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文
海南省澄迈县桥头中心学校王传阳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


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望“文”生畏,不知写些什么,不知从何下笔。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呢?下
面浅谈自己的几点作法。

一、激发兴趣,消除畏难心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在写作教
学中要创设良好的写作环境和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听得到、看得见、
亲身体验,触发学生写作灵感和兴趣,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张扬自己的
个性。

这样,学生在良好的心境下,思维就会活跃;感情才能真实,想象力才能丰富;个
性才能发展,文章才能写得好。

例如: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写景的习作,然后,带着学生
到校园外的一片田野里,让他们置身于大自然中,感受田野的美丽,田野的色彩……引导
学生用心观察,用心感受,张开想象的翅膀。

其次,给予适当的鼓励是学生写作的动力,
能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平时可以跟学生亲切交谈和鼓励,多角度欣赏学生的文章,善于发
现学生作文中的“亮点”,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

这样,学生就不再感到写作文难,产
生“我也能写好作文”的欲望,从而对作文产生兴趣,消除了学生的畏难心理。

二、多读
好书,读写结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名句。

这诗句指出
了学习作文的有效途径——多读多写。

莎士比亚说过这么一句话:“生活里没有书籍,就
好比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比鸟儿没有翅膀。

”而作文来源于生活,阅读则是
写作的基础。

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大量地阅读,同时拓宽课外阅读渠道。

比如:向学生推荐
一些经典名著、少儿读物、科学知识等方面的书。

引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积极到图书馆
博览群书。

通过多读书,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写文章时就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了。

读也要跟写相结合。

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平时的读书中要注意好词佳句的积累,鼓励学生平
时要养成写日记、读书笔记的习惯,把自己的所感所想记录下来,做到读写结合。

三、用
童心写真实、抒真情现在部分学生的作品实在太完美了,甚至还有点大作家的味道。

但孩
子毕竟是孩子,我觉得不应该让他们失掉应有的纯真。

儿童作品应有儿童的特色。

少年志
成不见得是坏事,但满篇老气横秋的口吻倒显得有点做作之感。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
充实,才会表达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

”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生活,也就是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来写。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我曾看过一位小朋友写的一
首题为《长颈鹿》的诗:长颈鹿妈妈的脖子真长就像长颈鹿的妈妈你是要到银河去喝水吃
星星组成的银树叶吗读了这首诗,你会觉得这位小朋友太天真、太可爱了,太富有想象力了,用她纯真的童心表达了她的真情实感。

又如:我教六年级的一篇习作为《啊!我发现了……》时,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小发现。

有的同学说:“我发现了蚂蚁是
怎样搬家的。

”有的说:“我发现了一个秘密。

”有个学生却说:“我发现了老师的两颗
牙齿掉了。

”的确,我少了两颗牙齿。

平时不易察觉,只有笑起来的时候才会暴露。

他这
么一说,惹得学生满堂哄笑。

但我并不介意,我也笑了。

很多学生也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
发现。

学生的顽皮,率真,使整个课堂变得轻松活跃起来。

于是,我因势利导,鼓励学生
将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及时写下来,学生都写得很顺手。

特别是发现我牙齿掉了的那位同
学,把如何发现我的牙齿掉了的过程真实详细地写了出来,着实把我“开刷”了一下。


以写作文就要让学生说真话吐真言,表达生活中的真实感受,使学生的作文个性化。

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就会闪现出真、朴、美的光彩。

总之,指导学生写作文的方法是很多的,但只要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用自己的心声写文章,相信
学生的写作兴趣会越来越浓,水平会越来越提高。

文章来
长时间以来,作文教学常常令教者和学生望而生畏。

学生要么老虎吃天,无从下口,要么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那怎样进行作文教学才能
让学生不认为写作文是一种苦事、难事,能够文通句达地写出较好的习作呢?一、要学生
养成积累素材的好习惯和教给学生不变的习作模式,告诉他们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

在生活的海洋中,有无数的写作素材犹如贝壳一样散落在海滩上,只是我们缺乏发现
的慧眼,或是见怪不怪,没有体悟到那一枚枚小小的贝壳里藏着的真谛,自然就少了见它
的惊喜,学生就会产生“怕”“难”的思想也就“拒绝”写作了直至流水帐作文的出现,
所以进行习作之前要先教给学生作文的模式比如:课本中的人物对话模式、从生活的实际
出发按一定的顺序写出自己的感受的模式等。

二、要教给学生学会选材1、学生可以将课
堂上获得的信息,同学或者自己的精彩发言,课堂上发生的点点滴滴记录在本上作为自己
的感悟;2、学生可以记录家庭生活场景,如亲友团聚、学做家务活以及和父母相处中获
得的所感所知;3、学生还可以记录社会生活中的见闻,上学放学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
所感以及校园风采,也可以描绘校园四季景象,各类校园活动场景,以及同学之间、师生
之间的各种感人事件等。

三、教会学生选准切入点,提高写作效率学生选好材料后,怎样才能写好呢?为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准“突破点”、“立足点”、“观察点”。

即写人要选准“突破点”——从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行动或心理活动入手,先突出一点,然后再展现整个人物;写事要选准“立足点”——对事情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要从自己的看法入手,调动思
维和情感,使自己投入其中;写景要选准“观察点”,也就是要选准观察的角度,因为观
察包括动态观察和静态观察。

四、对做好的文章要善于修改人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比较正确
或接近正确。

学生的作文也一样。

要坚持学生的一次作文多次修改法。

因为反复修改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认识和写作上的
提高。

指导学生反复修改时要注意他们文章中的语言表达能力:一篇文章是否成功,关键在
于文字表达和语言描述是否严谨、流畅。

当学生向你求教时,不能心烦。

即时手头工作在忙,也要暂放一下,热情的给学生以耐心启发、指导,绝对不能呵斥,对学生不懂的加以讲解。

家长应通过指导学生语言来指导他们的思维活动。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口语训练水平的提高,又有利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加强。

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只有洒下辛勤的汗水,才会有丰硕的成果。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事,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

总之,良好作文习惯的养成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标志。

学生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作文习惯,才有可能学会写作。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我觉得要用这巨大的火焰点燃孩子那幼小的心灵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今年,我的女儿上一年级了。

孩子终于长大了,高兴之余,我不免为她能否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而劳心费力。

为了让孩子在低年级就打好写作基础,我决定从培养她的学习兴趣入手。

不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每个休息日,无论多忙我都会抽出时间陪孩子到书店去看书,当欢蹦乱跳的小家伙,看到哥哥、姐姐、叔叔、阿姨都在专心地看书时,她也情不自禁地坐下来了。

我特意为她挑选了她感兴趣的童话故事,和她一起读。

读不完、读不够的时候还要买下来,回家再读。

常此以往,孩子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说起故事中的人物来也是头头是道。

光是读书还不够,还要让孩子动笔写一写。

写什么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得让孩子有东西可写呀!于是,我精心“策划”了蓬莱海洋极地世界之旅,借此寻找教孩子写作文的契机。

那天,我和她如约坐上了旅游专车,上路了。

一路上,我有目的地引导着她学会欣赏窗外的风景:看见发芽的柳树,我就“怂恿”她背诵描写柳树的古诗《咏柳》;看见连绵的群山,我就引导她想象:说这座山像一条长龙啦,那座像一只老虎啦等等,当看见……终于到达目的地了。

导游小姐做了简单的介绍后,我们就开始依次游览了。

嗬,这里可真是别有洞天哪!每来到一处景点,她就瞪大了眼睛专注地看,还时不时地提出一些在我们大人来起来幼稚可笑的问题,莞尔一笑之后,我总是耐心的、通俗易懂的予以解答。

当我们来到大白鲸、北极熊、海龟、海象等罕见的动物面前时,,她的眼球被彻底“征服”了,一声声情不自禁的感叹声和尖叫声接二连三。

尤其是当我们看到美人鱼表演时,当她看到童话故事中的情景真实地再现的时候,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最后我们来到海狮表演馆,一边吃着爆米花,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池中
的海狮,只见它们在池中自由地游弋,偶尔还会来个“鲤鱼跃龙门”,招徕观众的一片惊呼。

当表演正式开始时,只见一只只憨态可掬的小海狮在饲养员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秩序井然地来到它们固定的“座位”上。

紧接着,小海狮们表演了鼓掌、做数学题、
唱歌、弹琴、打鼓等才艺,它们那令人发笑的动作简直让人忍俊不禁。

我留心观察着孩子。

作文是一种信息输出,其信息来源于实实在在的丰富多彩的生活。

作文的形成过程可以归纳为这样一种程式:真实观察生活→生活信息→选择输入信息
→加工输出信息。

《九年义务教大纲》规定: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由上式可以
看出,要解决好从内容入手的问题,使具有生命力的,能准确反映命题要求的信息成为作
文信息,必须要抓好观察积累生活和正确选择材料这两个环节。

只有从内容入手,才有可能指导组织材料,加工料,写好作文。

一、培养观察能力,增加信息积累“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尽管作文写作的起点不同,如有的作文,要先
有目的观察,活动再作文;有的作文,特别是考场作文,是根据积累在大脑的已有生活信
息来源写,但归根结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真实生活。

试想,如果没有信息的摄取和储存,哪来的信息加工输出呢?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引
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

培养学生自觉地、主
动地观察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一方面要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参观、观察、操作、实验等实
践活动,扩大知识领域,丰富作文内容,还要加强课内课外阅读,增加信息积累。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练习写观察日记观察是学生获取作文材料的
主要来源,学会观察事物,提高写作能力,练习写日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教师要教给观察方法,要选择好观察对象。

要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事物,抓
特点、抓关键,少年儿童充满活力、热爱生活,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每天都能观察
到许许多多的事物,如自然景物的状态、气候的千变万化、人物的音容笑貌、社会的各种
现象。

观察要做好记录。

如果只观察不记录,那么有很多新鲜的印象、有趣的事物、生动感
人的场面难免会忘记,即使日后回忆起来也不清晰。

坚持观察,不但积累了丰富的写作材料,也培养了观察能力和习惯。

扭转对写作的畏
惧心理,同时也可避免写作文时抄书、抄报的不良倾向。

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要从培养其观察兴趣入手,要通过参观、浏览等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要注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感受大自然、感
受生活。

要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训练。

低年级最好从自己身边最熟悉、最感兴趣的静物写起,写成简单的观察日记。

随着年
级的升高,逐渐写特点不明显,最易视而不见的人和事。

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如对静物部分观察;对动态事物要分阶段观察;宽大的事物要
变换角度。

(2)有目的、有计划开展活动活动,做好写前准备。

纵观各册教材,没有提出明确
的观察要求而回忆写出的作文为数不少。

如果平时不积累,只是到了每次作文前才告诉学生准备其效果,有些学生能做到文章
内容的较具体、主题正确也较鲜明,但没有思想深度,写作水平停留在某个层次上,很
难向前跨越。

如何指导他们深化主题,使文章更上一个层次,较少行的办法是结合学生写
作中所写的生活中的事情,从现象到本质、到社会意义作进一步的分析、开掘。

初中一年级学生第一学期的写作要求主要学习记叙生活经历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

这就是说,应先教会学生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

也只有从生活真实写起,学生才能说真话、写真事、有物可写。

但有些学生不是写太
简单,就是像记流水帐,毫无特色,这就需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自己所写的材料进行必要
的加工、丰富文章内容。

我在初一某一次记事作文中发现了好几篇作文,事物本身都很感人,描写生活中的真
人真事,但文章就像光杆树木,没有干枝和树叶。

如某生写了暑假前一天中午放学,走到
家里,肌肠辘辘,却不见母亲人影,饭也没有做好,心中很火,来到桃园本想发发脾气,
却见母亲满头大汗,刚从桃林中走出,于是主动回家做饭给母亲吃。

显然,该生所写的材料好,问题在于对事物观察不细致,更不会艺术加工。

如当时的
环境、人物的外貌等都没写出来,自己的感觉也没有很好品味。

藏克家说:想象的丰富与否,决定于对生活的深入和对宇宙万物的观察思考,是否了
解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相互关系。

我要求该生把看到母亲的劳动场景详细写出来,并且
把自己的不同感受写出来。

该生很认真的思考了一会,对自己所写的事认真加工,对天气的热进行了环境描写,
对妈妈钻出桃林时“热”的外貌进行了刻画,对自己见妈妈的前后心理变化进行了描写,
吃不到饭蚶地的埋怨→看到大汗淋漓感动时妈妈的内疚→想到每年吃到妈妈种的水蜜桃时
的感激→由衷地对勤劳能干妈妈的赞颂。

深入生活,要独具慧眼,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
捕捉力。

许多作家善于把那些细小卑微的事放大,善于把那些稍纵即逝的变化放慢写,他们的
作品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体验生活的范例,鲁迅把人力车主动搀扶跌倒的老妇这一件事放大,写成寓意深刻的《一件小事》,歌颂了劳动人民无私无畏的可贵品质,揭示了进步知
识分子的时代光芒,朱自清《背影》描绘了一幅父爱子的永恒图画。

他们的作品成为我们
学习典范往往不理想。

为了在准备阶段做到明确要求,心中有全局,在学年前,把每学期的几次作文题材范
围及训练要求分类列成表格,然后从整体着眼,拟定出。

所谓积累,不单纯指笔头好词佳句的积累,还包括孩子作为一个主体对于生活的丰富
感悟。

习作与阅读是密不可分的,习作的核心是“我手写我心”,即要达到心中有话不吐不
快的境界。

这其实不难,阅读和生活是习作最好的老师,珍视这种学习资源的过程,孩子
就获得了提高。

一是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

语汇是文章的细胞。

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

平时广泛阅读书籍、报刊,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

生活中还可以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记在随身带的小本上。

日积月累,作文中表达的语言也会不落俗套。

二是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和梳理。

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孩子们会每到作文时
就去搜肠刮肚,依赖家长或者网络。

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是,深入生活去积累素材。

写日记、写观察笔记如果觉得困难,以写微日记(三言两语式评点)、做图文并茂的心情日记等形式为主要途径,及时记
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

记录时要抓住最核心的、最触动自己的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

这样,习
作素材就变得有血有肉。

三是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

观点是文章的灵魂,平时遇到事情要深入思考,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孩子没有形成这样的习惯时,就需要家长去引导。

比如,每天有固定的“亲子互动聊天”时间,让孩子畅谈他最想谈的内容,适时点拨。

家长还可以帮助孩子以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成语、谚语、歇后语)来点评。

小学生初学作文,往往犯内容空洞的毛病,而且有的学生到小学毕业了,还只能写二、三百字。

其原因都是作文写不具体。

如何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
方面着手。

指导积累素材,为“写具体”提供丰富的表象。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这说明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

而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尤其对指导学生积
累写作素材,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写作能力提高的关键。

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丰富多
彩的生活、千姿百态的事物是学生写作的源泉,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多观察。

不仅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还要用脑子去想。

要求他们时时留心身边的人和事,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学生一旦养成了随机观察的习惯,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就会不断增强,从而头脑
里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

指导学生通过实物观
察学生凭空想象是写不出真实感人的作文的。

因此,引导学生观察时,也可以把观察的实物引进课堂,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可以边观察、边思考、边表达、边练笔。

例如,在一次写植物的外形特点的作文时,我把学生带到校内的花坛边,望着满花坛盛开的菊花,学生个个欢呼雀跃,我乘机引
导学生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了菊花的茎、叶、花等各部分,又引导学生观察了花的形状、颜色等特点,通过仔细观察,再加上老师的及时点拨,学生入了门,上了路,改变了
那种一上作文课就愁眉苦脸,无从下笔的局面。

指导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小学生的阅历是有限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某种意义
上弥补了这一局限性,有利于积累材料。

在活动中观察,教师一定要现场指导,先让学生
说观察到的事物,然后纠正观察的不足和语言组织的不足,使学生及时、准确、生动地把
观察到的事物“翻译”成语言,养成仔细观察,捕捉观察素材,认真思考的好习惯,从而
提高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

读写紧密结合,教给学生“写具体”的方法。

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
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


教师应充分利用范文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使学生逐步掌握写具体的方法。

如《鸟的天堂》这一课写作训练指导的侧重点是学习观
察事物要注意静态和动态。

在“读”的教学中,分析“静”态时,先指导学生注意作者的观察顺序:远看“那是
许多枝叶茂盛的榕树”,近看“真实一株大树”。

这里由远到近,由整体到部分,部分又
分层次:“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

许多根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指导学生分析“动”态部分时,要注意动词的运用和写法。

先写“面”:“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


再写“形和声”:“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

”最后写“点”:“一只画眉鸟飞了起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


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了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特点之后,在作文训练中就运用所学进行仿写等训练,并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观察描写事物的方法去进行写作练习。

精心设计练习,帮助学生突破“写具体”的难点。

教师应把观察、阅读与片段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指导学生片段训练中,运用阅读中学到的方法,把所见所闻中得到的材料写具体。

无论是写“见”还是写“闻”,指导时要重视细节描写。

如写“清晨,我看见老人们在打太极拳。


老师可以用提问法启发学生思考:清晨的天气怎么样?什么样的老人们在怎样的地方打拳?打拳时动作、姿势及其变化情况怎样?这些问题中得“怎么样”就是为使学生先具体回忆观察所得,以利于写出来时不仅有情节程序,而且有细节描写。

要使学生明白,没有细节描写,要具体生动是不可能的。

而要有细节描写,就必须运用具体的回忆联想以及想象。

有些文章还要重视“色彩描写”,色彩描写对写景的作用很大,是把文章写具体生动的途径之一。

老师平时要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作者对色彩的描写和观察。

如《可爱的草塘》一课中对北大荒的草作了这样的描写:“……浪花翠绿翠绿的,绿的发光,绿的鲜亮……仔细看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处的呈翠绿色……”这里短短一节文字中写了绿草、白云、蓝天。

色彩非常鲜明,绿色还根据远近的不同分出鲜绿、翠绿、墨绿。

这样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所以重视“细节描写”和“色彩描写”有益于克服内容空洞、抽象的毛病。

总之,作文教学要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致力于培养学生自立作文的能力,突出学生的练。

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并结合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提高对作文训练的兴趣,这样学生才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福山中心学校美玉小学冯琼转
写一篇完整的文章如同组装一部机器,句子就好比是这台机器的零部件。

只有先把各种标准零件制作好了,才能组合成一台合格的机器。

因此,我认为在平时教学中先指导学生把文章的句子写具体。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造句、扩句、比较句子,使学生在观察和比较中有所感悟。

例如,用吹拂一词造句,我出示这一组句子:1.微风吹拂着柳枝。

2.微风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