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精神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精神培养
作者:王集会
来源:《速读·上旬》2017年第02期
摘要: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全方位设计解决方案,通过加强蕴含了创新意识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有效的组织实施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关键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校园文化;生涯规划;角色扮演
普通高中教是一种高层次的基础教育,肩负着提高国民基础素养的责任,肩负着为高校培养预备人才的重任。虽然普通高中不是人才培养的“终端”出口,但是,高中阶段教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至关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一、校园文化建设是实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最佳载体和最有效的途径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运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全方位设计解决方案,并从中找出最优的、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在学校各种教育行为中,面对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唯有校园文化能全方位涵盖和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之中。而且,作为无形的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文化所具有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形式和手段都无法比拟的。
校园文化作为校园精神的一种体现,是全体师生在实践中集体认同的价值取向和情感追求,对其文化主体具有强大的整合力与感召力,从而激励他们为共同的目标奋发进取。通过加强蕴含了创新意识的校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行为、制度文化、活动文化建设,可以有效的组织实施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二、校园物质文化是实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物资载体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它是校园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活动文化的物质基础和外在表现。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体现“三个面向”方针,要体现国情、本地域情和校情,实行物质文化人文化、学科化、铭牌化。绿化、美化充分体现了本地特色和中外文化的交流。校园环境、绿化、美化、建筑、雕塑、铭牌、宣传栏、挂板、画像等,应集中展示伟人、思想家、科学家的治学态度和创新精神。这些体现了时代精神和地方的、校本的特色物质文化,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陶冶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养成尊重自然的科学态度,激发积极进取的创新意识。
三、校园精神文化是实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和文化内涵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取向、人文精神、道德情感、生活态度等意识形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教育理念、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等,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培育以创新意识为主要内容的校园精神文化对实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要大力倡扬创新精神。在师生的精神世界中培育要好奇,防止习以为常、不足为奇;要质疑,克服视而不见、熟视无睹;要求新,敢于革故鼎新、推陈出新,反对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要求异,敢于标新立异,善于同中求异、异中求同,避免见怪不怪,司空见惯;要求果,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切实动手、动脑解决问题,防止纸上谈兵、眼高手低、浅尝辄止。
四、校园组织行为文化是实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先导
学校的管理团队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决定和制约着学校能否实现创新教育。学校的管理团队在办学理念、育人模式、教师队伍建设和专业引领等方面起着先导作用。在校长负责制条件下,校长的理念更新尤为重要。学校的管理团队的组织行为和形象,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形象,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直接的、经常的、潜移默化的。学校管理团队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五、校园制度文化为实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准则和保证
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和活动的准则,科学的激励和保障机制是实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保障。
首先,科学的激励和保障机制是培养造就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的前提和保障。学校的创新教育目标需要通过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来实现,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觉运用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学文化影响和熏陶学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学校管理团队要通过制度激励和保障、通过校本的教师培训,激励和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对教师的发展实施专业引领。
其次,科学的激励和保障机制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学校只有建立了科学的学生考核评价制度,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产生积极进取的创新意识。
六、校园活动文化是实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活动载体和重要途径
校园活动文化是一种融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团体性和个性为一体的活动,是校园文化的活动载体和重要的存在形式。主要包括:各种形式的报告、讲座、读书会、媒体宣传(校刊、校报、宣传栏、校园广播、校园网络等),各种征文比赛、辩论赛、讲演赛、体育节、艺术节,各种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在校园活动文化建设中有两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值得特别提倡:一是生涯规划教育;二是模拟社会生活。尤其是即将实行的新高考模式,这两种形式的实践价值更加重大。
(一)生涯规划教育
在中学生中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是本世纪初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提出的农村中学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实验研究课题。生涯教育有效整合了职业教育、理想教育、德育和继续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对学校基础教育功能的扩展,是新课程背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延伸和补充,生涯教育能够考虑学生的未来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从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和社会的需求,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人生。
笔者曾参加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职业生涯教育项目组开展了《农村中学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实验研究》课题的研究与实验。近些年又在普通高中进行中学生人生规划的研究与实验。在高一新生入学后,组织开展人生规划讲座、班团会等形式,进行人生规划教育,印发《中学生人生规划书》,引导学生制定人生规划,进而科学的进行学业规划。对自己高中三年的学习目标科学定位,对自己文理学科的选课,体、音、美特长的分类选修,做出科学的定向。进入高二时,根据一年来的学习情况、个人兴趣和个l生发展需要,进行人生规划的修订。每届都有相当多的学生通过二次规划,调整了自己的学习目标,调整了文理学科的选课或体、音、美特长的分类选修,确立了高考的报考方向。进入高三时,在人生和学业规划的基础上,重点进行升学和择业指导,帮助学生报考和志愿填报。曾有一个学生希望未来成为一个医技工作者,操作X光机和超声诊断仪为患者诊断病情,但却不知如何考入相关专业。我们帮他查阅专业目录,凭借他选修的美术特长,指导他报考艺兼理,专业填报医学院校医学影像等医技类专业,实现了他的职业理想。
通过这些综合实践活动,把学生的人生理想与职业理想和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发了学生心中的兴奋点,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同时,通过人生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了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我校每届毕业生在800人左右,通过生涯规划、学业规划、升学指导,每年最终都有100多名学生通过报考体、音、美,进入理想的大学,进而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和职业,甚至周边其他地区的学生和家长都有来我校咨询的。
(二)模拟社会生活
受客观条件限制,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很有限,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多的只能通过校内的模拟社会生活来实现。通过组织学生社团活动,尤其是开展各种模拟社会生活实践活动,是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补充。可以结合人生规划活动,开展人生理想和职业理想的班团会、演讲会,让学生进入“角色”,“扮演”他未来希望的人生“角色”,向师生展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职业理想,说明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职业理想,在未来的社会“角色”中应该怎样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等。通过这种“角色扮演”,为学生最大限度地搭建了发现自我、认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