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
卷(含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翡翠(fěi)榛子(zhēn)蜜饯(jiàn)掺和(cān)
B.骡马(luó)娴熟(xián)唾沫(tuò)肿胀(zhǒng)
C.皎洁(jiǎo)机杼(zhù)正月(zhèng)獠牙(liáo)
D.演绎(yì)吞噬(shì)脱缰(jiǎng)响彻(qiè)
二、读句子,写词语。

(6分)
爸爸每次出差回来,都会给我们带回当地的特产。

他送给奶奶澳洲枣(áo zhōu),用的和田大枣,送给爷爷吃椒子
(jiāo zi)用的山西陈醋(chén cù),送给表弟河北迁西的板栗(bǎn lì),送给外婆四川泸州的竹块(zhú XXX),还给我和妹妹带回农家纸糊的风筝(fēng zhēng)……
三、给下列加点字选择合适的释义。

(填序号)(3分)
素:①白皙的。

②本来的。

③平素,向来。

1.他们俩素不相识,对此问题的看法却不谋而合,可见英
雄所见略同。

(3)
2.纤纤擢素手,XXX弄机杼。

(1)
3.我们要做一名有素质的公民。

(2)
四、将词语补充完整,然后选词填空。

(10分)
灯结()()()不同()堂大()万象()()()心()欲能()善()
1.在新春来临之际,到处张灯结彩,家家户户装点,以全
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

2.少数民族的姑娘们服饰华丽,饮食风俗虽然与我们不同,但热爱民族大团结的心却紧紧相连。

五、下列诗句按节日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④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A.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
C.④①②③
D.④③①②
六、按要求写句子。

(8分)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世界上有一些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2.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改为双重否定句)
在外边做事的人,没有不必定赶回家来,不吃团圆饭,不祭祖。

3.北京的春节真是非常热闹啊!(修改病句)
4.初学说话的小孩子,会出门叫零食了的大孩子,嘴巴上
长了许多牙齿的老孩子,提到巧克力,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想吃的感觉呢。

七、课文回顾。

(13分)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C)(2分)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1分)
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这两句不带一
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湿桂花”一词中看出月色的清明明亮,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清新的特点。

2)《寒食》一诗中“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两句,写出了京城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景象。

3)《长歌行》中“青春作伴好还乡,绿竹引清泉,佳人初去独留香。

”两句告诫人们要趁青春年少,奋发向上,有所作为。

4)《北京的春节》按照时间顺序写作。

腊八、除夕、正
月初一和正月十五被详细描述,而过小年和正月初六等则被简略提及。

这种写作方式的好处在于能够清晰地展现出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和传统风俗。

5)在《腊八粥》中,“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八儿盼
着吃腊八粥的激动心情。

这种写作方式让读者更容易感同身受,体验到生活中的语言魅力。

九、品读语段,完成练。

(11分)
北京的春节》节选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到了。

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则恰好是明月当空。

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但它还不够美;
而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在办喜事,火热而美丽。

著名老店都要挂上几百盏灯: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牛角的,还有的是纱灯;有的上面绘有《红楼梦》或《水浒传》的故事情节,有的则图案各异。

在过去,这种做法就是一种广告。

一旦挂上了灯笼,任何人都可以进入店里参观,晚上点上蜡烛,观众就更多了。

这种广告并不俗气。

干果店在灯节期间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因此他们经常会独出心裁,制作各种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吸引顾客前来。

答案:
八、改错题
1.将“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
地玩耍。

”改为“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2.将“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改为“这是美好快乐的
日子。


3.将“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

”改为“大家还要吃元宵。


4.将“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改为“里面有小铃,发出XXX的声音。


5.将“选段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

我还知道他的作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写出两个)”改为“选段的作者是谢冕,原名XXX。

我还知道他的作品有《黄粱梦》和《子夜》。


6.将“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改为“画线句子运用了并列的修辞手法”。

7.将“其中‘一律’和‘____________’‘都是’‘________’的意思相近,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的是突出元宵节的热闹。

”改为“其中‘一律’和‘都是’‘各种’的意思相近,写出了元宵节的热闹气氛,突出了其热闹的特点。


8.将“选段介绍了元宵节人们____________、放鞭炮、
____________的俗。

”改为“选段介绍了元宵节人们燃放花炮、
放鞭炮的俗。


9.将“请你写出两句和春节有关的诗句。

”改为“请你写出
两句和元宵节有关的诗句。


九、改写题
孩子们在元宵节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家中也有各种灯,如走马灯、宫灯、各式纸灯和纱灯,里面还装有小铃,发出XXX的声音。

此外,大家还要吃元宵,这是一个美好快乐的日子。

1.选段的作者是XXX,原名XXX。

他的作品有《黄粱梦》和《子夜》。

2.“孩子们在元宵节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
淘气,在家中也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是中心句。

3.画线句子运用了并列的修辞手法。

其中“一律”和“各种”
意思相近,写出了元宵节的热闹气氛,突出了其热闹的特点。

4.选段介绍了元宵节人们燃放花炮、放鞭炮的俗。

5.“瑞雪兆丰年,顺风利远航。

”、“岁岁平安,年年有余。

”是和元宵节有关的诗句。

十、阅读理解题
1.过春节大约从冬至开始。

2.人们在冬至前后把家禽关起来喂养,以便在过年时长得
又大又肥。

3.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传统的“小年”,人们要祭“灶神”。

4.腊月二十五日前后,人们选择吉日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干干净净迎新年。

这时,千家万户都忙碌起来,包粽子、爆“米花”、炸“油鼓”等。

5.除夕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日子,人们赶做年饭,穿上新衣,贴春联,贴大红灯笼,守岁,看春节联欢晚会。

6.大年初一是春节的最,人们不许杀生,早上要互相讲吉
利话。

问题:
1.春节大约从什么时候开始?
2.人们在冬至前后为什么把家禽关起来喂养?
3.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什么传统节日?人们要祭什么?
4.腊月二十五日前后,人们都在做什么准备?
5.除夕是一个怎样的日子?人们都做些什么?
6.大年初一是春节的什么时候?人们要做些什么?
祝福话,给小孩和老人们压岁钱。

从初一到十五,人们都不许讲不吉利的话。

吃完早饭,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涌上街头。

同时,各种庆祝活动也相继举行,如舞狮、篮球赛、唱歌、跳舞、下棋、射击等,内容丰富多彩。

街上人山人海,有的三五成群在逛街,有的围在庆典活动旁边观看,耳边不时响起如雷鸣般的掌声、喝彩声。

正月初二开始,人们会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

初三,大家一大早就起床,开门扫地,把扫成堆的鞭炮纸烧掉。

正月初七是“人日”、“人胜节”和“七元日”,传说XXX造人就是在这
一天。

汤圆一上市,春节便接近了尾声。

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

这天晚上,有张灯结彩、猜谜踏歌的活动,突出了“闹”字,人们还要吃汤圆,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过了这天,春节也就结束了。

农民开始准备春耕,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1.选文第⑤段采用总—分结构形式。

(2分)
2.“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中“日夜不绝”的意思是不停息、连续不断,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春节期间人们热闹、喜庆的气氛。

(2分)
3.短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其中详写了除夕和正月十五这两天的情景,这样写的好处是使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春节的庆祝活动和俗。

(3分)
4.√×√(3分)
5.例如:点燃爆竹驱逐晦气,舞狮祈求平安,贴春联祝福家庭幸福。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