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之写人叙事类(助考训练)++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之写人叙事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①南迁②,相遇于梧藤③间。

道旁有鬻④汤饼者,共买食之。

桷⑤恶不可食。

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

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⑥’而已。


(节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黄门公: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

②南迁:贬谪到南方。

③梧藤:梧州、藤州。

④鬻(yù):卖。

⑤觕(cū):同“粗”。

⑥饮酒但饮湿:饮酒只是饮它的水分,不用品味它的味道如何。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解衣欲睡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怀民亦未寝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共买食之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尔尚欲咀嚼耶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2)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3.小闻在读甲文时发现其句式、节奏等方面很有特点,有种难以言说的美感,请你试着帮他表达出来。

4.如果你是东坡先生,在乙文的情境中,会对九三郎说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
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郗公值永嘉①丧乱,在乡里,甚穷馁。

乡人以公名德,传②共饴③之。

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

”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

还,吐与二儿。

后并得存,同过江。

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

(刘义庆《世说新语》)【注】①永嘉:晋怀帝年号。

②传:轮流。

③饴:通“饲”。

5.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①便要还家_________
②此中人语云________________
③郗公值永嘉丧乱___________
④甚穷馁____________
6.下列各项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问所从来/战则请从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乃记之而去
C.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及下船
D.席苫于公灵床头/行者休于树
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②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箸两颊边。

8.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甲】文中“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中人____________。

【乙】文中乡人“传共饴之”,是因为郗公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
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二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丁未之岁,冬暖无雪。

戊申正月之三日始作,五日始雾①。

风寒冱②而不消,至十日犹故在也。

是日月出,月与雪争辉,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常。

遂添衣起,登西溪小楼。

楼临水,下皆虚澄,又四囿③于雪,看涂银,若泼汞,腾光照人,骨肉相莹。

月映清波间,树影晃弄,又若镜中见疏发,离离然可爱。

寒决肌肤,清入肺腑,因凭栏楯④上。

仰而茫然,俯而恍然;呀而莫禁,眄⑤而某收;神与物融,人观两奇。

(节选自《记雪月之观》作者:明•沈周)【注】①霁:雪后转睛。

②冱:冻结。

③圊:围。

④楯:栏杆的横木。

⑤眄:斜着眼看。

9.解释下列加粗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余拏一小舟___________
(2)雾凇沆砀___________
(3)上下一白_____________
(4)遂添衣起______________
(5)月映清波间___________
10.翻译下列句子。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又若镜中见疏发,离离然可爱。

11.【甲】文中“痴”与选文第①段相呼应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

”【乙】文中把作者的感受与自然美景融为一体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12.【甲】【乙】两文中画框句子分别采用了什么手法描绘雪景?雪景各具有怎样的特点?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选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溥①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②,钞已③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④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

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⑤,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注释】①溥:张溥,明末文学家。

②钞:后来写作“抄”。

③已:完毕。

④斋:书房。

⑤毫:笔。

13.解释加粗词语的含义。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_________
(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_________
(3)如是者六七始已 _________
(2)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_________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1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乙】两文段的内容。

16.从以上两人的学习经历中,你受到哪些启发?请联系实际谈一谈。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
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
二师①陈于柏举。

阖庐之弟夫概王,晨请于阖庐曰:“楚瓦②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

”又曰:“而后大师③继之,必克。

”夫概王以其属五千,先击子常之卒。

子常之卒奔楚师乱吴师大败之子常奔郑。

吴从楚师,及清发④,阖庐将击之。

夫概王曰:“困兽犹斗⑤,况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必败我。

若使先济者知免,后者慕之,无有斗心矣。

半济而后可击也。

”阖庐从之,又败之。

楚人为食⑥,吴人及之,楚师奔。

败诸雍湿,五战及郢⑦。

(选自《左传》,有删改)[注释]①二师:楚军和吴国联军。

②瓦:子常。

③大师:吴国大部队。

④清发:水名,今湖北安陆。

⑤斗:战斗。

⑥为食:做饭。

②郢:楚国都城。

17.下面句子中加粗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必以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十二章》)
B.公问其故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夫概王以其属五千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D.先击子常之卒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
1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若使先济者知免,后者慕之,无有斗心矣。

1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三处)
子常之卒奔楚师乱吴师大败之子常奔郑
20.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从[甲]文中“曹刿请见”“战则请从”能看出曹刿具有__________情怀。

②人心向背是作战的基础,[甲]文民心的重要性体现在“__________”;[乙]文中“__________”印证夫概王也懂得这个道理(均用原文句子回答)
③曹刿和夫概王都能够掌握作战时机,请从追击时机这一点,结合[甲][乙]两文分别进行分析。

根据要求答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1.下列语句中加粗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当涂:当权
B.但当涉猎涉猎:粗略地阅读
C.明日徐公来明日:第二天
D.妾之美我者美:美丽
22.下列语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皆以美于徐公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为人谋而不忠乎
C.结友而别而形貌昳丽
D.予独受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吾妻之美我者
2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A.(邹忌)早晨穿戴好衣帽,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B.(邹忌)早晨穿戴好衣帽,窥伺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哪一个美?”
C.(邹忌)穿戴好朝服官帽,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哪一个美?”
D.(邹忌)穿戴好朝服官帽,窥伺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24.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文同为“劝说”,内容不同。

甲文是君主劝说大臣要读书勤学,乙文是大臣劝说君主应广开言路。

B.两文劝说成功,各有方法。

甲文孙权用自己读书受益来现身说法,乙文邹忌用家事来类比国事。

C.两文运用对话,各具特色。

甲文用鲁肃的话来侧面表现吕蒙勤学,乙文用三问三答来侧面表现邹忌理性思考。

D.两文寓意深厚,启示有别。

甲文启示我们要善于听取意见、勤学,乙文启示我们面对奉承赞美要保持清醒。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脱下;睡觉;吃;还
2.答案:(1)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

(2)苏辙放下筷子叹气,苏轼已经吃完汤饼了。

解析:(1)句重点词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2)句重点词:箸,筷子;尽,完。

3.答案: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自然成文,涉笔成趣,不事雕饰,天然中见真章。

文章所用散句,四言至十言均有,间用整齐句式,节奏舒缓,不求统一。

读此文,带给读者一种散淡自然的感觉。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言文句式的特点及作用的能力。

甲文写一个夜晚作者“欲睡——起行——寻友——赏景——感慨”的始末,作者随意叙事,一路讲述,似在与一二好友谈天。

作者率性行文,文句如泉水汩汩流出,故而文章显得自然真切。

文章间用整句和散句,不拘一格,反而显得率真。

此外,作者又在叙事中流露出淡淡的情感,在不经意间让人产生情感的共鸣。

4.答案:示例:弟弟,人生中的磨难在所难免。

与其唉声叹气,不如乐观面对。

5.答案:①同“邀”,邀请;②告诉;③遇到;④饥饿。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便要还家”的句意是: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

要:同“邀”,邀请。

(2)“此中人语云”的句意是:里面的人告诉他说。

语:告诉。

(3)“都公值永嘉丧乱”的句意是:都公(郑鉴)遇到永嘉丧乱时。

值:正赶上,遇到。

(4)“甚穷馁”的句意是:很穷困,甚至要挨饿。

馁:饥饿。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A.从:介词,自/动词,跟从;B.乃:副词,竟然连词,于是,就;C.及:连词,和介词,等到;D.于:都是介词,“在”;故选D。

7.答案:①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

②在这种情形下郗公就一个人去吃饭,把饭含在两颊旁,回来后吐给俩孩子吃。

解析:本题考查题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翻译时要做到“信、
达、雅”。

(1)句中的“为(对,向)、具(详细,详尽)、皆(全,都)、叹惋(感叹惋惜)“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于是(在这种情形下)、食(吃)、辄(就)”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8.答案:①热情好客、民风淳朴,也反映了桃源人生活富足。

②以公名德。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的意思是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

结合上一句“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可知,这句话表现了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特点,同时也反映了桃源人生活富足。

(2)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提取。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语句分析作答。

文中的“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饴之”的意思是:乡里人尊敬都公的名望德行,就轮流给他做饭吃。

由此可知,乡人“传共饴之”是“以公名德”。

据此,答案为“以公名德”。

9.答案:(1)撑(船);(2)白气弥漫的样子;(3)全,都;(4)于是;(5)映照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

理解文言词语,要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即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句意:我撑着一叶小舟。

拏:撑(船)。

②句意:(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③句意: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一:全。

④句意:于是添衣起来。

遂:于是就。

⑤句意:月光映照在清波之间。

映:映照。

10.答案:(1)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2)又好像在镜中看见的稀疏的头发,历历分明,惹人怜爱。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重点词:莫,不要。

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更,还。

句意: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②重点词:若,好像。

镜中,于镜中,在镜子中。

疏发,稀疏的头发。

离离然,历分明的样子。

句意:又好像在镜中看见的稀疏的头发,稀稀疏疏非常可爱。

11.答案:独往湖心亭看雪;神与物融,人观两奇。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分析。

依据【甲】第(①)段“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和第②段“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可知,作者“痴”的是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天气出来看雪赏景,故【甲】文中“痴”与选文第①段相呼应的一句话就是体现作者
“痴”行为的话,即“独往湖心亭看雪”。

依据【乙】文“神与物融,人观两奇”,人的精神与外物融为一个整体,自己同周围的环境都变成了一份神奇的景观可知,这句话把作者的感受与自然美景融为一体。

12.答案:【甲】文用白描手法来写景,“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组合,将阔大境界、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

【乙】文用比喻来写景,如“若涂银,若泼汞”写月光与雪光相激射,洁白无瑕,晶莹剔透。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甲文“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中“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用白描手法将天长永远的阔大境界,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写出了雪后西湖清新雅致的特点。

“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

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常”“若涂银,若泼汞,腾光照人,骨肉相莹”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月光照耀下的雪景晶莹剔透、熠熠生辉的特点。

13.答案:(1)借;(2)等待;(3)才;(4)完成。

解析:(1)句意为: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

假借:借。

(2)句意为:等到他高兴了,就又请教。

俟:等待。

(3)句意为: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

始:才。

(4)句意为:一会儿就写好了,因为这个,当时他的名声很响。

就:完成。

14.答案:(1)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2)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中浸几次。

解析: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句意为: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从:向。

乡之先达: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执:拿着。

叩问:请教。

(2)句意为: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中浸几次。

第二个“日”:每天。

沃:浸泡。

汤:古今异义,热水。

15.答案:(甲)作者学习之勤奋及从师求学之艰难;(乙)张溥靠抄书学有所成,名高一时。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的概括能力。

解答时,通读全文,把握文章主干进行概括。

【甲】文中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文中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

对之进行概括,该文段描述的是:作者学习之
勤奋及从师求学之艰难。

【乙】文中叙述的是张溥通过反复抄书的方式来学习,手指都冻裂了。

之后,他写诗文的思路灵敏快捷,挥笔而就,在当时非常有名。

对之进行概括,该文段描述的是:张溥靠抄书学有所成,名高一时。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6.答案: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勤奋刻苦,不怕困难。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结合文章内容,抓住关键语句,联系生活实际作答。

文段【甲】讲述了宋濂幼时虽然家庭贫困,条件艰苦,但刻苦读书的故事。

【乙】文讲述了张溥幼年特别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七次,哪怕冬天手冻裂也要抄写的故事。

两个故事都表现了对学习的热爱和刻苦。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1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

A.信:实情,真实的话/诚信。

B.故:缘故/所以。

C.属:所属/类。

D.之:助词,的人。

故选:D。

18.答案:①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②如果让先渡过河的人知道可以逃脱,后边的人羡慕他们,就没有斗志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语:鼓,击鼓;作,振作。

句意: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②重点词语:若,若果;慕,羡慕。

句意:如果让先渡过河的人知道可以逃脱,后边的人羡慕他们,就没有斗志了。

19.答案:子常之卒奔/楚师乱/吴师大败之/子常奔郑。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这句话的意思为:子常的士兵逃跑。

楚军大乱,吴军把他们打得大败,子常逃奔郑国。

根据意思可断句为:子常之卒奔/楚师乱/吴师大败之/子常奔郑。

20.答案:①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楚瓦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
③曹刿在齐人三鼓后才下令击鼓进军,在发现敌人辙乱旗靡时才下令追击。

这样既以旺盛的士气击溃了敌军,又避免陷入埋伏,充分体现了他对战机的把握。

夫概王先散步先济者可免死的消息,然后在敌军“半济”时,下令进军,既避免了敌军的拼死抵抗,又使对方难于迎战,这充分体现了他对战机的把握。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①作为一个非“肉食者”,一个普通人,曹刿在国家有难的时候主动“请见”国君,并恳请“战则请从”,从中可以看出他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怀。

②甲文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一句,体现了鲁庄公的赢得民心之举,获得了曹刿的认可,体现了民心的重要。

乙文中“楚瓦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一句,表明夫概王认识到楚瓦不仁,失去了民心,攻打他一定能取胜。

这正表明他也懂得人心向背的道理。

③甲文中曹刿善于捕捉战机,主要表现在他在齐人三鼓后才下令击鼓进军,以旺盛的士气击溃敌军;在发现敌人辙乱旗靡时才下令追击,避免陷入埋伏。

乙文中“使先济者知免”“半济而后可击也”两句表明夫概王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进军敌人,从而击溃敌军。

据此作答,意对即可。

2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D.“妾之美我者”的意思是:我的妾认为我美。

美:意动用法,认为……美丽;故选D。

2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A.以:介词,用/动词,认为;B.为:动词,成为/介词,替,给;C.而:表承接,可不译/表并列,并且;D.之: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故选D。

2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A.重点词语:朝,早晨;服,穿;窥镜:照镜子;孰:谁,哪一个。

正确的翻译是:(邹忌)早晨穿戴好衣帽,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故选A。

2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C.有误,“三问三答”是对邹忌的正面描写,且并不能表现邹忌的理性思考,表现邹忌理性思考的是“三思”。

故选C。

参考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
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乙)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艳美丽。

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妾回答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着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

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是有事情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

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

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