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诗词五首——饮酒》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酒(其五)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 结庐:建造简陋的房屋。 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尔:如此,这样。 悠然:闲适恬淡的样子。 山气:山间的运气。 日夕:傍晚。 欲辨:想要分辨清楚。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自然的恬淡心情 ①“此中”:可以理解为此时此地(秋夕篱边),也可理解为整个田园生活。 ②“真意”:从大自然中感悟到的人生真谛,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③“忘 言”: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 可言传,也无需叙说。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
翻译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 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 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 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 傍晚的景色十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 却不知怎样表达。
诗词分析
首四句 写身居“人境”而精神超脱世俗的虚静忘世心态 “心远”纲领全篇。 中四句 静观周围景物而沉浸自然韵致的物化忘我心态 最后两句 “心”在物我浑化中体验到了难以言传的生命 体验。
从本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在脱离官场摆脱世俗烦恼后,心情轻松悠闲,在美好的田 园风光中,诗人获得了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 和高洁人格。
思考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曰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几句诗描写了诗 人一种怎样的生活态度?“采菊”这一动作又包含诗人怎样的志趣?
苏轼认为,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无意间一抬头,南山映入眼帘。一个“见”字写 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 “望”相比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 成的意境。
感 谢 观 看
山气曰夕佳,飞鸟相与还。 句解:紧承上句,写南山暮景。诗人由飞鸟归巢悟出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不胜欣慰。 1 文意理解题: 解释“相与”:相伴解释“曰夕”:傍晚 2 描绘画面题: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两联诗句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南山,飘绕着一层 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 飞回。 3诗人情感: 通过刻画大自然的静谧美好,表现诗人从中领悟到的人生哲思,含蓄地表达出了诗人的 感悟自然的意趣。看似写景,实则抒情,表达了诗人沉醉于自然、与自然为伍的恬淡闲 适之情。
思想感情
1、主要描摹诗人弃官归隐田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悠然自得心态。 2、体现出陶渊明决心摒弃浑浊的世俗功名后回归自然,陶醉在自然界中,乃至步入 “得意忘言”境界的人生态度和生命体验。
诗句分析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句解: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内心却宁静脱俗。开篇设置了悬念。“人境”点明归隐 之所;“车马喧”代表着官场烦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是官场你争我夺、 互相倾轧的写照。归隐田园虽说仍离不开“人境”,但却没有了这样的烦扰,所以 诗人说“而无车马喧”。 1 .文意理解题: 解释“结庐”:构筑房舍 2. 车马喧”暗示了什么? “车马喧”既实指车马等人世的喧闹,也意谓奔竞于仕宦之途的喧嚣。暗示了官场 的污浊黑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句解:这两句描绘了一幅静穆,淡远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形象地写出了 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1炼字题: 悠然:“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见:“见”指突然出现,不经意看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 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背诵全诗: 注意抓住韵脚“喧、偏、山、还、言”在读出欣喜之情的同时,也要突出“心远’的 坚定。
诗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一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 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诗人简介
陶渊明,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 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 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 曾做过几年官,后辞官回家,从此居,田园生活 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 《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传》、 《归去来兮辞》等。赏析 本篇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诗中写了悠 然自得的情,也写了幽美淡远景,在情景交融的 境界中蕴含着万物各得其所、委运任化的哲理; 这哲理又被诗人提炼、浓缩到“心远地自偏”、 “此中有真意”等警句,整首诗的韵调也更显得 隽秀深长。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 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几句诗描写了恬静、悠然自得、 淡泊名利、不与世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采菊包含着诗人傲视官场,超脱凡俗, 保持高洁的操守,独善其身的志趣。
2.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苏轼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 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怎么理解苏轼的这段话?
陶饮 酒 渊
明
壹
贰
叁
肆
导
诗
诗
读
词
句
、
赏
思 考
注
析
解
、
翻
译
目录
导读
我该怎么学?学什么?
1.以“心远”为审美基点,探究文本中“心远”“心喜”与“心坚”的复合 情绪。 2.抓住隐蔽的情脉,把握诗歌含蓄而精致的抒情艺术。 3.聚焦“心境”“心远”等词语和“山气”“飞鸟”等意象。体味“日夕当 归”的文化传统,以及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言语表现风格‘饮’。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句解:设问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超凡脱俗的境界的追求及其淡 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同时揭开上文的悬念。诗人心情闲适,志 向高远,言语之间尽显自豪、自足之情。 1.请联系首句中的“人境”,说说“心远地自偏”所包含的哲 理。这句诗道出了感觉(心境)与处境(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 隐居更主要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 是否离开人群,只要心志高远、心情闲适,心灵足够平朴淡远, 即使身处“人境”,也可视闹市如深山幽谷。 2.心远地自偏” “远”的对象是什么? “远”: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情景性默写
1.《饮酒》中体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意境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饮酒》中运用象征手法,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仿佛找到自我归宿,表现了诗人 悠然自在的心态的诗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饮酒》中最能表现诗人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思想情趣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 4.《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用王国维的话说就是“不知何者为我,何 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5.《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千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句子是:结庐在人境,而无 车马喧。 6.《饮酒》中阐明作者远离世俗名利羁绊,虽身居“人境”而闲静无忧的原因是诗句是:问君 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7.《饮酒》中“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两句,暗用《庄子·物外篇》中“言者所以在意, 得意而忘言”,表现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8.《饮酒》反映了诗人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9.《饮酒》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两句蕴含着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 嚣的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