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答案解析(附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1. 《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介绍了豆腐的制作方法。
下列豆腐制作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浸泡豆子
B. 磨制豆浆
C. 蒸煮豆浆
D. 压制成型
2. 我国制定了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等一系列长期战略目标。
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 积极植树造林
B. 少使用一次性餐具
C. 推广使用脱硫煤
D. 研发二氧化碳捕捉技术
3. 钯是我国探月工程和载人航天工程中所研发的新型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钯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属于金属元素
B. 钯的原子质量为
C. 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6
D. Pd既表示宏观意义也表示微观意义
4. 某同学在进行水的净化实验,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明矾吸附沉淀
B. 过滤水中杂质
C. 取肥皂水测硬度
D. 活性炭吸附
5. 对乙酰氨基酚化学式是治疗流感的一种很好的退烧止痛药。
下列有关对乙酰氨基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含有
B. 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1
D. 由8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6.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如表所示家务劳动中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
选项家务劳动化学知识
A清理家中鱼缸并通入空气空气中的氧气可供给呼吸
B用汽油清洗有油污的衣服发生了乳化
C用布擦干淋湿的自行车潮湿的铁部件在空气中易生锈
D用食醋给凉拌皮蛋这道菜做蘸料食醋能除去皮蛋中的碱性物质
A. A
B. B
C. C
D. D
7. 我国科学家提出由二氧化碳和甲烷转化为乙酸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反应微
观示意图如图模型中的短线仅代表原子间的连接方式。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B.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不变
C.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分子数目均改变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8. 如表所示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
A区分氧化钙和碳酸钙取样,加入适量的水
B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分别滴加稀盐酸
C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打开瓶口观察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通过氢氧化钠固体干燥剂
A. A
B. B
C. C
D. D
9.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故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一定是置换反应
B.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破坏三个条件
C. 某纯净物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D.
常温下,的溶液显酸性,因此的用水一定都是酸雨
10. 如图为某种分子筛型家用制氧机工作时气体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分子数目前后发生了改变
B. 该过程中分子停止了运动
C. 制氧过程中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D. 该过程中氧分子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11. 某同学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Ⅰ中的质量分数为
B. Ⅱ中溶液是时的饱和溶液
C. Ⅲ中有晶体析出
D. Ⅱ和Ⅲ中溶液的质量分数相同
12. 某同学将未经打磨的铝片放入盛有稀硫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证明铝与稀硫酸反应放热
B. 曲线AB段压强变化不明显的原因是铝片表面有氧化膜
C. 反应在E点停止
D. 曲线BC段内压强增大是生成气体和放热双重原因
13.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北京冬奥会火矩“飞扬”设计中的创新“黑科技”
火炬黑科技之一:用氢气做燃料,除了环保属性外,氢燃料的特性保证了火炬能在极
寒天气中使用,并可抗风10级。
然而,若要维持同样的燃烧时间,氢气的存储空间
比传统液态丙烷燃料的大一倍。
这也意味着氢燃料的燃烧罐需要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
火炬黑科技之二:火炬外壳采用了重量轻的耐高温成纤维材料,火炬燃烧罐也以碳纤维材质为主。
本次火炬外飘带使用了先进的碳纤维立体编织成型技术,以及抗高温燃烧涂层。
点火段采用铝合金,耐800摄氏度以上高温。
火炬燃烧中的新理念:火炬的燃料——氢,取自于水,燃烧后又会变成水,暗含中国传统虚实相生概念。
中国创新人才辈出,把人世间的很多不可能变成可能。
铝合金相对于纯铝的优点有______ 。
从微观角度解释氢气可以压缩在火炬储气罐内的原因______ 。
火炬燃烧罐以碳纤维材质为主,因为碳纤维材料具有______ 优点。
请写出“氢取自于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
14.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装置A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
用装置B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若用E收集氧气,则气体从______ 填“m”或“n”端通入。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可选用装置______ 填序号。
装置C是软的塑料管,某同学用该装置制取后,D中的现象是______ 。
15. 中国首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民用客机C919。
在飞机C919上钛合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工业上利用钛铁矿主要成分为钛酸亚铁,制备钛的流程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
图中操作a后的溶液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______ 。
流程中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条件为高温______ ,反应③的基本类型是______ 。
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 。
16. 碱是化学中重要的一类物质,某化学小组以“探究碱的性质”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
【任务一】了解常见的碱及用途
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是最常见的两种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
A.氢氧化钙、氢氧化钠都是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B.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氢氧化钠俗称烧碱
C.氢氧化钙常用于做建筑材料
D.氢氧化钠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任务二】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步骤1: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无色酚酞溶液
步骤2:向上述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步深3:另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某种盐溶液
步骤4:再另取10mL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持续通入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上述实验,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步骤3中若现象为产生蓝色沉淀,则加入的盐可能是______ 。
填化学式
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______ 。
注意:若答对以下小题奖励3分,化学总得分不超过40分。
【任务三】拓展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步骤4中无明显现象,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1、2实验装置,将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分别同时注入等量的二氧化碳中,得到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3,①对应图1,②对用图
图1、图2、图3能否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并说明理由是______ 。
图2装置,充分反应后三颈瓶中的溶液里一定含有的微粒有______ 填微粒符号。
如果用图1装置,将注射器内的水换成等量的澄清石灰水,请在图3中绘制出随着澄清石灰水的注入装置内的压强变化大致曲线。
17. 为了测定某石灰石矿中碳酸钙质量分数,兴趣小组同学将40g石灰石进行了煅烧,完
全反应后称得剩余固体为杂质不与酸反应。
为检验剩余固体中有无碳酸钙残余,请设计实验方案:______ 。
计算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浸泡豆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磨制豆浆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蒸煮豆浆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D、压制成型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C
【解析】解:A、植树造林可以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合题意;
B、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污染物产生,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合题意;
C、煤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符合题意;
D、研发二氧化碳捕捉技术可以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合题意;故选:C。
“碳中和”是指单位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目的,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碳达峰、碳中和”的含义、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B
【解析】解:A、由该元素的汉字名称的偏旁“钅”字可知,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
B、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而不是钯原子的实际质量,故不正确;
C、元素周期表小方格左上方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核外电子数为46,故正确;
D、Pd属于金属元素,因此Pd在宏观上可以表示钯元素,也可以表示钯这种金属单质,微观上可以表示一个钯原子,故正确。
故选:B。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
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4.【答案】D
【解析】解:A、不能用胶头滴管搅拌,该选项不正确。
B、过滤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该选项不正确。
C、利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在瓶外应该把胶头滴管中的空气排出,不能在液体中排出气体,
该选项不正确。
D、入水口在下面,出水口在上面,有利于活性炭充分吸附杂质,该选项正确。
故选:D。
A、不能用胶头滴管搅拌。
B、过滤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
C、利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在瓶外应该把胶头滴管中的空气排出。
D、入水口在下面,出水口在上面,有利于活性炭充分吸附杂质。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5.【答案】C
【解析】解:A、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纯净物,不含氧气,说法错误;
B、对乙酰氨基酚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9:14:32,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说法错误;
C、对乙酰氨基酚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说法正确;
D、对乙酰氨基酚是由对乙酰氨基酚分子构成的,一个对乙酰氨基酚分子由8个碳原子、9个氢
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物质的构成以及组成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构成情况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案】B
【解析】解:A、氧气能够供给呼吸,因此清理家中鱼缸时需要通氧气,正确;
B、汽油能够溶解油污,而不是乳化,错误;
C、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接触生锈,因此淋湿的自行车要擦干,正确;
D、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因此可以用食醋给凉拌皮蛋做蘸料,正确。
故选:B。
A、根据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B、根据汽油的性质进行分析;
C、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分析;
D、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据此分析。
7.【答案】B
【解析】解:A、该反应把二氧化碳转化成其它物质,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该选项正确。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该选项不正确。
C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分子数目均改变,该选项正确。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选项正确。
故选:B。
在催化剂催化作用下,二氧化碳和甲烷反应生成乙酸。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8.【答案】A
【解析】解:A、取样,加入适量的水,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碳酸钙难溶于水,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B、分别滴加稀盐酸,均无明显现象,不能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
目的。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打开瓶口观察,均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
验目的。
D、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但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
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A、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
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B、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进行分析判断。
C、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
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D、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
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9.【答案】C
【解析】解:A、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的反应。
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但是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比如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就不是置换反应,故推理错误。
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只要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推理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某纯净物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物有两种,其中氧气只含有氧元素,产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共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氧元素可能来自氧气,也可能来自该纯净物,不能确定;但氧气中无碳、氢元素,即该纯净物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故推理正确;
D、常温下,的溶液显酸性,但的雨水不一定都是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
,酸雨是pH小于的雨水,故推理错误。
故选:C。
A、根据置换反应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方法来分析;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D、根据酸雨的概念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0.【答案】A
【解析】解:A、该过程分子数目减少,是因为部分氮分子被分子筛吸附,该选项正确。
B、过程中分子始终在不断的运动,该选项不正确。
C、过程中分子大小不变,该选项不正确。
D、过程中氧分子不变,因此化学性质不变,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A。
A、该过程分子数目减少。
B、过程中分子始终在不断的运动。
C、过程中分子大小不变。
D、过程中氧分子不变,因此化学性质不变。
本题主要考查微观粒子的性质,比较简单。
11.【答案】C
【解析】解:A、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则该温度下,10g水中最多可溶解溶质的质量为,则向水中加入5g硝酸钾,硝酸钾能全部溶解,则I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该选项不正确。
B
、Ⅱ中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共有,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即10g水中溶解11g硝酸钾恰好饱和,则溶液为不饱和溶液,该选项不正确。
C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则该温度下10g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
,则Ⅲ中有晶体析出,该选项正确。
D、由前面分析可知,Ⅱ和Ⅲ中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同,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C。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液质量可以判断温度变化时析出固体质量的大小。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12.【答案】C
【解析】解:A、至C点时压强最大,铝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C点之后压强减小,至D点压强不变,是因为温度恢复至常温,可该实验证明铝与稀硫酸反应放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B、未经打磨的铝片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将未经打磨的铝片放入盛有稀硫酸的密闭容器中,氧化铝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故AB段压强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C、C点时压强最大,此时硫酸与铝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在C点停止;在E点温度冷却至室温,故选项说法错误。
D、曲线BC段内压强增大,是因为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同时反应放热,是生成气体和放热双重原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根据未经打磨的铝片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将未经打磨的铝片放入盛有稀硫酸的密闭容器中,氧化铝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氧化铝反应完,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未经打磨的铝片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反应的先后顺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硬度增大合理即可分子间的间隔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减小耐高温合理即可
【解析】解:一般合金的硬度大于其组成中纯金属的硬度,抗腐蚀性强;故答案为:硬度增大合理即可;
从微观角度解释氢气可以压缩在火炬储气罐内的原因分子间的间隔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减小;故答案为:分子间的间隔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减小;
火炬燃烧罐以碳纤维材质为主,因为碳纤维材料具有耐高温的优点;故答案为:耐高温合理即可;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根据合金的性质来分析;
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根据材料的性质来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金的性质、分子的性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是解题的
关键。
14.
【答案】长颈漏斗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
【解析】解:装置A中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用装置B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E收集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则气体从n端通入。
故答案为:;n。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可选用装置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纯净。
故答案为:AF。
装置C是软的塑料管,某同学用该装置制取后,D中的现象是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故答案为: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
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5.【答案】
滤纸破损或液体高于滤纸边缘
分解反应
、
【解析】解:在中,氧元素显价,铁元素显价,所以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图中操作a后的溶液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或液体高于滤纸边缘;
反应②是镁和四氯化钛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钛和氯化镁,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③是氯化镁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镁和氯气,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Mg、。
故答案为:;
滤纸破损或液体高于滤纸边缘;
,分解反应;
、。
根据在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
根据过滤后的溶液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或滤液高于滤纸边缘进行分析;
根据反应②是镁和四氯化钛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钛和氯化镁,反应③是氯化镁在通电的条件下
生成镁和氯气进行分析;
根据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进行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6.【答案】BC 试管中的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或、都含有氢氧根能,曲线②下降的压强低于曲线①、、
【解析】解:、氢氧化钙不是易溶于水,选项A错误;
B、氢氧化钙俗称为熟石灰,氢氧化钠俗称为烧碱,选项B正确;
C、氢氧化钙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变为碳酸钙,使得建筑物更为牢固,选项C正确;
D、氢氧化钠碱性太强,不宜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选项D错误;
故选:BC。
氢氧化钠溶液加入酚酞后,溶液变红,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溶液不再显碱性,所以红色褪去,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
以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试管中的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产生的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铜,加入盐溶液说明阳离子为铜离子,因此可以加入氯化铜或者硝酸
铜或者硫酸铜溶液;
故答案为:或、。
碱都含有氢氧根,因此具有相似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都含有氢氧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