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复习题整理(曾继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题整理(应考版)
导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的内容及结构
●教育研究的方法体系【个人认为此标题应为: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体系】
分四个层次:
(一)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哲学方法论、横断科学方法论(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学科群方法论。

(二)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实证主义范式(定量范式、归纳式)、自然主义范式(定性范式、演绎式)。

(三)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理论研究法(哲学法)、教育历史研究法、教育比较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教育观察法(问卷与访谈)、教育调查法、教育实验法。

(四)教育研究的辅助技术:选题的方法与技术、教育文献检索的方法与技术、抽样方法与技术、教育测量技术、教育统计技术、教育研究报告撰写方法与技术。

第一章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
注:此章考两个小题,每题2分,共4分,主要考人物、事件。

一、教育研究的萌芽期(古希腊——16世纪)
亚里士多德科学研究程序:观察——归纳(演绎)——科学性原理
亚里斯多德三种归纳法: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直觉归纳法。

二、教育研究的初步发展期(17世纪——19世纪和20世纪初)
这一时期教育研究主要有四个特点:
1、教育研究从经验的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括,走上了理性化、系统化的道路。

以出现了一大批教育大师和教育著作为标志。

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卢梭的《爱弥尔》、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等。

2、受哲学发展水平的影响,形成了两种以不同哲学理论为指导的教育研究范式,归纳式、演绎式。

归纳式推崇实证研究,演绎式推崇思辨研究。

●这一时期出现了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
经验论代表人物:培根,强调经验,归纳法,实证研究。

提出观察——实验方法的体系:观察——归纳(实验)——解释性原理
唯理论代表人物:迪卡尔、莱布尼茨,强调理性,演绎法,思辨研究。

3、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研究的基础。

“教育学心理学化运动”:代表人物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

4、实验法在教育研究中得到初步应用。

19世纪形成并盛极一时的科学主义思潮强调“观察—实验方法”是认识世界最有效的方法,启发人们开始尝试在教育研究中开展实验研究。

裴斯泰洛齐:1774年开展初等教育与手工业劳动相结合的实验;
欧文:19世纪初开展教育与机器大生产相结合的实验。

三、教育研究方法学科体系的形成期(20世纪前半期)
1、教育理论观点之争集中于研究方法之争,推动了研究学科独立
传统派教育: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旧三中心论:教师、教材、教室。

现代派教育:代表人物杜威,新三中心论:学生、经验、活动。

2、教育研究方法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立的学科的标志:(1)1909年芝加哥大学率先开设教育研究方法理论课程;(2)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教育研究方法的专著。

3、两种教育研究范式——归纳式和演绎式各自进一步发展。

归纳式教育研
究催生了实
验教育学(德国拉伊和梅尹曼)、教育测量运动(桑代克);演绎式教育研究产生了新传统派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永恒主义、要素主义。

四、教育研究方法学科体系的完善期(20世纪后半期)
美国60年代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论
第二章教育研究的基本规范
注:此章考论述、简答题。

教育学的学科归属问题、教育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教育研究的科学规范、教育研究的道德规范4个问题都是重点。

1、简述教育研究的方法属性(简述教育学的学科属性):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育学既带有社会科学的色彩,又兼具人文学科的特征;教育研究既强调思辨研究和定性考察,也强调实证研究和量化分析。

2、简述教育研究对象的特性:教育研究对象具有五个方面的特殊性:(1)复杂性。

做准确的归因分析比较困难,原因在于影响教育活动的因素众多,以及人的介入。

自然科学研究是一因一果,而教育研究是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

(2)境域性。

教育研究将普适性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具有情境性和不可复制性。

(3)整合性。

教育研究必须将分解式研究与整合式研究结合起来。

(4)模糊性。

教育研究必须将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结合起来,因为教育效果既取决于认知因素,又取决于情意因素。

(5)两难性。

教育研究必须将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研究相结合,而在理论上存在大量悬而未决的两难问题。

3、简述教育研究应遵循的原则(可以是简答4原则之一):(1)客观性原则。

教育研究应保持价值中立,尽可能避免个人价值取向对研究的负面影响。

(2)公共性原则。

研究中应尽可能使用学术界公认的术语,如果没有公认的术语,必须自我界定并贯彻到底。

(3)操作性原则。

研究中涉及的主要概念术语要有明确的、可操作的定义。

(4)检验性原则。

研究的结果要经得起重复验证,但只要求前后研究结果在发展趋势和方向上相同,而不强求资料数据一模一样。

4、论述教育研究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所谓教育研究的道德规范是指在教育研究中,基于伦理的需要,研究人员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其基本内容包括:(要点)
(1)实事求是,审慎解释研究结果。

①以事实为依据,不弄虚作假,歪曲事实。

②详尽解释成果的有效性条件和适用范围。

③推广成果要严谨、慎重。

(2)充分尊重和保护被试的各项正当权利。

这些权利包括: ①知情权②不协作权③匿名权④个人资料保密权
(3).避免给研究对象造成伤害。

①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可以预期的伤害。

②若伤害不可避免,必须提前告知研究对象。

③若伤害是严重的、长期的,则必须停止研究。

第三章教育研究的类型与程序
注:大致了解,考一个单选,一个简答。

1、简答教育研究的基本类型?
(一)按研究目的的不同,可分为:(1)基础研究:增加知识,提高认识。

(2)应用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研究又包括:①现状研究:研究现行教育活动的特点、问题。

②发展研究:探索解决教育问题的有效方法、途径或策略。

③评价研究:对某种教育活动的价值作出判断。

④预测研究:预测教育活动未来的发展方向或趋势。

(二)按照研究水平的不同,可分为:(1)直觉观察水平的研究:“发生了什么事?”。

(2)探索原因水平的研究:“为什么发生这样的事?”。

(3)迁移推广水平的研究:“在其它条件下还会发生这样的事吗?”。

(4)理论水平的研究:“研究中有哪些潜在的理论基础?”
(三)按研究中收集处理资料方法的不同,可分为:(1)定量研究:关心教育活动中各要素在数量上的变化及其影响。

强调客观、准确,重在探索教育活动中带有普适性的规律,但一般只能揭示比较表面化的特征或规律。

(2)定性研究:关心教育活动的本质及其意义,而不太关心它们在数量上的变化。

强调对特定情境下教育活动的独特性的理解,强调研究的情境性和深度挖掘,而不太关注研究结果的普适性。

研究样本一般较小。

2、研究变量:在实验研究中一般有三种变量:(1)自变量:原因变量;(2)因变量:结果变量;(3)无关变量:控制变量。

3、常用的抽样方法:(1)随机抽样。

包括①简单随机抽样;②等距随机抽样;③分层随机抽样;④整群随机抽样。

(2)典型抽样。

第四章教育文献检索的方法与技术
注:重点章节,没有概念,三个意义是重点。

什么是教育文献检索?试述教育文献检索的功能与作用(意义)?
教育文献检索是从有关教育科学的文献中迅速准确地查找出所需情报资料的程序或活动。

其功能与作用(意义)为:(1)了解其他研究者在本领域内已经做了或正在做哪些研究,以便更具体地限制和确定自己研究的课题及假设。

(2)获得一些可能对当前研究有用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把握在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差错及困难。

(3)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材料和认证依据。

第五章教育课题的选定与设计
注:本章考设计题,找问题。

1、一个好的研究课题的特点
五个特点:(1)现实性。

课题应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真实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主观臆造的问题。

(2)价值性。

课题应是最有价值的问题。

包括理论价值、应用价值。

(3)独创性。

有一定的新意和独特之处。

(4)具体性。

明确具体,界线分明。

(5)可行性。

客观条件允许,包括资料、经费、设备、领导支持等。

主观条件胜任,包括知识储备、研究经验、兴趣等。

2、教育研究方案的设计包括八部分内容:(一)课题名称;(二)选题的论证;(三)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四)研究方法的设计;(五)研究过程和分阶段目标设计;(六)研究条件分析;(七)预期研究成果;(八)经
费预算与来源。

3、课题名称三个基本要求:(1)字数不要太多(不多于20字);(2)研究焦点突出;(3)表述方式恰当。

4、选题论证一般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证:一是问题的缘起。

说明选择这一课题的缘由,一般需从现实问题、教育改革的需要、相关理论研究的支持、个人研究兴趣或个人工作体验等多方面进行阐述。

二是文献综述。

说明国内外研究现状,一般的格式是先列举若干最具代表性的相关研究并一一作点评,然后对这些相关研究进行概括,阐明这些已有研究的特点,包括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已达成的共识,也包括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谈存在的问题很重要,而且应与你的研究焦点相结合,也就是说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应该正是你的研究试图解决的问题。

三是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阐明研究的价值。

5、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1)界定核心概念(2)分解问题(3)画概念结构图
6、研究方法的选定主要考虑两个因素:(1)方法之间层次清楚;(2)每种方法的设计应明确具体。

主要包括:使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样本设计、研究工具设计、研究实施设计(时间,地点,方式)、资料收集整理方式的设计。

7、研究条件的分析主要包括如下内容:人员构成(一线教师、教育专家、教育行政官员)、资料准备(已经有了大部分)、设备条件(已经有了)、已有相关研究成果。

第六章教育调查研究法
注:不管定义,理解教育调查的基本类型(考小题),教育问卷设计基本技术考应用题。

1、教育调查的基本类型:
(一)按调查的范围来分,可分为:(1)全面调查(2)非全面调查;(二)按调查内容的性质来分可分为(1)事实调查(2)征询意见调查;(三)按调查的方式来分,可分为(1)问卷调查(2)访谈调查(3)调查表调查(4)测验调查(5)文献调查
2、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的比较
3、问卷的结构包括三个部分:(
等)(3)调查内容
4、问卷题目的类型主要有两种:(1)开放式题目;(2)封闭式题目。

封闭式题目的四种格式:1)是否式;2)选择式;3)排序式;4)量表式。

5、封面介绍词或前言,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2)说明是否匿名;(3)强调真实填答问题的重要性;(4)说明真答注意事项;(5)说明问卷回收的时间和方式;(6)表示感谢;(7)落款,说明身份。

6、问卷的编制程序:1)明确研究目的,确定调查对象;2)根据研究的理论框架,制订问卷设计的指标体系;3)草拟前言和题目;4)征求有关人员、专家的意见,并修订题目;5)试测,根据结果再次修订。

7、应用设计一:为一份问卷设计一个封面介绍词。

如:
敬爱的老师,您好!
目前,社会上出现了许多青少年不良行为(如吸毒、虐待、暴力等),大众皆将它们归因为学校教育的失败。

然而却很少有人能体会站在中小学教学第一线的老师所做出的奉献和遭遇到的挫折与困难。

有鉴于此,我们特别设计这份问卷,希望能够了解中小学教师的想法及所面临的教学问题。

在此恳请您依据自己日常的教学经验,真实地予以填答。

期待您所提供的宝贵意见能成为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行政决策的重要参考。

此问卷不记名。

保护您的资料是我们最为关切的事情,请您安心填答。

如有任何疑问,敬请不吝赐教,并于5月30日前按下述地址寄回。

谢谢!
敬祝教安!
台北国立政治大学教育系△△△
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8、应用设计二:用排序式格式设计一个问卷。

示例:
你认为目前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选择三项并依严重程度由高到低排序)
A、领导不重视
B、教师水平不高
C、没有系统科学的教材
D、教学方法不适当
E、没有教室
F、便于自学
G、其他
排序为:1 2 3
9、应用设计三:用五级量表设计一个问卷。

示例:
你认为目前中学教学活动中
存在的问题是:高度不同意不同意无意见同意高度同意
A、升学考试领导教学方向⎯⎯⎯⎯⎯
B、学生程度参差不齐⎯⎯⎯⎯⎯
C、班级人数过多⎯⎯⎯⎯⎯
D、科目太多,学生负担过重⎯⎯⎯⎯⎯
E、家长态度的偏差⎯⎯⎯⎯⎯
F、学校设备不足不便于自学⎯⎯⎯⎯

G、教师士气低落⎯⎯⎯⎯⎯
H、学生顽劣,难于管理⎯⎯⎯⎯⎯
第七章教育实验研究法
(一)教育实验的发展历程(了解)
1、世界范围内教育实验的发展历程: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整体主义教育实验阶段(1774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

代表性研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与手工业劳动相结合的实验”;欧文的“教育与机器大生产相结合的实验”。

特点:有实验之名而无实验之实。

第二阶段:科学主义教育实验阶段(20世纪前半期)。

代表性研究:拉伊、梅益曼的“实验教育学”。

特点:强调以自然科学实验规范来改造教育实验。

第三阶段:两种实验相互融合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
三条轨迹:
实验目的:求善→求真→求善与求真相结合。

实验内容:混沌的整体研究→分解式研究→在分解式研究基础上开展整体研究。

实验方法:定性研究(缺乏控制)→定量研究(严密控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相对控制
2、中国教育实验发展的三次高潮:第一次:20世纪20、30年代。

代表人物:蔡元培、陶行知、梁漱溟、晏阳初。

第二次:20世纪60年代前半期。

代表性研究:辽宁北关小学“集中识字教学法”、卢仲衡“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教学法”、景山学校“整体改革实验研究”。

第三次: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

(二)教育实验的概念与本质(重点)
1、概念:教育实验是在一定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人为地变革或控制某些变量,从而确证教育因素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

2、三种变量:(1)自变量:原因变量,一般指某种教育改革措施。

(2)因变量:结果变量,一般指某种教育效果。

(3)无关变量:控制变量,指那些不属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但对因变量的变化会产生影响的因素。

3、本质特征:(1)研究性:与一般教育改革实践相区别。

(2)控制性:与观察、调查相区别。

(3)教育性:与自然科学实验相区别。

(三)教育实验的基本类型(应用小题)(此处如何考察本人难以设想题型)
1、按研究目的,可分为:(1)探索性实验(2)验证性实验
2、按研究中涉及到的自变量数目的多少,可分为:(1)单因素实验(2)多因素实验
3、按研究分组设计类型的不同,可分为:(1)单组实验(2)等组实验(3)不等组实验(4)轮组实验
4、按研究中变量控制的严密程度的不同,可分为:(1)前实验(2)准实验(3)真实验
5、按研究情境的不同,可分为:(1)实验室实验(2)自然实验(主要是这种实验)
(四)教育实验研究中无关变量的控制
1、内在效度与外在效度(重点)
内在效度:表明因变量Y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自变量X的变化。

外在效度:表明实验研究结果的可推广应用范围的大小。

2、影响教育实验效度的主要因素(重点)
(1)抽样偏差。

1)实验组与控制组起点水平不同;2)样本对总体缺乏代表性(2)程序编排不当。

(3)中途失控。

(4)测评误差(即测评工具不稳定)。

(5)心理效应
(五)教育实验分组设计的基本类型(应用、重点)
X为自变量,——为不等组等组
1、前实验:
(1)单组仅后测设计: X O
(2)单组前后测设计: O1 X O2
2、准实验:
(1)不等组前后测设计:O1 X O2 O1 X1 O2
-----或-----——
O3 O4 O3 X2 O4
3、真实验:
(1)等组前后测设计: O1 X O2
O3 O4
(2)等组仅后测设计: X O1
O2
“单组前后测设计”示例:
课题名称:范文在小学生写作训练中的作用
实验处理:给学生提供范文模仿,让学生独立阅读、分(自变量设计) 析、理解范文,然后进行仿作。

样本:浙江黄岩解放路小学三(下)、四(下)年级学生,4个班,共149人。

因变量测定:学生独立作文成就测验(段落层次、用词造句、写作内容、写作手法等方面)。

实验设计:单组前后测设计 O1 X O2
“不等组前后测设计”示例:
课题名称:关于计数教学的结构——定向教育实验研究
研究问题:从结构化、定向化出发,探讨计数的实质、
基本结构及计数能力的形成发展规律。

实验处理:1、实验班,按实验教材及教学指导书进行万以内计数教学。

2、对比班,按国家教委制定的教材和参考书进行万以内计数教学。

样本:天津育婴里小学一年级两个班,各41人。

因变量测定:分段学业成就测验
条件控制:同一教师教学;统一练习作业时间;实验前统一测试两班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情况。

实验设计:不等组前后测设计
“等组前后测设计”示例:
课题名称:两种辅助教学材料对阅读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实验处理:1、实验组甲,在每天的阅读教学中,花20分钟阅读辅助教学材料甲。

2、实验组乙,在每天的阅读教学中,花20分钟阅读辅助教学材料乙。

3、控制组,在每天的阅读教学中,一直使用传统教材。

样本:某市某小学四年级一班,共45人,随机分配成三组,每组15人。

因变量测定:实验开始前和结束时统一进行阅读测试。

条件控制:同一个教师授课;基本阅读教材相同;等组。

实验设计:等组前后测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