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功能检查——精选推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功能检查
视功能检查包括视觉心理物理检查(如视力、视野、色觉、暗适应、立体视觉、对比敏感度)、视觉电生理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眼部超声波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检查、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七大类。
(一)视力
视力分为远、近视力,是测量分辨二维物体形状和位置的能力,代表黄斑中心凹的视觉敏锐度,正常人视力一般在1.0或以上。
1.远视力检查法
(1)目的:
1)了解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处的视觉敏锐度。
2)辅助眼科疾病诊断。
(2)用物准备:标准对数视力表、遮眼器、视标指示棒、平面反射镜(用于检查空间小于5米时扩大检查距离)。
(3)操作步骤:
1)受检者距离视力表5m。
如空间小于5m,可使用平面反射镜,距离2.5。
2)先查右眼后查左眼,由上向下指示视标,让被检者在5秒内说出或指出缺口方向。
3)如被检者在5米处不能辨认最大视标,则让其慢慢走近视力表直至看清,按实际检查距离换算后记录。
换算方法为:d/5 X 0.1,d为看清最大视标的距离。
如在2米处能看清最大视标,则视力为
2/5X0.1=0.04。
4)如被检者在1米处不能辨认最大视标,则让其背窗而坐,检查人员在暗背景前伸出手指,指距等于指宽,让被检者辨认手指数目,并记录能辨认指数的最远距离,如“40cm数指。
”
5)如被检者在最近距离不能辨认手指数目,检查人员可用手在其眼前慢慢摆动,并记录辩知手动的最远距离,如“眼前手动”。
6)如被检者不能辨知手动,则在暗室中检查其能否感知手电亮光,光定位检查通常检测9个方位,呈“米”字形,用“+”和“-”表示光源定位的阳性和阴性。
如各方位光感均消失,记为“无光感”。
(4)注意事项:
1)视力表应有充足的光线照明,使用灯箱视力表时,视力表白底的亮度应达80-320cd/㎡。
2)被检者眼应与1.0视标在同一高度。
3)戴镜者应测裸眼视力,然后再测戴镜视力和记录矫正眼镜度数。
4)检查视力时应使用遮眼器,用后应消毒。
遮挡眼睛时避免压迫眼球,防止被检眼斜看、眯眼或偷看。
2.近视力检查法
(1)目的:同远视力检查法。
(2)用物准备:近视力表、遮眼器。
(3)操作步骤:在充足照明下,根据所使用的近视力表上要求的检查距离放置近视力表,通常检查距离为30cm或40cm,如在该处不
能看见最大字符也可移近检查,记录时标明实际距离。
(4)注意事项:
1)视力表应有充足的光线照明。
2)一般先检查右眼,后检查左眼。
3)使用遮眼器遮挡眼睛时避免压迫眼球。
4)记录时需标明实际距离。
(二)视野检查法的护理配合
视野是指眼向前注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它反映了黄斑以外的视网膜功能,即周边视力。
1.目的用于眼病的协助诊断和判断疾病发展情况,常用于青光眼、神经系统疾病等的诊治。
2.适应症使用于各种需要判断周边视力有无异常的眼病,如青光眼、视神经病变、黄斑病变等。
3.检查方法
(1)根据检查的方法不同分为动态和静态视野检查。
①动态视野检查:用不同大小的视标,从周边不同方位向中心移动,记录被检者刚能感受到视标出现或消失的点,这些光敏感度相同的点构成了某一视标检测的等视线,由几种不同视标检测的等视线绘成了类似等高线描绘的“视野岛”。
动态视野的优点是检查速度快,适用于周边视野检查,缺点是小的、旁中心相对暗点发现率低。
②静态视野检查:在视屏的各个设定点上,由弱至强增加视标亮度,病人刚能感受到的亮度即为该点的视网膜敏感度域值。
电脑控制的自动视野计,使检查
快捷、规范。
(2)根据检查的部位不同分为中心视野检查和周边视野检查,距注视点30°以内的范围称为中心视野,30°以外的范围为周边视野。
具体视野检查的种类有对比法、平面视野计法、弧形视野计法、Amsler方格、Goldmann视野计和自动视野计。
正常人动态视野的平均值为:上方55°,下方75°,鼻侧65°,颞侧90°。
生理盲点的中心在注视点颞侧15.5°,水平中线下1.5°,其垂直径为7.5°,横径5.5°。
在视野范围内,除生理盲点外出现其他任何暗点均为病理性暗点。
4.护理配合
(1)检查前详细告诉病人检查的目的,具体操作方法,使病人理解和配合。
(2)告诉病人在检查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眼盯住前方注视点不动,转动眼球将使检查结果不准确。
(三)色觉检查法
色觉为人眼的辨色能力,从事许多工作如美术、交通运输、医学、化学、军事工作等必须具备正常的色觉。
色觉异常按轻重程度可分为色弱和色盲。
色盲以红绿色盲最常见,可为先天性即遗传得来,也可后天因某些眼病或颅脑疾病所致。
色觉检查有假同色图即色盲本检查、色相排列法和色觉镜,以假同色图检查法最常用。
1.目的
(1)判断人眼辨色能力是否正常。
(2)白内障病人术前检查,可以测定黄斑视锥细胞功能估计术后效果。
2.用物准备《色盲检查图》
3.操作步骤在明亮的自然光线下,检查距离为40-50cm,先用示教图,教以正确方法,再依次检查,作出诊断。
一般双眼同时检查,要求在5秒钟内读出图中的图形或数字。
按每图的说明判断病人为正常或异常,若为异常,进一步分辨其为全色盲,绿色盲、红色盲、红绿色盲或色弱。
4.注意事项
(1)检查应在自然光线下进行,避免阳光直射,不用人工光源。
(2)每图辨认时间不超过5秒。
(3)检查图应保持清洁、完好,污染或褪色不能使用。
(四)暗适应
当从明处下进入暗处时,起初一无所见,随后渐能看清暗处的物体,眼的这种对光敏感度逐渐增加,对暗处发生适应的过程称为暗适应。
暗适应检查可用于诊断各种可引起夜盲的疾病,如视网膜色素变性、维生素A缺乏症等。
最简单的检查方法是采用对比法即暗适应正常的检查者与被检者同时进入暗室,比较两人能辨认周围物体的时间,如被检者适应的时间明显延长,则表示其暗适应能力差。
(五)视觉电生理检查的护理配合
视觉电生理检查是应用视觉电生理仪器测定视网膜受光或图像
刺激时在视觉过程中发生的生物电活动,研究视功能障碍的机制,评定视功能障碍的程度,推测病变的部位,估计疾病的预后及对临床疗效的判定。
1.目的用于了解视网膜、视神经及视路功能。
2.适应症①需要了解视网膜和视神经功能者。
②白内障、角膜病、玻璃体积血等屈光介质混浊病人术前检查,以判断术后视力预后。
3.检查方法视觉电生理检查包括眼电图(EOG)、视网膜电图(ERG)及视觉诱发电位(VEP)三大部分。
眼电图(EOG):主要反映视网膜色素上皮—光感受器复合体的功能。
视网膜电图(ERG):主要反映视网膜感光细胞到双极细胞及无长突细胞的功能。
视觉诱发电位(VEP):主要反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至视觉中枢的传导功能。
4.护理配合
(1)检查前详细告诉病人检查的目的,具体操作方法,使病人理解和配合。
(2)视网膜电图电极为角膜接触式,检查前应告诉病人,尤其儿童病人,使其配合完成检查。
检查结束后点抗生素眼药水预防感染。
5.临床意义
由于眼睛受光或图形的刺激,会产生微小的电位、电流等电活动,这就是视觉电生理。
正常人与眼病患者的电活动有所差别,因此可以通过视觉电生理的检查,来诊断某些疾病。
视觉电生理检查是一种无创伤性的视觉功能的客观检查方法,它不仅适合于一般的患者,
更适合于不能作心理物理检查的患者,如婴幼儿、智力低下者或伪盲者;另对屈光间质混浊,看不到眼底者,它可克服混浊的障碍,测定到视功能,如白内障、玻璃体混浊。
视网膜脱离术前的视觉电生理检查可帮助预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
此外,如将视觉电生理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可对整个视觉系统疾患进行分层定位诊断,从功能上对视觉系统进行断层扫描。
因而,视觉电生理检查在眼科临床已越来越广泛地被使用。
(六)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眼科暗室中有一台既像望远镜,又像显微镜的仪器,叫裂隙灯显微镜,这是眼科检查必不可少的重要仪器。
裂隙灯显微镜由照明系统和双目显微镜组成,它不仅能使表浅的病变观察得十分清楚,而且可以调节焦点和光源宽窄,作为“光学切面”,使深部组织的病变也能清楚的显现。
当用弥散照明法时,利用集合光线,低倍放大,可以对角膜、巩膜、晶体作全面的检查。
当用直接焦点照明法时,可以观察角膜的弯曲度及厚度,有无异物及角膜后沉积物,以及侵润、溃疡等病变的层次和形态;焦点向后推时,可观察到晶体的混浊部分及玻璃体前面1/3的病变情况:如用圆锥光线可检查房水内浮游的微粒。
当用镜面反光照射法时,可以仔细观察角膜前后及晶体前后囊的细微变化,如泪膜上的脱落细胞、角膜内皮的花纹,晶体前后囊及成人核上的花纹。
当用后部反光照射法时,可发现角膜上皮或内皮水肿、角膜后沉着物、新生血管、轻微瘢痕,以及晶体空泡等。
当用角巩缘分光照明法时,可以发现角膜上极淡的混浊,如薄翳、水泡、穿孔,伤
痕等。
当用间接照明法时,可观察瞳孔括约肌、虹膜内出血、虹膜血管等。
同时裂隙灯显微镜还可以附加前置镜、接触镜及三面镜等配合检查视网膜周边部、前房角及后部玻璃体,经双目观察更可产生立体感觉。
(七)眼底血管造影检查(FFA)
眼底血管造影是将造影剂从肘静脉注入,利用特定滤光片和眼底照相机,拍摄其随血液在眼底血管内流动及灌注的过程。
分为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两种。
1.目的了解视网膜和膜络膜血管情况,协助眼底疾病
的诊断和治疗。
2.适应症①各种眼底血管性病变,如糖尿病视网膜病
变、静脉阻塞等。
②视网膜和膜络膜病变。
3.检查方法病人充分散瞳后,将造影剂从肘静脉快速
注入,注射后5—8秒开始拍摄,根据疾病的不同确定
拍摄的时间。
荧光素血管造影以荧光素纳为造影剂,
主要反映视网膜血管的情况,吲哚青绿血管造影以吲
哚青绿为造影剂,主要反映膜络膜血管的情况。
4.护理配合
(1)造影之前向病人解释检查的基本过程和注意事项,取得理解和配合。
(2)检查前应详细询问全身病史,包括高血压史,心脏病史,过敏史及肝肾疾病史。
对于有严重全身疾病慎行
(3)少数病人注射荧光素后出现恶心、呕吐、荨麻疹等过敏反应,告诉病人不要紧张,稍作休息,常可恢复。
必要时也可给予抗过敏药服用。
(4)操作室应备氧气、抢救车等基本的抢救物品,以备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进行抢救使用。
(5)要告诉病人,检查后几小时尿液变黄是荧光素纳排出的结果,不必紧张。
(八)眼部超声波检查
1.目的用于眼球生物测量,了解眼内及眶内病变性质,协助眼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2.适应症①眼球生物测量(角膜厚度、眼轴长度等)。
②检查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部位、程度和性质。
③屈光介质混浊时探查和定位眼内异物。
④眼内肿瘤的诊断。
⑤眼眶病变的诊断。
⑥眼和眶部血流动力学检测。
⑦介入超声:超声引导肿瘤穿刺活检等。
3.检查方法包括A型超声、B型超声。
(1)A型超声:显示探测组织每个声学界面的回声,为一维图像。
可精确测量轴向距离,多用于测量角膜厚度、眼轴长度及用于人工晶体屈光度计算。
(2)B型超声:为二维声学切面图像。
实时动态扫描可提供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周围组织的关系,用于眼部疾病的诊断。
4.护理配合检查之前向病人解释检查的基本过程和注意事项,取得理解和配合。
A型超声测量眼轴长度时,应告诉病人检
测中保持眼球不动,检查者超声探头保持与角膜正好接触,不能压迫眼球。
(九)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是一种即可提供视网膜横断面图像,同时又可测量视网膜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新型检查工具,可获得类似于活体组织病理学观察的结果。
其原理是采用波长830nm 的低相干干涉光测量不同界面反射形成时间延长的反射光及背景散射光,因而得到视网膜结构的横断面信息。
经计算机处理可得到玻璃体视网膜界面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膜络膜血管层之间的厚度,前者即视网膜感觉层厚度,其分辨率高于B超、CT、MRT,目前最新的OCT 仪器视网膜断层成像仅需1.5秒。
为检测糖尿病黄斑病变的视网膜感觉层厚度的一种可靠方法。
OCT敏感地定量发现视网膜的厚度改变和水肿,在矢状剖面上,可确定水肿的部位和性质。
糖尿病黄斑囊性水肿的OCT表现与组织病理学切片十分相似,表现为外丛状层和内核层中高度局限的囊性空间,以及几乎延伸至内界膜的中央大囊泡。
OCT 可辅助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用于诊断糖尿病黄斑水肿和渗出。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敏感观察到血管渗漏的存在和程度,但不能直接反应视网膜厚度及视网膜下积液情况。
与视力下降最直接相关的是视网膜增厚程度,而非血管的渗漏情况,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的渗漏部位与视网膜增厚的位置和程度并不完全一致。
行OCT检查要先散大瞳孔,对于有屈光介质混浊的患者检查结果不理想,主要是因为OCT是采用光波作为探测源,容易受混浊物质遮挡。
(十)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UBM)
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UBM)是利用超高频超声技术(40—100MHz),观察眼前节断面图像的一种影像学检查,其穿透力差,仅用于眼前段的疾病诊断,常用于闭角型青光眼、睫状环阻滞型青光眼、眼前段肿瘤及外伤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