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宏观研究的框架、方法与逻辑选择

合集下载

论文中如何撰写清晰而有逻辑的研究框架与假设

论文中如何撰写清晰而有逻辑的研究框架与假设

论文中如何撰写清晰而有逻辑的研究框架与假设研究框架和假设是论文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们帮助读者了解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方法,并为研究结果的解释提供了一个结构。

本文将介绍如何撰写清晰而有逻辑的研究框架和假设。

一、研究框架研究框架是指对研究课题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并建立其内在联系的一个逻辑结构。

一个好的研究框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背景:介绍研究课题的相关领域和现状,解释为什么研究这个课题,以及该研究对相关领域的意义。

2. 研究目的:明确研究的目标和意义,说明研究课题的价值和重要性。

3. 研究问题:提出一个或几个明确、可操作的研究问题,这些问题需要紧密联系到研究目的,并能够通过研究方法去回答。

4. 研究理论/模型:根据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选择适合的理论或模型来解释和分析问题。

理论或模型应该能够提供对研究问题的解释和预测。

5. 研究变量:确定研究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和变量,并对其进行定义和操作化。

6. 研究假设:基于研究理论或模型,提出明确的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表明研究者对研究结果的预期,并为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提供指导。

7. 研究方法:描述研究的设计、样本、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

研究方法应该能够提供可靠和可重复的结果,以支持或验证研究假设。

二、假设的特点研究假设是研究者对研究结果的主观判断和预期。

一个好的研究假设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 明确性:研究假设的表述应该明确、具体,可以通过实证研究予以验证或否定。

避免使用模糊、含糊或主观的词语。

2. 可操作性:研究假设需要能够进行操作化,以便进行实际研究和数据收集。

研究假设需要可以转化为可测量或可观察的变量。

3. 关联性:研究假设应该与研究问题和研究理论或模型密切相关,能够提供对研究问题的解释和预测。

研究假设应该能够在研究设计中得到验证或否定。

4. 合理性:研究假设应该基于充分的文献综述和已有的研究证据,不能凭空臆测或主观猜测。

5. 可测试性:研究假设需要能够进行测试和验证。

宏观经济学逻辑框架

宏观经济学逻辑框架

宏观经济学逻辑框架宏观经济学逻辑框架一. 宏观经济学演变、分析对象、分析方法、流派二. 对比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三. 宏观经济学复习总纲GDP为核心1.GDP概念及核算y=min(AD,AS)2.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AE-NI 只考虑产品市场3.扩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IS-LM 加入货币市场4.完整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AD-AS 加入劳动力市场5. 开放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IS-LM-BP 加入国外经济部门6.封闭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财政货币效力政策搭配7.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区分N种情况画图8.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与经济短期波动(失业和通货膨胀)第2-8点为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又称为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注重国民收入的短期决定和波动分析,解决的是一国国民收入是如何核算的?一国国民收入是由哪些变量决定的?这些变量哪些是经济决策者可以完全控制的,哪些是部分控制的?一国为什么会出现繁荣与萧条?政府应当如何进行政策搭配控制经济变量来干预经济?干预的规则应当是什么?干预的机制和效力又是如何?AS究竟是短板、长板还是恒定?针对AS情况需求管理政策的运用分类。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的第二部分是国民收入的长期决定理论1.经济增长的概念、核算、原因及经济增长理论运用经济增长理论解决一国应如何实现稳定的增长?稳定的涵义是什么?如何理解稳定增长的条件?经济决策者应该控制哪些变量变量控制的规则应该是什么?2.经济周期的概念(古典定义和现代定义)和原因运用经济周期理论阐述经济长期波动的原因重点包括RBC和乘数—加速数理论前者是外生的代表后者是内生的代表掌握其他的外生周期理论和内生周期理论另一种宏观经济学梳理框架:&熟练推导书上所有的几何模型和数学方程掌握四大流派之理论——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新凯恩斯主义1.前提假定、基本主张、代表人物2.对市场机制内在稳定性的看法(自由主义or干预主义)3.政策规则调控的看法(财政货币政策)4.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力分析(财政货币政策)5.对总供给曲线斜率的观点及重要的理论!6.统一于IS-LM、AD-AS框架分析,短期+长期7.对于失业和通货膨胀的看法(短长期Philips曲线)8.对于经济波动之原因及采取的政策干预9.对经济增长的看法10.社会影响力&重点掌握Keynes理论的基本框架图(书上)Y=C+I+G+NXC如何被决定?I如何被决定?G如何运作?NX如何被决定?——具体分析开放经济部分需熟练背诵国际金融学财政政策如何影响经济?(分析传导机制)财政政策的概念组成调控规则货币政策如何影响经济?(分析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概念组成调控规则何时财政政策优于货币政策?(涉及斜率分析、利率弹性、繁荣与萧条)何时货币政策优于财政政策?运用微分法推导财政货币政策效力(必须掌握数学推导)面对不同的国内经济形势如何进行财政货币政策搭配?四象限推导IS、LM曲线!掌握IS、LM曲线图形推导出AD曲线及斜率掌握短期分析的框架IS-LM 长期分析AD-AS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IS-LM-BP影响IS、LM、AD、AS、BP曲线斜率的因素及影响其移动的因素Keynes\Friedman\Lucas是如何分析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简单Philips曲线、附加预期的Philips曲线、长期Philips曲线掌握政策临界点调控理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斟酌权衡)影响上述Philips曲线移动的因素掌握Philips曲线的数学表达并运用Philips曲线推导总供给曲线!(重要)掌握在失业与通货膨胀问题上一系列重要的概念!!通货紧缩理论!! Fisher的债务通缩理论尤其重要,其次分析Keynes与Friedman经济周期理论——Keynes主义的乘数加速数理论,货币主义与理性预期学派的货币周期理论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长期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分解方程、Keynes主义的哈多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Solo模型)、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理性预期)的AK模型(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宏观经济学目前的共识、如何从供给角度分析经济运行(重要)名词解释:1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区分实际与名义)2 存量与流量3 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4 国民生产净值5 利率6 消费与储蓄7 投资(存货投资和重置投资)8 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结构型失业9 隐蔽性失业和隐蔽性通货膨胀10 自然失业率与充分就业11 需求拉上与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12 结构型通货膨胀(需求移动论和斯堪的纳维亚模型)13 萨伊定律和古典的货币数量论14 总量生产函数15 劳动供给函数和劳动需求函数(劳动市场均衡)16 消费函数a、绝对收入论(边际消费递减规律)b、相对收入论c、生命周期论d、恒久收入论17 储蓄函数18 资本边际效率19 加速系数20 紧缩缺口和膨胀缺口21 IS曲线和LM曲线22 自动稳定器23 财政政策(增支和减税)24 累进所得税25 货币政策a、一般性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变动存款准备金率)b、选择性货币政策(消费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道义劝告)26 凯恩斯效应和庇古效应27 菲利普斯曲线28 凯恩斯陷阱29 奥肯定律30 需求管理31 相机抉择(逆风向行事)和单一规则32 经济周期(长波、中波、短波)33 乘数-加速数模型34 消费不足论和投资过度论35 挤出效应36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37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只需掌握哈罗德模型即可)38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39 经济增长中的黄金分割率40 滞胀41 乘数42 货币幻觉43 货币乘数44 系统性风险45 效率工资46 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47 货币乘数a、弗里德曼--施瓦兹分析b、卡甘分析c、乔顿分析48 托宾的货币供应新论49 李嘉图等价定理50 理性预期与适应性预期51 卢卡斯批判52 现代货币需求理论a、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b、鲍莫尔模型c、惠伦模型d、托宾模型(托宾曲线)e、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的实证研究)5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a、利率传导机制(凯恩斯的分析、托宾和莫迪利安尼的发展)b、货币供应传导机制(货币学派的分析)c、信贷配给传导机制d、汇率传导机制54 货币政策的时滞(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55 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和最终目标56 非均衡理论57 托宾的q理论58 AD-AS模型59 潜在产量60 古典总供给曲线和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国际金融逻辑框架国际金融三大支柱国际收支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国际货币体系一国际收支理论1.分析开放下的国民收入恒等式 Y=C+I+G+X-M2.开放条件下的国际收支账户经常账户资本金融账户错误和遗漏账户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其组成国际收支的判断贸易收支经常账户收支资本金融账户收支总差额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国际收支平衡和均衡的概念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偶然性临时性周期性收入型结构性货币性外汇投机和不稳定的资本流动)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和政策调节机制(国际金本位纸币本位-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制度)金本位制度下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主要是古典经济学家大卫休谟提出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以及后来新古典学派加入对短期资金流动的分析纸币本位下的固定汇率主要是货币价格机制货币利率机制货币收入机制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直接作用于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会导致对内部均衡的冲击 MS直接影响P Y R 画图解释自动调节机制固定汇率下的政策调节机制主要是官方汇率法定升值贬值改变汇率制度以及政策协调(如备用信贷互惠信贷支付协议)浮动汇率制度下自动调节机制主要是名义汇率机制画图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会导致名义汇率自动上下浮动汇率政策自发调节外部均衡国际收支不会影响国内的货币供应量名义汇率变动导致实际汇率变动导致国内外相对价格的变动导致进出口变动同时浮动汇率制度下也存在利率机制和收入机制的影响对利率机制的影响还要具体区分资本流动的弹性问题画图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政策调节机制主要是外汇市场干预(管理浮动)3.汇率决定理论流量理论e=f(p,i,BP) 分别是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国际收支说总论框架:第一个理论侧重中长期分析货币供应量-货币购买力和物价水平-汇率注重商品市场上供求的流量均衡几乎不考虑国际资金流动第二个理论侧重短期分析货币供应量-利率-资本流动-汇率注重货币市场上的流量均衡第三个理论根据凯恩斯开放条件下国民收入决定公式也是侧重分析短期各个宏观经济变量对汇率变动的影响 e=f(y y* p p* i i* Eef) 分别分析各个变量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三个方面经常账户资本金融账户预期)购买力平价理论掌握要点第一理论基础货币数量说和一价定律掌握货币数量论和一价定律解释第二数学公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推导第三优点最基本的理论其他汇率决定理论的基础从货币具有购买力这一根本属性出发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是货币数量角度解释汇率的深远的理论缺点不足:理论基础是货币价值决定货币购买力而不是购买力决定价值苛刻的前提一价定律未必成立存在贸易壁垒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计量检验上的困难不同的物价指数会导致不同的购买力平价物品主观分类上的差异性会影响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隐藏了基期年为均衡汇率的假定忽略的重要事项忽略了国际资金流动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与实际不符第一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实际汇率应当是不变的但实证表明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具有较大程度的相关性且实际汇率变动很大没有向均衡汇率回归的趋势第二很多因素都可以导致汇率暂时偏离购买力平价如国际资金流动生产率的变动消费偏好的转移第三购买力平价只有在高通胀时代比较成立其余实证均不支持最后理论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汇率决定理论该理论认为汇率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数量决定相对物价水平决定汇率但汇率也会影响相对物价水平并没有做出严格的区分利率平价理论掌握要点利率平价理论根据投资者风险偏好不同可以分为CIP 和 UIP推导CIP 和 UIP成立的条件指出投机者对远期汇率的投机活动使得CIP和UIP统一利率平价理论的优点:把汇率分析的视角从产品市场转移到货币市场适应了国际资金高度流动和高度货币化的社会具有进步意义指出了利率和汇率存在的关系为中央银行政策调控提供参考具有极高的实践价值实证研究除外汇投机极度剧烈时期一般情况下利率平价均可以很好的成立不足:理论前提假定完美资本市场无摩擦不考虑交易成本假定资本完全流动不是一个完整的理论只是指出利率和汇率之间的关系利率通过资本流动决定汇率但汇率也可以影响资本流动对国内货币市场上的价格——利率产生影响利率平价理论并没有做出严格的说明国际收支说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从产品市场上的价格-物价水平考查汇率决定利率平价理论是从货币市场上的价格——利率考察汇率决定国际收支说放弃了从货币数量角度分析汇率而是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如消费投资收入利率价格预期等宏观经济变量考察这些变量时如何影响汇率供求流量变动进而决定汇率实质上是汇率的供求决定理论理论假定;浮动汇率制度汇率自发变动使国际收支维持均衡政府不加以任何干预资本可以完全流动数学公式 CA+KA=0CA=f(y y* p p* e) KA=f( i i* Eef)结合 e=f(y y* p p* i i* Eef)分析上述自变量变动对经常账户资本金融账户预期的影响优点:开辟了新的分析角度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如消费投资收入利率价格预期等宏观经济变量考察这些变量时如何影响汇率供求流量变动进而决定汇率具有较强的政策意义短期来看理论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不足:不是一个完整的汇率决定理论只是指出汇率与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而没有深入分析最多只是其他理论的基础和补充并且流量理论随着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由于国际资金的高速流动而变得更加不足比如当一国利率上升时未必会引起资金的流入并且汇率在短期之内就会大幅度波动这就启示我们汇率是一种资产价格应该是由存量决定于是出现了第二代的汇率决定理论资产市场说资产市场说存量理论的代表三个假定 1资本可以完全流动UIP 始终成立 2 是存量决定汇率而不是流量 3 预期对汇率决定具有重大影响 4 本国居民不持有外国货币外国居民不持有本国资产按照本币资产和外币资产是否可替代(本质上是投资者风险偏好问题)可以分为货币分析法和资产组合分析法。

理论框架的宏观性与微观性分析

理论框架的宏观性与微观性分析

理论框架的宏观性与微观性分析引言在社会科学领域,理论框架是研究者对于一定现象的一种抽象概念和理论构建。

宏观性和微观性是理论框架的两个重要维度,它们代表了研究对象的不同层次。

本文将重点探讨理论框架的宏观性与微观性分析,并通过几个具体案例,说明宏观性和微观性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和意义。

理论框架的宏观性分析宏观性是指从整体角度看问题,关注大范围的社会结构、制度和规律。

宏观分析常常用于研究国家、社会群体等宏大的概念。

宏观性分析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于个体差异的忽略,将个体看作是同质的,强调整体的规律性和普适性。

宏观性分析的优势宏观性分析的优势之一是能够提供全局的把握,揭示社会结构和机制的普遍性规律。

它可以从整体层面上观察和解释社会现象,揭示系统性的关系和内在的复杂性。

此外,宏观性分析还能够减少个体差异和特殊情况的影响,使得研究结论更具有普适性和一般性。

宏观性分析的局限性然而,宏观性分析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忽略了个体差异和多样性,可能忽视了个体层面的重要信息。

其次,宏观性分析往往过于泛泛地描述整体现象,缺乏对细节和个体经验的深入理解。

最后,宏观性分析的结果往往是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对于实际操作和政策制定的指导意义可能有限。

理论框架的微观性分析微观性是指从个体层面出发,关注个体行为、动机和经验。

微观分析常常用于研究个人、团体等小范围的概念。

微观性分析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关注个体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强调个体的主观意识和感知。

微观性分析的优势微观性分析的优势之一是能够深入理解个体的情感、行为和心理动因。

通过对个体层面的观察和分析,可以揭示个体背后的复杂动态和机制。

此外,微观性分析还能够将个体的经验和行为置于具体环境和背景中,提供针对个体的个性化解释和指导。

微观性分析的局限性尽管微观性分析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微观性分析很容易陷于个体层面的局限,忽略整体结构和系统性关系的影响。

其次,微观性分析往往难以推广到整体层面,缺乏对普适性规律的把握。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宏观经济学》是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是该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研究的是整体经济运行中的问题。

这些问题集中地体现在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增长与波动等方面。

宏观经济理论正是要通过对整个经济运行的分析说明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宏观经济政策正是要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总之,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二、课程的性质和目的:1、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将为后续课程提供分析框架及分析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用经济思想及经济学的方法来看待和解释客观经济现象。

2、本课程的教学遵照循序渐进原则,讲述宏观经济基本理论,做到概念准确、层次分明、逻辑严谨,使学生对宏观经济理论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注意培养学生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能力。

3、本课程的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学中,组织和引导学生就各宏观经济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根据我国的国情,积极探索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具体应用的条件和规律。

三、教学要求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并想学生说明如何把这些结论运用到他们生活的世界中。

因此,在教学中应遵照循序渐进原则,讲述宏观经济基本理论,做到概念准确、层次分明、逻辑严谨,使学生对宏观经济理论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注意培养学生进行总量分析的能力。

强调理论知识与实用方法的结合,西方经济理论与中国实践的结合,以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练习题等多种方式进行。

四、课程重点与难点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等章节。

五、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研究框架设计

研究框架设计

研究框架设计研究框架是指在进行研究时所采用的一种组织结构和方法论,用于指导研究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的操作和决策。

一个好的研究框架设计能够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同时提高研究效率和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研究框架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素,以及如何进行研究框架的设计。

一、研究框架设计的基本原则1. 问题导向:研究框架的设计应该从明确的研究问题开始,研究问题是研究的出发点和核心。

在设计研究框架时,需要考虑如何解答研究问题,从而确定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2. 逻辑合理:研究框架的各个要素之间应该存在逻辑关系,构成一个合理的整体。

研究框架应该有清晰的理论基础和合理的推理过程,确保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 可操作性:研究框架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即能够有效地指导研究者进行实际操作。

在设计研究框架时,需要考虑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以及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研究框架设计的基本要素1. 研究目标:研究目标是研究的核心,明确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标一般分为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主要目标直接回答研究问题,次要目标辅助研究目标的实现。

2.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是研究的具体内容和范围。

研究内容需要与研究问题和研究目标相一致,确保研究的重点和关注点。

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用于收集和分析研究数据的方法和技术。

研究方法应该是科学的、可靠的,并能够适应研究问题和目标的需求。

4. 研究样本:研究样本是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要研究的对象和观察单位。

研究样本的选择应该是具有代表性的,并能够反映研究问题和目标的特点。

5.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指对研究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和解释的过程。

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应该与研究方法相一致,并能够回答研究问题和目标。

三、研究框架设计的步骤1. 确定研究问题:首先要明确研究问题,确定研究的出发点和核心。

2. 寻找理论基础:根据研究问题,寻找与之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3. 确定研究目标和内容:根据研究问题和理论基础,确定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中国宏观经济 研究框架

中国宏观经济 研究框架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框架作为大学教授,我非常关注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下面是我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研究框架:一、宏观经济基本概念需要对宏观经济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解,包括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总需求、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经济的整体运行状况,对于研究宏观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需要探讨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力资本、投资、技术进步、制度优化等。

通过研究这些因素,可以了解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同时有助于优化经济政策。

三、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周期在研究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这些政策对经济的运行直接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四、企业经济运营与宏观经济研究中国宏观经济还需要将企业经济运营与宏观经济进行结合,考虑企业的发展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并探讨企业如何适应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

需要关注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研究中国宏观经济需要深入了解宏观经济的基本概念,探究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考虑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周期的关系,结合企业经济运营进行研究,从而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五、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在研究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时,不可避免地需要考虑到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也需要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政策制定。

需要对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详细的研究,以便为政策的制定提供有力的支持。

六、新经济的崛起现代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将催生出许多新型产业和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这些新经济的崛起将对宏观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研究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时,需要关注新经济的发展趋势和产业结构变化,及时把握发展新机遇。

七、开放和国际合作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开放和国际合作。

宏观研究的框架、方法与逻辑选择

宏观研究的框架、方法与逻辑选择
• 担任路透社、彭博社、经济观察报、和讯网、北京大学中 国经济研究中心等机构特约宏观经济预测人员。 • 在《金融研究》、《经济科学》、《证券市场导报》等核 心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篇。
2
引言
分析师之间为何会争论、我们对宏观经济的判断为何 出现误判?
• • • • •
信息不对称 分析工具的运用差异:方法决定深度 角度的差异:角度决定思路 变量权重的差异:细节决定成败 利益不同

短期内 刺激经 济,抑 制经济 衰退
产业政策 总供给 政策 制度改革
积极参与全球分工,承接发达国家不具有优 势的产业 放松服务业领域如金融、电讯、传媒等行业的 管制,为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新的增长点,并 推动经济结构转型 推动兼并重组,完善低效企业淘汰机制

为经济 创造长 期增长 动力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明确政府边界、完善政府 功能,进而理顺市场机制,为经济发展释放动 力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推动中国城市化转型
二者密切相关——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
美国GDP(左) 00-03 99-03 98-03 97-03 96-03 95-03 94-03 93-03 92-03 91-03 90-03
8
6
4
2
0
-2
-4
-6
10
中国的经济增长与股市
16 14 12 10 8 6 4 GDP增速(提前1季度) 上证综指增速(右) 5 4 3 2 1 0 -1 -2 -3 -4 -5
3
4
集体误判的根源是用显微镜来预测未来
5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短期变化不会改变长期趋势
6
目录
一、宏观研究何以重要
二、宏观研究的框架
三、宏观研究的方法 四、逻辑选择:抓住主要矛盾

科研的研究框架

科研的研究框架

科研的研究框架
科研的研究框架包括:确定研究问题、制定研究目标、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和设计实施研究,以及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步骤。

1.研究背景和问题陈述:概述当前领域的研究背景,并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

这一步骤可包括文献综述、问题定义和研究假设的建立。

2.研究方法选择:根据研究问题和目标,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设计,如实验研究、问卷调查、案例研究、质性研究等。

3.数据收集和样本选择:根据研究方法,制定数据收集计划并选择适当的研究样本。

这可能涉及实地调研、实验操作、数据采集工具的设计等。

4.数据分析和解释:针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合适的统计或质性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并解释研究结果。

这可以包括描述性统计、推理统计、内容分析、主题分析等。

5.结果和讨论:总结和呈现研究结果,并进行深入讨论和解读。

这一步骤应与研究目标和问题联系紧密,并参考前期研究和理论框架。

6.结论和建议:提出对研究问题的回答、主要结论以及对实践或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可以强调研究的意义、局限性和潜在影响。

论文写作中的研究框架与方法论

论文写作中的研究框架与方法论

论文写作中的研究框架与方法论研究框架与方法论是论文写作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它们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有序的思考和进行研究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研究框架与方法论在论文写作中的意义,并介绍几种常见的研究框架与方法论。

一、研究框架的作用在论文写作中,研究框架是整个研究工作的基本蓝图,它具有如下几个重要作用:1. 界定研究领域和问题:研究框架有助于研究者确定研究的范围和问题,避免研究过于冗杂或泛泛而谈。

2. 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框架可以基于相关理论,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使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

3. 指导研究方法:研究框架能够指导研究者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使研究过程更加科学和规范。

4. 整合研究成果:研究框架可以将已有研究成果整合到研究中,与前人研究进行比较和分析,提出新的问题和观点。

二、研究方法论的重要性研究方法论是研究者在进行实证研究时所遵循的方法和原则,它对于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具有决定性影响。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研究方法论:1. 实证主义:实证主义强调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客观数据,以验证或推翻假设为目的。

这种方法适用于定量研究,侧重于数据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2. 解释主义:解释主义认为社会现象是由不同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解释构成的,它注重对研究对象的深入理解和解释。

这种方法适用于定性研究,侧重于文字描述和情境分析。

3. 批判理论:批判理论强调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对研究主题的影响,试图揭示并批判现存的不公正和不平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关注社会问题和权力关系的研究,侧重于批判和变革。

三、研究框架与方法论的结合应用在实际论文写作中,研究框架与方法论的结合应用可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结合应用方式:1. 定量研究:对于定量研究,可以选择实证主义作为研究方法论,采用假设验证的研究框架。

研究者可以做出明确的研究假设,并通过实证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来验证这些假设。

2. 定性研究:对于定性研究,可以选择解释主义作为研究方法论,采用理论取样的研究框架。

研究框架资料

研究框架资料

研究框架
研究框架是指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所采用的理论、假设和方法的结构框架。

一个
清晰而合理的研究框架可以为研究提供方向和指导,帮助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

1. 研究背景
研究框架的建立首先要明确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对于某个领域的研究,需要对
该领域的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从而确定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2. 研究目的
研究框架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确定研究的目的和目标。

研究者需要明确自
己想要回答的问题、要达到的目标以及解决的问题,这些将成为研究框架的核心。

3. 研究理论
研究框架的第三个组成部分是选择适当的研究理论。

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的主
题和目的选择适合的理论框架,理论框架可以帮助研究者对研究主题进行系统性的思考和分析。

4. 研究方法
研究框架的第四个组成部分是确定研究方法。

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的性质和目
的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例如问卷调查、实证研究、案例分析等。

研究方法的选择将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5. 研究步骤
研究框架的最后一个组成部分是确定研究步骤。

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的整体流
程和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包括数据收集、分析、解释和总结。

合理的研究步骤可以帮助研究者有条不紊地完成研究工作,并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在建立研究框架的过程中,研究者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进,根据研究的实
际情况和发现进行灵活应对。

一个清晰而合理的研究框架将为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帮助研究者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八版笔记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八版笔记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八版笔记序言1. 高鸿业教授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八版是一本权威的经济学教材,深受学术界和学生群体的认可。

在这本书中,高鸿业教授系统地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模型,涵盖了国民经济核心问题、货币与金融市场、经济增长与结构性失业、宏观调控和国际贸易等内容,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2. 本章主要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以及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等内容。

高鸿业教授通过清晰的逻辑结构和简洁的语言,帮助读者建立了对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整体认识。

第二章:国民经济核心问题3. 本章主要介绍了国民经济核心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高鸿业教授系统地介绍了国民经济核心问题的内涵和特征,分析了国民经济核心问题的形成和变化规律,以及国民经济核心问题的解决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第三章:货币与金融市场4. 本章主要介绍了货币与金融市场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

高鸿业教授全面地介绍了货币与金融市场的组成和功能,分析了货币与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政策调控,为读者深入理解货币与金融市场提供了重要参考。

第四章:经济增长与结构性失业5. 本章主要介绍了经济增长与结构性失业的关系和影响因素。

高鸿业教授对经济增长与结构性失业的内在联系和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剖析,提出了一些解决经济增长与结构性失业的建议和政策措施,具有很高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第五章:宏观调控6. 本章主要介绍了宏观调控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手段。

高鸿业教授对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和政策工具进行了深入地剖析,为读者理解宏观调控提供了清晰的认识框架和操作指导。

第六章:国际贸易7. 本章主要介绍了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政策。

高鸿业教授系统地介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征,分析了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和政策调控,为读者深入理解国际贸易提供了重要参考。

结语8. 高鸿业教授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八版笔记内容丰富、理论深入、逻辑清晰,是一本权威的经济学教材,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课件讲义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课件讲义
02
结构性失业
因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而造成的失业。
失业类型、原因及治理措施
• 周期性失业:经济周期波动所造成的失业,与经济总需求水平低下有关。
失业类型、原因及治理措施
总需求不足
经济中总需求减少,导致企业减产、裁员。
劳动力市场失衡
劳动力供求不匹配,如技能不匹配、地域不匹配 等。
失业类型、原因及治理措施
AD-AS模型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分析和预测政策效应的工 具。例如,当政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时,总需求曲线会 向右移动,导致价格水平上升和产出增加;当政府实施紧 缩性货币政策时,总需求曲线会向左移动,导致价格水平 下降和产出减少。同时,AD-AS模型也可以用于分析供给 冲击、汇率变动等外部因素对经济的影响。
加速数原理
指国民收入的变动对投资变动的影响程度。当国民收入增加时,企业会加速进 行投资以扩大生产规模;反之,当国民收入减少时,企业会减缓或停止投资。 加速数原理揭示了国民收入与投资之间的动态关系。
03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失业类型、原因及治理措施
01
摩擦性失业
由于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不完全导致的短期、局 部性失业。
• 经济结构变化:技术进步、全球化等导致传统产业衰落, 新兴产业发展不足。
失业类型、原因及治理措施
01 财政政策
增加政府支出,创造就业机会;实施减税政策, 刺激总需求。
02 货币政策
降低利率,鼓励投资和消费,提高总需求。
03 劳动力市场政策
加强职业培训和再教育,提高劳动力技能水平; 促进劳动力流动,减少地域性失业。
劳动力投入
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提高是经济增长 的重要因素。
资本积累
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对经济增 长具有关键作用。

研究的总体框架

研究的总体框架

研究的总体框架研究的总体框架一、研究市场1、研究范围研究范围定位于:(1)、市场各类受众群体、需求特征、消费习惯等;(2)、竞争环境下的行业动态;(3)、市场发展趋势;(4)、企业品牌建设;(5)、市场营销方案的构想与设计;(6)、市场份额及潜在竞争对手的调查分析等。

2、研究方法(1)定性研究:利用半结构化、深度面试等收集数据的方法,了解市场受众群体、市场行为习惯、以及其所处社会经济环境等;(2)定量研究:利用定量调查技术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从定量角度搜集、分析数据,如某类型消费者对某产品的购买潜力等;(3)技术分析:利用新闻稿、全球投资热点讨论、新闻报道等,将市场信息收集、综合分析,从技术洞察立场去研究产品、服务与技术发展趋势等;(4)调研分析:利用易经、经济学、成本计算等学科理论,对市场格局、竞争力量、以及与竞争对手比较等进行分析;(5)品牌研究:利用品牌管理理论,从品牌形象、品牌营销策略、品牌战略等分析企业品牌建设与发展趋势;(6)产品和市场营销研究:利用新产品开发流程、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策略、市场推广计划等,对营销策略、市场营销方案架构等进行分析研究;(7)市场份额研究:利用市场分析、市场营销预测等,对某行业的市场结构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市场份额及竞争对手情况。

二、研究步骤1、市场调研(1)了解竞争环境,收集相关资料,开展宏观环境分析,研究市场动态及发展趋势;(2)了解受众群体,进行定性和定量调查,分析消费者心理和行为习惯;(3)分析关联产品和技术特征,探索产品研发方向;(4)研究市场份额及竞争对手情况,把握品牌建设的思路;(5)结合实际情况,构想市场营销方案的构想与设计;(6)编写市场调研报告,提出研究结论与建议。

2、数据分析(1)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清洗数据;(2)分析数据,建立模型;(3)验证和调整模型,以获得最佳模型;(4)综合分析,归纳结论。

3、结论编写根据前面的研究结果,归纳出研究的结论,并提出建议。

建立研究框架的方法与步骤

建立研究框架的方法与步骤

建立研究框架的方法与步骤一、引言研究框架是指研究者在设计和实施研究时所采用的理论模型、概念和变量的组织方式。

良好的研究框架有助于研究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并为研究过程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本文将介绍建立研究框架的方法与步骤,以帮助研究者进行高质量的研究。

二、选择研究主题在建立研究框架之前,研究者需要选择一个明确的研究主题。

研究主题应该是有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的,并且要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文献综述,以避免重复研究和陷入观点和理论的混乱。

三、确定研究目标在确定研究目标时,研究者需要明确自己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标可以是探索性的、描述性的或解释性的,根据研究主题和研究问题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四、构建理论框架理论框架是研究框架的核心,它包括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模型和假设等内容。

研究者需要进行文献综述和理论研究,以找到相关的理论支持和指导,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研究中。

五、确定研究变量研究变量是研究框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观测和测量来反映研究主题和研究问题的属性或特征。

研究者需要明确自己所要研究的变量,并根据其性质和关系进行分类和组织。

六、制定研究假设研究假设是对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推测或假设,它是研究框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者需要根据理论和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明确、可操作的研究假设,以指导实际的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

七、设计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在实施研究时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案例研究、实验研究等,并具体设计研究过程和数据收集的方法。

八、选择样本和数据收集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需要选择合适的样本,并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样本的选择应该具有代表性和可行性,并要根据研究问题和研究设计的要求来确定。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进行,研究者需要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九、数据分析与结论在研究数据收集完成后,研究者需要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以达到研究目标和验证研究假设的目的。

报告撰写中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模型选择

报告撰写中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模型选择

报告撰写中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模型选择在进行报告撰写时,理论框架和分析模型的选择对于报告的质量和准确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选择适当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研究问题,提高报告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本文将就报告撰写中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模型选择进行详细论述,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理论框架的选择1. 理论框架的定义和作用理论框架是指研究者选择用于解释和分析问题的理论体系。

合理选择理论框架可以为报告提供一个系统、逻辑和一致的分析框架,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研究问题的本质。

2. 根据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理论框架在选择理论框架时,需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性质和范围。

如果研究问题涉及到某一特定领域,可以选择该领域内已有的理论框架作为分析基础;如果研究问题跨领域或属于新兴领域,可以选择一种综合性的理论框架来解释问题。

3. 理论框架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在选择理论框架时,需要考虑其适用性和局限性。

理论框架的适用性指的是其能够较好地解释和预测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而局限性则指的是理论框架在某些特定情境下可能存在的局限性,需要在具体研究中加以考虑和补充。

二、分析模型的选择1. 分析模型的定义和作用分析模型是指为解决特定问题而构建的一套分析工具和方法。

通过选择合适的分析模型,可以更加清晰地描述和解释研究问题,为报告提供有力的分析支持。

2. 根据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分析模型在选择分析模型时,需要考虑研究问题的特点和要求。

如果研究问题需要进行定量分析,则可以选择一种数学模型或统计模型进行分析;如果研究问题需要进行定性分析,则可以选择一种适合的质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

3. 分析模型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在选择分析模型时,需要考虑其可行性和可靠性。

可行性指的是分析模型是否能够在现有的研究条件下实施;可靠性指的是分析模型的结果是否可信,是否能够反映问题的本质。

在选择分析模型时,需要兼顾两者,以确保研究的可行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三、理论框架和分析模型的协调使用1. 理论框架和分析模型的协调作用在报告撰写中,理论框架和分析模型应该相互协调,相互支持。

如何撰写报告中的研究框架与理论假设

如何撰写报告中的研究框架与理论假设

如何撰写报告中的研究框架与理论假设导言:研究报告是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成果展示形式,而研究框架和理论假设是报告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有效撰写和构建研究框架和理论假设对于整个研究报告的逻辑性和可信度具有决定性影响。

本文将详细论述如何撰写报告中的研究框架与理论假设,包括定义、构建步骤、重要原则和优化方法等方面内容。

一、研究框架的定义研究框架是指研究问题的基本结构和理论依据,旨在为研究提供逻辑和概念支持。

研究框架包括问题陈述、理论背景、研究目的和方法等要素,能够指导研究者进行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

二、构建研究框架的步骤1.明确研究问题:在构建研究框架时,首先要明确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应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能够对现有理论和实践产生影响。

2.收集理论背景资料:在明确研究问题后,需要收集和整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理论背景资料。

理论背景资料可以来自学术文献、专业书籍、行业报告等,这些资料能够帮助研究者了解已有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成果。

3.选择适当的理论模型:在收集理论背景资料后,研究者需要选择适当的理论模型作为研究框架的依据。

理论模型可以是某个已有的理论体系、学派观点或实证模型,也可以是研究者自行构建的理论框架。

4.确定研究目的和方法:在选择适当的理论模型后,研究者需要确定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要明确指出研究框架所要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目标;研究方法要选择适合的方法来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究、案例分析等。

三、理论假设的定义理论假设是指研究者对于研究问题所提出的预测性陈述或推测。

理论假设能够指导研究者进行具体的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是研究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构建理论假设的原则1.逻辑一致性:研究假设应与研究框架的逻辑一致,即假设与框架之间应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能够相互支持、相互验证。

2.可测试性:研究假设应具备可测试性,即可以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进行验证。

可测试性能够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研究理论与研究框架

研究理论与研究框架

研究理论与研究框架一、引言研究理论与研究框架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在进行一项研究之前,研究者需要对研究领域内已有的理论进行全面了解,并建立相关的研究框架来指导自己的研究工作。

本文将介绍研究理论与研究框架的概念、重要性以及构建方法。

二、研究理论的概念与重要性1. 研究理论的概念研究理论是指在研究领域内形成的一套系统化的观点、原则或模型,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现象,从而指导研究的具体操作。

研究理论是对某一现象或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解释的重要依据。

2. 研究理论的重要性(1)指导研究设计:研究理论能够帮助研究者建立科学的研究设计,确定研究变量、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为研究工作提供指导和框架。

(2)推动学术进步:研究理论的提出与发展推动了学术领域的进步,不断丰富、完善和拓展了我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3)提高研究质量:研究理论能够帮助研究者建立清晰的研究思路和逻辑,减少主观性的干扰,使研究结论更加客观、可靠。

三、研究框架的概念与构建方法1. 研究框架的概念研究框架是指在研究过程中建立的一种组织结构或蓝图,用于指导研究的整体安排和步骤。

研究框架包括理论、概念定义、假设、研究变量等要素,将问题的研究范围明确,为研究提供逻辑结构。

2. 构建研究框架的方法(1)选择研究理论:在构建研究框架之前,研究者应当首先选择适合自己研究主题的研究理论作为基础。

(2)明确研究目的: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确定研究的范围和重点。

(3)确定研究变量:根据研究目的,研究者需要确定研究变量,并对其进行定义和分类。

(4)建立假设: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变量,研究者可以建立相应的假设,用于引导具体的研究工作。

(5)构建研究框架图:根据前面的步骤,研究者可以将研究框架以图表形式表示出来,清晰地展示研究的逻辑结构。

四、研究理论与研究框架的实际应用1. 学术研究在学术研究中,研究理论与研究框架被广泛应用。

研究者通过建立相应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框架,推动了学术领域的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宏观结构概念

宏观结构概念

24.4宏观结构概念*本书对人群结构各种分化形式给人们生活机会造成的影响提出了一个宏观社会学的分析。

宏观结构的概念是指人们在各种维度④上的分布以及人们中的这些社会差异的维度互相联系的程度。

宏观社会学首先关注由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人组成的人群。

我努力发展一种系统的理论构架研究宏观社会结构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为了这个目的,我从多种多样的经验内容(在齐美尔的意义上)中抽象出来若干一般概念对人群结构进行概念化。

这些理论概念被应用于研究社会关系、就业机会、社会流动和组织增长的宏观社会学影响。

最后,我将会以讨论一些历史趋势来结束全文。

虽然宏观社会学研究在这里被限定于人群结构对社会生活的效果,但我并不想暗示结构影响是对人们生活和机会唯一重要的影响。

很多社会学家采纳了其他的理论取向——如文化的、制度的、进化的——我承认这些方法也许比结构的方法更加适合于对某些课题的研究。

但是,我确实认为对人群构成和结构的客观条件的效果分析对社会学贡献巨大,并认为这种分析被大大地忽视了,尤其在近几十年里。

通过采取结构探究法,我想补充我们这一领域内流行的文化的和制度的取向,以修正过去的失衡状况。

本书的理论分析是从最初的理论扩展到研究结构对不同群体成员中人际关系的影响(Blau 1977, Blau, Schwartz 1984 )。

接下去的两章提供这一理论的多少修改过的阐释及其内容的经验检验。

1这一群际关系的理论用形式术语表达,——即用从少量假设推出、并有经验上可验证的内容的定理来表述——但它之于其他主题的应用却非如此,因为我希望扩大该理论分析框架的范围,即便我还不能制定那些严格的理论。

因此,这两章的其余部分将提出各种实质分析,但这只是在任何适当的时机运用这一理论框架,而非提出形式理论。

第四章集中关注职业机会与社会流动,强调诸结构条件变化带来的种种效应,这些条件包括劳动分工,教育水平,和劳动需求等,本章以对比结构流动与循环流动结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 产业(行业) 自 上 而 下 分 析 Top Down
3
公司
目的: 公司盈利能力 和公司成长性
引言
分析师之间为何会争论、我们对宏观经济的判断为何 出现误判?
• • • • •
信息不对称 分析工具的运用差异:方法决定深度 角度的差异:角度决定思路 变量权重的差异:细节决定成败 利益不同
4
集体误判的根源是用显微镜来预测未来
40% cpi ppi 信贷增速(右) 35% 30% 25% 20% 15% 10% 5% 0%
30
25
20
15
10 5 0 -5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Hale Waihona Puke 080910
22
加息概率
14 1年期贷款利率(右) 13 12 6.5 11 10 9 8 7 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08-03
09-03

注:上证综指为六个月移动平均后去对数
10
经济周期的六阶段与大类资产表现
利率 下降 低 利率 利率 上调 利率 上调 高 利率 利率 下降
阶段1
阶段 2
阶段 3
阶段 4
阶段 5
阶段 6
现金 商品 股票
债券

不同经济阶段资产表现各异,在经济周期底部,股票表现最佳。
11
不同经济周期阶段的资产配臵:投资时钟
14
14
过热与滞胀
Ⅲ在过热阶段,企业生产能力增长减慢,开始面临产 能约束,通胀抬头。中央银行加息以求将经济拉回 到可持续的增长路径上来,此时的GDP增长率仍坚 定地处于潜能之上。收益率曲线上行并变得平缓, 债券的表现非常糟糕。股票的投资回报率取决于强 劲的利润增长与估值评级不断下降的权衡比较。大 宗商品是最佳选择。 Ⅳ在滞胀阶段,GDP的增长率降到潜能之下,但通胀 却继续上升,通常这种情况部分原因归于石油危机。 产量下滑,企业为了保持盈利而提高产品价格,导 致工资-价格螺旋上涨。只有失业率的大幅上升才能 打破僵局。只有等通胀过了顶峰,中央银行才能有 所作为,这就限制了债券市场的回暖步伐。企业的 盈利恶化,股票表现非常糟糕。现金是最佳选择。
09-1
10-1
24
宏观经济研究目标
• 把握未来可能的经济走势,由此判断股市的走势。 • 研究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规律,判断在周期中所处的位臵, 由此来决定大类投资标的和投资模式。 • 推断未来可能的政策,研究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发现机会。 • 对投资者来说,把握经济周期的规律最重要。 •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拉斯.特维德,中信出版社。
宏观经济分析框架核心:一个图解

财政政
总需求:





消费 投资 净出
产出(GDP)
货币政




全球经

P P0
AS AD Y
通货膨胀


工资水平
价格与预
总 供


Y0
金融市场反

劳动、资
本和技术


潜在产出 资源冲击
……

35
政策分析框架
货币 政策 总需求 政策
降息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完善金融监管结构,推动金融创新
12
美林投资时钟-在经济周期内的资产类和行业轮动
• 根据经济增长和 通胀状况 ,美林 的投资钟将经济 周期划分为四个 不同的阶段。在 每个阶段,图中 (图1)标识的资产 类和行业的表现 倾向于超过大市 ,而处于对立位 臵的资产类及行 业的收益会低过 大市。
13
衰退与复苏
Ⅰ在衰退阶段,经济增长停滞。超额的生产能力和下 跌的大宗商品价格驱使通胀率更低。企业赢利微弱 并且实际收益率下降。中央银行削减短期利率以刺 激经济回复到可持续增长路径,进而导致收益率曲 线急剧下行。债券是最佳选择。 Ⅱ在复苏阶段,舒缓的政策起了作用,GDP增长率加 速,并处于潜能之上。然而,通胀率继续下降,因 为空臵的生产能力还未耗尽,周期性的生产能力扩 充也变得强劲。企业盈利大幅上升、债券的收益率 仍处于低位,但中央银行仍保持宽松政策。这个阶 段是股权投资者的“黄金时期”。股票是最佳选择。
本质就是“能抓老鼠就是好猫” 但规范经济学是宏观研究中重要的线索
28
经济学理论与学术流派
• 古典经济学(Bourgeois classical economics)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雏形, 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经济学家配第,主要著作《赋税论》、《献给英明人 士》、《政治算术》、《货币略论》等)、斯密,主要著作是1776年版《国 富论》)和李嘉图,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新古典经济学:1830年代以后,古典经济学分化为两支,即马克思、恩格斯 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1890年出版《经 济学原理》)为主要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严厉批判 新古典经济学,提出“有效需求决定国民收入”原理,主张由政府干预来拯 救资本主义,人称“凯恩斯革命”,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萨缪尔森为主要 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试图弥合凯恩斯理论与新古典经济学之间的分歧,遂 形成所谓“新古典综合派”。认为新古典经济学适用于经济繁荣状态,属于 微观经济学;凯恩斯理论适用于经济萧条状态,属于宏观经济学。1948年萨 缪尔森出版《经济学》(第1版)是这一学派形成的标志,
29



经济学理论与流派
• 货币主义学派(Monetarism) 又称“芝加哥学派”,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急 先锋,其创始人及主要代表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1912-2006)1950年代就开始反对凯恩斯主义。 理性预期学派(Rational-expectations school) 又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 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穆思(John F. Muth)1961年发表《理性预期与价格变 动理论》 供给学派(Supply-side school) 又称“里根经济学”,认为:凯恩斯主义 扩张性财政政策,一方面刺激总需求,使人们过度依赖政府,另一方面导致 高税收,抑制企业家的积极性,影响供给,结果导致经济滞胀。 新自由主义学派(Neo-liberalism) 广义的“新自由主义学派”包括货币主义、 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等,狭义的“新自由主义学派”,仅指以英籍奥地 利经济学家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1899-1992)为主要代表 的新自由主义学派 。。。。。。
15
15
产出缺口与通胀的波峰和波谷
投资钟 投资钟被重新画成一个圈(图3)。一个经典的繁荣 -萧条周期始于左下方,沿顺时针方向循环。从一 个阶段向下一个阶段的变换,可以通过产出缺口 与通胀的波峰和波谷来识别。
16
16
图3:投资钟
来源:美林全球资产配臵小组。箭头表示在一个经典的繁荣-萧条周期中 的循环顺序。 17
31
原理性的宏观经济循环图
要素收入
要素市场 产品市场 资本市场
公债发行 货币发行
要素支 出
家庭部门
消费支出 销售收入
厂商部门
储蓄
直接税 转移支付 居民进口
投 资
间接税 直接税
政府部门
政府进口 关税
政府购买 进出口 资本往来
32
国际市场
要素价格低估与投资过度、资产价格上涨
资金价格低估 (低利率) 资源要素价格低估 (低土地、能源价格等) 劳动要素价格低估 (低工资)
23
8 7.5 7
6 5.5 5 4.5 GDP季度增速(修正前) 4 3.5 3
准备金率与外汇储备
800 外汇储备口径热钱 600 400 200 0
10 20 18 16 14 12
大型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率(右)
-200
8
-400 -600 -800 -1000
6 4 2 0
06-1
07-1
08-1
Providing Diamond Quality Service Adding To Our Clients’ Value
第六章 宏观研究的框架、方法与逻辑选择
券商/基金宏观研究的独特之处
政府部门的 宏观研究
商业机构的 宏观研究
学术机构的 宏观研究
2
二种选股思路或分析方法
自 下 而 上 分 析 Down Top
8
-10
-20
-30
-40
50
40
30
20
10
0
09-03
道指增速
08-03 07-03 06-03 05-03 04-03
二者密切相关——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
美国GDP(左)(滞后1季度)
03-03 02-03 01-03 00-03 99-03 98-03 97-03 96-03 95-03 94-03 93-03 92-03 91-03 90-03
19
美国货币政策与股价变化(1919-39)
20
70年代的道琼斯指数:货币的力量
210 190 170 150 130 110 90 70 50 30 70 71 72 第一次石 油危机 73 74 75 76 77 78 79 第二次石 油危机 日经255 道琼斯工业
80
81
82
83
21
通胀影响政策空间
25
目录
一、宏观研究何以重要 二、宏观研究的框架
三、宏观研究的方法
四、逻辑选择:抓住主要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