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 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人生活方式 (改革开放)中国 的发展道路 人类的进步 世界文化的发展
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 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 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 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P68
二.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典故:
• 曾参杀猪 • 负荆请罪 • 孔融让梨 • 闻鸡起舞
C )
② ③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抵制
①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外来文化
④任何民族文化的精华都是全世界的,都属于人类
共同的文明成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多项选择题 5.(2010 年河南)南水北调大移民,渠首精神铸丰碑。作为
课堂强化训练
• 2、为了推广和发展中华文化,到2009年10月 全球已开办282所孔子学院和241个孔子课堂, 世界87个国家和地区都开办了孔子学院。全球学 习汉语的人数已达4 000多万人。这体现了( C ) • ①中华文化已经取代了世界各国文化 • ②中华文化的发展不能与世界隔绝 •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面向世界,具有进步性 •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以深厚的东方底蕴和 鲜明的民族风格展现在世界舞台上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考题 1】(2010 年广东湛江)截至 2009 年 10 月,世界上已 有 87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 282 所孔子学院和 241 个孔子课堂。 孔子学院在国外逐年增多并带动汉语热日渐升温表明( A.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最优秀的文化 B.中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
C.中华文化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D.汉语将取代英语在世界上的地位 【剖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华文明的影响。孔子学院 在国外逐年增多并带动汉语热日渐升温说明了中华文化对世界 文化的影响,可见只有 C 项符合题意。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主要水源地的河南省淅川县,承担着
15.6 万移民的外迁安置任务,外迁人口居全国第一。为了国家 工程建设,该县移民上至耄耋老人,下到学步幼童,毅然泪别 故土,迁往他乡——有的亲子相分,无怨无悔;有的抱病前行, 义无反顾;有的抛弃蒸蒸日上的产业,损失惨重……如果由你 来写关于移民感人事迹的报道,下列标题中可选用的有( ABCD)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 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 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对我们的生 活方式、思维方 式、价值观念等 的深刻影响
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作 用 相传
内 容
包括语言文 字、文化典籍、 科技工艺、文学 艺术、中国哲学、 道德伦理等
极大地 推动了世界 文化的发展
形成了代 代传承的美德, 薪火相传
• 1、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千里江山 图》水墨长卷,将五千年古老灿烂的中华 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交融于一体。这 一壮丽的“盛典”体现了中华文化 A • ①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 ②根深叶茂、丰富多彩、魅力无穷 • ③与其他民族文化相比更为优越 • ④完美无瑕,世界上所有国家为之赞叹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 4、“世界给我十六天,我给世界五千年”。中国人民在 申办、举办北京奥运会过程中如此充满自信是因为( ) B • ①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 新 • ②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 聚力之中 • ③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许多国人仍然认为自己的国家 是天朝王国 •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的 一朵奇葩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年贵州黔东南)适应时代要求,我们必须不断丰富
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B )
A.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B.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C.中华民族精神比其他民族精神更优越
D.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 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 凝聚力之中。P68
中华文化特点: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活动:感受中华文化带来的影响
传统文化
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崇尚人伦 和谐,家人团聚,一起吃饭
影响
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
造纸、印刷、火药、指南 针四大发明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学习汉语的世界热潮
一、单项选择题
1.(2010 年山东烟台)“玉树不倒,青海常青”,这是青海
玉树地震后抗震救灾中全国人民发自内心的一句响亮口号,这 句口号向世人展示了( D ) A.中国人民的强大无敌和称雄世界的决心
B.青海玉树优美的环境
C.全国各族人民心连心 D.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2.(2010 年广东深圳)深圳“敢为天下先”的拓荒牛精神, 突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 D ) ①自强不息 ②爱好和平 ③开拓进取 ④勤劳勇敢
我国从2006年开始把每 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 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今年的6月11日是我国第6 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 “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 ”

对于传统文化应该注重传承和发展,开 拓创新,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为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本课知识点小结
中华文化是 我国各族人民在 长期在历史过程 中共同创造的 原 因 形成
格言:
—— —— ——卧冰求鲤——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追求精神境界和向往理想 人格的崇高道德理想。 以集体为本位,以国家、 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 精神。 捍卫道德尊严,“守死善 道”的精神气节。
苟利国家,不求 富贵。 不降其志,不辱 其身。
礼之用,和为贵。
与人不求备,检 身若不及。 志存高远。 自胜者强。 君子强学而力行。
2008人一起舞动太极 气势极为磅礴
盛卷演绎“和为贵”
描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万众舞动“和平鸽”
第五课第一框题
灿烂的中华文化
学习提纲:
1、中华文化是谁创造的? 2、中华文化为什么能源远流长? 3、中华文化的构成? 4、中华文化的特点?
5、中华文化的影响?
6、中华传统美德有哪些?我们应 如何传承?
A.顾全大局——为国分忧担重任
B.甘于奉献——割舍亲情别家园 C.众志成城——爱国情怀谱史诗
D.大爱无疆——不顾小家为国家
6.(2010 年广东湛江)“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 富庶百姓”的外观构思主题;“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
碳行动”三展区,让人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凸
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 的底蕴和传统。“智慧之旅”让人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 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展馆向世人 展示了( BCD ) A.中国已进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 B.改革开放 30 年来取得辉煌的成就 C.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 D.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以人为本、面向世界的 时代精神
4.(2010 年新疆乌鲁木齐)2010 年 5 月 l 日,举世瞩目的 上海世博会隆重开园,捧出世界文化盛宴。屋内展品、屋外广
场、展馆建筑,无一不是世界多元文化的荟萃。大红的中国馆
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为主题,表达出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 质;馆内展出内容向世界传递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优 秀传统文化。这表明(
第三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灿烂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特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的一个重 要原因: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造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 和凝聚力之中。 3、中华文化对我国和世界的影响: 4、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 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
★四大发明
造 纸 术 地 动 仪
指南针
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戏 剧
唐诗 宋词
壁 画
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
辨证思想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亡羊补牢 犹未为晚 乐极生悲· · · · · ·
易 经
太 极 图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构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
• 3、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会徽以“羊”为 主体形象设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羊是 吉祥之物,“羊”在中国古代文字中与 “祥”相通,“吉祥”也写作“吉羊”, 因此,取“羊”的创意,表达了中国人民 爱好和平,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也寓意 着广州人民将以美好的姿态迎接亚运会。 2010年亚运会会徽表明 ( ) A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 C.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封闭性 • D.中华传统文化保守落后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 斗精神。 崇尚人伦和谐的道德传统。
注重道德内省和躬行践履 的道德传统。
如何对待传统美德?
• 1.继承和弘扬。 • 2.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 和形式也不断丰富和发展。(与时俱进)
与 时 俱 进 的 传 统 美 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敬业、爱国、 •法治、公正、自由、 平等、诚信、友善
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
成 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 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
•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 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 共同创造的。
巴比伦文化--空中花园
印 度 婆 罗 门 文 化
玛 雅 文 化 - - 飞 行 器
为什么中华文化历经沧桑,饱受 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2.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