡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弱势群体享受不到优质教育等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批判和质疑。

中小学校长定期交流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1.中小学校长定期交流的必要性教育部2011年工作要点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都提出:“要实行县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

”推行县域内校长交流制度,这在教育界是一项具有革命性意义的重要工作。

通过校长交流,可以推动各项工作,产生深远影响:一是让校长把先进的管理经验带到其他学校,使各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二是促使校长不断进取,开拓创新,克服人浮于事,得过且过的保守思想;三是把更多的优秀校长派到薄弱学校,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形成百花齐放、良性发展的大好局面。

安徽省肥西县上派初级中学校长张立胜先后被肥西县教育局交流到紫蓬山中心学校、桃花初级中学、烧脉中学、上派初级中学工作。

通过这些经历,张校长感到流动制不仅促进了自身的成长,在磨炼中不断前行,还有利于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确定交流的对象、范围和期限为了确保县域内中小学校的教育质量,交流的对象原则上以中小学校长为主,也可延伸到副校长、学校中层领导,包括新任校长、在农村未工作过的校长、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两届的校长、志愿农村教育的校长。

采取校长支教、校长挂职、校长轮岗、校长流动等主要形式,由城市示范校向城市薄弱学校流动,由农村示范校向农村薄弱学校流动,由城市学校向农村学校流动,由农村学校向城市学校流动。

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如果校长久居一地、久任一职,易受复杂人际关系的羁绊,难于开拓创新;如果校长任期过短,则又有可能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出现短期行为,不利于学校工作的连续性。

2024年小学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实施方案

2024年小学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实施方案

2024年小学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小学教师和校长的专业素养,推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特制定了小学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实施方案。

此举旨在促进校长和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有助于促进教师发展和学校管理方面的知识交流。

首先,通过这一方案,将校长和教师之间的角色边界打破,为他们提供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使其能够更好地相互了解、借鉴和促进共同成长。

具体实施上,每学年结合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师队伍情况,从小学校校长和教师中选派一定数量的人员进行轮岗交流。

交流期限为半年至一年。

在交流期间,参与交流的教师将担任临时校长职务,亲自领导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领导教师团队,参与学校各项决策和管理活动。

而接受交流的校长则需亲身走进教室,担任教师角色,教授学生,并参与教学活动的设计、考试评价和学生管理等工作。

此外,为保证交流的有效性和顺利开展,必须在交流开始前进行全面的调配和安排,确保教师和校长在轮岗期间能够得到充分的培训和支持。

同时,还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定期对交流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方案,不断完善。

在交流结束后,需要组织交流人员进行经验分享和总结会议,借鉴他人的优点,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促进工作的创新和进步。

总之,小学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实施方案的推行有利于学校管理方式和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推动学校发展向更加高效和现代化的方向迈进。

通过交流,教师和校长之间将建立更为积极和紧密的合作关
系,共同促进学校的蓬勃发展。

这也将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

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

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的实施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制度的宗旨和目标,确保制度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首先,学校可以制定一份详细的交流计划,明确轮岗的时间、岗位和人员安排,并制定相关的评估和考核制度,确保交流的顺利实施。

此外,学校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岗位,制定不同的培训和评估计划,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

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的实施需要充分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潜力挖掘。

在交流的过程中,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教学观摩、专题研讨和教师培训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定期的评估和考核,发现和培养优秀的教师,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此外,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的实施也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学习。

通过与不同岗位的教师交流,教师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互相促进教学的创新和改进。

同时,交流还可以拓宽教师的教育视野,增加教师的经验和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首先,通过轮岗交流,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提升对学校发展的认同感和责任意识。

同时,交流还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团队合作,提高学校的教学效果和管理效能。

总之,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的实施对于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实施这种制度,学校可以促进校长和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增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激发创新的活力,提高学校整体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因此,学校应该积极推进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的实施,为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

教师、校长流动机制落实情况及再推进措施

教师、校长流动机制落实情况及再推进措施

教师、校长流动机制落实情况及再推进措施顾启洲JI JIAO JING WEI/基教经纬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

实行义务教育学校间教师、校长流动机制,有益于教育人才流动,有益于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有益于激发教师、校长的工作、学习积极性,有益于增强教师、校长的危机意识,有益于解决学校部分学科教师不足问题,有益于教师、校长专业成长,有助于提高学校和区域教育质量,是均衡配置教师资源、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更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战略目标、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

一、现状截至当前,全国多地仍有很多学校未制定出具体、详实、科学的实施方案,甚至有些县级教育主管部门也未制定出较为详实的、科学的实施方案。

多所学校存在着很多教师、校长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多年的现象,甚至有些校长在同一所学校工作多达十五六年。

这种现象给学校发展带来了诸多的影响,有些影响是积极的,但更多的则是消极影响。

比如,某省的某所学校校长在同一所学校已连续任职15年,十五年中的前几年,其工作积极性较高,干群、教师之间关系和谐,教育质量也较好,但而后的十几年,由于其一直实行“家长制”“教育专制”的管理方式,在用人方面多以“关系、金钱”为上,中层以上学校管理团队及学校核心领导多为其亲戚、关系铁的朋友。

有才无关系者不用,无才有关系或有钱者则用,是这位校长的管理“新理念”。

这样的管理方式方法怎么能激发出教师的工作、学习积极性?怎么能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与教育质量?为此,笔者觉得实行教师、校长交流轮岗非常必要、迫切,尤其或首先要对校长进行交流轮岗。

二、现状的形成原因近几年,笔者通过实地、网络等渠道对教师、校长交流情况进行了多次调研,了解到有些学校并未真正进行教师、校长流动,其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两方面。

(一)教育主管部门主要领导教育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不强。

教师、校长交流轮岗主要靠教育主管部门推动,但由于其牵扯的问题较多,尤其是社会关系,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及其领导多不愿意真正推进这项措施。

北京学校流动制度规定

北京学校流动制度规定

一、制度背景为推动北京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全市中小学校长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育公平,根据《关于北京市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等相关政策,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标1. 提高北京市中小学校长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中小学特级校长。

2.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合理流动,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教育水平的差距。

3. 实现校长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中小学校长队伍的活力和竞争力。

三、制度内容1. 特级校长流动制度(1)特级校长流动范围:包括北京市全日制中小学校、幼儿园、职业高中学校等。

(2)流动方式:特级校长流动采用精准支援的方式,重点支援郊区、农村学校或新建学校。

(3)流动时间:特级校长须全职流动到支援学校工作3年。

(4)流动指标:特级校长评审指标的20%作为校长流动专项指标。

2. 中小学校长职级评审和认定(1)评审范围:北京市全日制中小学校、幼儿园、职业高中学校中,2020年12月31日前在岗尚未到达退休年龄或按规定已办理延长退休手续,在职在岗的正职校(园)长(含党组织书记)。

(2)评审程序:按照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等部门《关于印发〈关于北京市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要求,结合本市实际,组织开展评审和认定工作。

(3)评审指标:评审指标包括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管理水平、工作业绩等方面。

3. 校长流动保障措施(1)流动期间,特级校长享受原单位同职级待遇。

(2)流动期间,特级校长所在单位应为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生活保障。

(3)流动期满后,特级校长可根据个人意愿和工作需要,选择返回原单位或留在支援学校工作。

四、制度实施与监督1. 各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区域内中小学校长流动制度的组织实施。

2. 市教委负责对各区中小学校长流动制度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 对违反本制度规定的行为,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学校流动管理制度

学校流动管理制度

学校流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学校内部流动管理,促进教师、学生和职工的交流与发展,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学校流动管理应遵循自愿、平等、公开、竞争的原则,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政策。

第三条学校流动管理范围包括教师、学生和职工的流动管理,具体涉及教师岗位调动、学生班级调整、职工工作岗位变动等。

第四条学校流动管理应注重人才培养和人才激励,保障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五条学校流动管理应遵循政策法规,保障公平和公正,杜绝一切形式的腐败和利益输送。

第二章教师流动管理第六条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流动管理负有直接责任。

校长负责教师流动管理工作的全面组织与领导。

第七条教师流动管理应遵循学校的教育教学方针,综合考虑教师的岗位需求和个人意愿,依法依规进行。

第八条教师流动管理应严格按照程序办理,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确保师资队伍的合理配置。

第九条教师流动管理应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其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第十条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师资流动管理制度,对教师的流动进行定期评估和总结,促进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第三章学生流动管理第十一条学生流动管理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成长需求,依法依规办理学生的流动手续。

第十二条学生流动管理应遵循学校教育教学方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确保教育公平和教育公正。

第十三条学生流动管理应依据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情况,合理调整学生的班级和学习环境。

第十四条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学生流动管理制度,对学生的流动进行综合评估和跟踪指导。

第十五条学生流动管理应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需求,确保学生的权益不受侵害。

第四章职工流动管理第十六条职工流动管理应坚持以职工为本,关注职工的工作生活需求,确保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十七条职工流动管理应遵循学校的管理体制和岗位需求,按照程序和规定办理职工的流动手续。

第十八条学校应建立完善的职工流动管理制度,对职工的流动进行综合评估和指导,合理安排职工的工作岗位。

校长流动-现代校长人事制度的积极探索

校长流动-现代校长人事制度的积极探索

校长流动:现代校长人事制度的积极探索各种各样的学校正在实验之中,而且这也许只是一个脱离传统教育形式的运动的开端。

——[挪威]波尔·达林校长流动:现行校长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把校长角色完全纳入行政干部系列。

并赋予相应的行政级别。

其任用方式,基本上参照党政干部的任用模式,采用委任制,任用标准缺乏专业化的要求,形式单一,并且一经委任,只要没有大问题,可以一直干到退休,形成实际上的终身制。

这种状况使得学校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阻碍了学校的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建立现代校长任用制度已历史性地提到议事日程。

20世纪80年代,江苏省一些地区进行了“三制”、“五制”的改革实验;20世纪90年代,上海向学校官本位制度挑战,在全国率先进行中小学校长级别制改革;山东潍坊实行校长全部竞争上岗或面向社会公开招考,评审六个积极的校长,在许多地区,聘任制、考任制、民主推举制等相继出现,传统的终身制的校长人事制度受到巨大冲击。

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建立人才流动机制,打破在固定区域选拔校长的传统方式,打通人才流动的渠道,一些地区开展校长流动制的改革试验,同样不失为改革现行校长人事制度、探索现代学校人事制度的积极尝试。

校长人事制度的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工作,需要有一批改革的开拓者和志愿兵,需要在积极实践和实验的基础上取得宝贵的正反经验。

没有各地的改革尝试,建立现代校长任用制度只能是一句空话。

因此,对于校长流动制的改革尝试,应给予鼓励,应持欢迎态度,当然又应该允许流动制的可能失败。

理性就是要用评价行为后果的某个价值体系,去选择令人满意的备选行为方案。

——[美]西蒙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和校长共生发展校长人事制度的改革过程必须以正确的理念作为指引和后盾才能持久,否则将会事倍功半或徒劳无功。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指南。

教师、校长流动的十大原则

教师、校长流动的十大原则

教师、校长流动的十大原则【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了“教育公平”的基本国策,并强调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地位。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核心是人力资源的均衡配置,人力资源均衡配置的关键是“流动”。

实施教师、校长流动制度必须确保“有效、可行和无伤”,为此,须遵循十大原则。

【关键词】《纲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师、校长流动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确立了“教育公平”的基本国策,并强调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促进教育公平中的“重点”地位,如《纲要》第一章强调:“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薄弱学校改造”,而薄弱学校改造和不再产生新的薄弱学校的制度设计则是教师、校长流动制度,所以《纲要》第九条强调:“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

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

”教师、校长流动是许多发达国家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成功经验。

只是他们实现教师、校长流动的方式不尽相同,日本采取的是法律强制与待遇吸引相结合的方式,法国和美国则采取待遇吸引单一方式。

由于日本采取的是软硬兼施的“组合拳”,所以,“教师定期流动制在日本实施得非常成功,不仅使日本当代基础教育世界领先,而且其均衡化也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教师对参与流动也普遍持欢迎的态度”。

[1]在我国,教师、校长流动是有法律和政策依据的,2006年6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纲要》也强调“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

但我国教育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只是倡导教师、校长流动,而没有作为“义务”予以强制,再加之其他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致使教师、校长流动在我国步履维艰,进展缓慢。

校长流动必须注意的问题

校长流动必须注意的问题

校长流动必须注意的问题
教师流动在我区几个学校已经试点了一年,从这个学期开始将在全区全面推开,而且在未来将成为教育部门制度性的工作之一。

开学在即,教师流动的对象以及去向应该尘埃落定,只是须等到开学方可知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区内校长流动的任何资讯,尽管在相关的文件上对校长的流动早作了明确的规定。

城乡二元结构导致资源过度向城市集中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社会现实,这种过度集中的趋势不仅导致城乡贫富差距日益凸显,而且教育公平也越来越为人诟病,为了有效遏制或者有效缓解甚至放慢这种不公平的步骤,政府除了向农村薄弱学校加大教育硬件上的投入外,对城乡的师资状况也在逐步的进行调控,在这样的背景下,校长、老师的流动机制应景而生。

无论是校长流动还是教师流动都与学校教育硬件的投入不同,不是有多少城区的名校长、名教师流动到农村薄弱学校就实现了师资均衡,我曾经写过《“教师流动”不能局限于形式》和《莫将“教师流动”这本好经念歪了》两篇博文讲的是教师流动可能出现的问题或者应该规避的问题,校长的流动应该不同与教师的流动,无论是担当还是作用校长的流动对于一所薄弱农村学校来说无疑意义更深远,更重要。

《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流动工作补充办法

《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流动工作补充办法

《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流动工作补充办法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文件鼓教发〔2022〕118号——————————————————————————————鼓楼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校长)流动补充办法为继续做好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校长)流动工作,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提升我区高位优质均衡发展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一、流动对象1.在同一学校任教满6年、离法定退休年龄在5年以上的教师。

2.符合相关规定的校长。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安排流动:年度考核不合格的教师;无法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因病不能保证正常工作及在怀孕期、哺乳期的教师。

二、流动形式1.交流:立足全区,在教育集团、结对校、教学片的共同体内和校际间相互协商,轮岗交流。

2.走教:立足全区,在教育集团、结对校、教学片的共同体内和校际间相互协商,承担不少于一半工作量的教学任务。

3.支教:选派教师赴对口帮扶地区支教。

4.挂职:选派优秀干部到局机关科室挂职锻炼。

以上各流动形式原则上不少于2年。

鼓励其他学段教师参与教师流动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教育人才流动。

三、流动人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年教师流动比例不低于符合流动条件教师总数的15%,其中骨干教师和骨干培养对象流动人数不低于流动总数的15%。

四、工作程序1.部署流动工作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教师流动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流动人数“两个不低于”的要求,通过学校动员,个人申请,单位集体研究确定流动教师的意向人选。

2.确定流动教师人选通过召开教师流动沟通协调会最终确定流动教师名单和方式。

五、保障机制1.流动教师在流动期间,编制、人事、工资关系不变。

2.流动教师(校长)在流动期间由流入单位考核,包括月考核和年度考核(月考核表详见附件3)。

月考核表由流入单位当月填写后书面报原单位,由原单位发放绩效工资。

年度考核由流入单位考核小组填写考核,签字盖章后,返回原单位盖章存档。

3.流动(校长)的工会福利在原单位享受。

校长流动方案

校长流动方案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 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校长流动方案# 校长流动方案## 1. 引言校长的流动,指的是校长在学校之间进行调动、交流或轮岗的情况。

校长流动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现象,在教育领域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校长流动方案是为了有效管理和规范校长流动而制定的政策和措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校长流动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 2. 制定校长流动方案的目的校长流动方案的制定主要是为了实现以下几个目的:### 2.1 提高学校发展的动力和活力通过校长流动,可以引入新的管理方式和教育理念,激发学校的创新活力,提高学校的整体发展水平。

### 2.2 促进校际合作与交流校长流动可以促进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

### 2.3 增强校长的能力和素质校长流动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校长们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 3. 校长流动方案的内容### 3.1 流动周期和形式校长流动方案应明确流动的周期和形式。

周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可以是数年、数月或数周为一个周期。

形式可以包括交换学校、轮岗、交流访问等。

### 3.2 流动的程序和条件校长流动方案应明确流动的程序和条件。

程序包括申请、审核、安排等环节,条件可以包括专业背景、工作经验、综合素质等。

### 3.3 流动的目标和任务校长流动方案应明确流动的目标和任务。

目标可以是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经验、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等,任务可以是完成一定的工作和项目。

### 3.4 流动的支持和保障措施校长流动方案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措施,包括流动期间的工资待遇、生活费、住房等待遇,以及返岗后的评价和激励机制等。

## 4. 校长流动方案的实施### 4.1 建立流动方案管理机构为了有效管理和实施校长流动方案,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或委员会,负责方案的制定、申请审核、流动安排等工作。

《做好校长交流轮岗的五点保障》

《做好校长交流轮岗的五点保障》

《做好校长交流轮岗的五点保障》对于校长名师交流轮岗制度,本人十分拥护和欢迎,但是在欢呼雀跃的同时,尤其对校长轮岗交流思考更多,因为我们常说: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显然,校长的作用在学校发展中作用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对关键人员的轮岗上,为达到目的和效果,应该有几个保障十分重要:一是做好校长选拔使用的保障。

我们不难看到,有的学校本来底子薄、基础差,而由于校长水平高、管理好,往往会把差校变成好校;我们也不难看到,本来是一所好学校,而因为换了一位水平差、业务低、管理不好的校长把一所优质学校变成低劣学校,不能不令人扼腕。

因而,在校长选拔方面,一定要让老师选拔,真正把业务精、水平高、素质好、善管理的人才推选到校长岗位上来,行政提拔的方式显然不适宜交流轮岗的校长们。

二是搞好校长分类轮岗的保障。

一个县市、一个城市,校长的交流轮岗要分类交流,这样便于发挥校长的作用。

比如,有的校长在城镇学校时间长,他往往对城镇学生、老师、家长研究的多,个案掌握的多,针对性工作措施办法多,如果把他轮流到十分偏远的学校,他原来的研究成果可能用处不大,或者正在研究的问题不得不搁浅停摆,造成遗憾。

由于学校类型、基础等方方面面差不多,也便于对轮岗校长的考核,增加其工作责任和压力。

三是创造校长能上能下氛围的保障。

在轮岗交流过程中,必须有完善的考核跟踪机制和办法,对于类型差不多学校的校长要排排队。

把好校办成差校,社会意见大、群众不满意、质量下滑很、学生、家长不放心学校的校长要坚定不移地拿下来,对于涌现出的敢担当、有水平的人才及时吸纳到校长队伍中回来。

四是严控校际之间生源大战的保障。

当今中国,由于应试教育仍然在百姓中根深蒂固,升学人数往往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甚至作为政府评价校长的主要标准,生源质量往往决定学校的升学,因而,对校长评价不科学、不按教育规律的话可能导致抢好生源的现象愈演愈烈,教育形象损害更大,人民群众更不满意。

五是搭建校长干事创业平台的保障。

校长及教师交流制度

校长及教师交流制度

校长及教师交流制度
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制度
在教育均衡发展的大环境下,教育的均衡关键在于学校教学质量的均衡,而学校教学质量均衡的根本则在于师资力量的均衡,在校舍、设施、设备等硬件设施的均衡是次要的。

要想实现师资力量的均衡,就应该加强校际间校长、教师的流动。

对于教师个人而言,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就失去了新鲜感,也就失去了发展的后劲。

对个人发展也极为不利。

为此,我校特制订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制度。

1、建立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让校长、教师流动起来,促进校际间均衡发展。

教师实行聘任制,由学校聘任教师,教师在学校任教达到一定年限后,除特殊情况外,必须进行交流。

2、校长实行任期制,每届任期三至五年,任期届满经考核称职的可以连任,在学校同一职位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其他校级领导参照执行。

让优秀校长带动更多的学校快速发展,影响更多的教师迅速成才。

3、对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骨干教师实行均衡配置、定期交流、动态管理的办法,并引导骨干教师向薄弱学校合理流动,或采取支教的方式带动薄弱学校的发展。

4、改变义务教育学校岗亭设置管理的政策要求,使城镇学校与乡村地域同类学校之间的教师中级、初级岗亭布局比例逐步由不同改为相同,保证乡村地域学校不低于城镇同类学校标准,减少城乡学校差异和校际之间的差异。

5、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对所有新进教师按照片区内各学校教师的学科、学历、年龄、性别等布局进行配置,重点向单薄学校倾斜。

6、为了加强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每期安排教师到薄弱学校上课,进行讲座,努力把联校教研落到实处,以提高薄弱学校教师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长流动必须有一定的时间保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评论它的校长,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

一所学校教育教学理念的建立、管理模式从建模到成型都不是一朝一日就可以达成的,因此城区名校长流入到农村薄弱学校必须有一定的时间保障,否则,换了一个校长就可能换了一个模式换了一套思路,朝令夕改,学校的文化积淀永远都是一句空话。

尤其是在校长、教师流动纳入到考核、评优特别是职称评定规定的当下,校长、教师的流动一定得去功利性,否则,不管有没有效果两三年就拍屁股走人,对农村学校不仅不是福音反而是祸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