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事)业单位大事记编研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事)业单位
大事记编研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
企(事)业大事记是对企(事)业单位发生的重要活动或重大事件的真实记载,是企(事)业单位最基本最可靠的史料,是编纂正史不可缺的基本元素。

历史事件是历史编纂的主角和灵魂,它给历史(正史)赋予了固有的历史属性和价值。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
爱国》文章中用“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一面镜子”作的形象比喻,真实人物、真实事件的印证,使得历史有了“教科书”“镜子”之效用,方能激励、教化和启迪众生、众事。

因此,做好历史事件的记载、做好大事记编研是对历史真相的尊重,是对过去未来的传承与延续,可谓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连海霞、李培龙、李称赞、席英 /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一、企(事)业单位大事记编研现状及
存在的问题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是伴随着祖国一起成长起来的,21世纪初,研究所迎来了建所50周年的重要日子,编纂研究所50年发展史,是向老一辈开拓者、建设者的致敬,也是对研究所半个世纪以来奋斗历程的献礼。

研究所50年发展史的编纂工作是从大事件梳理起步,从年度大事记编研入手,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动用全所资源、11位专家,历时28个月,才完成编纂工作。

编研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在于素材资料的缺失,虽然1960年研究所按上级部门要求建立了研究所年度大事记,但通过50年大事记和发展史所需素材的筹集情况来看,档存的资料存在断档、利用价值低等问题。

随着21世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市场经济运营的步伐越来越快、越来越规范,凸显出原管理模式、流程、工作方法对研究所人力资源的占用、时间成本的耗费、大事记输出质量与数量等方面的制约与阻碍。

研究所年度大事记原管理存在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吃大锅饭”管理思维和计划经济的重心偏移,大事记编研举步维艰
研究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大事记编研工作,在计划经济时代“吃大锅饭”的思维影响下,各项业务工作开展习惯于“命令式、指令化”的“等靠要”,普遍存在“干多干少一样”“企业大事记是管理部门的事”“让我干我才干”“随便报送一些”等认知上的偏差,缺乏主动性思考和对历史的责任感;同时,科研单位对工作的重心一直侧重于技术研发、市场开拓和产品研制交付,对于管理类的过去时史料编研工作则不加以重视。

由此,消磨了史料类编研工作者的信心,助长了重心持续偏向的风气,致使存在大事征集困难、数量不足、质量低等问题。

2.简单化的单向指令性“串行”管理流程,既影响工作效率又影响质量
研究所年度大事记原管理流程是指令型的串行式流程(见图1),编研工作大多在下一年度一季度由管理部门以指令通知的形式下达给研究所内各单位(部门),各单位(部门)按指定时间节点(一个月内)完成素材报送。

在没有日常记载和积累情况下,各单位(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全年的客观事件受限于个人的主观记忆,不可避免地存在大事漏项及数据不准确等问题,导致大事记工作的内容存在不同程度缺失;同时,各单位(部门)在梳理各自大事件时,因各自认知标准不一、对大事件颗粒度把握上存在偏差,尤其是在短时间内完成全年大事编研,会集中损耗相应的人力和时间成本,这也是导致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存在差距的直接因素。

图1 企业大事记(原)“串行式”管理流程
3. 粗放式的管理、单一化的方法,让大事记形式大于内涵
计划经济时期的企业管理偏向于粗放管理,一方面体现在制度、规范和流程建设还不完备。

研究所年度大事记管理无相应制度以及选事原则要求等,入选大事大多侧重在技术研究、科研生产等中心工作,其他诸如规划计划类、能力建设、创新管理类的大事相对薄弱,选事的颗粒度不均衡、覆盖面不全;另一方面体现在机构与职责管理的粗放。

工作的开展没有完整的事件报送机制、工作机制和审查机制,只是指定的岗位在每年固定时段完成例行工作,包括发通知、一次性征集过去一年的大事、机械性采选与汇总、形成研究所年度大事记。

事件报送的客观与否、准确与否、全面与否均依靠报送人员的主观意愿、责任心和编写能力这些无法考量的软实力进行保证,对大事件数量、质量而言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同时,全所范围各职能部门在同一时段开展上一年大事的回顾与编写工作,耗费人力和时间成本过高。

在人员、时间及任务叠加状态下,对该项工作是认真完成还是敷衍应付,在
无法判定的
情况下,由于
各职能部门之
间报送的大事
件颗粒度不一
致,导致汇总
于全所大事记
的颗粒度无法
一致。

因此,
原管理的粗放模式导致大事记编研工作浮于完成这项工作的形式上,而未能落到其作为史料所应该要呈现的状态和价值体现。

这种管理模式从20世纪80年代一直持续到21世纪初,甚至有些企(事)业单位至今仍在沿用这种管理流程和方法。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研究所经济体量大幅增长、职能精细化管理日益完善,原有大事记单向串行的管理流程和“一次性征集全年度大事”的管理方式已不适应研究所的管理要求。

为此,研究所立足新的管理要求,从工作开展的管理思维、管理流程、管理方法上进行探索和实践,创新建立了企业大事记新的管理模式。

二、新时期大事记编研管理路径探索实
践与模式创新
1.改变管理观念
研究所年度大事记编研工作以建立市场经济时期新管理体系、新管理秩序为契机,从思想与作风教育、制订制度规范和职能主动牵引三个方向全面发力,逐步打破和转变“吃大锅饭、等靠要、各扫门前雪”等不作为、懒作为观念。

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思想教育,强化“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激发各职能部门开展工作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实时报送职能管理中发生的事件(活动)。

二是通过规章制度明确“大事谁产生、记录谁负责”原则,明确干大事、管大事责任者的责任和
义务。

随着本
单位规章制度
体系建设工作
的推进,规章
制度覆盖了研
究所全职能领
域业务,进一
步推动研究所
管理职能细分
下的各业务工作进入法制化轨道。

研究所现行有效的200多项规章制度,包括对业务工作的顶层制度,如《战略规划管理办法》《大事记管理办法》《年鉴管理办法》等;对具体业务规范的制度,如《综合信息管理》《科研生产信息管理办法》等;以及对全域业务工作从进度到质量全面规范的监督考核制度,如《综合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责任追究经济处罚管理办法》等。

这些制度对日常业务工作进行标准化、规范化考量,推动业务工作在制度规范下及时、准确输出工作成
这种管理模式从20世纪80年代一直持续到21世纪初,甚至有些企(事)业单位至今仍在沿用这种管理流程和方法。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研究所经济体量大幅增长、职能精细化管理日益完善,原有大事记单向串行的管理流程和“一次性征集全年度大事”的管理方式已不适应研究所的管理要求。

为此,研究所立足新的管理要求,从工作开展的管理思维、管理流程、管理方法上进行探索和实践,创新建立了企业大事记新的管理模式。

果,这些工作成果也成为研究所年度大事记素材的支撑资源。

三是强化大事记职能管理和责任担当,加强对研究所负责大事记编研人员历史使命感、工作敏感度和责任心方面的培养与素质提升,同时做好职能牵引、发挥职能管控与服务职责,确保做到年度大事不错过、不错写。

2.改变管理流程
对大事记编研流程的探索改变是研究所大事记编研探索创新的核心。

要改变原管理模式,就必须改变其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

首先体现在对大事件征集方式的转变,即大事记素材由年度一次性征集变为日常积累。

探索之初,研究所从中心任务和职能全局着眼,从事件产生源头着手,探
每周工作动态信息
定向约稿的重要专题事项
内部OA平台新闻报道
微信、短信、公众号信息平台推送的相关事件、事迹
各级行政公文重要工作部署、机构调整、人事变动信息
科研与改革任务关键节点进展信息
重要会议类信息重大活动信息
管控机制
制度支撑
工作方式
《大事记管理办法》《年鉴管理办法》《综合信息管理》《科研生产信息管理办法》《战略规划管理办法》《科研生产管理计划管理办法》《综合管理计划管理办法》《综合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责任追究经济处罚管理办法》等等
以日常各项工作规章制度监督考核为前提的日常工作管控
通过外部/内部信息化交互平台,按要求提交纸质/电子载体事件信息
“大事谁产生、记录谁负责”的责任体系责任体系成形稿实施会签、确认的责权体系
企(事)业各基层部门
管控机制
责任主体
事件来源
图2 新时期企业大事记管理模式
索以研究所职能细分下各成果输出为抓手,按“大事发生于日常、展现于日常、积累于日常”的管理思路,将大事征集范围全域化、征集渠道多元化、征集管理日常化,由各责任部门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将年度一次征集工作量“微分”处理于日常工作,将回忆一年大事的难度与易忘、遗忘的弊病消弭于日常积累。

由发生事件(活动)的责任人对事件进行随发生、随编写、随报送至大事记管理部门,再由大事记管理部门进行再核实、再筛选并做好日常积累,从源头上为事件的准确性和年度大事的全面性提供基础保障。

自2010年以来,研究所探索以日常工作信息采集为抓手,强化大事信息的收集、协调和督办管理。

一方面,建立了每周动态工作固定报送、重大活动随有随报、特需要求定向约投机制;另一方面,进一步拓展大事的信息来源,将重点工作部署、内外会议安排与讲话精神、重大活动、科研与改革任务关键节点、研究所办公自动化(OA)新闻报道、公司官网、公司微信公众号等渠道纳入大事信息的采集渠道。

在落实以上措施的过程中,大事记管理部门与各事件责任人及责任单位双向互动,使大事责任部门报送的大事信息要素不乏、不晚、不空、不虚。

在大事记的管理探索中,让年度大事记工作由责任部门以信息实时报送的方式“微分”化于日常,又由大事记管理部门在逐步积累中“积分”化于年度,“积分”集合形成了企业年度大事记一稿,再经大事记管理部门牵引开展“二下二上”校对核实程序。

这种由职能部门同时校核各自年度大事的“并行”式工作流程和管理方式,有效解决了原有模式下大事记“不全、不详、不准”和“全员报送造成的时间、人力成本损耗”管理难题。

“二下二上”分为两个步骤,“一下”指将大事记初稿交由所职能部门对各自年度事件进行确认、校核;“一上”指将疑点和完善意见反馈到大事记管理部门;“二下”指管理部门将二稿提交各所职能部门审核、会签;“二上”指大事记管理部门落实二稿各方意见形成审批稿,提交编委会审批。

最后依据制度规范按时完成归档工作。

3.构建大事记管理新模式
通过对原大事记编研管理情况的分析与存在问题的剖析,研究所以新时期管理新体系精细化管理新秩序的建立与推进为契机,结合本单位管理实际,于2012年至2017年对管理方法、管理流程进行了探索、实践、创新与完善,自2018年进入了管理模式的建立、完善与应用阶段。

研究所应用的大事记管理新模式(见图2)依托于本所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信息化管理平台,以全域日常工作输出的信息大数据为基础,通过服务+管理双向发力的职能牵引、培训与指导、流程再造、制度规范,组成企(事)业大事记管理框架的“四梁八柱”,建立自下而上的责任体系对大事记实施把关、审核,保证了年度大事的全面覆盖性、记录准确性、数据可靠性,兼顾客观性、科学性、经济性及可推广性。

三、启示与建议
基于新的大事记管理模式,研究所已完成12年的大事记编研。

至此,研究所已拥有65年大事记编研成果。

该成果为研究所发展史编纂、机构沿革史编纂、技术发展史编纂等史料编研提供了脉络和蓝本,为研究所对外展示宣传、合作交流、新员工入职教育、党员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载体。

65年大事记编纂工作对后续大事记工作开展有两点启迪:一是做好重要事件的日常记录和积累十分重要,大事记录“宁滥毋缺”;二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各领域基础素材的规范归档是后续档案再利用的前提,需要进一步完善资料归档范围细目,为海量大数据资料归档提供有效“编制”和“身份”。

在网络和信息化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建议企(事)业单位以网络和信息化技术为抓手,开发大事记信息采报平台,让信息化大数据在网络高速通道上自动集结,各业务领域可通过多种定制模式,根据自身管理需求分类型、分阶段、分方向多维度随需组合,开启大事信息的随需组合利用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大事记的价值和效用,最大程度、最大效益积累和盘活大事记数据资产。

▲(责任编辑 李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