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质与性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质与性格
一、气质与性格的一般概念1.什么是气质:
(1)气质的定义: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稳定的动态特征。

气质是受遗传
影响最大的人格心理特征。

能力和性格也属于人格的心理特征,但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很大。

气质的稳定性体现在各种活动中,具有跨时间、跨情境的特点。

(2)气质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02论述)论述人类气质及其在生活中的意义。

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稳定的动态特征。

气质是受遗传影响最大的人格心理
特征。

能力和性格也属于人格的心理特征,但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很大。

气质的稳定性体现
在各种活动中,具有跨时间、跨情境的特点。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气质特征,气质影响着人的实践活动。

a、气质并不决定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和社会价值。

好人和坏人的性情没有直接的区别。

每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和消极的一面。

任何气质都可能是良好性格和杰出才能的催化剂,
也是一个人发展的绊脚石。

b、气质特征是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

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重视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

用人单位利用心理学进行人才选拔。

而个人选择职业也根据自己的特点结合职业的要求。

只有通过了解自己的气质特征,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气质优势,克服其不利一面因素。

c、气质是教育的基础之一。

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学生的气质特征,对于搞好教育教学,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克服不同气质的消极特征,还
要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气质的优势,使他们在学校生活中更好地发展。

2.什么是性格
(1)人格的定义:
性格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较为稳定而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2)性格的结构特性:完整性、复杂性、稳定性、可塑性。

(3)性格的类型:
根据主导心理功能,它被分为人格类型:根据智力、情感和意志三种心理功能中哪一
种是主导的,英国心理学家佩因等人被分为理性型、情感型和意志型。

根据文化生活的形式区别性格类型: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提出,分为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权利型、社会型和宗教型。

根据个体的独立程度,人格类型分为服从型和独立型。

(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区别。

性格和气质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它们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
首先,性格和气质的本质是不同的。

由于性格受后天环境的影响更大,因此具有明显
的社会化特征。

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条件下,人们的个性是完全不同的。

气质是人的心理
活动和稳定行为的动态特征。

它受遗传影响很大,人与生俱来的气质差异更为明显。

其次,人格和气质的生理基础是不同的。

气质的生理基础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特征,气质的特
征也来源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特征。

因为高级神经系统不受生活条件的影响,所以气质
有很大的稳定性。

性格的生理基础是两个方面的“合金”。

一方面,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
对性格有影响,另一方面,通过经验建立的临时神经联系系统对性格起主导作用。

人格的
基本机制是建立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基础上的条件反射系统。

2.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性格与气质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一方面,基于后天经验的性格可以掩蔽和
改造气质,指导气质的发展,使它更有利于个体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

另一方面,气质也
会影响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和行为风格,使性格带上某种气质的色彩。

而且,气质还影
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对一定的性格特性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

虽然,气质对性格的形
成与表现发生一定的影响,但它并不决定一个人最终形成什么样的性格。

研究表明,气质
不同的人形成相同的性格品质是可能的,而同一气质类型的人也可能形成不同性格。

二、
气质理论
1.气质的体液理论:
古希腊最著名的气质学说是希波克拉底提出的气质体液说。

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体含

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

生物体的状态取决于这四种体液的适当组合。

这种观点经过不断的演变,逐渐形成了一种理论,即根据体液的特点,气质可分为四
种类型:血性、粘液性、胆汁性和抑郁性。

这四种气质类型的区别是因为主要体液不同。

以血液为主的被称为血性,以粘液为主的被称为粘液性,以黄色胆汁为主的被称为胆汁性,以黑色胆汁为主的被称为抑郁症。

2.气质的神经动类型说:巴甫洛夫在实验研究中揭示,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兴奋和
抑制有强度、平衡、灵活性三种特性。

根据这三种特性的结合,巴甫洛夫将动物的高级神
经活动分为四种类型:强而不平衡型(不可遏制型);强、平衡、灵活型活泼型);强、平衡、不灵活型(安静型);弱型。

表12.1高级神经型和气质型神经活动型不可阻挡的活跃型安静型弱型强度强-强-弱
平衡不平衡灵活性不灵活气质型胆汁性血性粘液性抑郁品质3。

其他气质理论:(1)气的体型理论
德国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克瑞其米尔认为,人的身体结构与气质及所患精神病种类
是紧密关联的,体型决定人的气质。

经过总结,他把人的体型划分成三类:肥胖型、细长
型和筋骨型。

每一类体型易患的精神病分别为:肥胖型易患躁狂症;细长型易患精神分裂症;筋骨型易患癫痫症。

美国心理学家谢尔顿也是体型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通过分析数千张大学生的照片,
他提出了身体形态的三个维度:内胚层型(柔软丰满)、中胚层型(发达健壮)和外胚层
型(高大瘦削)。

他发现气质和体型之间的相关性高达0.80。

(2)气质激素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气质特点是由不同的内分泌腺所致。

根据内分泌腺的发达情况,把人分
成各种类型:甲状型、脑垂体型、肾上腺型、副甲状腺型、性腺型。

虽然内分泌腺的活动与人类的性情有一定的关系,但它受高级神经系统的调节。

因此,简单地将性情归因于内分泌腺活动是不合适的。

内分泌腺的活动并不是气质差异的唯一原因。

3、人格理论
1.性格的类型理论
(1)荣格的内向与外向理论
荣格的人格理论帮助人们从内外倾的角度理解性格的差异。

荣格依据力比多(心理能量)
人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外向型和内向型(或外向型和内向型)。

性欲指向外部的人属
于外向型人格,性欲指向内部的人属于内向型人格。

他还提出了四种思维功能,即感觉、
思维、情感和直觉。

结合内向和内向,荣格提出了八种人格类型。

八种人格类型及其特征分别是:思维外倾型,情感外倾型,感觉外倾型,直觉外倾型,思维内倾型,情感内倾型,感觉内倾型,直觉外倾型。

(2)威特金的场依存和场独立理论:
威特金认为,人的活动有一个核心,即认识。

人是按认识来活动的。

按照人认识的基
本方式,可以将人分为两类:一类属于场独立型;另一类属于场依存型
场独立型:人们的认知以自己存储的信息为参照系,属于场独立型。

场依存型:人的认识以认识对象所处的客观场合为参照系统,属于场依存型。

(3)
艾森克的性格三维度说:
艾森克认为,除了内向和外向外,性格差异还具有稳定性和现实性
艾森克发现,性格差异除表现为内外倾以外,还有另外两个维度:稳定性和求实性。

艾森克根据三个维度将人划分为八种类型:
内向、稳重、现实;内向、稳定、不切实际;外向、稳定、现实;外向、稳定、不切
实际;内向、现实、稳定;内向、现实、不稳定;外向、现实、稳定;外向、现实、不稳定。

2.性格特质理论
(1)奥尔波特的理论:
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奥尔波特分析了名人日记、书籍和自传中各种具有代表性的人
格特征。

他认为人格特质是个体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的内在倾向,是人格的基础。

它由遗
传和环境因素决定,并对个人行为产生激励作用。

奥尔波特将人格特性分为两种:一般特质和个别特质一般特质和个别特质一般特质和
个别特质一般特质和个别特质。

一般特质是指由人们生活的共同环境造成的,反映社会的
习俗和价值,它们是人格的共同部分,因而不能作为个体问的区别特性,而且会随社会标
准和习俗的改变而改变;个别特质是由个体生活的特定环境造成的,它是个体互相区别的
主要特质,决定着个体的行为方式。

奥尔波特进一步将主要性状分为三种类型:一般性状和次要性状。

Allport还将个性
特征与习惯和态度区分开来。

(2)卡特尔的16个个性因素表明:
心理学家卡特尔以特质概念为理论基础,用因素分析的方法,经过20多年的努力,
提出了16种因素或根源特质。

其理论被称为“特质因素分析理论”。

卡特尔认为,特质是一个人相对持久的反应倾向。

只有彻底了解一个人的特征,我们
才能预测他在特定情况下的行为。

卡特尔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把特质区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表面特质是由一些互相
联系的特质形成,它表现了若干因素的重叠影响,这些特质不那么稳定和持久,对了解人
格不重要;根源特质是一些单一的因素,是人格的基本成分,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把根源特质联合起来,就可以解释某些表面特质。

卡特尔提出的16个人格因素包括:
含蓄或坦率、迟钝或灵敏、激动或稳定、谦虚或武断、严肃或随和、善变或认真、畏
缩或莽撞、心硬或心软、相信或多疑、重实际或重想象、直爽或机变、自信或谨慎、保守
或探新、乐群或自足、随便或自制、轻松或紧张。

16种因素是彼此独立的,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只是在不同人身上的表现的程度有所区别。

根源特质的差异,构成了人与人之间
在人格
结构性差异。

3.性格学习理论
(1)斯金纳的人格操作反射理论:
斯金纳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他认为人类的一切重要反应,均是经由
操作性条件学习历程建立,由相关的连锁反应组合而成的,而代表人格的行为方式,同样
也是经由操作性条件学习历程建立的。

在通过学习形成人格的过程中,个体在情境中的自发反应以及由此产生的后果是关键
因素。

反应结果是否能给个体带来满足感,将决定个体未来是否会在同样的情况下再次做
出反应。

所有后果都会强化行为,而代表后果的是强化。

个体在某一情境中的固定反应不
仅是通过强化建立的,而且也是通过强化形成的。

一个人在特定情况下往往表现出相同的
行为,这可以被视为他的人格特征。

从操作条件反射学习建立人格特质的过程来看,人格
的发展和形成不是独立的,而是在环境强化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性反射理论在解释人格形成过程中环境的巨大影响作用方面有重要
价值,但这一理论否定人的主体性对性格形成的影响,显然是失之偏颇的。

(2)班杜拉的人格社会学习理论:根据班杜拉的人格社会学习理论,谈谈为什么身
体教学比言语教学更重要。

班杜拉的人格学习理论称为人格社会学习论。

班杜拉是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支持者。

他认为,人类行为的习得是学习者通过观察他
人在社会情境中的行为表现和后果间接获得的。

运用这一理论来解释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被称为人格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基本上接受了斯金纳在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中的强化作用概念,但他又将强化的概念扩大,提出了自我强化、观察学习和模仿等重要概念。

对于班都拉来说,个体的人格,可由表现于行为的心理特征来认定。

个体任何人格特质,都是在现实生
活的社会环境中,经过耳濡目染,向别人模仿学习而形成的。

在通过社会学习而形成人格
的过程中,个体向他所喜欢的榜样人物去模仿,模仿后若自己的表现得到社会赞许而获得
满足,社会赞许就起着强化的作用,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即使榜样不在场,受到强化的
行为也仍然会表现。

班杜拉在操作条件学习理论中提出了强化的概念,并认为社会学习的强化效应有时不
必直接添加到行为主体中。

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是否得到了强化,它也可以产生强化效果。

由此产生的学习被称为替代学习。

四、性格的特征及形成与培养1.性格的特征(1)性格的态度特征
人格的态度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与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有关的人格特征;第一个
二,与对劳动和劳动产品态度有关的性格特征;第三,与对自己的态度有关的性格特征。

现实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人对现实的态度的多样性,也决定了性格的态度特征的多样
性。

与对现实态度有关的性格特征多具有道德评价的意义,因此人们常把品德看成个性或
性格中的核心品质。

(2)性格的意志特征:果断属于性格的意志特征。

意志品质是个性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

自觉性、果断性、坚毅性、自制力、勇敢、沉
着或相反的盲目性、依赖性、软弱、冲动都属于这种类型。

对人们性格的意志特征进行评
价时,需要考虑道德规范和社会准则,因为人的性格的意志特征高度受人的价值观、信念
和理想的影响。

(3)人格的情感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指影响人的活动的情绪倾向性。

主要表现在情绪反应的强弱、快慢、
波动性、持续性和主导心境,以及主体对于个人情绪的控制能力等方面。

(4)性格的认知
特征
人格的认知特征是指个体在各种认知心理活动中的差异。

如感知倾向、思维倾向和想
象特征。

动态知识型与积极观察型、细节注意型与概括型在思维倾向上的认知差异,以及
积极想象引导型与幻想型在想象倾向上的认知差异,都是典型的人格认知特征。

2.人格形成:结合实践,分析影响学生人格形成的因素。

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很多。

遗传、环境、成熟和教育等因素,都会对人们性格的形成
和发展产生影响。

人的性格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虽然遗传
因素会对性格的形成发生影响,但性格形成中起主要作用的不是遗传,而是社会经历。


个人的全部性格特点,实际上是一个人全部生活历史的积淀。

(1)遗传的有限作用
人的神经系统在性格的形成中有一定的作用。

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在某些不正常性
格形成上,可以较为明显地看到遗传因素的作用。

但是,在整个性格的形成过程中,遗传
因素所起的作用相对较小,而个人成长所处的社会环境则起着决定性作用。

(2)家庭和环境影响
在性格形成的过程中,家庭和环境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在这里,环境不仅包括家庭,也包括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个人和其他人结成的复杂的社会联系。

在家庭中,父母的责任感和养育态度是影响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家庭氛围对儿
童性格形成的影响不容忽视。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独生子女的特殊地位使其很容易成为
人们关注的焦点。

如果父母被宠坏了,他们会形成任性、冷漠和自私的坏性格特征,这将
使独生子女集中教育资源的优势变成劣势。

(3)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教育作为系统、长期的影响环境,在儿童性格的形成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儿童所
处的学校和班集体,对其性格形成有着特殊的意义。

同伴关系是影响儿童社会化,从而影
响其性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4)社会实践对性格形成的影响
人是活动的主体。

人的性格不是简单、被动地受制于环境的。

环境对人的性格的影响,需要通过人在环境中的活动得以实现。

因此,对性格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环境本身,而是人
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人的性格就是通过其在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而
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

3.性格培养: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1)加强
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整个个性结构中处于统帅的地位。

要培养学生健全的性格,学校就必须利用各种形式开展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树立正
确的人生目标。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正确处理好与他人及集体的关系,正确评价和引导自
身的行为,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使性格得到健康发展。

(2)及时强化学生的
积极行为
性格是在活动中逐渐形成的。

通过学校日常教学活动的合理组织,学生可以形成勤奋、认真、自律等良好的人格品质。

此外,学校还应组织各种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丰
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增加学生锻炼的机会。

在各种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关注每个学生的行为,并及时表扬和鼓励良好的行为。

(3)充分发挥模范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