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指导书模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验指导书模板
篇一:检验类作业指导书模板
篇二:油墨检验指导书模板
篇一:pcb油墨检测作业指导书
pcb油墨检测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加强对油墨来料的检测、控制不良品流入生产线。

2. 范围
适用本司iqc对油墨的检测
3. 职责
3.1品质部iqc负责对油墨进行检测试验及来料品质跟进。

3.2生产部负责协助iqc进行试验,负责油墨实际应用质量跟进并提出反馈意见。

4. 内容
4.1线路油(黑油、曝光线路油)检测。

4.1.1据采购单和供方《出货检验报告》,查看实物与其要求是否相符,包装是否吻合,放箱是否合理(千万不可倒置)。

4.1.2抽查油墨出厂日期以及生产日期,查看是否混有过期
产品。

若需配专用开油水看是否配有。

4.1.3随机抽一桶油墨(一般为5kg/桶装)打开其盖,闻气味是否有浓烈的刺激味,不均匀气泡是否很多。

4.1.4用粘度计测量其粘度是否符合生产要求,参数由我司技术组提供。

(此款暂不作要求)
4.1.5将已开盖油墨进行充分搅拌并静置,后进行试板用3-5pnl边料打磨清洗后用丝网印刷。

4.1.6丝印黑油的板让其自然风干,并记下其风干所需时间(一般为15-20min),风干后蚀刻去黑油,另取2-4pnl丝印风干后的板进行试镀(镀镍),检查其是否符合我司现行工艺要求。

4.1.7丝印曝光线路的板,静置8-10分钟再进行焗板,冷却曝光,显影。

并记录其焗烤的温度、时间、曝光尺数、显影结果等参数,再将其进行试镀(镀镍)蚀刻,检查其是否符合我司现行工艺要求。

并将其过程检验记录在《试验过程记录》上。

4.1.8(4.1.1-4.1.5)检查结果确认合格,并在所来物产上贴上合格标签。

通知仓管移入合格区,检查结果确认不合格,在物料上贴上不合格标识,通知仓管移入退货区。

填写好《物料质量异常处理报告》并上交。

4.1.9检查完毕,将结果记录在《iqc检查试验报告》并上交审核。

4.2阻焊油(uv国产/进口绿油、焗绿油、曝光绿油)
4.2.1可参照线路油4.1.1-4.1.5检测。

4.2.2丝印阻焊油墨取3-5pnl报废铜板和金板,打磨清洗后丝网印刷。

印uv国产、进口绿油的板过uv机后,拉3m 胶纸试有无甩绿油现象;焗绿油的板,须静置5-8分钟方可焗板,出炉冷却后,测附着力拉3m胶纸;曝光绿油板,须静置12-15分钟
方可焗板,出炉冷却后测附着力,拉3m胶纸试验。

4.2.3阻焊油耐焊性检测。

先在板面涂布松香,国产uv油用普通松香,进口uv油、焗绿油、曝光绿油用无铅免清洗松香水再作浸锡试验。

(锡炉温度:260℃±5℃,时间:5-8秒),检查有无绿油起泡以及渗锡现象。

4.2.4阻焊油的硬度检测,用4h铅笔在绿油面力度匀衡划一笔,无凹痕或断开翘起。

(注:铅笔削成方头,不可削尖) 4.2.5阻焊油色泽检测,以比色卡或样板及客户资料为准。

(此款暂不要求)
4.2.6检查完毕后,可参照线路油墨4.1.6-4.1.7作好相关记录并上交。

4.3字符油检测
4.3.1可参照线路油4.1.1-4.1.5进行检测。

4.3.2丝印uv字符油,焗字符油,待试板出来后,用3m 胶纸作附着力试验,检查有无掉字符现象,是否符合我司
现行工艺要求。

4.3.3(4.3.1-4.3.2)检查确认合格后,可参照线路油墨4.1.6-4.1.7作好相关记录并上交。

4.4碳油(低阻碳油、普通碳油)检测篇二:油墨的检验
第10章油墨的检验
油墨是在液态的连结料中加入固态的颜料和助剂制成的,种类很多,物理性质各不相同,有的很稠、很粘,有的却很稀。

按印刷过程分类,可将油墨分为平版印刷油墨(平印油墨)、凸版印刷油墨(凸印油墨)、柔性版印刷油墨、凹版印刷油墨(凹印油墨)和孔版印刷油墨五类。

我国原轻工业部在1983年发布了21项油墨质量检验方法,主要包括油墨颜色、着色力、细度、流动度、稳定性、粘性及粘性增值、飞墨、粘度、光泽、固着速度、干性、结膜干燥、渗透干燥、耐乙醇等化学性、渗色性、油脂酸值、色泽、油墨特性线斜率、截距、流动值(扩展直径)等检验方法,1993年又上升为国家标准。

现将不断完善后主要的油墨质量检验方法介绍如下。

10.1油墨颜色检验
1. 方法原理
将试样与标样以并列刮样的方法对比,检视试样颜色是否符合标样。

2. 仪器设备
(1)调墨刀:木柄锥形钢身,长200 mm,最宽处20 mm,最窄处8 mm。

(2)刮片:不锈钢片制,92 mm × 59 mm × 0.5 mm,刃部宽9 mm处向外弯曲25o。

(3)玻璃板:200 mm × 200 mm × 5 mm。

(4)刮样纸::晒图纸,规格110 mm × 65 mm,顶端往下(60~65)mm处有5 mm宽黑色实底横道。

(5)玻璃纸:65 mm × 30 mm。

图10-1刮样形状示意图
3. 检验步骤
(1)用调墨刀取标样及试样各约5 g,置于玻璃板上,分别将其调匀。

(2)用调墨刀取样约0.5 g涂于刮样纸的左上方,再取试样约0.5 g涂于刮样纸的右上方,两者应相邻不相连。

(3)将刮片置于涂好的油墨样品上方,使刮片主体部分与刮样纸呈90o。

用力自上而下将油墨于刮样纸上刮成薄层,至黑色横道下15 mm处时,减少用力。

使刮片内侧角度近似25o,使油墨在纸上涂成较厚的墨层。

最终刮样形状应与图10-1相似。

(4)刮样纸上的油墨薄层称为面色,刮样纸下部的油墨厚层称为墨色,刮样纸上的油墨薄层对光透视称为底色。

(5)油墨颜色检验完毕,将玻璃纸覆盖在厚墨层上。

4.检验结果
(1)平版油墨、凸版油墨重点检视试样的面色和底色是否与标样近似、相符。

(2)网孔版油墨、纸张用凹版油墨重点检视试样的面色是否与标样近似、相符。

(3)检验结果应以刮样后5 min内观察的面色和底色为准,墨色供参考。

5.注意事项
(1)检验应在温度(25±1)℃,相对湿度(65±5)%条件下进行。

(其余项目也应控制在同样的温湿条件下进行)(2)检视面色及色光应在入射角(45±5)o的标准照明体下进行。

(3)检视底色应将刮样对光透视。

10.2 油墨着色力检验
1.方法原理
以定量标准白墨将试样和标样分别冲淡,对比冲淡后油墨的浓度,以质量分数表示之。

2.仪器和材料
(1)
(2)
(3)
(4)
(5)调墨刀、不锈钢片制刮片、刮样纸。

分析天平:最大载荷200 g,感量l mg。

圆玻璃片:2 mm、直径(90~100)mm。

标准白墨。

标准黑墨。

3. 检验步骤
(1)用分析天平,在圆玻璃片上称取标准白墨2 g,试样油墨0.2 g。

用同样方法,相同比例,称取标准白墨和标样油墨。

将称好的墨样分别用调墨刀充分调匀。

(2)用调墨刀取调匀的标准样约0.5 g涂于刮样纸的左上方,再取调匀的试样约0.5 g涂于刮样纸的右上方,两者应相邻而不相连。

(3)将刮片置于涂好的油墨样品上方,使刮片主体部分与刮样纸垂直。

然后,自上而下将油墨于刮样纸上刮成薄层,刮至(35~45)mm时,减小用力,使刮片内侧角度近似25o,将油墨在纸上涂成较厚的墨层。

最终刮样形状应与图10-1相似。

(4)观察试样与标样的面色、墨色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改变试样标准白墨的用量,至冲淡试样与标样达到一致,按公式计算,得出试样着色力百分数。

(5)刮样后,以30 s内观察所反映的墨色为准。

说明:观察冲淡刮样时,应在d65标准照明体下进行。

4. 检验结果
试样着色力,以质量分数w表示,按式(10-1)计算:
w = m1/m2 (10-1)
式中:m2 -冲淡标准样白墨用量,g;
m1 -冲淡试样白墨用量,g。

10.3 油墨细度检验
按检验方法将油墨稀释后,以刮板细度仪测定其颗粒研细程度及分散状况称为油墨细度,以微米(μm)表示之。

以0.l ml吸管量取受试油墨0.5 ml。

根据流动度的大小加6号溶剂油进行稀释。

范围:流动度在24 mm以下加18滴(或以每滴0.02 ml加入0.30 ml);25 mm ~35 mm加14滴(或0.28 ml);36 mm~ 45 mm加10滴(或0.20 ml);46 mm以上不加油。

以调墨刀挑取已稀释均匀的油墨,置于刮板细度仪凹槽深度50μm处,用刮板细度仪测定油墨的细度。

本方法仅适用于非溶剂型浆状油墨。

10.4 油墨流动度检验1.方法原理
以一定体积的油墨样品在规定压力下,经一定时间所扩展成圆柱体直径的大小(毫米)来表示油墨流动度。

2.仪器和材料
(1)调墨刀、玻璃板、棉纱、定时钟。

(2)流动度测定仪:由质量为(200 ± 0.05)
一个;质量为(50 ± 0.05)g、厚度为5 mm ~ 6 mm、
mm ~ 70 mm圆玻璃两片;金属固定盘一个组成(见
(3)墨管:容量0.l ml;
(4)透明度量尺:分度值l mm。

流动度测定仪
(5)工业用乙醇。

g五等砝码直径为65 图10-2)。

图10-2
3.检验步骤
(1)油墨试样及流动度测定仪应事先置于恒温室内保温20 min。

(2)用调墨刀取油墨试样(2~3)g,在玻璃板上调动15次(往返为一次)。

用吸墨管吸取试样0.1 ml,将管口及周围余墨刮去,使试样与管口齐平,管内油墨不得含有气泡。

(3)将吸墨管内油墨挤出,用调墨刀把墨刮置于金属固定盘内的圆玻璃片中心,并将吸墨管芯的余墨刮掉,抹于上圆玻璃片中心。

(4)将上圆玻璃片放在金属固定盘内的圆玻璃上,使中间有墨部分重叠,立即压上砝码,开始记时(注意金属固定盘保持水平)。

(5)15 min时移去砝码,用透明度量尺测量油墨圆体直径,交叉测量两次。

4.检验结果
交叉测量之平均值为流动度数据。

如交叉测量相差大于等于2 mm,则试验必须重做。

10.5 油墨干性检验
1.检验原理
在加入定量白燥油的油墨刮样上,在一定压力条件下,不使复在刮样上面的硫酸纸粘色所需时间即为油墨之干燥时间,以小时(h)表示,试验是在标样与试样对比条件下进行。

2.仪器和材料
(1)自动干燥测定仪:如图10-3所示。

(2)分析天平、调墨刀、刮墨刀、刮样
油、硫酸纸、标准油墨样。

纸、标准白燥
3.检验步骤图10-3自动干燥测定仪
(1)按照下列比例在分析天平上,称
准白燥油充分凋匀,以同样方法称取标准
燥油充分调匀。

油墨试样与白燥油比例如
树脂墨:试样(或标样)油墨与标准白燥油质量比为95∶5。

油脂墨:试样(或标样)油墨与标准白燥油质量比为90∶10。

取试样及标样及标准白下:(2)将已调匀的油墨标样和试样并列刮成约30 cm长的刮样,立即记录时间,覆盖硫酸纸一起包在自动干燥试验机的圆筒上,并用嵌条将纸夹紧。

(3)将装有100 g 砝码的压轮移至螺旋杆的左边,将其压于覆盖有硫酸纸的刮样上,接通电源,根据需要将速度调
节器放于每转10 min的位置上,开启电钮,此时圆筒即开始旋转,加压轮开始划线,并向左边慢慢移动,使加压轮走完所需时间。

(4)检视经加压轮滚压过的硫酸纸,将不致粘上墨痕即为油墨干燥(尚未干燥,则粘上条状墨痕),当加压轮转到尽头时,将硫酸纸取下,检视纸上墨痕条数,并换算成小时数,即为油墨干燥时间,求出试样与标准干燥时间之差,看是否与该标准相等。

4.注意事项
(1)加燥油的油墨要立即做干性测试。

(2)试验不得中断。

10.6 油墨粘性及增值检验
1.方法原理
(1)用油墨粘性仪测试油墨薄层分离或被扯开的阻力的大小,以数字表示油墨粘性。

(2)延长油墨粘性的测定时间,观察油墨粘性值的变化情况,以数字表示油墨粘性增值。

2.仪器和材料
(1)棉纱、秒表。

(2)擦洗溶剂:ny-200溶剂油(符合gb 1922-1980)。

(3)油墨粘性仪:model rgv-3型,见图10-4所示。

3.检验步骤
(1)接通仪器电源,调节恒温箱水温至32 ℃,保持恒温。

(2)把仪器变速杆置于低速位置,将合成胶辊及匀墨胶辊压在金属辊上。

(3)启动仪器,运转15 min后,将游标置于标尺“0”位。

调节仪器,使标尺处于平衡状态。

(4)将调好的试样油墨灌入金属吸墨器后,再把试样油墨由金属吸墨器内挤出,均匀涂于合成胶辊上。

用手转动马达,使墨均匀转涂于金属辊和匀墨胶辊上。

(5)启动仪器,匀墨。

30 s时移开制动器,移动游标,使标尺平衡,l min时读出粘性数据。

若测定粘性增值,则保持仪器继续运转,记录第15 min时的粘性数值。

(6)如需测定仪器中速和高速运转时的粘性值,将仪器变速杆移至中速或高速位置即可,检验步骤与低速相同。

图10-4油墨粘性仪
4.检验结果
(1)标尺平衡时,游标所指数字,即为粘性值。

(2)15 min时的粘性值与1 min时的粘性值之差,即为粘性增值。

10.7 油墨飞墨检验
1.方法原理
油墨飞墨是观察油墨在印刷时,油墨脱离墨辊的离散情
况,测定油墨飞墨是利用测定粘性时,观察油墨表横梁上白纸的粘墨情况。

2.仪器设备
与本章10.6中“油墨粘性增值检验方法”一致。

3.检验步骤
按油墨粘性检验方法进行测定,当粘性仪开启1 min后,在横梁上放一张白纸,继续转运l min后取下白纸,观察白纸上是否有墨,根据白纸上飞墨多少情况来判断飞墨程度。

10.8 油墨稳定性检验
1.方法原理
对油墨进行一定时间的冷冻和加热试验,观察油墨是否有胶化情况或反粗现象。

2.仪器设备
(1)能容纳20 g油墨的铁盒。

(2)自控恒温箱、自控冷冻箱、流动度测定仪、调墨刀、透明量度尺。

3.检验步骤
(1)将受试油墨分别装入两铁盒内,每盒内装油墨不少于15 g,铁盒内的油墨要排除气泡,再封上玻璃纸记上标志,把铁盒盖好,然后分别放入(75~80)℃自控恒温箱和(-15 ~-20)℃的冷冻箱内经72 h取出,置室温存放。

(2)把已置室温存放3 h以上的受试验油墨按照本章10.4
中“油墨流动度检验方法”做流动度测定,并与未做加热和冷冻试验的油墨作流动度对比。

4.检验结果
根据受试验油墨流动度的差距和油墨的性能变化,按下列规定确定受试验油墨是否稳定。

(1)试验后流动度较原来未试验前变化不太大的油墨称之稳定。

(2)试验后流动度较原来未试验前变大较多,墨性仍尚好,则此油墨变胶化可能性不大,但不够稳定。

(3)试验后流动度较原来未试验前变小较多,墨性变“短”、“立”,则称之有胶化倾向,一般此类油墨存放易于胶化。

篇三:作业指导书模板
XXX作业指导书
1. 2. 3.
格式要求:? 封面和目录页不加页眉页脚。

? 字体:宋体,正文为小四号,行距固定值22磅,字符间距标准。

? 正文页眉边距1.5cm、页脚边距1.5cm。

? 页眉:填写作业指导
书的名称,字体为黑体,五号字,居中;? 页脚:左侧填写“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平山项目部”,右侧
填写“第X页共X页”,字体为黑体,五号字。

页眉加横实线,页脚不加横实线。

目的适用范围编制依据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平山项目部第 1 页共 1 页
篇四:铸造企业检验作业指导书模板
编制:
审核:
会签:
批准:
图示/典型缺陷(发动机与压缩机连接支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