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创造宣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字梳理
1.字音字形 中伤(zhònɡ )
懒惰(duò ) 遁词(dùn )
鲁钝(dùn )
懦夫(nuò ) 豢养(huàn )
灌溉(ɡuàn ɡài ) 繁殖(zhí ) 自暴自弃(bào )
生字梳理
2.成语积累
画龙点睛: 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
容更加生动传神。
自暴自弃: 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合作探究
品读课文,举例说说本文的语言特色。
②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 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比喻论证:作者把勇气比作斧,把智慧比作贱,把信念 和意志比作金刚。一直当一个人陷入绝境走投无路时,只有 勇气、智慧、信念与意志才能使人绝处逢生,闯出一条生路。 连续运用比喻,语言整齐,还很有气势。
合作探究
品读课文,举例说说本文的语言特色。
③汗干了,血干了,热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 意于创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 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 之森林。
用了排比的修辞,鲜明的指出,死人才无异于创造,语 言情感饱满,富有气势,不容置疑。这样的结尾富有感召力。
宣 创造的错 年纪太小
言 误观点
太无能
陷入绝境
借罗丹的话发出创造宣言
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 人人是创造之人, 创造促成成就。
文章主题
本文作者通过运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对 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进行有力的批驳, 从而得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 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强调创造是人 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激励我们发掘潜能,创 造美好未来。
• 宣言:
一般指政府、团体或其领导人为说明其政治纲领或对重大问 题表明其基本立场和态度而发表的文告。也有几国联合发表的或 以会议名义发表的宣言,如《共产党宣言》。
整体感知
1.围绕“创造”,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 围绕这一观点,作者又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整体感知
划分结构:
是什么—什么是创造 (1-4段)
分析课文
3.在作者看来,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就 可创造,可是有些人却认为自己不能创造,请大家自 由朗读5-11段,找一找:
①他们认为不能创造的理由分别是什么? ②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反驳他们?又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驳论 (批驳错误 观点)
立论
论点内容
1.环境平凡
2.生活单调
3.年纪太小 4.自己无能 5.陷入绝境
分析课文
4.有人说,文章到这里观点已经很明确了,后边再举东 山樵夫的例子,进一步论述显得有点多余,你怎么看?
多余。文章先提出我们要有创造,然后重点讲教育者的创造,再通过批驳错误观点来 推出自己的主张,论述得已经很完备了。
不多余。东山樵夫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如果失去了创造力就会很可怕,就可能造 成严重 的危害。先是正面说要创造,什么是创造,我们可以创造,然后从反面说不创造就会 有可怕的局面,顺势呼吁“创造之神!你回来呀”,提岀“创造宣言”。有了后面的 内容,文章更完整,也更切合题意。
布置作业
1.本文作为一篇演说稿,文辞优美,感情充沛, 请大家选择含义深刻的句子,摘抄品味。 2.请在生活中寻找一两个关于创造的具体事例。
论证材料
八大山人、菲迪亚斯、 米开朗基罗 《易经》、《正气歌》、 苏联的国歌、《尼赫鲁自 传》、雷塞布、平老静
莫扎特、爱迪生、帕斯卡
曾参、慧能,蚕吃桑叶
玄奘、哥伦布、歌德、古语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举与错误观 点相应的反例)
道理论证 (古语)
处处是创造之 地,天天是创 造之时,人人 是创造之人
举多个例子的作用:从中国外国、从古代到近代,论证 周密严谨说明“从古至今遍观全球,处处天天人人都要 创造”的观点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体现了例证的说服 力。
2
两篇文章都使用 了一些论证方法, 试举例说明。
两篇文章的开头 方式不同,表达 效果有异,请加以 说明。
3
两篇文章都运用 了事实论据,但 使用的方法不尽 相同,请结合课 文做具体说明。
文章脉络
墨剑飘雨
引出话l题iyon:gqia创ng 造
教育李永者强的创造目的:创造出真善美
的活人

环境太平凡
造 反驳不能 生活太单调
山穷水尽: 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前面再没有路可以走了,比喻陷
入绝境。
望洋兴叹: 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指要
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望洋:抬头向 上看的样子。
顾影自怜: 望着自己的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的样
子,也指自我欣赏。
文题释义
• 创造:
字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作出新的 成绩或东西。
中心论点: 我们要创造
为什么—对创造的看法 (5-11段)
怎么办—如何创造 (12-15段)
发出号召—勇于创造 (16段)
不能创造 (错误)
处处是创造之 地,天天是创 造之时,人人 是创造之人 (正确)
分析课文
2.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发出的宣言 是什么?
作者在文章结尾,充满激情地道出:“只要有一 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 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 林。”
背景简介
本文选自《陶行知全集》第四卷(四川教育出 版社2015年版)。创造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 的核心。陶行知针对旧中国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端, 提出旨在造就创造型人才,培养创新精神的创造教 育思想,是我国创造教育的开拓者。本文即是他关 于创造教育的重要论述。此文发表前,他曾在育才 学校的晨会上向全体学生宣读。
作者简介
陶 行 知 (1891—1946) , 我国近现代著名
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原名陶文濬,青年时期 因推崇理学家王阳明“知者行之始”的学说, 改名“陶知行”;实践使他认识到应该是“行 而后知”,于是,第二次改名“陶行知"。早年 留学美国,归国后,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 造,探索中国教育的新路,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 都十分丰富。他在实践中创立的以“生活即教 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 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
最后,发出了“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 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的创造宣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 用的不对,可以万象同毁;刀法如果用的对,则一笔下去, 画龙点睛。
比喻论证:用刀法比喻教育方法,塑像比喻众多教育 对象,画龙点睛比喻众多教育对象成才。教育方法不当, 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则可以使众多 受教育者成才。这句比喻太精妙,化枯燥为生,动画抽象 为具体,一下子把教育的效果形象地展示在大家面前。
分析课文
5.本文有破有立,既摆出了对方的错误观点,又有自己 明确的观点主张。试加以分析。
文章首先列举了“环境太平凡”“生活太单调”因而不能创造的 两个借口,针对性地提出了“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 上造出不单调”的主张;
接着,作者又针对“年纪太小”“太无能”“山穷水尽,陷入绝 境”这三个不能创造的原因,明确了“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
合作探究
小结:如何能让论证语言出彩?
比喻论证、排比等的使用,使这篇文章的说理, 语言生动而充满情感色彩,但不失严谨,语言令人亲 近又富有感召力。
比较阅读
快速阅读《谈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宣言》,回忆学过 的内容,思考可以从哪些角度对这两篇文章做比较阅读 。
1
两篇文章的话题 都是“创造”, 但表达的观点和 阐释的思路各有 不同,请结合课 文具体说明。
导入新课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泰戈尔曾经说:"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 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 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 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忽视人生中的创造,无 疑也是对人生的懈怠,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著 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创造宣言》
21 创造宣言
陶行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