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自评与互评的有效评价策略-精品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学生自评与互评的有效评价策略
一、学生自评与互评的现状
目前,大家对学生自评与互评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还没有形成共识,观点各异,这使我们一线的教学很迷惘。

笔者认为,对学生评价(自评与互评)能力进行评价,是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自评与互评再评价。

如果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不断地进行自评与互评,说明他在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参加,使运动参与有了广度也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学生评价是否准确又中肯会反映出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学生的互评能被对方接受的程度同样也能反映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水平。

二、自评与互评在教学评价中的作用
1.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评价的要求。

新课程评价体系中,要求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要有教师的评价,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与对学生的尊重。

以往的教学评价主体是教师,注重结果的比重很大,也就是侧重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新课程强调不仅要重结果,也要重过程,美国著名的教育评价学者布卢姆的观点:对结果进行评价意味着终结性,而对过程进行评价则暗示着还有改进的时间和机会。

这就要求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中,体育教师应积极指导、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并加大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在成绩评价中的比重。

其目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
发挥评价的激励与进取作用,鼓励学生成功展示自我,以提高学
生健康意识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位同学的学习过程都能进行及时的评价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如果要做到新课程所要求的,只有动员学生进行评价,这是教学
新的效能增长点。

充分发挥评价的主体互动,评价内容多元,评价的形式多样,评价的过程动态。

既有来自教师典范性的接受性评价又有学生主动参与的自我评价,特别是生生间的互评、组间互评的评价。

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也只有学生全员参与的生生、组间、师生评价才能是即时的客观的评价,是真正的过程评价,才符合新课程实施的理念。

2. 核心评价是学生运动技能的评价(自评与互评)的评价。

自评与互评的内涵,学生评价包含自评与互评,是学生对自己(组内其他成员)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五个方面的学习成绩进行的综
合评价。

自我评价是内部评价,相互评价是外部评价。

罗杰斯说,“只有一个人能评价目标实现的程度,这就是学生自己。

”评价中,应尊重被评价者的人格,让被评价者能主动参与评价,乐于接受评价,评价才能有效。

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更易接受,评价的效果会更好。

体育与健康这门课程主要是以学习运动技能为载体,只有通过对学生运动技能的评价(自评与互评)再评价,
才能反映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效果是否理想。

3. 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体现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

有时,学生为了体育成绩,尽管出满勤也是在被动的参与活动,所谓的出工不出力,形式上的参与,而非深层次上的参与,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还要对二者的评价再进行评价,不仅使自评与互评停留在广度层面,还要经过对评价的再评价保证其参与的深度。

全体学生的互评与自评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才能真实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的目标。

只有学生参与了教学评价才能深层次体现学生运动参与的广度。

4. 学生的自评与互评质量也能反映出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

由于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评价水平,对于同一个对象的评价出现不同的评价结果,但也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

5. 学生通过互评(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的桥梁,双方产生的接纳与共鸣程度,决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好坏。

如果不能正确地评价别人,那么,对自己的评价要么高,要么低,使自己不能很好的融入学习集体,时间一长就会形成孤僻的性格,社会适应能力得不到增强。

三、自评与互评的策略与措施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自评与互评,需要教师如此有效的指导。

1. 正反对比策略。

明确技术的评价标准,现在体育模块教学中,是以学会一定的技术为载体的,其中的知识、学习态度、情意
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社会适应等都是围绕技术的学习展开的。

因此学生只有明白了技术的评价标准,把自己、同学的学习与之比较,才能开展评价,教师通过正确的技术与学生在学习
时易出现的错误技术对比把技术评价标准让学生深入理解准确
把握,这样就建立了评价的出发点与平台。

2. 范评引路策略。

即通过教师示范的评价指导学生评价,
使学生的评价与教师的评价对照并逐步使学生的评价水平提高,从学法指导的角度来看,范评指导这一过程也是一个运用教法渗透进行指导的过程。

通过教师的范评可以引导学生把握评价的时机与不同情况下的评价方法,给学生以评价的标准,培养学生在
评价过程中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从而做到以教师范评为基础,让学生明确自我发展的目标和发展的需要,从而为学生实现主动性的评价和创造性的评价提供可能。

3. 评价点拨结合策略。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大程度上就表现为教师的相机诱导及点拨,同样,在指导学生评价的
过程中,也应该有意识地由教师或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进行及时的点拨和评价。

具体操作中可对一学生进行评价示例,引导学生评价,及时引导学生思考:现在应该如何评价呢?让学生根据这一学生的评价进行合理的分析,指出存在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评
价的热情。

在这里,“点”充分建立在学生的实际基础上,“点”的过程,也就是引导学生及时补正、完善,并逐渐趋向完美的过程。

所以评与点的结合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
程,在这一过程中能帮助学生进行的合理建构,协助学生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评价的全面性,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 自评习惯策略。

通过评价发展学生的反省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我控制能力和积极情感等习惯,引导学生常问自己,我学到了什么?还能学更多、更好吗?与同学的差距在什么地方,怎样改进?今后自己朝哪个方面努力?让学生通过自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自我。

5. 互评尝试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安排两人一组的一练一评。

进行评价尝试,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尝试,使同伴的评价与自己的评价对照,都有修正、完善、补充参与表达的机会。

进而在小组中进行评价,最后到全班发言的途径进行评价。

这样有利于使全班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消除一些学生在评价时的胆怯心理,特别是当有学生的评价较为到位时,这些学生更是不敢表态。

由两人互评到小组的评价,在互评中就可以培养学生评价的准确性以及语言的流畅性,增加学生评价的勇气,提高学生评价的兴趣。

等学生会评了,心里自然也有了底气,学生在全班发言时就会准确、流畅,同时在互评尝试中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6. 评价考核策略。

每一节把学生自评与互评都作为评价内容是难以作操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在经过对学生进行评价培训后,把定性评价进行量化体现,即对每个学习模块都根据具体内
容选择一定的典型的正误技术动作,让所有同学进行评价,并以书面的形式出现,并作为对学生自评与互评能力的评价。

四、学生评价能力的提高与“学生自评与互评”相互促进良性发展
经过教师的指导、培养与训练,学生的评价能力会逐渐提高与发展,运动参与的广度与深度会上一个新的台阶;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也会逐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一定会增强。

反过来,学生的自评与互评能力也会进一步提高。

总之,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评价的过程一方面是检测被评价者学习效果的过程,另一方面其实也是检测评价者学习效果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评价不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也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更能让全体学生在这个动态评价系统中朝着良性的方向科学地发展。

因此我们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客观地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以便对学生进行学生自评与互评能力的评价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