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考纲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一、名词解释
1,文化:泛指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的总和。

2,禅宗:中国汉传佛教主导的宗派,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组慧能,是中国佛教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宗派,是典型的中国佛教,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标本宗旨,故又称“佛心宗”。

3,宗教:属于人类的灵性世界和精神生活,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是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主宰着自然与社会,并对之敬畏与崇拜的社会文化现象。

4,宗法制:古代为解决职权、财产分配而建立的维护世袭统治的血缘宗法制度,是由古代氏族社会的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产生于商代后期,至西周时期完善。

5,姓与氏:姓由居住的村落或所属的部落名称而来,氏由君主封的地方、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谥号而来。

6,拱手礼:双手合握,右手握拳,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的一种见面礼仪。

7,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发展过程中精微的内在动力,也是指导一个名族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的基本思想。

8,天人合一:最早产生于先秦,经汉唐发展,由宋代张载提出的关于人与整个宇宙关系的思想概念。

9,四谛八道:佛教原始的基本教义,四谛指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八道指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精进、正命、正念和正定,又被归纳为“戒、定、慧”三学,扩展为“三十七道品”。

10,民胞物与:民为同胞,物为同类,一切为上天所赐,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

11,厚德载物:以宽厚之道德心怀包含万物,对待事物有兼容并包之心地一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12,七出三不去:是中国传统女性教育中人妻所遵守的妇礼中的忌讳。

“七出”指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恶嫉、多言、盗窃,“三不去”指前贫后富、无所归、三年丧。

13,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家族、宗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

14,礼制的精神:本指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交往的一种仪式,后被加工改造,升华为一种社会理想,然后实施推行,慢慢孕育了一种精神,包括维持社会秩序的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等精神。

15,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的核心,即“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西周初始,统治阶级内部划分天子、诸侯、大夫、士四个等级,其财产和地位必须是嫡妻长子继承,嫡妻天子,则由贵妾之子继承的制度。

16,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是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性和标本作用的事情,是群众在共同需要、共同心理基础上所形成的和不断陶冶的结果,包括饮食习惯、穿着习惯、表达方式等。

17,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如孔子学院、和谐外交、中国戏曲、中医、书法等都属于文化政策的范畴。

18,文化产品:广义的文化产品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产品,既
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使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材料等不称为文化产品。

19,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现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衍所形成的一种潮流。

20,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至隋唐科举制确立之前所实行的一种选官制度,是察举制的继承与发展,主要通过设置中正,按家世、才德来评议人物并举荐为官。

二、简答题
1,简述道家与道教,并谈谈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道家是学术学派,不是宗教。

但是道教在理论上却紧紧依托于道家,道家宣扬清静无为,超凡脱俗,道教在此基础上再行演绎,形成出世的宗教人生观,道家思想是道教直接吸收的思想养料,道教和道家的关系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紧密。

2,宗法制有哪些内容与特征?
答:宗法制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和宗庙制;宗法制的社会特征1)家天下的延续,2)封国制不断,3)家国同构,4)忠孝相通。

3,谈谈“中国”一词的演变情况。

答:“中”即中部,“国”即城邑,“中国”即居于中部的城邑国家,晚明清之际,来自西方的传教士始称明清帝国为“中华帝国”,简称即为“中国”。

4,取名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基本要求:顺口、简单、有含义;忌讳:1)忌祖先、先贤的名字,2)忌太时髦,3)忌生冷字,4)忌多字,5)忌字体单调重复。

5,有关佛教的语言有哪些?
答:世界、实际、平等、现在、刹那、清规戒律、一尘不染、三生有幸、一针见血、天花乱坠、相对、绝对、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等等。

6,谈谈中国远古的宗教。

答:1)自然神崇拜:日、月、山、财神等;
2)动植物崇拜:动物有灵性;
3)鬼神崇拜:祖先崇拜。

7,姓氏、字、号的文化特征是怎样的?
答:1)姓与氏合二为一(详见名词解释题5);
2)字:也称表字,是根据人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
3)号:也叫别号,是人名之外起的别号,往往带有艺术色彩和寓意,名人雅士自己取的号,叫“雅号”。

8,解释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与礼仪的关系。

答:中国传统饮食与礼制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谓“夫礼之初,
始诸饮食”食礼是一切礼仪制度的基础。

9,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几种礼仪。

答:1)行走之礼:行不中道,立不中门;趋礼即是晚辈见长辈低头小步快走。

2)见面之礼:拱手礼、揖礼、跪拜礼。

3)入座之礼:尊者西席,主人作陪东席,年长者北席,晚辈陪坐南席,虚坐尽后。

4)饮食之礼:迎宾(接风、洗尘)、送客(饯行),注意问题:与人共饮,莫先起觞;与人共食,慎莫先尝;当食不叹,共食不饱,共饭不择手,毋投骨于狗。

5)拜贺庆吊之礼:诞生(诞生礼)——成年(成人礼)——婚嫁(婚礼)——死亡(丧礼)
10,中国道教的形成与发展是怎样的?
答: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由神仙方术理论发展而来,最具有汉民族特点。

道教起源虽早,但它成为一个有组织的独立的宗教却是在东汉中晚期的顺帝至桓帝之时,标志是民间秘密组织的产生和原始经文的形成。

这一时期形成道教的两大分支,一是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一是于吉等人创力的太平道。

从隋唐到明代中叶,是道教的兴盛时期。

自宋以后,南北天师道合流,宋以后的道教流派以全真道、净明道、正一道为主,净明道在元以后归入正一道,全真、正一两派明清以来历世相传,流衍至今。

三、论述题
1,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摒弃其糟粕?
答:基本特征:1)统一性和延续性,2)人文精神与民本主义,3)重群体轻个体,4)重人伦轻自然,5)崇老尚古;
怎样继承和发扬:1)继承传统,深化之前的改革,2)剔除糟粕,吸取精华,3)保持特色,不断创新。

2,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为什么一些反人性的东西,如女人裹足,一夫多妻,太监等能长期盛行,试加以分析。

答:1)男性女性化文化分析:从经济基础来看,农耕经济(女性的精细与忍耐);从政治体制来看,封建君主专制(三纲五常);从意识形态上来看,佛无性,道阴柔。

2)男性无性化文化分析:a受道家思想影响,b传统观念认为,女人是祸水,c 儒家轻视女人,d中国江湖,义字当先,重色轻友,为人不耻。

3)中国女性人物文化分析:1)对女人看法普遍不好,2)传统女性素质教育:a 男女授受不亲,b贞洁,c美仪、柔顺、怯、轻,d无才便是德,e为人妻受妇礼(三从四德、夫死不能改嫁、七出、三不去)。

3:,现代商务活动中正确的站姿、走姿、坐姿有哪些?不雅的又有哪些?
答:1)站姿:男(切勿无精打采,东倒西歪,忌弯腰驼背,肩一高一低),女(忌两脚叉太大,交叉站立,忌依物站立),忌两手插口袋,双手交叉在胸前,忌不
停地抖腿,忌勾肩搭背。

2)坐姿(端庄、文雅、得体):不能跷二郎腿、东倒西歪、脚伸得远、架在别人桌椅上,忌两手夹在腿间、放在臀下,忌双手交叉于胸前。

3)走姿(稳健、轻盈、有节奏):身体直立,目视前方,双手前后有节奏地摆动;男忌扭腰,女忌扭臀,忌走路摇头晃脑,忌走路内外八字,忌发声,忌步伐过大、手插口袋、手叉腰、大甩手。

4,请你分析一下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因素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答:1)地理、气候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的地理、气候环境的区域性差异,客观上构成了多民族共居、多种经济成分互立、多种文化类型并存的物质基础。

例如,中原地区地理气候环境相对优越,因此形成了各民族内聚,多文化类型融合的历史趋势,从而出现了中华文化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多元一体格局。

2)经济基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环境复杂多样,加之其他原因,使得早期农耕文化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诸多土著文化互立并存,并互相吸收邻区文化因素共同发展的历史特征。

例如,夏、商、周三代灿烂夺目的农业文明,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打上了最为深重的底色。

3)创造主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远古文化族团的分布、华夏与四夷的分立及其重新组合、秦汉以来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共同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生及其发展。

例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孝文帝改革、元朝和清朝时期政权统治者虽为少数民族,但他们创造主体,积极采取一系列举措,学习汉族文化,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4)社会政治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以宗法制度盛行不衰和君主专制制度高度发达为显著特征的古代社会政治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例如,第一,社会政治结构的宗法型发展特征,促使中国传统文化伦理型范式的形成;第二,专制制度的充分发展,促使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第三,宗法制度与专制制度的结合,思想上表现为儒法合流,文化上表现为“内圣外王”心态的形成。

5,中国古代节日有哪些?各有哪些习俗?文人创作的诗词有哪些?
答:1)春节,习俗有扫尘、贴春联和年画等、守岁、放爆竹、拜年,南方吃饺子,北方吃年糕;诗词:“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习俗有吃元宵、送花灯、猜灯谜等;诗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清明节:习俗有扫墓祭祖、踏青出游;诗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五月节”,习俗有戴香袋、吃粽子、赛龙舟;诗词:“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5)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又称“乞巧节”、“女儿节”,习俗有拜织女、吃巧果等;诗词:“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6)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又称“团圆节”,习俗有赏月、吃月饼等;诗词:“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7)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又称“双九节”、“老人节”,习俗有登高望远、采摘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诗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