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南通港口物流转型研究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通港口物流转型研
究分析
项目编号:2012N06
南通市软科学研究课题
研究报告
课题名称南通港口物流转型研究
课题负责人宋丽霞黄元宰
承担单位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市经济学会结题日期2013年4月18日
南通市科学技术协会
二○一三年制
南通港口物流转型研究
摘要:在面临资源与环境、能力等多重约束情况下,南通以港口物流转型升级促进港城互动与协调发展,首先需要明确历史使命和提升将优势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其次,需要以港口物流整合实现港口、产业、空间三位一体,以完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为导向,同时推进需求市场、物流服务与产业环境建设。

然后,以“智慧港口”为目标,以“一体化物流”为取向发展港口物流;实现临港工业集群与港口物流发展的融合互动;对物流园区与物流中心合理规划,优化布局;国际化集团化特色发展;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互动发展;港腹联动发展;物流的多业态发展;并进一步探索以信息化为基础转型发展、整合供应链上下游资源创新发展、低碳发展的战略。

关键词:港口物流;港城关系;互动发展;配套推进;网络化
1 南通以物流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必要性
1.1 物流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巨大促进作用
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装备发展的大量投资产生“投资乘数效应”,并引导各种生产要素聚集;区域物流的发展能满足工农业生产与贸易需要,降低企业生产与交易成本,对这些产业的发展产生前向拉动效应;区域物流发展还将以后向推动效应带动钢铁、能源和物流运输设备与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同时,实体企业的发展会产生旁侧效应,由此辐射带动服务业的发展,实体产业与服务产业发展的梯度推移和区域经济内在联系的加强,将会促进优势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最终,区域经济一体化得以形成(见图1)。

南通县域经济相对强大(5个县都是全国百强县),要进一步整合经济增长要素,实现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物流业的发展与区域一体化显得更加重要。

1.2 港口物流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作用
港口物流是特殊形态下的综合物流体系,具有多式联运网络枢纽、供应链重要节点、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点、面向国内外市场的窗口、增值服务基地和资源配置中心等重要功能。

因此,以港口物流为中心,提高南通物流业集约化程度,促进南通区域经济结构合理布局与城市功能完善,优化城市产业环境,推动产业集群升级,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协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见图2)。

2 南通港口与城市互动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2.1 港口城市的发展规律
港口城市的功能演化一般都遵循“生长期→发展期→成熟期→后成熟期”的规律,相应地,港口城市的经济发展阶段为“初级商港经济阶段→港口工业经济阶段→
多元化经济阶段→城市自增长阶段”,港口作为水陆联运的界面,其运输中转功能、区位优势、交易市场、资源配置等综合功能逐渐得到的充分发挥。

港口城市的空间演化普遍遵循“港口城市形成的初始阶段→港口城市的膨胀阶段→港口与城市分离阶段→港口从滨水地区的撤离阶段→滨水区域再开发阶段”的规律,港口与城市的关系也相应经历着“松紧”的不断转化。

2.2 港口与城市互动发展是南通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
产业与空间的协调与互动是港口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以港口为中心的共生产业、依存产业和关联产业在地域空间上不断集聚,有机结合,其“波及效应”对周边区域的社会生活、经济结构、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等产生深刻影响,构成了港城关系的产业链与空间链。

依托港口布局的临港产业所形成的“产业集聚”带动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港城一体化因此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集疏运体系连接了港口的腹地,也使腹地与港城经济融为一体,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从世界主要港口城市(例如:新加坡、香港、鹿特丹、安特卫普、纽约)的成功经验来看,港口与城市的互动发展是港口所在城市乃至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南通也不例外。

3 南通港口物流业发展现状、瓶颈和发展环境分析
3.1 发展现状
(1)港口和通道建设加速。

2012年实施了22个重大港口和通道项目,其中:洋口港区中石油江苏LNG项目投产,10万吨级航道建成,10万吨级石化码头开工;吕四港区10万吨级挖入式港池基本完成前期论证,东灶港作业区建设进展顺利;连申线航道整治快速推进;沿江14个码头扩能升级;崇启大桥通车,通洋高速、临海高等级公路加快推进;海洋铁路基本建成,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进展顺利;兴东机场飞行区改扩建工程竣工;火车站北物流园等项目开工。

(2)物流业务不断发展。

近年来,南通物流业务量持续较快增长(见表1),2012年南通物流总量突破4亿吨,物流业实现增加值达235亿元;重点物流企业不断向现代物流发展,已有9家国家A级物流企业、13家省级重点物流企业;重点物流项目的建设加快推进,例如: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农产品物流园区之一的华东农副产品物流交易中心已开始营业。

表1 :2008年~2012年南通市物流业发展现状
注:*为不包括水路货运量;资料来源:历年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2 发展瓶颈与发展环境
3.2.1 发展瓶颈
(1)物流资源浪费与不足兼存。

沿江深水岸线几乎开发完毕,货主码头数量过半且利用率低、深水浅用等问题严重;现有车辆、货主码头及仓储设施使用率不高,新型物流设施与设备缺乏;例如:沿江现有万吨级以上码头中,集装箱专用码
头仅狼山港区的2座,吞吐能力只有37万标箱,且码头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能力严重不足,不能适应集装箱业务发展的需要。

(2)物流增值功能不强。

主要表现在:经港口运输的大宗散货主要是生产性原料,绝大部分为简单的货物中转,不在南通加工增值;未形成以信息技术支撑的运输、仓储、加工、包装等一体化供应链,对南通港城一体化的促进机制作用尚未充分发挥;集装箱空箱率高达47.6%,集装箱吞吐量中32%为顺达集团的商品箱;代表港口城市外向度与发展水平的集装箱生成率与外贸集装箱生成率很低,而且下降趋势明显,与苏州差距继续拉大(见表2、图3、图4)。

表2 : 2008年~2012年南通市与苏州市港口物流现状简况
资料来源:南通市与苏州市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图3:近五年南通与苏州集装箱生成率(2008年-2012年)
图4:近五年南通与苏州外贸集装箱生成率(2008年-2012年)
(3)物流企业规模偏小且功能单一,服务能力弱。

在100多家物流企业中,物流主营收入2亿元以上的仅占5%,能够提供综合物流服务功能的不到5家。

(4)物流成本偏高。

主要原因:交通基础设施不配套,南通市连接港口的专用铁路尚未建成,港口货物须经公路中转至铁路,增加了物流成本;南通市企业物流理念落后,稍上规模的企业从原材料到产品运输极少外包,致使物流效率低,增加了物流成本;物流企业负担过重和物流用地价格偏高。

(5)集装箱货运周期长。

主要因为:一是通关效率较低。

目前,上海实行
“5+2”无假日预约通关、区域通关、无纸通关等制度改革,通关时间最快1小时,而南通通关时间需要2~3天。

二是集装箱航班少,船期不准,直达航线少。

(6)港城信息网络化水平不高,网速较慢;港口集疏运体系不完善,能力严重不足,港城空间联系的纽带不牢固,港城一体化发展任务仍很艰巨。

(7)物流园区(中心)的规划建设相对滞后,物流园区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物流产业集群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未能很好体现。

3.2.2 环境条件
(1)地理环境:南通具有三面环水的半岛型地理区位优势,与上海隔江相望,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双重优势于一身,位于世界第六大城市带,兼有内陆和海外两大经济和物流辐射扇面。

(2)经济环境:近十年来,南通GDP年增速均在12%以上,2012年GDP超过4500亿元(见表2),为物流业的发展夯实了经济基础。

(3)政策环境:《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南通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2003-2020)》顺利实施,为南通港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机遇与良好的环境。

(4)竞争环境:随着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以及跨江合作与沿海开发深入实施,长三角经济较发达的第一梯队城市物流业飞速发展,加剧了区域物流的竞争度。

4 加速港口物流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对策
4.1 总体思路
以港口物流整合实现港口、产业、空间三位一体,以完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为导向,同时推进需求市场、物流服务与产业环境建设,加速港口物流转型升级,促进港城互动与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加快南通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与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与物流中心城市建设。

这首先需要明确使命和利用优势。

找准南通在两大国家战略中的功能坐标,就是明确其纽带与示范作用,只有明确这个伟大使命,才能充分把握机遇,提升将优势转化为现实的能力,以过江通道和综合运输体系为纽带,以良好的环境条件和丰富的土地资源为载体,加强与江南城市群的港航系统、基础设施、城市管理、科研开发、客运旅游等方面的立体式跨江合作,全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4.2 路径与对策
4.2.1 以“智慧港口”为目标,以“一体化物流”为取向发展港口物流
顺应国际港口物流的发展趋势,南通港应以“一流港口设施、一流网络技术、一流物流人才”建设柔性化的“智慧港口”,提供一体化的港口物流服务,实现“装卸服务型→物流服务型,数量规模型→质量效益型,产品中心型→营销中心型”港口转型发展。

(1)大规模更新改造物流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

首先,将沿江和沿海主要港区的所有公用泊位纳入南通港口集团的统一经营管理之下以集约化经营;其次,技术
改造码头装卸机械,提高狼山港区码头前沿和堆场装卸机械的操作效率与可靠性,配套升级软件系统,提升南通港口综合物流园区的核心作业能力。

再次,优化提升集疏运系统能级,以高等级道路及/或航道将南通所有工业园区与物流园区、港区连接,尽快完成“二纵一横、五条专线”铁路网络建设,构建“半岛型”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最后,通过贷款优惠、产学研合作、税收支持等方式,对重点物流企业的物流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给予实际支持,使南通物流企业的软硬件水平尽快达到国际水平。

(2)快速实现信息网络化:以信息科技(ICT)为基础平台推动和重组港城网络服务体系,使港口产业与城市产业实现深度化、网络式的互动发展,促进南通从功能单一的传统港口发展成为多式联运中心和区域供应链管理中心。

可建立以南通港口集团为主导的港口网络服务体系并延伸到全市:以港口为中心的公共信息平台,提供物流信息服务,增强港口吸引力和竞争力;通过示范项目推进高科技(如物联网)在港口物流中的应用;组织船东、货主、船代、货代、海事、保险、海关、商检、陆运、贸易、金融服务业等加入系统中,协调相互间的业务关系和工作流程,达到多方资源共享和高效运作,提高物流效率并降低成本;以因特网为基础编制软件实现信息自动化,扩大信息系统的用户面;通过市场竞争推动各种物流公司和信息服务公司提供更多的物流信息服务。

(3)培养与引进优秀国际物流人才。

塑造自由宽松、富有吸引力的人文环境;依法办事,推动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注重引导,认真借鉴美国硅谷与台湾新竹创业精神,培育开放、宽容、自由、交流的创新氛围,吸引留用既精通物流运作又熟悉国际商务的中高端国际物流人才;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培养国际化物流人才。

(4)以港口为综合平台整合港口物流供应链。

按照全球供应链运作模式,进行口岸作业流程再造,将冗余环节坚决剔除,解决低效环节效率问题,协调各必须环节的发展,重点推进物流系统化工程;主动与国际物流标准对接,通过物流标准化构建区域物流与国际物流通畅便捷的接口;健全信用制度,为第三方物流发展奠定基础;将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环节整合成“一条龙”服务,发展一体化物流。

以供应链一体化为标准将港区打造成为全球供应链的一个环节,使国际物流在此顺畅快速流过,同时,在港区周边布局港口物流园区并将其打造成为区域性物流中心,为临港产业提供集群基础。

例如,可以借鉴上海罗泾港与浦钢公司的合作经验,建设综合性港口与企业物流链及生产链一体化系统。

同时,在南通港口综合物流园区,重点发展一体化分拨链及其先进的信息支持系统,并与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进程相结合,以满足个性化物流服务需要。

4.2.2 实现临港工业集群与港口物流发展的融合互动
(1)南通各港区统一规划布局。

站在全球价值链高端的战略高度,统一布局规划临港工业集群与港口发展的方向,避免各港区孤立地编制和执行各自的发展规划,同时充分考虑到现实和未来的发展需要,以港口开发建设为纽带,实行区港联动,港城一体化发展。

(2)以港航联动发展与物流通道网络化为抓手实现南通沿江与沿海一体化发展。

以密集的内河航道连接河港与海港,建设面向未来的“江海组合港”;江海联动,港航联动,实现江海港区间航道的深水化,大力推行船型标准化、安保与应急体系建设。

同时,大力提升各港区间物流通道的通达性与网络化水平。

(3)以临港工业集群与港口物流服务为重点。

发挥港口吞吐量增长及其结构空间潜力,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港口物流发展战略现实的切入点。

临港工业集群能够带来巨大的港口吞吐量并实现吞吐货种结构调整优化,拓展港口功能和服务能力,是港口现代化发展的三级发动机之一。

对于南通来说,要重点推进船舶与海洋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石化和家纺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产业配套能力,拉长产业链并延伸港口物流服务。

同时发展肠衣、水产品、光伏、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集群。

港口的地位作用正从功能开发转向资源配置。

南通港转型发展与整合发展相结合,需要从单一的运输、仓储等分段服务,向原材料、产成品到消费者全过程的物流服务转变,以合理运输完成运送程序,发挥物流最大程度的效率与效益。

这需要调整港口内部经营结构,建立完善的港口物流管理系统,提高物流服务功能和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同时需要加强与上海港的功能互补与联动发展。

4.2.3 合理规划,优化布局
物流园区(中心)规划布局的原则是:环保优先,综合开发;适度超前,留有余地;互动发展,配套推进。

遵循该原则,应重点优化布局南通市区、开发区、运河区的物流园区。

将南通港口综合物流园区建设成为南通物流业核心园区,将运河桥物流中心升级为内河港口物流园区,与此同步,配套建设港闸物流中心及其他若干相应的物流中心与配送中心。

将南通开发区物流中心升级为物流园区,配套建设苏通科技产业园物流配送中心与锡通科技产业园物流配送中心,并加紧建设兴东机场物流中心。

通过调整规划与优化布局,以三大物流园区为犄角,以若干物流中心为支撑,以物流通道网络为骨架,在南通市区与市郊范围内尽快形成顺畅高效的物流体系,为跨江联动与跨国合作搭建高效的物流服务平台。

4.2.4 国际化集团化特色发展
在加强与国内一流工业企业与物流商合作力度的同时,加大对跨国工业企业与国际物流营运商的招引力度,工业与物流配套推进,拉长产业链,延伸物流服务,将南通的工业与物流产业垂直嵌入全球高附加值的价值链与供应链网络。

引进国内大产业集团,同时洽谈引进其战略合作伙伴投资建设物流配送中心或进驻物流园区。

鉴于跨国公司40%以上的销售总额和49%的国外销售集中在化学工业、机器制造、电子工业和运输设备等四个较适合发展集装箱港口物流或散杂货港口物流的部门,应重点加大对这些部门跨国公司的引进力度。

考虑到已有的产业基础及发展规划,南通应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要载体,加强对石化产业与装备制造业跨国公司的招引力度,拉长产业链,大力培育物流需求市场。

4.2.5 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互动发展
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之间是基于地域关联、结构关联、功能关联、目标关联的互促发展关系。

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能大大加快区域内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等功能要素发展,完善产业集群的环境要素,加快知识与信息的传播与应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从而支撑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与港城的互动发展。

根据“中心—外围”经济理论,产业的转型升级不能单纯依靠产业转移实现,因此,在将南通建设成为世界产业转移“洼地”的同时,要重点扶持本土企业创新发展,鼓励和引导跨国公司和产业集团在南通设立研发、销售、营运机构,拉长产业链并共同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为此,首先应加强长三角区域联动,与长三角教育科研机构紧密合作,邀请其深度参与南通经济开发进程,共同构建长三角区域创新联盟;其次,依托南通工业园区加快推进优势与特色产业集群,带动形成区域产业创新系统;再次,以南通市区经济为中心,以县域经济为支点,以物流产业为平台,推进南通经济增长极和区
域创新体系发展;然后,在培育“内源动力”的同时,大力引进“外源动力”以外促内,内外结合,“双轮驱动”培育区域创新体系,具体应以苏通科技产业园与锡通科技产业园为主窗口,面向国内外,把培育区域的吸纳应用能力作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

最后,优化创新氛围、置业环境与宜居环境,吸纳全国乃至全球创新人才,发展区域研发中心,进一步增强竞争优势,使科技、创新、人才和环境成为南通优化提升港城关系的关键所在。

4.2.6 港腹联动发展
成立江苏沿海港口联盟,明确其对话与合作机制,使得江苏沿海三港在港口费率、装卸价格、竞争内容等方面取得共识,各找特色,合作竞争,共同发展。

南通港应加大陆向腹地的市场开发力度,以合作共赢、互动发展为理念,以物流网络为平台,加大合作力度与服务范围,在“无水港”建设、产业合作等方面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稳定港口货源的同时尽快为中西部打开新的便捷开放通道,实现国家的战略初衷。

4.2.7 物流的多业态发展
南通除了要继续提升传统的仓储、运输、贸易、港口、铁路、公路、航空等领域的物流企业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之外,还需整合专业市场,重点发展化工物流、钢铁制品物流、建材物流、粮食物流、纺织品物流、冷链物流以及综合物流;并在仓储、运输、综合服务等基础上,扶持一批专门从事流通加工、货物配载、连锁配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供应链管理、物流园区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多业态物流企业,培养更多的A级物流企业。

4.2.8 以信息化为基础转型发展
在推广信息化的基础上,大力提升港口作业效率,推动南通由区域大港向强港转型;通过资源整合与业务调整,提高盈利水平,由数量型港口向效益型港口转
型;实行多元化经营,由主业驱动向产业驱动转型;主动决策,垂直嵌入全球有竞争力的供应链,从码头运营商向全球供应链运营商转型;通过员工培训、企业文化塑造、绩效管理等多种方式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与创造力,提高港口营运管理水平;树立竞合发展理念与国际化经营理念,强化市场经营理念,提高港口经营战略规划与管理水平,扩大业务范围。

4.2.9 整合供应链上下游资源创新发展
战略创新,构建广泛的船、港、货、运、储、代、供等联盟,整合与调度供应链上下游资源,加快实现港口由“拥有资源→控制资源”、由“被动生成物流→主动生成物流”转变;科技创新,加大科研投入,主动把信息技术嵌入集装箱与散杂货运输技术,使电子信息产业与港口物流互动发展,既大大提升港口的物流服务和资源配置能力,也为南通市服务行业广泛深入地介入港航领域搭建平台;产业创新,优化产业环境,致力于本土服务业的创新发展和网络式合作,并基于信息科技的研发及应用将南通建设成为科技与信息基地,打造面向服务经济的港城职能关系,逐步实现“工业经济→服务经济→知识经济”的路径发展;管理创新,采用柔性化的管理机制方式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基于顾客需求不断开发新的综合物流服务,促进城市产业发展,密切和优化港城关系,形成不同于传统模式的区位优势和竞争优势,即高效的港口与运营商环境、产业配套能力、劳动力素质、环境品质等新的成本优势。

依托高等院校与南通市政府联合组建南通港口物流中心、南通物流规划研究院等研究机构,组建港口物流创新服务中心,强化与国际知名的专业供应链咨询机构合作,大力开展物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研究,并在实践中推进港口物流企业与相关研究机构合作,形成创新研究、创新应用的良性循环。

4.2.10 低碳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