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升高(新高一)暑期衔接班练习题(RJ) 第二章第二节 离子反应检测题(第三课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升高(新高一)暑期衔接班练习题(RJ)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叫做电解质
B. 微粒直径在10−9m−10−7m之间的分散系为胶体
C. 能够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
D.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丁达尔效应
2.加入NaOH溶液后,下列溶液中的离子数目不会减少的是()
A. HCO3−
B. Fe3+
C. SO42−
D. H+
3.在无色透明的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K+、SO42−、CO32−、Na+
B. Ca2+、NO3−、Al3+、Cl−
C. Fe3+、Cu2+、K+、OH−
D. MnO4−、K+、SO42−、Na+
4.观察氯化钠在水中的电离示意图,可获得很多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①Na+和Cl−的半径不同
②水分子中氢和氧的半径不同
③Na+和Cl−周围的水分子数不同
④环绕在Na+和Cl−周围的水分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⑤物质的溶解是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完成的
⑥溶于水的NaCl不完全电离
⑦离子在水溶液中是以水合离子的形式存在的.
A. ④⑥
B. ①②③
C. ④⑤⑦
D. ①③④⑥
5.下列物质间不能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第1页,共12页
A. 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
B. 铝片插入Hg(NO3)2溶液
C. NaNO3溶液与KCl溶液
D. Na2CO3溶液与稀盐酸
6.下列关于某物质是否为电解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固体氯化钠不导电,所以氯化钠不是电解质
B. 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C. SO2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
D. 硫酸溶液能导电,所以稀硫酸是电解质
7.某无色透明的溶液中含有Cu2+、Mg2+、A13+、Ba2+、H+、Ag+、SO42−、HCO3−、OH−、
NO3−中的三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石蕊试液,溶液显蓝色;则原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
A. Ba2+、OH−、NO3−
B. Cu2+、HCO3−、NO3−
C. Mg2+、A13+、SO42−
D. Mg2+、SO42−、OH−
8.某溶液中,若忽略水的电离,只含有下表中所示的四种离子,试推测X离子及其个
数b可能()
A. NO3−、4a
B. SO42−、4a
C. OH−、8a
D. SO42−、8a
9.相同温度下,下列物质中导电性最强的是()
A. 80ml 0.1mol⋅L−1NaCl溶液
B. 50ml 0.1mol⋅L−1MgSO4溶液
C. 100ml 0.1mol⋅L−1氨水
D. 0.1mol固体氯化钠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CO2的水溶液导电性较弱,故C O2属于弱电解质
B. BaSO4难溶于水,故B aSO4属于非电解质
C. 强电解质比弱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能力强
D. 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电导实验显示,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有一
个由强到弱再变强的变化过程
11.铁、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铜溶液是中学化学中常
见的物质,如图所示,四种物质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
写不正确的是()
A. OH−+H+=H2O
B. 2OH−+Cu2+=Cu(OH)2↓
C. Fe+Cu2+=Cu+Fe2+
D. Fe+2H+=Fe3++H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2.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离子方程式
①向硝酸银溶液中加盐酸______
②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______
③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______
④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______
⑤写出离子方程式CO32−+2H+=H2O+CO2↑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 .
13.回答问题.
(1)下列物质能导电且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填序号).
A.固态氯化钠
B.熔融氯化镁
C.盐
酸 D.铝
(2)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KHSO4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过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______.
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反应: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14.某城市某河道两旁有甲乙两厂,它们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共含有K+、Ag+、Fe3+、Cl−、
OH−、NO3−六种离子.
(1)甲厂的废水明显呈碱性,故甲厂废水中含有的三种离子是______ ;
(2)乙厂的废水中含有另外的三种离子.如果加入一定量的______ (填“活性炭”、
“硫酸亚铁”、“铁粉”),可以回收其中的金属是______ ,因为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有人提出一种设想是将甲厂和乙厂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使废水中的
______ (填离子符号)转化为沉淀,经过滤后的废水中主要含有______ ,(填离子符号)所以可用来浇灌农田.
15.写出下列离子方程式:
(1)NaHCO3溶液与Ca(OH)2溶液反应
NaHCO3少量______ ;NaHCO3足量______ .
第3页,共12页
(2)Ca(HCO3)2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
Ca(HCO3)2少量______ ;Ca(HCO3)2足量______ .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 B
2. C
3. B
4. A
5. C
6. B
7. A
8. B 9. B 10. D 11. D
12. Ag++Cl−=AgCl↓;CaCO3+2H+=Ca2++H2O+CO2↑;Cu+2Ag+=Cu2++ 2Ag;SO42−+Ba2++Cu2++2OH−=Cu(OH)2↓+BaSO4↓;2HCl+Na2CO3=2NaCl+ H2O+CO2↑
13. B;=K++H++SO42−;OH−+CO2=HCO3−;Ba2++2OH−+2H++SO42−=BaSO4↓+2H2O
14. K+、Cl−、OH−;铁粉;Ag;Fe+2Ag+=2Ag+Fe2+;Ag+、Fe3+、Cl−、OH−;KNO3
15. HCO3−+OH−+Ca2+=CaCO3↓+H2O;2HCO3−+2OH−+Ca2+=CaCO3↓
+2H2O+CO32−;Ca2++2HCO3−+2OH−=CaCO3↓+2H2O+CO32−;Ca2++HCO3−+ OH−=CaCO3↓+H2O
【解析】
1. 解:A.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能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故A错误;
B.微粒直径在10−9m−10−7m之间的分散质在分散剂中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故B正确;
C.能够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不一定叫酸,如NaHSO4溶液中电离出氢离子,属于盐,故C错误;
D.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最本质的特征是胶体是分散质粒子直径10−9−10−7m之间,丁达尔效应是特征性质,故D错误;
故选B.
A.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
B.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nm−100nm间,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
C.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
D.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最本质的特征是胶体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本题考查了电解质、胶体概念和性质分析判断,主要是胶体的特征性质和本质特征的掌握,题目难度不大.
2. 解:A.碳酸氢根离子和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所以会减少,故A不选;
B.铁离子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所以会减少,故B不
第5页,共12页
选;
C.硫酸根和氢氧化钠中的钠离子以及氢氧根离子均不反应,硫酸根离子数目不变,故C 可选;
D.氢离子和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所以会减少,故D不选,
故选C.
根据凡能够和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的离子数目会显著减少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问题,关键是对常见的离子性质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的准确掌握.
3. 解:A.CO32−、H+结合生成水和气体,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且离子均为无色,故B正确;
C.Fe3+、Cu2+均与OH−结合生成沉淀,且Fe3+、Cu2+均为有色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且MnO4−为紫色,与无色不符,故D错误;
故选:B。

强酸溶液含大量的H+,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等,不能大量共存,并结合离子的颜色来解答.
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离子的反应及习题中的信息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注意常见离子的颜色,题目难度不大.
4. 解:①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Na+有2个电子层,Cl−有3个电子层,所以二者半径不同,故正确;
②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H原子只有1个电子层,O原子有2个电子层,所以氢和氧的半径不同,故正确;
③由图象可知,Na+周围有5个水分子,Cl−周围有6个水分子,所以Na+和Cl−周围的水分子数不同,故正确;
④Na+带正电荷吸引显负电性的O原子,Cl−带负电荷吸引显正电性的H原子,所以环绕在Na+和Cl−周围的水分子的排列方式不相同,故错误;
⑤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水合离子,则物质的溶解是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完成的,故正确;
⑥NaCl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所以溶于水的NaCl完全电离,故错误;
⑦由图可知,钠离子和氯离子周围都存在水分子,即水溶液中的离子是以水合离子的形式存在的,故正确.
故选A.
①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②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③根据图象判断;
④Na+带正电荷,Cl−带负电荷;
⑤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水合离子;
⑥NaCl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
⑦由图可知,钠离子和氯离子周围都存在水分子.
本题考查了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微粒半径的比较等,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题目中图象中包含的信息,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对信息的应用能力.
5. 解:A.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后溶液中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Ba2++SO42−=BaSO4↓,能发生离子反应,故A不符合;
B.铝片插入Hg(NO3)2溶液中,铝的还原性大于汞,可以置换出金属汞,2Al+3Hg2+= 3Hg+2Al3+,能发生离子反应,故B不符合;
C.NaNO3溶液与KCl溶液混合物离子之间的反应,不能发生离子反应,故C符合;
D.Na2CO3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32−+2H+=CO2↑+H2O,能发生离子反应,故D不符合;
故选C.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有:生成难溶物、生成难电离的物质、生成挥发性物质,具备条件之一反应即可发生.
本题考查学生离子反应的条件,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题目较简单.
6. 解:A.固体氯化钠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溶于水会导电,所以氯化钠是电解质,故A错误;
B.氯化氢在化合物水溶液中导电,属于电解质,故B正确;
C.SO2溶于水能导电,是因为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电解质亚硫酸,本身不能电离,所以SO2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
D.稀硫酸是硫酸的水溶液为混合物,不是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B.
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是化合物自身能在一定条件下电离出离子导电,导电实质是含有自由移动电子或离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考查了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导电性分析和判断,主要是概念实质理解应用,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第7页,共12页
7. 解:向其中加入石蕊试液,溶液显蓝色,则溶液显碱性,含大量的OH−,一定不含Cu2+、Mg2+、A13+、Ag+、H+、HCO3−,且Cu2+为蓝色,与无色不符,
溶液为电中性,一定含阳离子为Ba2+,则不含SO42−,NO3−不能确定是否存在,
即原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Ba2+、OH−、NO3−,
故选A.
向其中加入石蕊试液,溶液显蓝色,则溶液显碱性,含大量的OH−,与OH−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弱电解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并结合离子的颜色来解答.
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及推断,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溶液为电中性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8. 解:溶液呈电中性,则溶液中存在3a×N(Na+)+2a×3N(Al3+)=a×N(Cl−)+
nb×N(X),设X的电荷数为n,则
A.3a×N(Na+)+2a×3N(Al3+)≠a×N(Cl−)+4a×N(NO3−),电荷不守恒,故A错误;
B.3a×N(Na+)+2a×3N(Al3+)=a×N(Cl−)+4a×2×N(SO42−),电荷守恒,故B正确;
C.3a×N(Na+)+2a×3N(Al3+)≠a×N(Cl−)+a×N(Cl−),电荷不守恒,故C错误;
D.3a×N(Na+)+2a×3N(Al3+)≠a×N(Cl−)+8a×2×N(SO42−),电荷不守恒,故D
错误.
故选B.
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原则,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电荷总数来解答.本题考查离子的计算和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本题从溶液电中性的角度分析.
9. 解:A、0.1mol⋅L−1NaCl溶液中,钠离子和氯离子浓度分别是0.1mol⋅L−1、0.1mol⋅L−1;
B、0.1mol⋅L−1MgSO4溶液中,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浓度分别是0.1mol⋅L−1、0.1mol⋅L−1,
C、0.1mol⋅L−1氨水中,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分别为:小于0.1mol⋅L−1、小于
0.1mol⋅L−1;
D、晶体中离子在静电作用的束缚下不能自由移动,所以不导电;
所以自由移动离子浓度最大、电荷浓度最大的是B,即B中导电性最强.
故选B.
溶液的导电性强弱取决于溶液离子浓度大小、离子的电荷,溶液离子浓度越大、电荷越高,导电性越强.
本题考查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取决于溶液离子浓度大小和离子的电荷,把握电解质强弱的判断.
10. 解:A.CO2在溶液中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故A错误;
B.BaSO4在熔融状态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故B错误;
C.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有关,强电解质的溶液若浓度很小,则导电能力很弱,不一定比弱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能力强,故C错误;
D.Ba(OH)2溶液中离子浓度较大导电性较强,加入稀硫酸生成硫酸钡沉淀,溶液导电性减弱,恰好反应时导电性为0,硫酸过量后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故D正确.
故选D.
A.CO2在溶液中不能电离;
B.BaSO4在熔融状态能导电;
C.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有关;
D.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恰好反应时导电性为0,过量后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本题考查了电解质的电离、溶液的导电性等,题目难度不大,涉及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导电性等,把握反应的实质即可解答,侧重于考查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1. 解:A.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离子反应为OH−+H+=H2O,故A正确;
B.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氯化钙,离子反应为2OH−+Cu2+=Cu(OH)2↓,故B正确;
C.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Cu,离子反应为Fe+Cu2+=Cu+Fe2+,故C正确;
D.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离子反应为Fe+2H+=Fe2++H2↑,故D错误;
故选D.
A.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
B.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氯化钙;
C.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Cu;
D.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反应考查,注意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的物质,题目难度不大.
12. 解:①硝酸银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反应的离子反应为:Ag++Cl−=AgCl↓,故答案为:Ag++Cl−=AgCl↓;
②碳酸钙为难溶物,需要保留化学式,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 2H+=Ca2++H2O+CO2↑,
故答案为:CaCO3+2H+=Ca2++H2O+CO2↑;
③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Ag+= Cu2++2Ag,
第9页,共12页
故答案为:Cu+2Ag+=Cu2++2Ag;
④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铜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42−+Ba2++Cu2++2OH−=Cu(OH)2↓+BaSO4↓,
故答案为:SO42−+Ba2++Cu2++2OH−=Cu(OH)2↓+BaSO4↓;
⑤离子方程式CO32−+2H+=H2O+CO2↑表示可溶性的碳酸盐和强酸之间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水以及二氧化碳的反应,如化学方程式:2HCl+Na2CO3=2NaCl+H2O+ CO2↑,
故答案为:2HCl+Na2CO3=2NaCl+H2O+CO2↑.
①硝酸银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
②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气体和水;
③铜活泼性大于银,铜与银离子反应生成铜离子和单质银;
④硫酸铜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铜沉淀;
⑤该离子方程式表示可溶性的碳酸盐和强酸之间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水以及二氧化碳的反应.
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注意离子反应的意义以及答案的不唯一,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13. 解:(1)A.固态氯化钠不含自由移动电子或离子,不导电,故A不选;
B.熔融氯化镁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够导电,属于化合物,属于电解质,故B选;
C.盐酸为混合物,不是电解质,故C不选;
D.铝为单质,不是电解质,故D不选;
故选:B.
(2)硫酸氢钾为强电解质,水中完全电离出钾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KHSO4=K++H++SO42−;
故答案为:=K++H++SO42−;
(3)过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离子方程式:OH−+CO2= HCO3−;
故答案为:OH−+CO2=HCO3−;
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离子方程式:Ba2++2OH−+2H++SO42−= BaSO4↓+2H2O;
故答案为:Ba2++2OH−+2H++SO42−=BaSO4↓+2H2O.
(1)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有自由移动电子或离子的物质能
导电,以此来解答;
(2)硫酸氢钾为强电解质,水中完全电离出钾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3)过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反应生成碳酸氢钙;
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
本题考查了电解质判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电解质概念、熟悉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方法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14. 解:(1)甲厂废水呈碱性,则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与OH−离子反应的Ag+、Fe3+不能大量共存,根据溶液电中性可知甲厂废水中应含有K+,乙厂中含有Ag+、Fe3+,则与Ag+、Fe3+反应的Cl−−、OH−不能共存,根据溶液电中性可知乙厂还有NO3−,
由此可知:甲厂含有K+、Cl−−、OH−,乙厂含有Ag+、Fe3+、NO3−,
故答案为:K+、Cl−、OH−;
(2)乙含有的金属离子有K+、Ag+、Fe3+,加入单质Fe,可置换出Ag,发生离子反应为Fe+2Ag+=2Ag+Fe2+,故答案为:铁粉;Ag;Fe+2Ag+=2Ag+Fe2+;
(3)将甲厂和乙厂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生成AgCl、Fe(OH)3沉淀,生成沉淀的离子有Ag+、Fe3+、Cl−−、OH−等,经过滤后的废水主要KNO3,
故答案为:Ag+、Fe3+、Cl−、OH−;KNO3.
甲厂的废水明显呈碱性,则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与OH−离子反应的Ag+、Fe3+不能大量共存,根据溶液电中性可知甲厂废水中应含有K+,乙厂中含有Ag+、Fe3+,则与Ag+、Fe3+反应的Cl−−、OH−不能共存,根据溶液电中性可知乙厂还有NO3−,
由此可知:甲厂含有K+、Cl−、OH−,乙厂含有Ag+、Fe3+、NO3−,根据两厂中含有的离子组成及性质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问题,为高频考点,注意判断甲乙厂废水成分的角度以及离子的性质,侧重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5. 解:(1)NaHCO3溶液与Ca(OH)2溶液反应,NaHCO3少量,离子方程式中符合化学式组成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OH−+Ca2+=CaCO3↓+H2O,NaHCO3足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3−+2OH−+Ca2+=CaCO3↓+2H2O+CO32−,
故答案为:HCO3−+OH−+Ca2+=CaCO3↓+H2O;2HCO3−+2OH−+Ca2+=CaCO3↓+2H2O+CO32−;
(2)Ca(HCO3)2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Ca(HCO3)2少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符合化学式组成比,离子方程式为:Ca2++2HCO3−+2OH−=CaCO3↓+2H2O+CO32−;Ca(HCO3)2足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HCO3−+OH−=CaCO3↓+H2O;
故答案为:Ca2++2HCO3−+2OH−=CaCO3↓+2H2O+CO32−;Ca2++HCO3−+OH−=
第11页,共12页
CaCO3↓+H2O.
(1)酸式盐和碱反应量少的全部反应,离子方程式中符合化学式组成比,据此书写离子方程式;
(2)酸式盐和碱反应量少的全部反应,离子方程式中符合化学式组成比,据此书写离子方程式.
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主要是酸式盐和碱反应量不同产物不同,题目较简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