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市政知识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建市政知识点总结
一建市政知识点归纳
钢筋骨架和钢筋网的组成与安装
施工现场可根据结构情况和现场运输起重条件,先分部预制成钢筋骨架或钢筋网片,入模就位后再焊接或绑扎成整体骨架。
为确保分部钢筋骨架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可在钢筋的部分交叉点处施焊或用辅助钢筋加固。
1.钢筋骨架制作和组装
钢筋骨架制作和组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骨架的焊接应在坚固的工作台上进行。
(2)组装时应按设计图纸放大样,放样时应考虑骨架预拱度。
简支梁钢筋骨架预拱度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规定。
(3)组装时应采取控制焊接局部变形措施。
(4)骨架接长焊接时,不同直径钢筋的中心线应在同一平面上。
2.钢筋网片电阻点焊规定
钢筋网片采用电阻点焊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焊接网片的受力钢筋为HPB235钢筋时,如焊接网片只有一个方向受力,受力主筋与两端的两根横向钢筋的全部交叉点必须焊接;如焊接网片为两个方向受力,则四周边缘的两根钢筋的全部交叉点必须焊接,其余交叉点可间隔焊接或绑、焊相间。
(2)当焊接网片的受力钢筋为冷拔低碳钢丝,而另一方向的钢筋间距小于100mm时,除受力主筋与两端的两根横向钢筋的全部交叉点必须焊接外,中间部分的焊点距离可增大至250mm.
3.钢筋现场绑扎规定
现场绑扎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的交叉点应采用绑丝绑牢,必要时可辅以点焊。
(2)钢筋网的外围两行钢筋交叉点应全部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扎牢,但双向受力的钢筋网,钢筋交叉点必须全部扎牢。
(3)梁和柱的箍筋,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处,应位于梁和柱角的受力钢筋处,并错开设置(同一截面上有两个以上箍筋的大截面梁和柱除外);螺旋形箍筋的起点和终点
均应绑扎在纵向钢筋上,有抗扭要求的螺旋箍筋,钢筋应伸人核心混凝土中。
(4)矩形柱角部竖向钢筋的弯钩平面与模板面的夹角应为45.;多边形柱角部竖向钢筋弯钩平面应朝向断面中心;圆形柱所有竖向钢筋弯钩
平面应朝向圆心。
小型截面柱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弯钩平面与模板面的夹角不得小于15。
(5)绑扎接头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间距:当钢筋受拉时应小于5d,且不得大于100mm;当钢筋受压时应小于10d,且不得大于200mm.
(6)钢筋骨架的多层钢筋之间,应用短钢筋支垫,确保位置准确。
4.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直线形钢筋的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钢筋公称直径,后张法构件预应力直线形钢筋不得小于其管道直径的1/2。
(2)当受拉区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应在保护层内设置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不大于100mm的钢筋网。
(3)钢筋机械连接件的最小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20mm。
(4)应在钢筋与模板之间设置垫块,确保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垫块应与钢筋绑扎牢固、错开布置。
沥青混凝土对粗骨料的要求
(1)粗骨料应具有较大的表观相对密度,较小的压碎值、洛杉矶磨耗损失、吸水率、针片状颗粒含量、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和软石含
量。
如高等级道路表面层粗骨料压碎值不大于26%、吸水率不大于2.0%等。
(2)城市快速路、主干道路的表面层(或磨耗层)的粗骨料的磨光值PSV应不少于36―42(雨量气候分区中干旱区一潮湿区),以满足沥青路面耐磨的要求。
(3)粗骨料与沥青的黏附性应有较大值,城市快速路、主干道的骨料对沥青的附性不应大于或等于4级,次干路及以下道路在潮湿区应大于或等于3级。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组成――基层的特点
1.性能
基层应具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和较大的刚度,抗变形能力强,坚实、平整、整体性好。
2.作用
防止或减轻由于唧泥产生的板底脱空和错台等病害。
与垫层共同作用,可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体积变形对混凝土面层产生的不利影响。
为混凝土面层施工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工作面,并改善接缝的传荷能力。
3.选用原则
根据交通等级和路基的抗冲刷能力来选择基层材料。
特重交通宜选用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重交通宜选
用水泥稳定粒料或沥青稳定碎石;中、轻交通宜选择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
湿润和多雨地区,繁重交通路段宜采用排水基层。
4.要求
基层的宽度由设计根据混凝土面层施工方式的不同比混凝土面层
每侧至少宽出300mm(小型机具施工时)或500mm(轨模或摊铺机施工时)
或650mm(滑模或摊铺机施工时)。
为防止下渗水影响路基,排水基层下应设置由水泥稳定粒料或密级配粒料组成的不透水底基层,底基层顶面宜铺设沥青封层或防水土工织物。
碾压混凝土基层应设置与混凝土面层相对应的接缝。
掌握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构造特点
一、构造特点
(一)垫层
在温度和湿度状况不良的环境下,城市水泥混凝土道路应设置垫层,以改善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
1.在季节性冰冻地区,道路结构设计总厚度小于最小防冻厚度要求时,根据路基干湿类型和路基填料的特点设置垫层;其差值即是垫层的厚度。
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路堑,路基土湿度较大时,宜设置排水垫层。
路基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或不均匀变形时,宜加设半刚性垫层。
2.垫层的宽度应与路基宽度相同,其最小厚度为150mm.
3.防冻垫层和排水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
半刚性垫层宜采用低剂量水泥、石灰等无机结合稳定粒料或土类材料。
(二)基层
1.水泥混凝土道路基层作用:防止或减轻由于唧泥产生板底脱空和错台等病害;与垫层共同作用,可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体积变形对混凝土面层产生的不利影响;为混凝土面层施工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工作面,并改善接缝的传荷能力。
2.基层材料的选用原则:根据道路交通等级和路基抗冲刷能力来选择基层材料。
特重交通宜选用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重交通道路宜选用水泥稳定粒料或沥青稳定碎石;中、轻交通道路宜选择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
湿润和多雨地区,繁重交通路段宜采用排水基层。
3.基层的宽度应根据混凝土面层施工方式的不同,比混凝土面层每侧至少宽出300mm(小型机具施工时)或500mm(轨模或摊铺机施工时)或650mm(滑模或摊铺机施工时)。
4.各类基层结构性能、施工或排水要求不同,厚度也不同。
5.为防止下渗水影响路基,排水基层下应设置由水泥稳定粒料或密级配粒料组成的不透水底基层,底基层顶面宜铺设沥青封层或防水土工织物。
6.碾压混凝土基层应设置与混凝土面层相对应的接缝。
(三)面层
1.面层混凝土板通常分为普通(素)混凝土板、钢筋混凝土板、连续配筋混凝土板、预应力混凝土板等。
目前我国多采用普通(素)混凝土板。
水泥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抗冻性),表面抗滑、耐磨、平整。
2.混凝土板在温度变化影响下会产生胀缩。
为防止胀缩作用导致板体裂缝或翘曲,混凝土板设有垂直相交的纵向和横向缝,将混凝土板分为矩形板。
一般相邻的接缝对齐,不错缝。
每块矩形板的板长按面层类型、厚度并由应力计算确定。
3.纵向接缝是根据路面宽度和施工铺筑宽度设置。
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应设置带拉杆的平缝形式的纵向施工缝。
一次铺筑宽度大于
4.5m时,应设置带拉杆的假缝形式的纵向缩缝,纵缝应与线路中线平行。
横向接缝:横向施工缝尽可能选在缩缝或胀缝处。
前者采用加传力杆的平缝形式,后者同胀缝形式。
特殊情况下,采用设拉杆的企口缝形式。
胀缝设置:除夏季施工的板,且板厚大于等于200mm时可不设胀缝外,其他季节施工时均应设胀缝。
胀缝间距一般为100~200m。
混凝土板边与邻近桥梁等其他结构物相接处或板厚有变化或有竖曲线时,一般也设胀缝。
横向缩缝为假缝时,可等间距或变间距布置,一般不设传力杆。
4.对于特重及重交通等级的混凝土路面,横向胀缝、缩缝均设置传力杆。
5.抗滑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