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条件下我国传统产业发展路径的局限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放条件下我国传统产业发展路径的局限性
我国传统产业在发展路径上固化并形成依赖性,在市场和资源约束下,传统产业发展也遭遇瓶颈,但随着国际贸易的频繁,有人认为在开放条件下可以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我国传统产业,但是现实并非如此,即使在开发条件下,我国传统产业发展路径的局限性也逐渐暴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规模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
开放条件下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市场规模会扩大,也会激励企业扩大规模,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但是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规模经济的实现是建立在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之上,但是开放条件下完全竞争市场是难以达到的,进而带来规模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尤其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市场摩擦增加。
市场摩擦是交易成本的根源,若市场无摩擦交易成本就不存在,价格机制就会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任何企业都可以在无摩擦的市场中进行投资来获取套利交易,规模经济可以成为企业稳定的预期。
然而,现实中市场不仅存在摩擦而且开放条件还增加了市场摩擦,尤其在跨国交易中,由于法律、规章制度、文化等差异,传统产业的相关企业在交易中的谈判、履约、监督等一系列契约问题使得交易成本会随着交易次数和频率的增加而不断增加,最终可能导致开放条件下虽然企业规模增加,产品销量增加,但是利润确是下降的现象,加之传统产业沉淀成本的累积,规模经济不确定性反而会增加。
近年来,我国许多传统产业企业在跨国投资中规模扩大了,反而企业陷入利润下滑的困境,例如:TCL、中国五矿、万达集团等。
第二,信息不完全现象更复杂。
市场信息的完全真实是实现企业经营理性决策的保障,唯有此经营者才能正确判断企业的规模经济的边界,进而实现企业生产的动态调整,但是现实中信息不完全现象俯首皆是,而在开放条件下信息不完全现象会更复杂,这主要是因为:①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
开放条件下传统产业的国际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国际产业链分工也越发明显,但是各国为了保持本国产业的竞争优势,会在产业发展中存在机会主义,最为典型的就是在国际产业转移中把高耗能、高污染以及落后技术淘汰产品转向发展中国家。
另外,由于国际产业合作的不完善,传统产业在开放条件下常常面临市场信息的法律和监督体制的不融合,导致难以保证信息真实性,甚至市场中还充斥着虚假信息。
②信息不对称更加明显。
开放条件下信息的生产、传递过程会变的更加复杂,信息不
对称现象就会增加,带来的信息成本会非常高昂,传统产业在发展中面对产业链的国际化而信息不对称会使得企业生产难以理性决策,这就是为何我国一些传统产业常常在产能不足和产能过剩之间不停摇摆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非市场因素风险增加,要素资源非完全自由流动导致传统产业发展路径受阻。
在开放条件下,企业要实现规模经济不仅要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而且非市场因素也会增加规模经济的不确定性,尤其对于传统产业的发展各国政策也存在较大差异,而非市场因素风险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政治风险。
开放条件下各国产业发展中既有合作也有竞争,而传统产业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各国在发展国际贸易中往往会以涉及国家安全、贸易保护等干预市场,近年来,逆全球化和贸易报主义抬头对我国传统产业相关企业的对外投资产生重要影响,导致规模经济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则是外部环境风险。
开放条件下,传统产业要想实现规模经济除了不仅要尊重市场规律,优化国内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按市场机制决定企业的最优规模;还要关注非市场的外部环境风险,比如:环保、工会组织、习惯、文化以及商业环境等,这些虽然不会直接涉及生产成本,但却会导致交易成本激增,也会制约传统产业企业的跨国经营,进而加强了规模经济不确定性。
2.外部性问题约束传统产业发展。
我国传统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国内起步,规模快速扩大,产能提升到国外输出的过程,但是开放经济条件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利用国际资源进一步“做大”,也会由于种种外部性问题使得发展路径越来越受到约束,主要缘自于以下几方面:
第一,“资源诅咒”越发显现。
如前文所述,我国传统产业具有较强的资源依赖性,那么在开放条件下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就能解决资源问题促进产业持续增长吗?一度曾经经济学家认为资源禀赋对一国的经济增长至关重要,获取资源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源,但是随着新经济以及高科技术产业的发展,许多资源不足的国家反而超越了资源丰富的国家,引起了经济学家的反思。
Auty (1993)提出“资源诅咒”命题以来,这个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大量的理论和实践证明自然资源的丰裕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性,“资源诅咒”确实存在,尤其在资源型的传统产业更是如此。
然而,开放条件下能改变“资源诅咒”问题吗?从国内来看,资源丰度对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
与一个地区对国内的经济开放度负相关,当一个地区对国内的经济开放度较小时,这种边际影响为正,即资源红利,否则为负,即“资源诅咒”。
从国际贸易来看,“资源诅咒”假说在跨国层面和发展中国家成立,且资源依赖对技术创新和商品贸易的挤出效应是形成“资源诅咒”的重要传导机制,并且环境规制打破“资源诅咒”的“技术创新效应”在发展中国家尚未显现。
由此可见,资源要素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开放条件下短期可以获取更多资源,理论上有利于扩大生产可能性边界,但是长期来看,过度资源依赖将会导致技术创新、人力资本投入不足,而这些从长期的外部性来看,将严重束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资源诅咒”将会越来越显现。
第二,环境压力逐渐增强。
传统产业的发展已经使得资源日渐枯竭,环境破坏严重,逐渐逼近增长的极限。
增长的极限是“吞吐能力”的极限,是维持人类、建筑、工厂、交通工具持续运转所需的能量和物质流的极限。
这些极限是人类消耗资源和排放废弃物的速度的限制。
不仅如此,由于资源环境形势日益严峻,逼迫各国注重环境治理,尤其是环境规制越来越趋紧,我国传统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频繁遭遇绿色壁垒,而我国传统产业大都具有劳动密集型和低技术含量的特征,导致在技术研发和技术人才的投入上欠缺,而环境压力的逐渐增强又使得各国逐步提高环境贸易壁垒,这些资源依赖和环境规制政策的外部性,逐渐约束和压缩了我国传统产业发展的国际空间,原先的发展路径已经逐渐“走投无路”。
3.“市场换技术”规锁了我国传统产业发展路径。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为了吸引外资投资,我国实施了“以市场换技术”战略。
“以市场换技术”是通过提供一定的市场准入机会,要求外国企业在华投资高技术水平的项目或者转让部分先进技术。
“以市场换技术”战略实施几十年来,确实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相关产业蓬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也逐渐规锁了我国传统产业的发展路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以市场换技术”快速拓展了传统产业的产业链和市场规模。
客观的说“以市场换技术”在早期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提供了亟需的技术支持,技术外溢促进了我国传统产业的产业链拓展,原先单一的产品得到丰富,从产品的设计研发到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不断得到技术提升,再加上开放条件下的国际贸易扩大了传统产业的市场规模,因此,一度我国传统产业受益
于“以市场换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也使我国快速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比如:家电、汽车、钢铁、装备制造、化工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庞大的产业规模。
第二,长期技术依赖导致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缺失。
“以市场换技术”虽然快速推动了我国传统产业发展,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也大量通过加工贸易对外输出产品和服务,尤其是制造业占据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部分。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更迭的加快,我国传统产业在长期“以市场换技术”战略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了技术依赖,无论是大型国有企业还是中小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足,“拿来主义”盛行,致使传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缺失,产业转型升级困难,长期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发达国家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标准控制,逐渐规锁了我国传统产业的发展路径;比如:联想创业初期究竟应该走自主创新的“技术路线”还是走快速做大市场规模的“以市场换技术”路线,至今仍充满争议;再譬如中国是自行车大国,但是我国高端自行车使用的变速器却绝大部分依赖进口,而自行车的利润也大部分被这些进口配件厂商赚取;另外在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领域也是大量核心技术依赖国外,这些都使得我国传统产业逐渐陷入了“开放市场→买低端技术→市场再扩张→技术再购买→市场再扩张”的产业低水平低质量发展恶性循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