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宽容谦让的品质”理论学习成果展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宽容谦让的品质”理论学习成果展示
“培养学生宽容谦让的品质”理论学习成果展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今天与大家一起分享的主题是:培养学生宽容谦让的品质。
在每一个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场景:同学之间时常因为“他碰了我”、“他踩了我”等小问题发生矛盾,有的学生选择告诉老师,而有的学生就会直接打起架来。
初见这些场景,我们会抓住时机对相关学生教育一番,可是时间久了便会发现,类似的事情层出不穷,经常发生。
因此,我们不禁扪心自问: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的反应,他们为什么这么难以改正呢?细细思量,其实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这些学生不够宽容、不够谦让,在于我们对他们宽容、谦让品质培养的不足。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是感情与感情的付出,只有我们理解学生的内心,宽容他们的不足,保护和发挥他们的长处,孩子们才能快乐成长,立志成材。
因此,为了孩子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那部分,我们需要对他们进行更多的宽容教育。
(呈现幻灯片)在《积极心理学》提出的24项积极心理品质中,对宽容、谦让的可操作行为特征(使学生形成的效果行为特征)描述包括以下几点:
1、只要欺负过自己的人道歉了,还能与他们继续做朋友;
2、伤害过自己的人如果道歉了,会原谅他们;
3、会轻易地饶恕他人;
4、会再给他们一次做朋友的机会;
5、会公平地对待对自己不好的人;
6、当有人对自己做了不好的事,不会跟他们算账;
7、一般不与别人争论。
根据上述这些可操作行为特征,在开学之初,我们工作站的成员随机抽取一些学生完成了一份关于“宽容谦让”的调查问卷,让他们完全从内心实际出发进行一次不记名调查。
这是问卷调查内容的部分节选(呈现幻灯片)。
数据统计显示,接受调查的X人中,得分在50
分以上的有X人,41-50分的有X人,31-40分的有X人,30分以下的没有(呈现幻灯片)。
从数据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有一定的宽容度,显示出他们具备了宽容谦让的品质。
可是老师们在日常的学校活动中所看到的实际情况却与调查结果有明显的不同。
这是因为接受调查的学生很有可能在填写问卷时有意识地往好的方面进行选择,而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人际交往态度、对待同学的行为却并不是完全和填写的一样。
因此,这个调查表所反应出来的数据只能做一个基础的参考。
(呈现幻灯片)接下来,我将代表“灵犀社”班主任工作站的成员,从宽容谦让品质缺失的表现、归因以及培养策略这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分享。
在我们实际的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宽容谦让品质的缺失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与人相处的人际关系上比较冷漠;二是在学校生活中较为自私狭隘;三则是在学校学习中容易居高自傲。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造成的,其中包括了教育观的偏差、重智轻德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功利化、灌输式的教育方法、传统
人格文化因素、网络环境因素等等。
针对上述这些情况分析,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尝试采用以下一些培养学生宽容、谦让品质的策略和方法:
一、教育学生尊重他人、换位思考,构建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
如今,“和谐”成了社会上的高频词,它反复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和谐校园”等流行语应运而生。
一个班集体里,没有团结友爱的良好班风,没有宽松融洽的师生关系,没有学生自身待人宽容、谦让、友好的个性品质,就不可能形成一个和谐的班集体,而缺乏良好的班级教育氛围,其负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
作为班主任,培养学生宽容谦让的品质,从而构建和谐氛围的班级文化建设,不仅能够使学生们乐在其中。
同时,他们学会了宽容,就学会了理解、学会了赏识、学会了尊重,对于他们自身今后的发展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这样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
”哲人之言无疑是对宽容最生动直观的诠释:宽容是一种无私,是一分大度,是一种力量。
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同学之间互不相让,斤斤计较的现象普遍存在。
仔细回想他们之间的种种矛盾和争执,多半都是出于碰翻文具盒、不小心踩到脚、借了同学书忘记还等类似的情景。
而现在的小学生,由于受到当今社会的大环境影响,在家里受父母老人的宠爱娇惯,几乎都像“小皇帝”、“小公主”,“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观念已深入内心,而较为优裕的生活条件,更滋长着他们形成骄娇任性、固执蛮横的待人方式。
每个孩子都把这样的品性带到学校班级里来,同学间就会因为缺乏相互合作以及宽容谦让的精神而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互不相让,甚至大动“干戈”,影响班集体的正常管理和教学,更有碍于学生自己的全面健康发展。
案例分享: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我们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下面这种情景:有一次,陈同学下课从座位上走出来时,一不小心将李同学的文具盒碰翻在地,里面的文具也撒了出来。
陈同学一边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一边弯腰去捡文具。
可李同学看见自己心爱的文具盒摔在地上,文具也撒了一地,他便不分青红皂白,拿起陈同学的文具盒猛地往地上一摔。
正在拾文具的陈同学看到了,就把对方的本子、书统统往地上乱丢,扔得满地都是,紧接着两人还动手互相厮打了起来……在这件事中,很明显李同学属于睚眦必报类型的人,陈同学也属于不够宽容谦和的人,而这些在我们刚才看到的调查问卷结果中却并不能完全体现出来。
面对这样在校园中经常发生的,因学生之间无法宽容以待而引发的各种矛盾和事端,此时就需要班主任及时引导学生,让他们学会接纳别人、容忍别人,让他们明白——人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难免会发生一些磕磕碰碰或不随本意的事情。
与此同时,当学生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事或产生矛盾时,班主任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活动、情景辩论赛、讲述古今名人轶事等各种方式来教育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让
他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来看待这件事,然后对照自己的行为,分清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并懂得进行恰当的自我反思——如果这时的你处在对方的位置上,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你又会怎么做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班主任,如果能引导和教育学生以宽容之心待人,不仅可以让他们更具爱心和责任感,还
可以让他们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这种换位体验、换位思考来培养宽容谦让品质的方式,其魅力就在于可以使人的心态变得平和,使人的思想为之改变。
二、在各种丰富的活动中树立学生的集体观念,培养宽容、谦让的意识。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他们正在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除了教师的谆谆教诲、耐心帮助,还要把学生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群体,去为班级、学校做好事,争荣誉。
班主任在活动和交往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引导他们为集体争荣誉,为他人服务,是克服学生身上唯我独尊,任性专横等不良品行的一种有效途径。
案例分享:现在有狠多学校都会组织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下面这个案例中的班主任就很好地利用了广播操比赛这个契机帮助学生树立集体观念,培养他们宽容、谦让的意识。
当这位班主任得知要进行广播操比赛时,他首先发动了全班同学学习并练习广播体操,还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广播体操比赛。
在比赛的激励作用下,同学们很快就学会了这套比较难的操。
紧接着,班主任在班级内部进行了简短的预赛,并挑选出各组中做得最好的同学当评委。
由于这几个同学本身实力较强,打分也比较公正,第一轮比赛结果出来后,大家都没话说,只有下去加紧练习,争取第二轮比赛获得好成绩。
通过这样的竞赛形式,一些平时相处不好的同学,为了小组共同的荣誉,摒弃前嫌,共同努力,互相帮助。
一个人做不好,全组同学都来帮忙,把动作一个一个拆分,一步一步的学,一个认真示范,一个努力学习。
这样的策略不仅使得班级里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异常浓厚,而且大家在集体活动中也逐渐学会了宽容、理解和谦让。
有了这次广播操比赛的成功经验之后,这位班主任还尝试着从学生的不足中去挖掘教育契机,创设孩子们喜爱而又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活动,运用自己的宽容智慧来感染学生,促进其宽容人格的形成。
这位班主任将这班级里的各种活动都交给学生来组织、设计、分工和安排,让他们在活动中快乐、轻松地分享宽容。
从第一周的“夺宝奇兵”,到“情景剧PK”,再到“厨神比试”,每一次的班级活动都是由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安排并开展的,有的活动甚至还把家长发动起来,让家长也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与改变之中。
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在这样的集体活动中不仅能够了解自己的特长,发现他人的优点,还能够充分认识到群体的力量与作用。
这种让学生自我教育的办法,是在潜移默化之中进行的,往往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我们在自己日常的教育管理过程中也可以仿效这位班主任的手法,在学校或班级内部举行各种演讲、讨论、辩论、书法、绘画、棋类、球类、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与社会广泛接触,从而培养出他们在任何环境中都敢于迎接挑战的勇气和信心,树立集体协作精神和创造精神。
三、多一些赏识和理解,少一些批评与斥责。
古人有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高尚的境界。
对于很多班主任来说,在以往的班级管理和教育中强调严格的教育、严格的管理,认为“严师出高徒”。
有的班主任无时无刻不摆着架子,板着面孔,阴雨绵绵,甚至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大做文章,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认为这是一种“严格”的爱。
殊不知这种“严”危害极大,如果上学成了孩子苦不堪言的差事,如果老师在孩子的眼里几乎就是“恶魔”的代名词,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还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
案例分享:曾经有位班主任带过一个传统意义上让很多老师头疼的“三多三少”班级,“三多”为:学生人数多,纪律差的多,不学习的多;“三少”是听话的少,自觉性强的少,尖子生少。
刚开始,这个班主任也选择采取“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做法,认为只要这把火
烧得旺,就能够将这些学生给镇住。
尤其是针对那些喜欢调皮捣蛋的男生,班主任更是在管理的时候严格要求,力求达到“杀一儆百”的目的。
短期之内,这一举措从表面上看好像显现出了一定的效果,班里的学生似乎是听话了不少。
可是后来,班主任发现自己和学生间的感情越来越疏远了,学生们表面上的顺从与实质上的真正转变相差甚远。
经历过这一次烧得不怎么成功的火之后,这位班主任在不断的摸索中发现,对那些个性较强、性格倔强的学生,即使是批评或教育的时候也需要有一点儿“人情味”。
在这个班里有个调皮捣蛋的后进生,他在练习课上无视老师的存在,也无视其他认真写作业的同学,独自一人在教室里玩儿玩具。
当时,这位班主任看到之后非常气愤,但后来转念一想:这是一个脾气倔强的孩子,如果处理得不好,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同学。
于是他坦诚地面带微笑,不急不躁地凝望着这个孩子,透露出一份宽容、一份怜爱,当然,也包含了一份责备,心平气和地对这个学生说:“放学后我想和你谈一谈。
”接下来,在处理这个学生的问题时,班主任不但没有责备他,还一反常态的表扬了他的三个优点:一、没有影响其他同学,只是自己在玩儿;二、听老师的话,准时到了办公室与老师谈心;三、当时听到老师的话,马上停下不玩了,说明能够主动认识自己的错误。
不知不觉中,这名学生的脸红了,之后的学习态度也端正了不少。
这位班主任没有厉声训斥,没有唠叨说教,他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教育态度的转变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了触动,也使他们的行为得到改变,良药未必苦口,这就是宽容的力量。
宽容是一粒爱的种子,它会在学生的心中萌芽;宽容是一颗冰清玉洁的心,它会传递人性,唤醒良知。
很多时候,教师一个宽容的表情,一句理解的话语就能换取孩子们脸上灿烂的笑容,只要有阳光,一滴水也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
由此可见,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性格发展起着导向作用,严格的“棍棒教育”远不如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
大多数学生在犯了错之后都会后悔,希望得到宽容、谅解。
有些学生只要我们老师拉一拉,就能成为好学生;如果稍有不慎,推一推或不注意方法,就极有能毁了一个人,甚至酿成更悲惨的后果。
老师
对学生的教育要有分寸,教育的语言要有“弹性”——既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缺点,又不会激起他们的对抗情绪。
这种“度”的把握,能够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同时,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是在真心的帮助他们认识和改进缺点。
四、抓住细小机会,在常规教育中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目标。
中华民族以“礼仪之邦”为骄傲,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作为一个小学老师,教育学生既要从小处着手,又要从大处着眼,涓涓细流总要归于大海。
班主任能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不仅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给他们反思自己行为的时间和改正的余地,还能表现出教师的宽大胸怀和巨大智慧,更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
因此,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在处理各种学生矛盾、紧急事务中对他们进行宽容、谦让教育之外,班主任还需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班队会、集体朝会、主题讨论等时机对学生进行勇敢教育、意志力的教育、纪律教育、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团结合作的教育、待人宽容的教育等等。
五、家校配合,共同开辟宽容乐土。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孩子的良好品质能否养成,还与家长的言传身教有关。
有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甚至态度和价值观都是通过模仿父母而习得的。
在生活中,有的家长本身就“得理不让人”,只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经常在孩子面前埋怨亲人和朋友,或隔三差五与人发生激烈的争吵。
久而久之,孩子耳濡目染,逐渐也就学会了大哭大闹、不讲道理、只要求别人向自己道歉、报复或惩罚别人、希望得到各种形式的补偿等不良品行,渐渐地变成了一个心胸狭窄、自私自利的人。
这个孩子长大之后的情况可想而知:不良的人际关系、被他人孤立、做事怨天尤人、遇到挫折痛苦不堪……因此,家长必须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表率,时常问问自己:我的一言一行是否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同时,家长们还要抓住教育契机善加引导,使孩子具有良好的心态和应对各种环境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孩子拥有快乐、健康的人生。
结束语:
各位老师,现在与时俱进的新课程标准已经应运而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还要倾情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成长,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取得的成绩,并和他们一同去感受成功的快乐和喜悦!
今天与大家一起分享的这些案例全部都是多位班主任在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实实在在的真实故事。
或许在讲述的过程中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高深的理论,但每一个案例以及每一条总结出来的经验,都是出自一颗颗热爱教育的心。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是感情与感情的付出,为了孩子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那部分,我们需要宽容的教育。
愿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够在教育之路上不断摸索前进,收获点点滴滴的微笑。
感谢大家的聆听!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土壤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
大地宽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
天地宽容了云霞,拥有了云彩;
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
教育宽容了学生,拥有了成功!
附件:
开学之初,我们工作站的成员让学生完成了一份关于“宽容”的调查问卷,让他们不记名的、完全从内心实际出发的做完调查。
问卷内容如下:
本卷是一份关于小学生宽容现状的调查问卷。
该问卷仅供课题研究之用,不参与考评,回答结果保密。
希望各位同学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真实的体验认真诚实的回答。
注意一定要写出选择或不选的理由。
衷心感谢您的参与!
要求:是打∨,否打×,介于中间的打为O。
1.你是否不计较别人对你说话的态度?
2.你是否对别人的批评尤其是大庭广众的批评耿耿于怀?
3.你是否乐于看到同你关系不好的人取得成绩?
4.你是否喜欢嘲笑或贬低与你意见不一致的人?
5.你是否欢迎原先不如你的人如今超过了你?
6.你是否嫉恨能力不如你的人得到奖励?
7.你听到别人说你的坏话,是否能做到一走了之?
8.你和别人争吵以后,是否常常越想越生气?
9.你是否容易原谅别人不自觉的过失?
10.别人说话刺伤了你,你是否一定要回敬对方?
11.你经常在公开场合讲别人的优点吗?
12.你与同学相处是否信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13.你尊重能力不如你的同学吗?
14.朋友们是否指责你为人过于敏感?
15.你是否认为没有必要对伤害你的人进行报复?
16.你想起很久以前受到的伤害,仍会忿忿不平吗?
17.你愿意同以前和你吵过架的人和谐共处吗?
18.你认为老实人在生活中经常吃亏吗?
19.别人对的你亲疏,你是否看得很轻?
20.你是否认为年龄比你小的人对你进行批评是一种冒犯?
21.你是否常常认为老师对你的批评是出于成见?
22.你是否经常感到你的努力没有得到肯定?
23.你主张邻里相处中宁肯自己吃亏,也要搞好关系吗?
24.你和同学经常为一点小事争吵不休吗?
25.你是否认为互让互谅是朋友相处的重要准则?
26.你的朋友有时候有点小气,对此你是不是很反感?
27.你是不是很少计较朋友的脾气?
28.你的好朋友对你的看法提出不同的意见,你是否大动肝火?
29.你认为任劳任怨是为人的美德吗?
30.你是否希望用不着的亲戚越来越少好?
评分原则:单数题:是为2分,是与否之间为1分,不是为0分;
双数题:是为0分,是与否之间为1分,不是为2分。
A、50分以上:说明你是一个度量很大的人。
你不计较别人对你的态度,善于原谅别人的过失,相信你是一个很容易和同学、朋友、家人相处的人。
B、41-50分:说明你的度量还可以。
在很多问题上,你能够原谅别人的态度,但在有些问题上,你又同别人很计较主。
总的来说,你是一个比较容易同别人相处的人。
C、31-40分:说明你的度量不够大。
在不少问题上,你计较别人对你的态度,计较自己的个人得失,你和同学、朋友、家人相处不时会发生矛盾。
D、30分以下:说明你的度量很小。
你经常生别人的气,认为别人和你过不去,而且试图还击或报复别人。
你的情结问题感到压抑,别人也不同你相处。
经过统计,全班25人,得分在50分以上的有10人,41-50分的有11人,31-40分的有4人,30分以下的没有。
从这个数据来看,大部分的学生有一定的宽容度,应该是具备了宽容之心的。
可是从平时的表现来看,却与调查结果有明显的不同。
我想,这个调查表所反应出来的数据只能做一个参看,因为学生很有可能在做调查的时候有意识的往好的方面选择,而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为人处事的态度才是最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