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改革创新发展六十年的经验与启示
社会组织的发展与治理创新
社会组织的发展与治理创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组织的发展也日益壮大。
社会组织是指在社会领域内所形成的各种法人组织、非法人组织和个体行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社会组织的发展与治理创新。
一、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2004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支持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政策,社会组织获得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截至2019年底,全国社会组织登记达到93.5万家,其中民间非企业单位占到75.6%。
社会组织的种类不断增多,涵盖了多个社会领域,如环保、扶贫、教育、文化等等。
同时,社会组织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近年来,一些民间组织在公益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等。
这些组织在实现公益事业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发展。
二、社会组织治理面临的问题尽管社会组织发展较快,但其治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社会组织间的合作不够紧密,缺乏协同效应。
虽然社会组织种类繁多,但往往都各自为政,难以形成有效的联合,共同推进社会事业的发展。
其次,社会组织的治理不够完善。
在很多地方,社会组织管理存在管理机构不够完善、法律法规不够清晰等问题。
因此,社会组织容易出现组织不规范、财务管理混乱等现象,给社会治理带来周转。
三、治理创新带来的机会与挑战面对社会组织治理问题,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在治理创新上不断探索。
近年来,我国探索实行了社会组织信息公示、公开自评等如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这些探索不仅加强了社会组织的内部管理,也便于外部监督,更好地维护了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
但治理创新也带来了挑战。
一方面,成果不够明显、效果不够显著等问题导致部分社会组织存在发展停滞的情况。
另一方面,制度创新时还需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避免出现高峰情况。
四、完善治理应对新挑战治理创新是推进社会组织发展和治理的重要抓手。
在这个过程中,除提高公众意识,更需引导更多的人员来多跨足社会组织工作。
社会组织发展与社会创新
社会组织发展与社会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社会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对于解决社会问题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组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面对未来的发展,社会组织需要不断进行创新以适应新的机遇和挑战。
多元化的参与主体:社会组织不再仅仅是政府和企业的附属机构,而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个人和团体的参与,形成了多元化的参与主体。
专业化的发展方向:随着社会问题的复杂化,社会组织需要具备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在解决问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因此,专业化的社会组织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国际化的合作交流: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成为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方向。
许多社会组织开始寻求国际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全球性问题的解决。
适应环境变化: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社会组织需要通过创新来适应新的挑战,提高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提升组织能力:创新可以提升社会组织的组织能力,提高其专业化水平,使其在解决问题中更具竞争力。
创造社会价值:创新可以带来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社会组织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某环保组织采用创新的方式推动环保事业。
他们通过开展垃圾分类和回收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同时也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为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某扶贫组织创新性地采用了产业扶贫的模式。
他们为农民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培养创新人才:社会组织需要不断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以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
加强国际合作:社会组织应积极加强国际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推动全球社会问题的解决。
引导社会资本:社会组织需要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公益领域,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
创新激励机制:通过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公众参与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组织事业的发展。
社会组织的发展与社会创新密不可分。
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社会组织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通过培养创新人才、加强国际合作、引导社会资本和创新激励机制等措施,社会组织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创造价值,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新中国60年社会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新中国60年社会管理的经验与启示蔡志强社会管理的过程,就是满足最大多数人最大可能的幸福的过程。
在共和国60年的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我国社会逐渐从经济、政治领域释出,对于社会管理的脉络梳理,将有助于更好地完善社会治理,推进社会和谐。
新中国60年社会管理的基本经验1.始终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原则,把改善和发展民主作为实现公共管理绩效的保障。
人民当家作主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本质,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确保人民的主体地位和有效参与社会管理,我国实行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领导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公共管理,推进基层民主,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保障人民的自由和权利,维护公平与正义,并在此后形成了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政治逻辑。
这一制度提供了人民有序参与社会管理,推进社会民主的重要制度平台,为进一步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原则创造了条件。
在60年的国家建设和社会管理中,什么时侯在制度框架内维护和保障民主了,社会发展就快速有序,什么时候违背和破坏了民主,社会发展就陷入曲折和困境。
2.始终坚持把国家利益建构和集体主义精神培育作为实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
新中国建立后,在我国生产力落后的基本国情和国外巨大压力的背景下,党和政府在确保人民生活最低物质条件的同时,通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激情,投身国家建设,实现了非战争时期持久、有效的社会动员,确保了我国在极端艰难条件下,能够将人民创造的巨大财富源源不断地投入到经济建设的各个环节,最终积累了中国改革开放得以展开的物质基础和政治保障。
当然也要看到,这个时期的社会动员,直接将个人利益和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利益、长远利益相融合,事实上存在对个人利益价值的忽视问题。
这个时期社会管理过程中建构的价值体系,与此后市场经济发育中的人们合理追求个人利益的价值产生的冲突,最终成为制度变迁和价值重构的动力,促成了我们对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有机结合的新认识。
新中国六十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经验启示
新中国六十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经验启示引言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六十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这些成就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本文将通过回顾新中国六十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历程,总结出其中的经验和启示。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六十年的发展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和人民利益的正确选择。
这条道路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同时吸取各国发展经验,不盲目追求西方模式的复制。
这种坚持给予了中国发展的独特优势和动力。
二、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通过改革开放,中国摒弃了过去封闭的发展模式,引入了市场经济机制和外来的技术、资本和管理经验。
这使得中国能够迅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合作。
该经验表明,改革开放能为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提供持续的动力。
三、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六十年来,中国新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大规模投入研发,并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
这些努力使中国在许多关键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推动了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这表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科技创新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四、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最为重要和基础的领域之一。
新中国六十年来,中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力投入教育资源,并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普及率。
这使得中国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支撑。
因此,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之一。
五、坚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目标。
新中国六十年来,中国积极倡导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平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通过推进绿色经济、节能减排等举措,中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这表明,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结论新中国六十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经验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重要的启示。
简述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和启示
中国人民勇于自我革命、自我革新,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革除阻碍发展的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所具有的资本主义所无法比拟的巨大制度优势。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
1.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2.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3. 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4. 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总之,中国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我们要继续深化改革,加强法治建设,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组织的发展与主要成就
不 大 ,作 用有 限 。据统 计 ,上世 纪50年代初 ,全 国性社 登 记管理体 制 ,社会组 织扶持 和监 管政 策不断 完善 。从 团只有44个 ,1965年有近 100个 ,地方性社 团也 只有6000 2002年 党 的十六 大开始 ,我国政 府职能 定位发生 了新变
个 左右 。 “文化 大革 命”期 间 ,内务部被撤 销 ,社 会 团 化 ,中央明确 提 出要 按照社 会主义 市场 经济要求 ,完善
体 登记 管理工 作 中断 ,全 国各类社会 团体也 基本 陷于瘫 “经济 调节 、市场监 管 、社 会管 理和公 共服 务”职能 ,
痪状 态 。
建设服 务型政 府 ,相 应地 ,中央 对社会 组织发 展 的规 律
改 革开 放 以后 ,我 国经 济 社 会 各方 面 得 到恢 复 发 性认识 越来越 深刻 ,特 别是 2006年党 的十六 届六 中全 会
庆祝 改革开放 40周年专栏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组织的发展与主要成就
◎廖 鸿 杨 婧
社会组织在国际上一般被称为 “非营 利组 织”“非政 展 ,社会 组织发 展也经 历 了一 个恢复 发展 、成长壮 大的
府 组织 … ‘志愿 组织 ”或 “第 三部 门”。在我 国过 去很 长 历史过程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
社会组织 的基本特 点主要有非营 利性 、自治性 、志愿性 、 商会和 社会 团体 三部 行政法 规 ,初 步确立 了社会 组织 归
公益 或互益 性等 。在 我国 ,社 会组织 主要是 指在 民政 部 口登记 、双重管理 、分级负责 的登记管理体 制。
门依 法登记 的社会 团体 、社 会服 务机 构 (即民办 非企 业
我 国民 间结 社 和 民 间慈 善 活 动 源远 流长 ,但现 代 理 。1998年 民政 部社 团和 民办 非企业单 位登 记管理 司更
浅谈我国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及经验启示
浅谈我国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及经验启示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区建设也在同步前行,并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社会组织在社区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社会组织已经在现代化的建设中成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当前社区建设大发展的形势下,对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历程、模式及启示的研究意义重大。
标签:城市社区;社会组织;模式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时期,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构成因子,它的发展以及建设情况对城市化进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而社会组织则承担着关键角色,尤其是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多元化的需要也使得社会组织得以快速发展。
社会组织在提供公共产品、服务以及参与、投身于社会公共事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我国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历程来看,主要经过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并积极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形成了我国特色的社区社会组织。
一、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历程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和完善,共经历了萌芽发展阶段、初步发展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
(一)萌芽发展阶段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在1979年之前只是处于一种萌芽发展阶段。
当时,社会组织一般被称为社会团体,发展极为缓慢。
新中国成立之后,社会组织才出现,一直到了20世纪50年代,社会团体在国家商务事业中发挥出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后,国家才开始颁布各种法规,比如民政部颁发的《社会团体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登记办法》《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等。
这些法规将社会团体予以分类,最终划分为五大类。
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全国性的社会团体比新中国成立时的社会组织几乎翻了两番多。
(二)初步发展阶段1979年开始,国内的社会组织才开始进入初步发展阶段,尤其是国家在政治、经济上的深刻变革,使得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基本告以终结,转而进入了市场经济阶段,社会各行各业都开始得以复苏,人们的自身生活开始逐渐得以改善,社会组织也得到了发展,数量急剧扩大。
国家针对社会组织又相继颁发了几部法规,如《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等,从而为我国社会组织的基本法律体系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六十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经验启示
新中国六十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经验启示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经历了飞速发展的六十年历程。
这六十年里,我们积累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也遭遇了不少的挫折和困难。
但是,这些经验不仅可以为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更是我们未来发展的重要指南。
一、坚持立足国情立足国情,顾全大局,是中国发展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
新中国成立之时,中国社会处于内战和经济落后、社会动荡的状态,需要建立基于自身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
因此,我们深入研究国情,制定经济、政治、文化和国防各方面的发展规划。
通过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和改革开放政策,我们成功地推进了经济适度增长和社会稳定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继续保持立足国情这一发展方针,加强对各种新情况的认识和研究,深入推进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突出人民至上在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强调以人民利益为中心,高度重视人民的根本利益。
从而,充分保障了公民的基本人权和民主权利,全面提高了社会福利,积极关注城乡居民的素质和文化教育的改进。
在工业、农业、科学技术、文化、国防等各个领域,我们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让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三、加强创新和技术升级在六十年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强调技术进步和创新的重要性。
无论是农业、工业还是科学技术领域,我们都重视此点,并充分投入和推广科技成果。
通过创新和技术升级,我们大大提高了经济增长和生产力水平。
我们的国家已经成为世界上科技能力强大的国家之一。
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创新和技术升级这一重要发展方向,加快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全面深化改革。
在过去的六十年历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不断深化贯彻改革政策,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向更高层次转型。
我们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破各种行业垄断和一定程度上的官商勾结,深化资源环境和治理能力等多领域的改革,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创新的做法与思考十
contents•引言•社会组织管理现状及问题目录•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创新实践•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创新思考•结论与展望背景介绍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背景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现状研究目的通过对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研究,探索创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提高社会组织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要点一要点二研究意义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创新对于促进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提高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和意义缺乏规范化管理资金筹措困难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社会认可度低当前社会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政策法规不完善社会认知不足管理水平不高资金支持不足创新实践一:以需求为导向的管理模式详细描述1. 需求调研:通过问卷、访谈和观察等方法,深入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和期望,以及组织内部成员的意见和建议。
2. 需求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组织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点,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
3. 资源配置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合理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确保组织的各项服务和管理措施能够满足内外需求。
4. 绩效评估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对组织的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管理策略,不断提升组织的效能和服务质量。
创新实践二: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手段创新实践三:多元参与和协同治理010*******思考一强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建设01实施社会组织绩效评估02加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031 2 3简化社会组织注册登记程序建立社会组织分类管理制度加强社会组织财务管理与监督思考二:如何优化社会组织管理流程和机制03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组织管理01探索社会组织管理的新模式02加强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思考三01 02 03结论一结论二结论三研究结论展望一未来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将更加注重创新发展,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和工作模式,提高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同时,要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引导和支持,推动社会组织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新时代下社会组织变革与创新
新时代下社会组织变革与创新第一章:引言社会组织是一个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新时代下,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组织的形式、结构、职能等方面的变革与创新日益增多,本文将探讨新时代下社会组织变革与创新的情况和原因,以及其对社会发展和个体的影响。
第二章:新时代社会组织的现状在新时代下,社会组织的形式和类型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除了传统的工会、商会、协会、组织等之外,现在还有很多新型社会组织正在崛起,如互联网公司、非营利组织、公益慈善组织、扶贫组织等。
同时,传统的社会组织也经历了从单一职能到多元化职能、从分散化到集中化、从个体行动到团队行动的变化。
第三章:新时代社会组织变革的原因新时代下社会组织的变革源于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方面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需要,例如互联网的普及、公益事业的发展、人们对于社会环境和文化的重视等等,都需要社会组织作为推动力量。
另一方面,也源于社会组织自身的需要,例如组织架构和职能的调整、成员结构的变化、组织形式和运营模式的调整等等。
第四章:新时代社会组织创新的方式和途径在新时代下,社会组织的创新方式和途径也是多元化的。
首先,可以通过组织架构的调整来实现变革和创新。
例如,可以增加领导层次和部门,优化内部管理制度,提升组织的效率和竞争力。
其次,也可以通过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创新运营模式来实现变革和创新。
例如,可以借助互联网和移动端技术,增强组织和会员的互动,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最后,也可以通过优化组织文化和管理方式,加强组织和员工的关系,提升组织凝聚力和文化品质。
第五章:新时代社会组织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在新时代下,社会组织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是非常乐观的。
首先,社会组织将成为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支撑。
例如,社会组织可以加强公益事业、扶贫事业、创新创业等领域的发展,实现社会的有机更新和发展。
其次,社会组织也将成为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空间和机会。
例如,社会组织可以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培训与拓展、网络人脉等等,促进个人的职业成长和发展。
关于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创新的做法与思考
关于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创新的做法与思考一、全市社会组织基本情况:目前,市共有社会组织323个,其中注册登记的社会团体178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35个,基金会10个。
在社会团体中有行业性社团32个、专业性社团93个、学术性社团41个、联合性社团12个;在社会团体四种类型中专业性社团所占比重最大,如4月30日成立的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就是一个专业性的社会团体。
民办非企业单位中有教育类45个、卫生类5个、文化类1个、科技类4个、体育类11个、劳动类9个、民政(社区)类45个、其他类15个。
其中,教育领域的民办非企业所占比重最大。
在10个基金会中,村一级组织成立的基金会有5个,分别为李巷益民基金会、闸上慈善基金会、农联爱心基金会、巨桥惠民基金会、韩山福民基金会。
这些基金会在安老、慈孤、济困、赈灾,及兴建、改造公益和慈善设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市在村级举办基金会开创了全国村办基金会的先河,得到了 __、省民政厅有关领导的高度肯定。
二、目前我市社会组织管理工作主要做法(一)依法登记。
首先是加强政策法规宣传。
使申报人了解法律、法规和《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办事指南》;其次是热情予以指导服务。
对应提交的申请书、章程、经费管理办法、领导机构名单、会员名单、住所证明等有关文本提供样本资料,并给予热情指导;三是主动沟通协调。
主要是与社会组织和业务主管部门,主动进行沟通、协调,结合场所、办公条件的现场考察,指导社团、业务主管部门开好成立大会等等;四是规范登记程序。
如行业性社团严格按三脱钩要求办理等。
由于在社会组织依法登记时政策法规宣传到位、办事程序公开公正、审批时与业务主管部门共同把关,因而为社会组织规范化管理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监督管理。
一是精心组织。
年检前制订了周密细致的方案,并专门下发了《通知》,明确年检范围、时间、内容、方法和要求。
二是突出重点。
年检时,严格把关,做到合格一个通过一个,对暂时无法达到要求的社会组织,出具整改通知书,规定时间,限期整改。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组织治理的政策演变、成就与经验启示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组织治理的政策演变成就与经验启示“马德坤(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250358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社会组织政策先后经历了破旧立新、恢复探索、整顿规范、转型完善、变革创新五个阶段的变化。
这些变化促进了我国社会建设的深刻变革,在理论上实现了治理理念的重大转变、话语体系的中国化、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在实践上法规制度逐步健全、治理体制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日益加强。
回首这一过程,它带给我们的重要经验与启示是:坚持党的领导始终是社会组织治理的核心,坚持立足国情是社会组织治理的前提,坚持依法治理是社会组织治理的保障,坚持制度创新是社会组织治理的关键,依靠行政推动与放管结合是社会组织治理的重点。
关键词:社会组织治理;政策演变;制度创新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 -5973 (2020)02-0050-11国际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OI) :10.16456/ki.1001-5973.2020.02.006党的十八大提出“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标志着党和政府开启了推进社会组织治理现代化的新征程。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社会组织理论。
我们需要从理论上回答新中国社会组织治理的政策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演进?社会组织治理有哪些成就及不足?有没有形成独特的经验?这些问题不仅是理解新时代社会组织体制改革的重要背景,也有助于我们把握社会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因此,有必要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组织治理的政策演变、取得的主要成就与经验启示进行全面的审视和梳理,以期推动新时代我国社会组织治理体制的完善,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一、社会组织治理的政策演变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组织作为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注和重 视。
根据党和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可以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的社会组织治理政策归纳为5个阶段。
新中国60年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及其启示
新中国60年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及其启示[摘要]新中国60年的经济发展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
总结60年的经验教训,需要客观评价前30年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的功过,科学分析后30年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得失。
从新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经验与实践发展的脉络看,我国在正确处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间的关系、重视发挥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作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坚持社会主义生产力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发展和壮大公有制经济,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科学发展。
[关键词]新中国;社会主义;生产力标准;价值标准献标识码]A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新时代。
在60年的发展史中,我国经历了前30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以及后30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获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对新中国6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需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来认识;对经济发展与改革过程中的历史经验与教训,需要进行客观的总结和分析。
总结成功的经验,有利于我们沿着正确的方向与道路继续前进;认识上的失误和教训,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清问题,有利于更好地发展。
一、新中国60年经济发展取得了划时代的伟大成就新中国的成立,是我国实现国家独立和走向繁荣富强的一个起点。
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成就,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来评析。
新中国的成立承担着双重的历史任务,一是尽快地使我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中摆脱出来,结束旧中国四分五裂、连年战乱的局面,使我国变为独立统一和强盛的国家;二是改变所面临的整个国家一穷二白、国力衰退、积贫积弱的面貌,迅速发展生产,建立独立和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建成强大和富裕的社会主义国家,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上述任务有的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已经完成,有的在改革开放30年中取得巨大成就。
社会组织管理法的改革与创新
社会组织管理法的改革与创新近年来,我国社会组织的数量和影响力不断增长,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的运作,社会组织管理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
这些改革和创新在提升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促进社会效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社会组织管理法改革了社会组织的注册登记制度,简化了注册流程,加快了注册审批速度。
以往,社会组织的注册程序繁琐,申请材料也较复杂,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而改革后,申请人只需提供基本的材料,通过线上系统即可完成注册,大大减轻了社会组织的负担。
这种改革不仅方便了社会组织的成立,也提高了社会组织的活跃度。
其次,社会组织管理法强化了社会组织的内部管理要求,促进了社会组织的规范运作和提升。
改革后,社会组织被要求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财务、人事等方面的监督和管理。
社会组织的资金使用应进行公开和透明,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不被滥用。
此外,社会组织还应定期进行自查和验收,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这些改革举措使得社会组织能够更好地履行公益使命,提升了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
再次,社会组织管理法鼓励社会组织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促进了社会组织的发展与壮大。
改革后,社会组织可以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共同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此外,社会组织还可以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开展公民教育、扶贫助困等社会服务项目。
这种合作模式有利于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为社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最后,社会组织管理法注重了对社会组织的培训和支持,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改革后,政府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向社会组织的成员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了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
同时,政府还向社会组织提供一定的经费和政策支持,鼓励他们参与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
这种培训和支持为社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社会组织的创新与进步。
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增强社会创新及活力心得体会500字
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增强社会创新及活力心得体会500字
在支持社会组织发展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如何增强社会的创新及活力,从而使社会更具发展潜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社会发展背后的挑战,对于社会组织,要走在
社会发展前沿,不仅仅要敢于面对新的挑战,更要把握住有利的机遇,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才能实现更多高层次创新成果,打造出高效活力的社会环境。
此外,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也是推进创新的有效方案。
在传统的商业结构中,社会组织具有灵活性,可以做到快速响应社会环境变化,创新出更有效的办法来实现自身的发展。
另一方面,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也将推动更多的关注点,从而激发社会活力并加速创新步伐。
同时,支持社会组织发展,也将带来更多的社会责任感。
在支持社会组织发展的过程中,我也深深体会到了社会组织为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以及它们如何促进社会活力及创新。
作为一名支持社会组织发展的人,我会将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理念相结合,从而推动社会发展的有效实现。
总之,通过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我收获了如何增强社会的创新及活力的心得体会,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责任感与创新理念如何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也形成了更加明确的创新思路,从而使社会发展更加有效。
社会组织的发展与变革
社会组织的发展与变革社会组织是指在特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由一定数量和类型的自愿成员结成的、以实现一定共同目标为宗旨、自身机构自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者依法选举出自己的负责人,并具有法律地位的组织形式。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治理结构的调整,社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得到重视,其发展和变革也成为当下重要的问题。
首先,社会组织的发展历程是不断演变的。
在改革开放之前,社会组织几乎没有存在的空间,除了一些政府主导的组织和基层单位的群众组织,其他的民间组织难以生存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组织得到了一定的宽松和发展空间,逐渐崛起和发展起来,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进入21世纪,社会组织的发展对促进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其次,社会组织的变革是不可避免的。
社会组织的变革有多个方面,包括变革思想观念、变革组织模式、变革服务方式、变革管理理念等。
其中,变革服务方式是其中比较重要的方面。
社会组织向社会提供服务是其存在的意义之一,因此,在提供服务上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把握和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服务水平和效果。
与此同时,要践行社会责任,关注社会公益、环境保护等问题,积极推动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再次,社会组织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政府在引导社会组织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保障和指导,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管,以确保其合法性和效率。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资金、信息、资源等方面的支持,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
此外,完善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合作机制,加强沟通和协作,开展公共事务和社会保障等工作,共同推动社会发展。
最后,社会组织的发展应当注重规范化和专业化。
社会组织的发展需要遵循规范化发展道路,依法依规运行,保证组织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另外,同时,社会组织也需要注重专业化,提高自身技能和服务水平,扩大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切实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社会组织的发展与变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使命。
潍坊市社会组织发展的经验启示
用 。确立 民 间 金 融 的 合 法 地 位 , 明 确 其 职 能 作
用 , 发挥 民 间金 融 对 农 村 金 融 市 场 的补 充 作 用 。 同时 , 打 击 民间 “ 高 利贷 ” 行为 , 鼓 励 和 引 导 民 间 融资 健康 发展 。 5 .完 善 农 村 金 融 中 介 服 务 组 织 。 一 是 建 立 健 全 由政 府 协 调 组 织 , 财政 、 农 户 以 及 企 业 共 同 出资 的基 金担 保公 司 , 扩 大 农 村 互 助 担 保 组 织 规 模 ; 探索 成立 农 村 租 赁 公 司 ; 完 善 各 种 形 式 的 涉
贷款 担保 赫金 , 切 实 解 决 农 村 农 户 贷 款 担 保 难 的
问题 。政府 应 当在 优 惠 政 策 、 管理办法 、 操 作 运 行 等 方 面 为 农 业 担 保 机 构 创 造 生 存 条 件 和 发 展 空 间 。 四 是 建 立 农 业 产 业 投 资 基 金 。 它 是 一 种 在广 泛 吸收公 众 闲散 资金 基 础 上 以 服 务 “ 三农 ” 发 展 为 目标 的 产 业 投 资 基 金 , 它 主 要 通 过 资 本 市 场 、 产权 交易 市 场 , 使 投 资 基 金 在 流 动 过 程 中 获 得发 展 , 然后 通 过 其 对 上 下 关 联 的农 业 企 业 、 农
期权 等金 融 支农衍 生产 品 , 有 效 分 散 和 规 避 各 类 农 业 生 产 风 险 和农 业 信 贷 风 险 。 4 .加 快 民 间 金 融 立 法 规 范 民 间 融 资 。 逐 渐 规范 民间融 资 市 场 , 加 强 规 范 引导 , 正 确 对 待 民 间融 资 。与此 同时 , 建 议 国 家 加 快 制 定 民 间 金 融 法律 制 度 , 发 挥 民 间 金 融 对 城 乡 统 筹 发 展 的 作 课 题 组
欣欣向荣十年路——中国社会组织改革创新发展述评
欣欣向荣十年路——中国社会组织改革创新发展述评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社会组织》
【年(卷),期】2012(000)011
【摘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和完善社会服务,社会组织建设至关重要。
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建设的稳步推进,社会组织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成为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社会力量。
十年间,我国社会组织建设走出了一条欣欣向荣的改革创新发展之路。
【总页数】1页(P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2.2
【相关文献】
1.近二十年来中国社会稳定研究述评 [J], 刘刚
2.近二十年来中国社会稳定研究述评 [J], 刘刚
3.十年来当代中国社会救助史研究述评 [J], 付笑杨
4.探索中国特色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成功实践——社会组织改革创新发展六十年的经验与启示 [J],
5.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十年探索——1956~1966年期间中国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 王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改革创新助社会组织蓬勃发展
改革创新助社会组织蓬勃发展改革创新助社会组织蓬勃发展龙华新区成立三年来,围绕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通过建立完善三级孵化服务网,实施社会组织直接登记改革,放宽社会组织准入条件,推进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等改革创新措施,催生了社会组织蓬勃发展。
近430家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遍布辖区,不断释放新活力,在服务新区经济.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龙华新区先行先试,探索大部制下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新模式,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得到社会各界充分肯定。
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王建军表示“支持龙华新区的先行先试,争取更大成效”;人民日报近日也专门刊文,总结推广其经验做法。
转变政府职能力推社会组织“接力” 社会组织是社会建设的主体,是政府在社会治理与服务方面的有效补充力量。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涉及社会服务各个领域和相当多的社会管理行业,与政府.企业并列,被称为第三部门.第三方力量。
龙华新区成立之初,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就高度重视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将其作为推行大部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环节。
改革,既来自探索新路的现实需求龙华新区是深圳最年轻的功能区,作为改革的产物,新区实施大部制管理体制,机构人员高度精简。
以新区社会建设局为例,仅有公务员编制21名.事业编制职员27名,远远少于行政区。
而作为深圳市场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龙华新区辖区175平方公里,实际管理人口达280多万,人口倒挂情况严重.社会管理任务繁重。
改革,又缘于新区社会组织自身存在的不足龙华新区成立之初,社会组织数量244家,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社会组织数只有1.73家,不及全市平均水平的一半。
全区性社团仅有2家,行业协会及其他中介.枢纽型社会组织只有1家。
数据背后,反映出龙华新区社会组织发展基础薄弱.数量少.发展不均衡.能力建设不足。
社会组织的培育,是大部制改革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和保障。
“将政府不该管.管不了的事情交由社会中介组织承担,促进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组织改革创新发展六十年的经验与启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六十年历程,我国社会组织发展也经历了六十年的实践探索,已步入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
我国目前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回顾总结六十年来社会组织改革创新发展的历程和宝贵经验,归纳梳理我国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改革方向,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社会组织六十年发展的主要成就在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社会组织大致经历了起步、过渡、恢复、规范和完善等几个不同发展阶段。
六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在中央的重视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社会组织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六十年来,我国社会组织在规模、种类、数量上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截至2009年初,全国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总量已接近41.5万个,其中社会团体23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8.3万个,基金会1614个。
目前,社会组织仍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在迅速发展。
同时,城乡基层大量不具备法人条件的服务型、群众性社会组织也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经民政部门备案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有4万多个,城市社区社会组织有20万多个。
社会上还有数量巨大的志愿者、社会工作者和义工,仅注册志愿者已达到2511万人,2008年全国志愿者队伍的规模已近亿人。
我国社会组织整体影响力日益增强,我国40余万社会组织吸纳社会各类就业人员456.9万,固定资产总规模约682亿元,总收入约1343.6亿元,总支出约900.2亿元,社会组织增加值为307.6亿元。
经过六十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组织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壮大,布局不断调整,结构不断优化,质量不断提高,实力不断增强,作用影响日益显现,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层次不同、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特色明显的组织体系,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以行业协会、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为主体的广大社会组织,在促进行业发展、提供公共服务、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完善社会治理结构、增进国际民间合作交流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促进经济发展、推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和谐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成为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生力军,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在近年抗击“非典”、汶川抗震救灾和北京奥运会期间,各类社会组织各显所长,提供志愿服务,开展社会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二、中国社会组织六十年发展的基本经验六十年的发展实践,我国社会组织立足基本国情,走出了一条完善法律法规,健全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创新发展模式,发挥功能作用的发展道路。
其基本经验是:1.不断加快社会组织立法进程。
六十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社会组织法制建设,陆续出台一系列社会组织法律法规,社会组织法治化进程不断加快。
1950年9月,政务院通过并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之后较长一段时间内逐步形成了与当时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模式相匹配的社会组织发展格局。
1989年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基金会管理办法》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这是我国在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建设发展进程中迈出的一大步。
1998年国务院修订和颁布了新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同时制定颁布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2004年国务院制定了颁布了《基金会管理条例》,规范了基金会的分类及登记管理,推动完善了基金会的信息披露制度。
近期国务院又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修订工作纳入立法计划。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三个条例、若干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架构的登记管理制度。
同时以《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公益事业捐赠法》《民办教育事业促进法》等一批法律和相关政策法规为框架的社会组织配套政策不断健全完善。
2.不断发挥社会组织功能作用。
六十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社会组织的作用发挥,以不断满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建设对社会组织的功能需求。
在经济领域,以行业协会商会为主体的社会组织通过开展行业自律、规范竞争,保护行业利益,促进产业升级,已经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和“助推器”,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在政治领域,社会组织为扩大群众有序参与、增强社会自治、参与公共事务提供了有效平台。
在文化领域,各种文化团体积极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为基层群众、为农村和偏远地区提供丰富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在弘扬主旋律,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社会领域,广大基层社会组织在增加劳动就业,化解社会矛盾,调解利益冲突,减少不和谐因素,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配合政府职能转变,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使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在国际交流合作领域,社会组织在环境保护,消除贫困,灾害救助,知识产权保护,纠纷争端处理,促进祖国统一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不断健全社会组织监管机制。
六十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建设,在坚持培育发展与管理监督并举的方针下,不断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为主,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共同配合的综合管理体制,逐步建立法制健全、行为规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社会组织管理格局。
建国后,我国政府制定了管理社会组织的相关法规,并成立了专门机构依法对其进行管理。
1998年6月,国家民政部将原主管社会团体的“社团管理司”更名为“民间组织管理局”。
目前我国对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主要由该机关登记注册,实行“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审核、双重监管的原则。
近年来我国加快对社会组织监督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步伐,从改革探索的实践看,行业协会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新型政社关系实践取得新进展,转制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取得新成效,基金会的管理方式和监督机制不断完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在制度建设上,社会组织依法监管不断改进,年度检查、财务审计、信息公开和社会评估等规范措施稳步推进,行政管理、社会监督和社会组织自律的管理格局正在形成。
4.不断完善社会组织结构布局。
六十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社会组织体系建设,在依法登记的基础上,不断丰富种类,壮大实力,鼓励有序竞争,推动我国各类社会组织全面协调发展,初步形成门类齐全、覆盖城乡、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社会组织体系。
以社会团体为例,在全国23万个社会团体中,按照社团活动地域范围划分,全国性及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781个,省级及省内跨地(市)域的22810个,地级社团62004个,县级社团143086个。
按照社团服务的主要领域划分,工商服务业类20945个,科技研究类19369个,教育类13358个,卫生类11438个,社会服务类29540个,文化类18555个,体育类11780个,生态环境类6716个,法律类3236个,宗教类3979个,农业及农村发展类42064个,职业及从业组织类15247个,国际及其他涉外组织类572个,其他32882个。
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组织体系也在不断壮大。
我国社会组织在数量增长的基础上,类型日益多样化,涉及的领域不断拓展,新型社会组织不断涌现。
目前,我国的社会组织已遍布全国城乡,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分布在行业中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劳动、民政、体育、环保、社区、农村专业经济等各个领域。
三、几点启示我国改革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既给我国发展带来巨大活力,也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
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存在,凸显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社会组织六十年的实践可得出以下几点启示:启示一:立足国情。
社会组织六十年的实践表明,我国社会组织发展要充分体现时代性,立足现实国情,尊重历史传统,只能探索符合我国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
要进一步增加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对社会组织发展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有充分的认识,对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呈现出的一系列新阶段性特征做出清醒的判断和准确的把握,清醒地认识当今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势,清醒地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清醒地认识我国社会建设的新要求和公众的新期待。
从社会组织的发展需求看,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政府职能有了很大转变,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增大,以及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社会组织在经济社会中的功能作用逐步增强。
社会组织通过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协调利益关系、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功能、健全社会保障、增强社会活力、搞好社区建设、建立新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改革和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
因此,我国无论是促进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还是推进社会全面进步、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都对加快社会组织改革发展提出了现实而又迫切的要求。
从社会组织的发展趋势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社会组织发展的基本现状决定了中国必须走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我国社会组织处于初级发展水平的总体状况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大改变,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社会组织的成熟稳定和健康发展也将是一个渐进的提高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期间,任何脱离国情、急于求成的盲目照搬照抄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理念和发展模式,其结果将是有害而无益的。
从社会组织的问题挑战看,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组织的服务社会功能和自律性、诚信度还很不足,外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还比较突出,发展空间和环境还不够宽松,作用发挥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社会组织的发展规律认识不足,对社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重视不够,还没有把社会组织真正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
社会组织的数量、质量、功能、作用,总体上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物质文化需求,与我国四位一体的建设要求还有相当差距。
启示二:科学发展。
社会组织六十年的实践表明,我国社会组织发展要体现科学性,把握规律性,要体现方向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把社会组织发展好、引导好、管理好,只能在适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确立科学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
从社会组织的发展方向看,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四位一体建设,为社会组织指明了科学发展的道路,发展是前提,建设是核心,培育与监管是基本手段,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是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