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剑川路940号房屋改建工程项目的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
68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浅谈剑川路940号房屋改建工程项目的设计陈艺文
【摘要】上海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有赖于城市更新,通过行业领先的科创中心与智慧园区建设,实现集聚产业的城市更新模式。

剑川路940号房屋改建工程作为闵行科创核心区建设一期工程,选址于原工业用地,本文就该工程设计以及施工配合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浅析。

【关键词】以人为本;风景中的舞台;复合多元化
剑川路940号房屋改建工程项目位于闵行区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核心区,基地划分为南北两个地块。

北地块为绿地景观工程设计,南地块为南部公共服务中心,是核心区的综合性办公建筑。

项目北地块用地面积6448m2,南地块用地面积为11695.64m2,总建筑面积为9974.3m2。

1.方案设计阶段
1.1项目背景
项目位于闵行区剑川路中段,原剑川路940号工业园区内。

基地东侧为上海索广电子有限公司,南侧为剑川路,西侧为启源科技园,北侧为铁路线及灯辉支路,原先作为厂房长期转租。

工业用地的地理环境背景和多元化办公的功能需求成为了本工程设计的灵感来源。

剑川路是闵行区工业区块的主要交通轴线,货运量大。

周边其他工业园区的城市更新暂时未启动。

设计最大的挑战来自基地外部,需要在相对混乱的城市基地下,创造一个适合人们居住、工作和交流的公共场所。

在建设用地有限、建筑高度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划分功能空间,组织各功能空间之间的流线,塑造行政办公建筑的形象特征,协调人性化办公尺度之间的空间感,是设计时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1.2景观设计
地块北侧的公共绿地景观设计“以人为本”,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体现人文生态。

最大限度地提高绿化率,追
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接近自然,回归自然。

景观的设计主要服务于本地块,在
喧嚣的城市环境中为周边的办公人员、
外来参观、学习及技术交流的人才提供
一个绿色生态的休憩场所。

也为周边暨
有、在建以及未来建设的办公区、居民区、
产业创意园区提供一个绿色生态的活动
场地。

因此,合理地规划设置绿色舒适
宜人且面对城市开放的活动空间有助于
提升本地块用地环境的整体品质,进而
改善原工业用地区段的整体形象。

设计绿化部分通过人为修剪出高低
错落具有层次的灌木组合并种植大片干
净整洁的草坪。

道路铺装、景观雕塑、
灯光等公共设计都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科
技感、艺术与文化的碰撞,满足了周边
人群休息和活动的功能需求,扩大了区
域影响力。

1.3建筑设计
南地块的南部公共服务中心以高效
的“方盒”为原型,层层错动。

在顶层“注
入”树顶研发空间,形成景观中的舞台,
在有限的成本下创造了更好的空间效果。

树顶高度的水平“舞台”,在繁忙嘈杂
的剑川路的衬托下,显得无比的纯净和
耀眼。

“舞台”创造出了愉悦美好的空
间环境,使区域中的人才聚此沟通交往,
同时也提高了办事效率。

建筑主体分为A、B、C楼3个楼栋,
在二层依靠室外大平台及室外连廊连通
组织流线。

A楼功能包括科技成果转换区、
厨房及餐厅区域,以及大空间的多功能
厅;B楼功能包括开放式办公区、贵宾
接待及会议区,以及汇报大厅;C楼功
能包括人才科技公共服务区、科创中心、
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交易区域、南滨江
办公区域、高端人才服务中心区域及企
业预留区。

基地内的交通流线清晰有序,
沿建筑底部设置环形车道,供场地车辆
通行并兼做消防车道。

建筑的各个主、
次出入口的连接形成人行交通流线。

1.4构思理念
北地块景观总平面设计的绿地景观
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地中适当安置园林
小品,为城市提供一处环境优美,舒适
宜人的公共开放活动场所。

与公共服务
中心南侧服务广场周边设置的水景、绿
化以及小品遥相呼应,相辅相成,进而
与基地中建筑塑造出“我中有你,你中
有我”的绿色生态美景。

南地块的南部公共服务中心致力于
建设成为集综合窗口受理、人才服务、
科技服务、成果交易等公共服务为一体
的枢纽型、开放型、集约型、共享型人
才科技创新综合服务体、全球创新创业
驱动保障的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了工业
用地的进一步复合多元化转型和区域经
济的发展[1]。

1.5装饰构件
对于建筑的外部形象而言,材料的
运用是建筑特色成功表现的重要组成部
分。

在创新型科创园区,不仅要求材料
的使用满足审美功能要求,而且要展现
出独特的文化精神品质,使建筑得以体
设计69
2021年第3期
现特定的功能地位。

建筑A楼的外墙面主要采用陶土色陶砖贴面,并设置由面砖堆叠的镂空外墙,使整栋楼灵动自然,透过镂空可看到宜人的风景,增加了景观与空间的和谐感。

B、C楼的外立面主要采用陶土色陶瓷管以及大面积玻璃,深灰色金属型材玻璃窗外部安装白色梭形百叶,百叶为活动式,可在0~90°范围内通过电机控制以任何角度转动。

根据需要自动调节可作为遮阳百叶或采光百叶,在各种自然条件下使建筑保持理想的室内光线和温度,使人们在每天的任何时候都能得到舒适的工作环境。

陶瓷管是一种绿色环保材料,经久耐用,是一种独特的呼吸式幕墙,中空设计,降低了建筑结构体系的荷载,并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隔音降噪功能,提高了建筑的经济性和节能性。

建筑中简单材料的反复使用和组合产生了整体的和谐统一。

科技在细节上的应用,使南部公共服务中心作为科技人才和创新人才梦想的载体,引领着区域城市更新的发展方向,创造出多变新颖并且令人兴奋的生命力。

2.施工图设计阶段
从方案到施工图,再到建筑的最终施工,设计师往往在方案设计的早期阶段将无约束的创新思想运用到设计中,而施工图的设计是对方案设计阶段未能实现的因素进行深度的优化及完善,施工图设计的质量将影响方案设计的实现程度。

2.1对外立面的影响
对于一个建筑而言,外立面是灵魂,是人们对美的体现,吸引人们目光所在。

方案阶段的建筑立面往往最能完美表达设计师最初的想法。

随着施工图阶段的深入,各专业的深化均会对外立面产生影响。

在施工图进一步设计时,需要在延续方案设计的同时,也需要合理消化产生的冲突。

C楼虽然外立面是玻璃幕墙的效果,但实际采用的是窗墙系统,在施工图深化时,结构做了出挑的设计,再加上边梁,
使得玻璃有一段非透明区域,未能达到
方案设计的通透感。

为了减小对方案设
计的影响,在采用彩釉玻璃及背衬铝板
之间选择了后者,颜色同窗框。

在建筑
节能设计的要求下,外立面需设置面积
应不小于窗总面积30%的可开启扇。


样的设计要求破坏了立面的完整性。


了减弱立面的视觉效果,可开启扇选择
隐框,再结合外部设置的百叶,很好地“隐
藏”了窗的位置。

建筑的楼梯间均靠外墙设置,并且
设置为封闭楼梯间,需自然通风并采光。

每五层需在外立面上设置不小于2m2的
自然排烟窗,且顶层设置不小于1m2的
固定窗。

由于楼梯还会下到地下室,地
下室为一层且埋深不超过10m,需在首
层高位处设置不小于1m2的排烟窗。


上的条件均对外立面的设窗位置有相应
的影响。

这需要我们在施工图设计前期
时及时考虑,并据此优化立面方案。

C
楼有两个楼梯在首层设置排烟窗时,借
用了设置土建夹层的方法,将排烟窗的
位置在立面上进行了优化。

本项目建筑在平面布局上基本为大
空间,内部功能布局需在后期内装深化
时优化。

但在后期优化设计时,外立面
的开窗位置及开门位置均据此进行了调
整。

个别调整影响了外立面的效果。

2.2对建筑内部的影响
新建的办公建筑多为大空间布局,
方便后期增加划分的多样性及可能性。

尽管施工图中不需要表达家具的位置,
但如果可以结合后期内装深化的可能性
进行合理的预留,未来业主的改造量就
会相应减少。

大空间的布局同样需要考
虑消防疏散的路径,在满足规范要求的
前提下,合理划分空间布局。

本建筑的
交通盒在满足消防疏散要求的同时,紧
凑布局,尽可能减少占用建筑的空间面
积,并且合理设计疏散路径及优化功能
性房间的位置。

2.3与各专业的配合
在前期方案设计中,经常会存在一
些不确定的因素,各专业对图纸设计深
度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只能按照以往
的经验预留条件设计。

随着施工图的进
一步深化,各专业协调配合,齐心协力
地解决设计中产生的碰撞矛盾,找出完
美的解决方案。

如设备管井、设备机房
的尺寸、数量、位置的进一步细化调整,
合理设计各系统管线的敷设路径,结构
与各专业寻求一定程度的平衡等。

综合
一切可以实现的条件,使方案设计得以
完美地落地成形,成为一个经济、适用、
安全、美观的艺术品。

2.4与业主的沟通
业主全程参与项目的整个设计过程。

而在施工图的深化阶段,业主会不断提
出新的设计要求方便后期项目的投入使
用。

设计师不能一味地按照业主的要求
进行修改,而是需要对业主的需求提出
合理性建议,在方案设计的基础上进行
设计优化。

3.结语
闵行区是上海市重要的工业基地之
一,也是上海市唯一一个国家科技成果
转移转化示范区。

剑川路940号房屋
改建工程中的公共绿地设计及上海南部
公共服务中心位于示范区内,是科技氛
围环绕中的一抹独特的风景,风景中的
舞台。

参考文献
[1]王纯 戴翔宇.当前民用建筑施工
图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与思考[J].决策探索
(中),2017-10-18.
(作者单位: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
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图分类号】TU74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3362(2021)03-0068-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