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点论坛
shi dian lun tan
279
高职院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
研究与实践
◎姚燕1 廉永生1 王秋珍2
摘要:高职院校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进一步深化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适应了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解决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是高职院校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推进教学改革的内在、迫切、必然要求。笔者通过利用超星学习空间这一智慧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明确了研究内容、改革目标、实施过程等一系列教学设计思路,并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成效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意义
上世纪二十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陶行知:《乡教从讯》第2卷第1 期,1928年1月15日。]高职院校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改革,就是要进一步深化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解决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教、学、做”一体化是高职院校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现代职业教育必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重点提高青年就业能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必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可见,要办好现代职业教育,必须落实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是突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
(二)“教、学、做”一体化是实现高职院校跨越式发展的迫切要求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区别在于更加偏重实践教学,与中等职业技校的区别在于更加偏重基础理论教学,因此,只有在教育教学中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才能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也更符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老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学中做,边做边教,边学边做,教法、学法和做法合而为一,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深化“教学做”一体化是高职院校推进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要求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仍然是“小本科”模式,即传统本科教学模式的压缩版,在教学中还是偏重于理论灌输、偏重于说教务虚。这样的教学模式如不进行改革,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科学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改革,有助于改善课堂的教学环境,减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减少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问题;有助于改善单调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互动性和实效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和教学成效。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一)实施目标
通过对基于超星学习空间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到课率不够高,注意力不够集中,教学实效性不够理想的状况,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应用文写作》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通过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建立起基于超星学习空间的“教、学、做”一体化智慧教学环境。开发、收集、组织一批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形成《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资源库。
(2)基于超星学习空间开展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线上和线下教学、学生在线学习、师生互动、抢答、问卷调查、习题解答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制作上传一批基于超星学习空间的《应用文写作》课程资源,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增强《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实效性,进而引领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
(二)实施基础
(1)《应用文写作》课程基础。《应用文写作》课程与一般的人文社科专业基础课不同,是对应用文书写作进行理论学习、研究和写作训练的一门技术性课程,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中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有助于改善单调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互动性、实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厌学现象,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教学成效,为学生将来在实际工作中写好应用文打下必备的基础。
(2)教学团队基础。教学团队成员应具备丰富的《应用文写作》课程一线教学经历,既能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证研究提供实验条件,也能为相关资料的研究搜集、统计数据等提供便利条件。教学团队成员应具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主持或参与过省市各级教学改革项目,并取得相应研究成果,对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有深入的思考,具备承担本项目的科研实力。
(3)硬件基础。超星学习空间是一个能够满足优质网络课程构建、课堂互动教学、教学项目管理、教学资源的利用及其他教学实际需要的智慧教学平台。它能够支持学生利用电脑网页和手机App 进行自主学习,能够为学生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安全稳定教学环境。
(三)实施过程
目前,基于网络技术的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很多,譬如:“翻转课堂”“微课”和“慕课(MOOC)”等。但在实施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时,最大的难题就是新型教学模式、方法如何在传统课堂中实际运用,并确保成效。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没有教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只能是纸上谈兵。基于这一现实,在《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主要关注以下两点:一是基于超星学习空间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立。主要研究如何使用超星学习空间进行课程开发,研究超星学习空间的应用,并在《应用文写作》课程中实际运用基于超星学习空间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授课。二是基于超星学习空间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运用。主要研究超星学习空间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战运用。例如:超星学习空间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实效性,教师如何把握传统教学方法与新型教学方法的使用比例,
(下转第2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