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 现当代文学考研历年真题 03-09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大学2004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
文学史
名词解释:
1 建安七子
2 尚书
3 诚斋集
4 九叶诗派5《你别无选择》 6 全景式报告文学
简答:
1 孟子的艺术特点
2 简述左思风力
3 比较高岑边塞诗
4 《陈毅市长》的结构特点
论述
红楼梦的人物形象
赏析
《十五从军征》附原文
综合
文艺学
1 名词解释情感表现,文学进步,创作个性,文学风格
2简答 1)如何理解形式化过程
2)什么叫造型能力
3 论述谈谈对劳动起源论的看法(文学起源于劳动)
语言学
1 名词解释词,音节,屈折语,语法手段
2简答列举 5种常见的语法范畴
3论述语言的社会性
文学评论
《珍珠与泥土》鲁藜附原文
山东大学2005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
文学史
名词
1 赋比兴
2 两潘一左
3 志怪小说
4 沈宋
5 漱玉集 6临川四梦 7 财主的儿女们 8 东北作家群9 寻根文学 10 随想录
简答
1杜牧咏史诗艺术特色
2 嵇旨清峻如何理解
3 水浒的成书过程
4 《女神》艺术特色
5 新写实小说的艺术特色
论述
1 史记对前代史传文学的继承与发展
2 如何理解桃花扇"以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鉴赏
欧阳修《戏答元珍》
综合
文艺学
1 视野融合艺术典型
2 1)艺术作品创作的各个阶段一个个阶段的中心任务
2)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的差别
3 论述艺术作品的独特存在方式
语言学
1 言语词义的扩大共同语
2 1)书面语与口语的异同
2)语言符号的特征
3论述就地理是造成语言差别的主要原因加以评论
文学评论
鲁迅《苍蝇与战士》
山东大学2006 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
文学史
名词:论语苏梅初唐四杰桐城三祖魏晋风骨变文尝试集北方的河新辞赋体
简答:
1 张衡《归田赋》的抒情特色
2 建安风骨的美学内涵
3 沈从文边城小说的抒情特色
4 黄庭坚 "点铁成金"
论述:
1 怎样理解杜甫诗的历史性
2 儒林外史的叙事特征
诗歌鉴赏
《溱洧》(选自《诗经》)
综合考试1
文艺学
1 文学四要素题材
2 简答 1)文学研究的文化学视角
2)形象思维的情感特征
3 论述文学语言的符号性及其功能
语言学
1 秒学语言学禁忌语词法
2 简答 1)语言符号的特点
2)词义的内容
3 论述语言不可变文字也不可变
文学评论
<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山东大学2007年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
文学史
(文学新闻传播学院与文史哲研究院通用)
一、名词解释
1、古诗十九首
2、陶谢
3、骈文
4、三苏
5、元曲四大家
6、乾隆三大家
7、汉园三诗人
8、《故事新编》
9、《透明的红萝卜》
10、伤痕文学
二、简答
1、《论语》一书的语言特色。

2、陆机《文赋》的理论贡献。

3、《聊斋志异》对后世文言小说的影响。

4、《家》中觉新的形象及意义。

5、新时期挽悼散文的特点。

三、论述
1、李白诗歌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试分析其主要表现。

2、试述“三言”“二拍”所表现出来的新的思想内容。

3、赏析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附原诗: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综合考试1
(文学新闻传播学院与文史哲研究院通用)
一、名词术语解释:
1、语法意义3、心理批评
2、书面语4、作品
二、简述:
1、语言符号的特点。

2、简述划分音位的基本准则。

3、文学再现从哪几个方面来把握?
4、什么是滑稽?
三、论述:
1、语言学把语言义和言语义区别开来,请分别论述语言义和言语义的性质。

2、论述文艺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四、评论写作:
有一种观点认为:八十年代的中国大陆是理想主义的时代,现在是实用主义、物质主义的时代,大部分知识分子和作家、艺术家已被小康生活招安或成为名利之徒,你同意这种判断吗?商业可以消解一切。

你是否认为商业社会对文学艺术的腐蚀性超过营养和培育?(《八十年代——访谈录》北岛访谈)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学史知识,根据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写一篇评论文章,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山东大学2008 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左思风力
2.<惘川集>
3.南施北宋
4.<红岩>
5. <红高粱>
6.<新青年>
7.<寒夜>
8.<论语>.
9.永嘉四灵.10临川四梦
二..简答
1..简述"鲧禹治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的精神内涵和文学价值
2.简述元杂剧的体例
3.简述《女神》的浪漫主义诗风
4.先锋文学的艺术特征
三论述(3选2)
1.试比较建安诗风于正始诗风的不同?
2.赏析<黄鹤楼> 昔人~~~~~~一诗
3.说明<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的作者对科举制度的不同态度
综合1
一.名词解释
1.普遍特征
2. 基本词汇
3. 题材
4.艺术形象
二.简答
1.什么是语言?
2文字的性质和作用
3幽默与讽刺的区别
三.论述
一:论述义素分析法及其的重要意义
二:文学创作的特征
四.评论写作
针对钱中书的一段话说的意思是明有些诗人对宋诗人的轻视态度,认为宋诗只是模仿,大部分是在唐诗基础上的历练钱认为宋诗的价值就在于那一点点的不同
2009年山大文学史考研试题
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
一.名词解释
1. 风雅颂
2. 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
3. 四大南戏
4.《乐章集》
5.《受戒》
6. 新乐府
7.“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8. 甲寅派
9.《原野》
10.《茶馆》
二.简答
1.《世说新语》对后世的影响。

2. 高适与岑参的诗风的异同。

3.《长生殿》的题材流变。

4.《潘先生在难中》的结尾点睛之笔。

5. 新时期小说的发展阶段。

三.论述
1.为什么《庄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2.分析《琵琶记》中赵五娘的形象。

3.赏析秦观《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文学综合
一、名词解释
1、语言的社会变异
2、语素
3、怪诞
4、典型化
二、简答
1、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符号?
2、词义的演变
3、形式意味的审美内涵
4、文学批评的思维
三、论述(三选二,缺一个)
1、思维和语言的关系
2、如何正确认识文学的起源?
四、文学评论
王冕的《墨梅》
山东大学2009年文学专业考研试题
(一)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50分) 1、风雅颂 2、新乐府 3、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 4、不拘格套,独抒性灵 5、四大南戏 6、《乐章集》 7、甲寅派 8、《原野》 9、《茶馆》 10、《受戒》二、简答(50分) 1、《世说新语》对后世的影响。

2、简述岑参和高适诗风的异同。

3、《长生殿》的题材流变。

4、《潘先生在难中》最后点睛之笔的寓意。

5、新时期小说的发展阶段。

三、论述(50分) 1、《庄子》为什么与其他诸子散文相比有独到之处? 2、高明的南戏《琵琶记》中赵五娘形象。

3、赏析秦观《鹊桥仙》。

(二)综合考试:
一、名词解释(20分) 1、语言的社会变异 2、语素 3、典型化 4、荒诞二、简答(40分) 1、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符号? 2、简述词义的发展演变。

3、形式意味的审美内涵是什么? 4、文学批评的思维程序是怎样的?三、论述(40分) 1、有人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论一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2、如何正确看待和认识文学起源问题。

四、评论写作(50分)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墨梅》
2003综合试题
文艺美学
名词解释:期待视野、文学批评、浪漫主义、艺术形象的三种存在方式
简答:创作中的审美和造型能力、文学的再现功能、叙事类文学作品
试述:文学作品的三个基本层次和双层结构
语言学
名词解释: 符号、方言、音位
简答:什么是语法范畴并举例
试述:动物刻意模仿人说话的声音,性行业可以学习简单的,那么动物为什么没有语言?
文学评论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 "根据此诗写一篇文学评论。

古代文学试题
名词解释:
1尚书 2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接舆歌》)4 元白 5 临川四梦
简答:
1 《窦娥冤》的艺术特色
2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3 杜牧咏史诗的艺术特色
4 《红楼梦》的历史影响
文学鉴赏
根据苏舜钦的"……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写一篇文学鉴赏
论述
1 为什么《长生殿》是一部热闹的《牡丹亭》?
2 论述史记叙事的艺术特色
山东大学2003年综合考试1
一、名词解释与举例
1、符号:就是记号。

是一种物质的、可感知的对象,它在认识和交际的过程中充当另一对象的代表,其作用是被用来获得、储存和传达关于它所代表的对象的信息。

其特点是客观性、物质性、具有意义内容和约定性。

如,红绿灯、旗语、信号树、帽徽等。

2、基础方言:在一个存在着方言和共同语的社会里,如果社会发生了变化,要求一个更大范围内通用的共同语的时候,这个共同语就要在方言的基础上形成。

这时的共同语在哪种方言基础上形成,哪种方言就是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如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北方方言。

3、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归类。

常见的主要通过词的形态化所表现出来的语法范畴。

如英语中gate(门,单数)~gates(门,复数),这是数的形态变化。

此外还有人称、性、格、时、态、级等形态变化。

4、句子:是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并具有一定语音特征的基本交际单位。

例如:我们每天晚饭后去公园散步。

二、简答与举例
1、语言发展的原因。

答: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原因。

语言的发展也是如此,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语言发展的外部原因是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是通过语言内部矛盾运动来促成语言的发展的,也就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一、语言发展的外部原因具体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①社会的进步可以推动语言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可以表现在政治的、经济的、科技的、文化的等等各个方面。

可以说,社会各方面的进步,推动了语言的发展。

②社会之间的互相接触,推动了语言的发展。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社会与社会之间接触的情况。

这里所说的“社会接触”,确切地说,是指操不同语言的社会群体之间的接触。

这种接触的结果必然促进语言的发展。

③社会的分化和统一可以影响语言的发展。

一般说来,社会的分化会引起语言的分化,社会的统一也将带来语言的统一。

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有自己的方言和民族共同语,如果追溯其形成和发展的原因,都可以发现该语言社会历史所发生的分化与统一的史实。

④社会的变动影响语言的发展。

一个社会内部由于某种原因发生的某些变动,如人口迁徙、封建割据等,都会影响语言的发展。

其对于语言的影响大小,决定于社会变动程度的大小。

⑤社会发展可以推动人们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直接影响语言的发展。

人的思维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人的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

人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

因为语言与思维具有密切联系,所以,这种深入的认识必然反映到语言上,必然影响到语言的发展。

二、语言发展的内部原因
语言发展的内部原因也就是语言内部矛盾运动。

我们认为,语言发展的内部矛盾,就是语言的交际职能与交际能力的矛盾。

语言的交际能力基本上适应交际职能的需要。

二者处于平衡状态。

一旦发生矛盾,例如社会的发展对语言的交际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语言的交际能力尚可不能满足这种要求,就不能完成交际任务。

这时,语言就要进行内部调整。

调整的结果是提高语言能力,使其功能与能力走到新的平衡。

这样,从平衡到不平衡又到新的平衡,就构成了语言发展的内部矛盾运动。

总之,交际能力与交际职能构成了语言内部矛盾着的两个方面。

这对矛盾运动的结果决定了语言发展变化的进程。

语言的发展与消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2、文字与语言的关系,你对文字改革的看法。

答: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任何一种文字都要受到它记录的具体语言的制约。

文字必须能适应自己所记录的语言的特点,才能存在并且得以发展。

有声语言都是以发出的声音为其表现形式的。

文字记录语言,自然就是要用一定的书写符号来记录语言的语音。

因此,文字要适应语言的特点,主要就是适应具体语言的语音结构系统的特点。

文字改革就是对文字符号系统进行局部或整体的改变,使其能更有利于发挥记录语言的作用。

文字改革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对文字符号系统之内的一些成分加以改变,而不改变它的总体系统。

再一种情况就是使整个文字系统改变。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文字必须适应它所记录的语言的特点,才能很好地完成记录语言并且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任务。

然而语言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是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发展变化的。

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经过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就会发生变化。

按说,语言变化了,记录它的文字也就跟着改变。

但是相对于语言来说,文字往往带有很大的保守性,人们一旦经过社会约定而创制出书写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来,它就不大轻易发生变化。

这样,就往往出现文字形式和实际语言不相一致的情况。

对于拼音文字来说,就会表现为某些文字符号和它所记录的语言的语音不相适应的现象。

这就需要对文字加以改革。

文字是能够改革的,根本的理论依据就是文字具有假定性。

所谓假定性,就是说记录一种语言使用什么样的符号是假定的,使用的符号与这种语言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改革文字不等于改革语言。

之所以要改革文字,是因为文字在记录语言的时候,或者是有了与语言不相适应的情况,或者是记录语言不简便、不得力。

同时,由于文字只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它具有假定性,所以它是可以改革的,而语言是全民约定俗成的,为全民所共同使用,因而语言是不能改革的。

因此,不能把文字改革看作是语言改革。

三、论述
动物语言也是语言,请用语言学理论加以分析。

答:语言是作为人类的交际工具服务于社会的。

列宁指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句话概括而精确地揭示了语言的本质。

因此,动物语言也是语言的观点是错误的。

语言是交际工具,具有交际功能。

被用来交际信息、沟通思想为社会服务、具有社会性,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

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这个社会所使用的语言。

而人类以外的动物群体,即使是最先进的类人猿也没有语言学意义上的语言。

它们的交际是本能行为。

人类是在社会生活中学会语言的,人类的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人类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决不是本能的。

人类语言的许多基本特点,是动物的交际工具所不具备的。

比如:①人类语言相当明晰,语言内部各单位的界限与联接都很清楚。

而动物的交际工具大都分不清内部结构单位。

②人类语言是由音义结合而构成的符号系统,由语音、语义、词汇、语法等内部成分有机结合而成;依照一定的秩序、语言材料有着无限的生成性。

动物的交际工具尚不具备上述特征。

③人类语言可以被传授。

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可以学会人类的一种或几种语言。

而动物使用交际工具的能力,是与遗传有关的一种本能。

所以动物的交际工具也不具备可被传授的特点。

综上所述,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动物语言也是语言的说法是错误的。

文艺学
一、名词解释
1、文学进步:从总体比较上看是后代超过前代的文学发展趋势。

文学进步不是直线型的,而是螺旋式的上升。

文学进步不同于科学进步,后代的文学成果不会取代前代的文学成果,前代的文学成果仍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对后代人显出长久的艺术魅力。

2、文学发展的三要素:十九世纪法国文艺理论家泰纳提出的文学发展论,认为文学发展由种族、环境、时代三种力量所决定和控制着。

环境主要是指地理环境,构成文学发展的“外部压力”;种族即先天遗传的民族性,是文学发展的“内部主源”;时代主要指文学的时代,是文学发展的“第三级的原因”。

在这三要素中,泰纳最强调环境,表现了他
在文学发展问题上的进化论和生物学观点。

3、期待视野:接受美学术语。

指读者对一部作品进行接受的全部前提条件。

它存在于对某一具体作品的阅读之前,是一种预先存在的对每部作品的独特意向。

这种意向决定了读者对所读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取舍标准,决定了他的阅读重点,也决定了他对作品的基本态度与评价。

4、艺术想象:形象思维的主要运作方式,属于创造性想象,但又与科学的想象有着明显的不同。

艺术想象就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造,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的过程。

所以,艺术想象是创造艺术形象的最重要的心理条件。

“艺术靠想象而生存”(高尔基语),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创造,也就没有艺术作品。

5、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的实际运用,它根据一定的审美理想,对文学现象作出评价,指出文学作品的思想意义和美学价值。

文学批评是作家与读者之间的桥梁,是一种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统一的活动,是“不断运动着的美学”。

二、简答
1、分析文艺学对象的存在方式。

(分析艺术形象的三种创作存在方式)
答:艺术形象是文学的基本存在方式。

文学作为一个整体和过程,是由艺术形象呈现出来的,是由艺术形象构成的。

艺术形象把文学的全部关系和全部过程串联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和过程。

它包括三种存在方式。

①艺术性形象的创作存在方式:艺术形象最初的存在方式。

代表作家构思艺术形象的过程,即从生活物象到作家心象的转化过程。

②艺术形象的作品存在方式:艺术形象的第二个存在方式。

代表作家物化艺术形象的过程,即从作家心象到作品物象的转化过程。

③艺术形象的交流存在方式:艺术形象最后的存在方式。

代表欣赏者接受艺术形象的过程,即从作品物象到读者心象的转化过程。

由此可见:艺术形象作为文学的基本存在方式是同文学的各方面和各个环节密切相联系的,体现为文学的一个整体和过程。

因此,应在艺术形象三种存在方式的统一中,把握文艺学的对象。

2、分析文学阅读的动机类型。

答:阅读经验产生于阅读行为,而任何行动的实施都是由或隐或显的动机决定的。

就阅读动机来说,它是相当复杂的。

大体来说,可分为三个类型。

①补偿性动机。

文学是人学,它描写人的情感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

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希望能够在人心理上补偿得不到的现实的目标和愿望。

通过体验在现实生活中无法体验到的情感,得到审美的愉悦。

②好奇与求知性动机。

人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

文学艺术家往往具有丰富的生活经历,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对世界的超出常人的理解。

读者面对作品中新奇的世界、场景、人物、事件,视野会更开阔,生活知识会更丰富,好奇心与求知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③创造性动机。

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都是以作者或读者创造力的充分发挥为基础的。

在阅读经验中实现自己的创造力,是读者的最大愿望。

读者阅读发挥自身内部整合能力,建设性的、综合统一的创造力,并因之得到极大的精神愉悦。

上述三类阅读动机相互结合、相互激发,使得阅读经验中情感体验、理解接受和重建创造的内容兼而有之,构成一个复合的经验结构。

三、论述
试分析,文学作品的三层次和双重结构。

答:当我们接触和知觉文学作品时,对作品的把握是呈现阶段性的。

根据接受过程的阶段性,我们把文学作品划分为三个基本层次。

1、感性形态。

作品的感性形态,就是构成作品的物质材料—语言。

就书面文本来说,就是文字。

文字间的特定组合,构成了作品独一无二的物质化外观。

2、物化形象。

当语言文字成为一种特定运用的时候它们所指向的那个特定的形象体系,便是文学作品的物态化的形象。

这个物化形象就是作家的具体创作对象。

3、主观意象。

主观意象是创作主体的真正目的。

它存在于主体的观念之中,不具有固定的物质形式。

它可以是模糊的表象,可以是朦胧的意向可以是涌动的激情,更可以是三者的融合,它是飘逸的,短暂易逝的。

而正是这种无形的主观意象构成了创作的最初冲动。

在创作过程中,它又是作品物化形象得以形成和展现的心理依据,并且在完成后的作品中,它又作为作品的内在意蕴潜隐在形象体系的深层。

文学作品被划分为以上三个层次之后,就成为一个有深度的统一体,保证了文学作品的整体存在。

文学作品具有双重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1、表层结构。

是对文本各个部分的组织安排,它包括如何开头、如何结尾、何处先写、何处后叙、何处密祥、何处疏略等工作。

它给作品物化形象层次提供了组织规则和系统秩序。

2、深层结构。

是为作品的主观意象层次向物化形象层次的转化提供秩序和规则的。

它包括对模糊表象的形体化,对
朦胧意向的物态化,对涌动激情的节奏化。

其结果是给飘忽无形的内在意蕴赋予完整的物化形象。

总之,表层结构作为连接作品感性形态层面与物化形象层面的中介因素,深层结构作为连接作品物化形象层面与主观意象层面的中介因素,两者的携手合作是建构完整的文学作品的关键。

山东大学2004年综合考试1真题
语言学
一、名词解释与举例
1、内部屈折:指用词内部词根的语音变换构成语法形式的一种语法手段。

又称“音位交替”。

如:feel-felt。

2、音节:是说话时自然发出、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

如汉语“革命”[kγmiη]。

3、词:是语言中音义的结合体,是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造句单位。

如“今天阳光灿烂”,就是由“今天”、“阳光”、“灿烂”三个词组成的句子。

(词内容P173)
4、语法手段:语言中构成语法形式的方式。

比如,英语中在可数名词后加-s构成表示复数的语法形式,附加就是这里所采用的语法手段。

也可以说,语法手段就是语法形式的概括。

二、简答与举例
列举五个以上的语法范畴并简要分析。

答: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归类。

常见的主要通过词的形态化所表现出来的语法范畴:
①数,数的语法范畴表示事物的数量。

如名词单复数的对立,即“一”对“多”,如英语中gate(门,单数)~gates(门,复数)。

②人称,人称范畴表示动作、行为及其主体与说话者的关系。

一般分为第一人称(说话者一方)、第二人称(听话者一方)、第三人称(说话者与听话者之外的第三方)。

③格,格范畴表示词在句子中的作用,与其他词的关系。

最普通的是主格、属格、宾格。

④性,性别范畴表示词所代表的事物的性别。

性范畴多见于名词,多数语言成分成阴性、阳性、中性三种,如汉语中的“他、她、它”。

⑤时,时的范畴是较常见的语法范畴之一,它表示动作行为发生时间与说话时间的关系。

一般分为现在、过去、将来三种时。

⑥体,体范畴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情况。

体主要是动词所具有的。

常见的有:①完成体和未完成体。

②进行体和非进行体等。

⑦态,又称语态,这个范畴表示动作与句子中主语的关系。

常见的是主动态和被动态。

⑧式,式范畴表示说话人对动作行为同现实关系的态度。

由一定的形态变化来表示。

动词的式种类较多,常见的有陈述式、祈使式、虚拟式等。

⑨级,级范畴表示状态形容词的程度等级。

级一般有三级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

三、论述
分析语言的社会性。

答: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它的产生和存在都与社会有着不容分割的关系,因此,语言具有社会性。

对于语言的社会性,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认识:
①语言和社会相互依存。

从语言、社会和人的产业看,应该说,这三者是互为条件、同时产生的。

首先,语言依附于社会,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灭亡而灭亡。

其次,社会也离不开语言。

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语言。

②语言为社会服务。

语言属于社会现象,它为了适应社会的交际需要而产生的。

它出现之后,就以其特有的交际功能积极地为社会服务。

③语言为社会约定俗成。

语言随社会而产生,并存在于社会之中,为社会全体成员所共同使用。

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语言。

这种语言是由使用它的社会成员共同约定俗成的。

④个人语言要受社会制约。

人类掌握语言的能力是先天的,然而能否掌握语言、怎样掌握语言、掌握什么样的语言,却要受到社会的制约。

换句话说,一个人的语言能力转化为掌握语言的现实,完全是由社会决定的。

⑤语言交际是集体性的社会活动。

语言交际活动是为了满足社会的交际需要而产生的。

没有人类的社会活动,就没有语言的交际活动。

因此,语言的交际活动具有社会性。

语言交际活动必须在说者和听者之间进行,因此这种活动又具有集体性。

所以说,语言交际活动的本质是一种集体性的社会活动。

文艺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