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物理八下《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公开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
2.能表述阿基米德原理并书写其数学表达式。
3.能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培养探究意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开展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3.经历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过程,进一步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2.通过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意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探究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教具准备
易拉罐、水桶、弹簧测力计、石块、细线、大烧杯、小烧杯、溢水杯、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
阿基米德出生在古希腊的贵族家庭,他从小热爱学习,善于思考,喜欢辩论。
有一次,国王要金匠给他做一顶金王冠,做王冠用的金子事先称过重量。
王冠做好了,国王听说工匠在王冠中掺进了白银,偷走了一些金子。
可是,王冠的重量,并没有减少;从外表看,也看不出来。
没有证据,就不能定金匠的罪。
国王把阿基米德找来,要他判断这顶王冠有没有掺进白银,如果掺了,掺进去多少。
据说,阿基米德是从洗澡得到启发,才解决了这个难题。
这天,他去澡堂洗澡,心里还想着王冠问题。
当他慢慢坐进澡盆的时候,水从盆边溢了出来。
他望着溢出来的水发呆,突然,快乐地站了起来:“找到了!找到了!〞阿基米德连衣服都来不及穿好,就从澡堂跑回家里。
原来,阿基米德已经想出了一个简便方法,可以判断王冠是不是纯金做的。
他把金王冠放进一个装满水的缸中,一些水溢了出来。
他取出金冠,把水装满,再将一块同王冠一样重的金子放进水里,又有一些水溢了出来。
他把两次溢出的水加以比较,发现第一次溢出来的多。
于是他断定王冠中掺了白银。
然后,他又经过一番试验,算出了白银的重量。
当他宣布这个结果的时候,金匠们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
他们怎么也弄不清楚,为什么阿基米德会知道他们的秘密。
当然,说阿基米德是从洗澡中得到启发,并没有多大根据。
但是,他用来揭开王冠秘密的原理流传下来,就叫作阿基米德原理。
直到现在,人们还在利用这个原理测定船舶载重量。
你知道阿基米德揭开这个秘密的原理吗?你想知道这个原理的内容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原理。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阿基米德的灵感
创设情境:指着漂浮在水面上的空易拉罐提出问题,易拉罐浮在水面上,用什么方法能让它浸没在水中呢?
方法1:用手把空易拉罐向下慢慢压入水桶中,如下列图。
问题:(1)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2)易拉罐受到的重力变化了吗?受到的浮力变化了吗?
(3)水面高度有什么变化?
(4)这些都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通过实验发现将易拉罐压入水桶的过程中,易拉罐所受的浮力越来越大,排开的水越来越多。
说明浮力的大小和排开液体多少有关系。
方法2:将易拉罐踩扁后放入水中下沉。
问题:(1)易拉罐为什么会沉下去?它受到的重力变化了吗?受到的浮力变化了吗?
(2)易拉罐踩扁后放入水中,什么变了?
(3)这些都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易拉罐的重力没有变,之所以会下沉,是因为它受到的浮力减小了。
易拉罐踩扁后,体积变小,放入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也变小了。
说明浮力的大小跟易拉罐排开水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小,受到的浮力越小。
方法3:将易拉罐灌满水后放入水中下沉。
问题:易拉罐灌满水后受到的重力变了吗?受到的浮力变了吗?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易拉罐灌满水后,受到的重力变大了,受到的浮力怎么变化不清楚。
思考问题:浮力的大小和排开液体多少是否存在定量的关系呢?
交流分析:根据上一节课我们知道,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它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现在根据阿基米德的故事,如果我们用“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取代“浸没在液体中物体的体积〞来陈述这个结论,可以得到: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它所受的浮力就越大。
教师引导学生统一说法,把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称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是不是和排开液体的质量有一定的联系呢?(m排=ρ液V排)。
排开液体的质量是不是和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有一定的联系呢?(m排g=G排)浮力的大小会不会和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有一定的关系呢?(步步引导、层层过渡)
由于物体的体积与密度的乘积等于物体的质量,可以进一步推想,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也密切相关。
探究点二:浮力的大小
实验探究: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
1.实验器材:溢水杯、弹簧测力计、石块、烧杯、小桶、水。
思考问题:①如何测出石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呢?②溢水杯中的水应为多少?③先测空桶的重力呢,还是先测桶和排开水的总重力呢?
2.实验步骤:
(1)如下列图,测出石块所受的重力G和小桶所受的重力G桶。
(2)将溢水杯中注满水,把石块浸入溢水杯中,让排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同时用小桶收集物体排开的水。
(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和水的总重力G桶,
则排开水的重力G排=G总-G桶。
(4)根据F 浮=G -F 弹,算出浮力,与G 排比较大小。
4.分析与讨论:
通过比较F 浮和G 排,得出结论。
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F 浮),浮力(F 浮)的大小等于被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G 排)。
用公式表示为F 浮=G 排。
讲述:上述结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被发现,称为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证明,这个结论对气体同样适用。
例如空气对气球的浮力大小就等于被气球排开的空气所受到的重力。
三、板书设计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1.阿基米德的灵感
影响浮力的因素⎩
⎪⎨⎪⎧液体的密度ρ液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 排 2.浮力的大小
(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用公式表示为F 浮=G 排=m 排g =ρ液gV 排
本节课采用探究教学方法,使学生明白阿基米德原理这一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这一原理的内涵,同时有利于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
学生通过讨论并在动手实验的根底上去验证猜想,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提出物体所受的浮力跟它所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的假设。
最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去验证这一假设。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意识地
引导学生主动地思考并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机。
第2课时
知识与技能
1.能应用浮沉条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2.知道密度计、潜艇、气象探测气球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认识浮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浮沉原理的学习,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
2.通过浮力知识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实验,激发学习欲望。
教学重点
知道密度计、潜艇、气象探测气球的原理。
教学难点
能应用浮沉条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金属箔、大烧杯、水、充有氢气的气球、没充气的气球等。
一、情景引入
复习上节课内容,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浮力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浮沉条件的应用。
探究点: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的浮沉原理
问题:你有没有方法让铁块漂浮或悬浮在水中?
学生活动:让铁块的密度变小,小到等于水的密度就能悬浮了,小于水的密度就能漂浮了。
问题:怎么才能使铁块的密度变小呢?
学生活动:根据ρ=m V
,可知有两种方法: (1)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大体积。
可将铁块压成薄片,包成铁盒,增大体积。
(2)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减小质量。
可挖掉铁块内部的铁,减小质量。
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将铁块制成“空心〞。
演示实验:将叠在一起的金属箔放在水面上,金属箔下沉。
将金属箔伸展开,叠成盒状放在水面上,金属箔漂浮。
轮船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1)轮船的原理:通过将密度大的钢铁制成空心,增大了体积,进而增大了排开液体的体积,从而增大了可以利用的浮力,使浮力等于船和货物的总重来实现漂浮。
(2)排水量:轮船排开水的重力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就可以承载更多的货物。
我们把轮船满载货物时排开水的质量叫作轮船的排水量。
即排水量=m 船+m 货。
思考问题: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时,
(1)它受到的浮力变大、变小还是不变?
(2)它排开的液体的质量变不变?
(3)它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变不变?
(4)它是下沉一些,还是上浮一些?
强调:同一条船在河里和海里时,所受浮力相同,但它排开的河水和海水的体积不同。
因此,它的吃水深度不同。
轮船漂浮,人们在船体与水面相平处用不同颜色画线作标记,表示轮船没入水中的深度,这条线叫作吃水线,最高吃水线表示最大的平安载重量。
2.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问题:潜水艇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相等,所以可以悬浮在海水中,可是它如何才能浮出水面呢?
讲解:潜水艇两侧有水舱,当水舱中充水时,潜水艇加重,就逐渐潜入水中;当水舱充水使艇重等于同体积水重时,潜水艇就可悬浮在水中;当压缩空气使水舱中的水排出一局部时,潜水艇变轻,就可上浮了。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潜水艇的浮沉。
学生活动:经讨论发现,悬浮的潜水艇排开海水的体积不能变化,所受浮力不能改变,只能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浮沉。
归纳总结:潜水艇的原理: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在水中的浮沉。
强调:潜水艇浸没在水下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相同。
3.气球和飞艇的升降原理
创设情景:释放一个氢气球,气球上浮至天花板。
现场吹一个气球,扎紧口并松手,气球降至地面。
问题:这两个气球都受浮力吗?为什么一个上浮,另一个下降呢?
学生活动:不假思索地答复是因为充入的气体不同,密度不同造成浮沉不同的。
问题:如何才能让气球浮在空中?
学生活动:讨论,利用浮沉条件的密度关系可知,向气球中充入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比方氢气、氦气等。
介绍热气球和飞艇的开展历程:氢气球——氢气飞艇——氦气飞艇。
问题:热气球、飞艇带着人飞上了天,实现了人们升天的梦想,可是它们怎么着陆呢?
学生活动:减小浮力,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减小排开气体的体积,比方热气球停止加热、飞艇放出一局部气体等。
归纳总结:气球和飞艇的升降原理:利用里面充的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空气产生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来升空;利用减小浮力来下降。
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利用浮力的知识来解释?
学生讨论后积极发言:如腌鸡蛋时,开始鸡蛋漂浮,后来下沉;煮饺子时,饺子熟了后会浮出水面;吹出的肥皂泡先上升后下降,等等。
三、板书设计
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第2课时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是围绕着“密度大的物体是如何实现漂浮或悬浮〞这个问题进行的。
上节课由阿基米德原理公式的变形得到物体浮沉与密度的关系之后,这节课提出如何使铁块漂浮的问题,学生自然会想到减小密度的方法。
通过对密度公式的分析得出轮船和潜艇的浮沉原理。
这样的安排,使知识点之间过渡自然,层层递进,利于学生接受。
据此得到“空心〞这一实现密度大的物体漂浮或悬浮的重要方法,最后我们还共同探讨了气球和飞艇的升降原理。
吃水线知识的教学是对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也让学生认识到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表达“STS〞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