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和肌肉2010.9.2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淋巴细胞
数 量:占白细胞总数的20~30%。 量:占白细胞总数的20~30%。 直 径:分大、中、小三种,外周血以小淋巴细 胞为主,直径6 8µm;中淋巴细胞直径9 胞为主,直径6~8µm;中淋巴细胞直径9~ 12µm;大淋巴细胞直径15-18µm。 12µm;大淋巴细胞直径15-18µm。 细胞核:细胞核圆形,一侧常有一小凹陷,染色 质浓密成块状,染色深。 胞 质:胞质很少,在核周形成一窄缘,染成天 质:胞质很少,在核周形成一窄缘,染成天 蓝色,含少量嗜天青颗粒。电镜下可见丰富的核 蓝色,含少量嗜天青颗粒。电镜下可见丰富的核 糖体。
淋巴细胞
分类及功能: T细胞(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 细胞( 占75%。参与细胞免疫。 75%。参与细胞免疫。 B细胞(bong marrow dependent lymphocyte) 占10--15%,参与体液免疫。 10--15%,参与体液免疫。 自然杀伤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nuture killer cell NK) 占10%,为中淋巴细胞。 10%,为中淋巴细胞。
五、血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
(一)胚胎期至出生后造血各器官的演变
卵黄囊壁的血岛(胚胎第3 卵黄囊壁的血岛(胚胎第3周) 肝的造血干细胞(胚胎第6 肝的造血干细胞(胚胎第6周)
脾内造血干细胞增殖产生各种血细胞 (胚胎第12周) (胚胎第12周) 骨髓(胚胎后期至出生后)
(二)血细胞发生过程中分阶段与命名 各种血细胞发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各种血细胞发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四、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
(一)造血干细胞
概念:是生成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又 概念:是生成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又 称多能干细胞。 起源:人胚(受精后第二周末)的卵黄囊 起源:人胚(受精后第二周末)的卵黄囊 血岛,经血流迁入人胚肝、脾等处。 位置:出生后,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 位置:出生后,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 髓,其次是脾和淋巴结,外周血中也有少 量。
嗜碱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数 量:占白细胞总数的3%~8%,细胞呈 量:占白细胞总数的3%~ 圆球形。 直 径:直径14~20μm。 径:直径14~20μm。 细胞核:胞核呈肾形或马蹄形,核染色质 呈细网状,染色浅。 胞 质:胞质丰富呈灰蓝色,含有许多嗜 质:胞质丰富呈灰蓝色,含有许多嗜 天青颗粒。颗粒是溶酶体,内含过氧化物 酶,酸性磷酸酶,溶菌酶等。
网织红细胞
白细胞
白细胞为无色有核的球形细胞,正常值为4.0白细胞为无色有核的球形细胞,正常值为4.010×109/L。 10× /L。 在光镜下,根据细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可分为 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两类。有粒细胞又可根 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两类。有粒细胞又可根 据颗粒的嗜色性,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 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粒细胞可分为单核细胞和 淋巴细胞。 可作变形运动,能穿过血管壁进入结缔组织中。 具有防御和免疫功能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数 量:占白细胞总数的0.5~3%,细胞呈球形。 量:占白细胞总数的0.5~3%,细胞呈球形。 直 径:直径10~15μm 径:直径10~ 细胞核:核呈分叶状,多为2 细胞核:核呈分叶状,多为2叶, 胞 质:胞质内充满粗大的,大小均匀的嗜酸性颗 粒。颗粒含酸性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过氧化 物酶和组胺酶等。 功 能:嗜酸性粒细胞可进行变形运动,并具有趋 化性,可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灭活组织胺,从 而减轻过敏反应;此外还有抗寄生虫作用 。
血
象
定义:是周围血液涂片中的血细胞形态、 数量、比例及血红蛋白数量的总称。 意义:血象的变化是多种疾病诊断、预后 及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血涂片的常用染色方法是Wright或 血涂片的常用染色方法是Wright或Giemsa 染色。
二、血细胞的种类及各类血细胞的形 态结构
红细胞
(3.5~5.5x1012) ~
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有粒白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白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无粒白细胞 淋巴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中性粒细胞
数量:占白细胞总数的50% 70% 细胞呈球形。 数量: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细胞呈球形。 直 径:10-12µm 径:10-12µm 细胞核:杆状核或分叶核,一般为2 细胞核:杆状核或分叶核,一般为2-5叶。 胞 质:呈粉红色, 含许多细小颗粒:淡紫色嗜 呈粉红色, 天青颗粒(溶酶体) 天青颗粒(溶酶体),含有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 物酶等, 物酶等,能消化吞噬的细菌和异物;淡红色特殊 颗粒,是一种分泌颗粒,内含溶菌酶、吞噬素等, 颗粒,是一种分泌颗粒,内含溶菌酶、吞噬素等, 具有杀菌作用。 具有杀菌作用。
红细胞
溶血性贫血:红细胞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塑性,通过小直 溶血性贫血:红细胞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塑性,通过小直 径的毛细血管时可改变形状。但某些疾病,如镰状细胞 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症,红细胞呈镰刀形或球形, 变形能力差,在血流中容易破坏,常导致溶血性贫血。 溶血和血影:红细胞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若高 溶血和血影:红细胞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若高 于血浆渗透压,则水分进入红细胞,使之膨胀成球形, 甚至破裂,血红蛋白逸出,此现象称溶血。溶血后残留 甚至破裂,血红蛋白逸出,此现象称溶血。溶血后残留 的红细胞膜囊称血影。若低于血浆渗透压,则细胞内水 分析出,导致红细胞皱缩。
分类 阶段 原始阶段 红细胞系 原红细胞 早幼红细胞 粒细胞系 原粒细胞 早幼粒细胞 单核细胞系 原单核细胞 幼 单 巨核细胞系 原巨核细胞 幼 巨 核 细 胞 巨核细胞 血小板
幼 稚
早
中
中幼红细胞
中幼粒细胞
核 细
阶 段
晚 晚幼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 晚幼粒细胞 杆状核粒细胞 分叶核粒细胞
胞 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组织学与胚胎学
(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
第四章 血液 blood) (blood)
内容提要
血液的组成 血细胞的种类及各类血细胞的形态结构 骨髓的结构 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 熟悉血细胞的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
一、血液的组成
血液约占体重的7%, 成人循环血容量约 升。 成人循环血容量约5升 血液约占体重的 血细胞(45% :红细胞、白细胞、 血细胞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浆(55% : 血浆 %): 水(90%)、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 % 、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 等可溶性物质。 原)等可溶性物质。 血清: 血清: 血液流出血管后, 血液流出血管后,纤维 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 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 使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 黄色清明液体称血清。 黄色清明液体称血清。
四、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
(一)造血干细胞 基本特性:
很强的增殖潜能: 多向分化能力: 自我复制能力:
四、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
(二)造血祖细胞
概念:造血干细胞在一定的微环境和某些 概念:造血干细胞在一定的微环境和某些 因素的调节下,增殖分化为各类血细胞的 祖细胞,称造血祖细胞。己失去多向分化 的能力,只能向一个或几个细胞系定向分 化,故也称定向干细胞(committed 化,故也称定向干细胞(committed stem cell)。 cell)。 造血祖细胞的增殖能力有限,其数量的恒 定要依靠造血干细胞的增殖来补充。Fra bibliotek单核细胞
功 能:单核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 能:单核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 明显的趋化性。在血液中停留1 明显的趋化性。在血液中停留1~2天后, 穿过血管壁进入组织,分化为巨噬细胞。 单核细胞与巨噬细胞均能吞噬异物和病原 微生物,清除体内衰老死亡的细胞,参与 调节免疫反应,并分泌多种活性物质。
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是从骨髓进入血液的未完全成熟的红 细胞。用煌焦油蓝染色,可见网织红细胞内有染 成蓝色的颗粒或细网,是残留的核糖体,故仍有 成蓝色的颗粒或细网,是残留的核糖体,故仍有 合成血红蛋白的功能。网织红细胞进入外周血1 合成血红蛋白的功能。网织红细胞进入外周血1 -3天后,核糖体完全消失。 网织红细胞计数常作为判断骨髓造血能力的重要 指标。成人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 0.5% %,新生儿高达3 0.5%-1%,新生儿高达3%-6%。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数 量:占白细胞总数的0%~1%,细胞呈球形。 量:占白细胞总数的0%~1%,细胞呈球形。 直 径:直径10~12μm。 径:直径10~12μm。 细胞核:胞核分叶或呈S 细胞核:胞核分叶或呈S型,染色浅。 胞 质:胞质内含大小不等、分布不匀的嗜碱性 颗粒,可覆盖在核上。颗粒含组胺,肝素。胞质 中还含有白三烯。 功 能:这些物质释放后能引起各种过敏反应症 能:这些物质释放后能引起各种过敏反应症 状。
四、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
(三)现已确认的造血祖细胞
红细胞系造血祖细胞:在红细胞生成素作 红细胞系造血祖细胞:在红细胞生成素作 用下生成红细胞。 粒细胞单核细胞系造血祖细胞:是中性粒 粒细胞单核细胞系造血祖细胞:是中性粒 细胞和单核细胞共同的祖细胞。 巨核细胞系造血祖细胞:需在血小板生成 巨核细胞系造血祖细胞:需在血小板生成 素的作用下形成巨核细胞集落,最终产生 血小板。
中性粒细胞(50~70%) ) 嗜酸性粒细胞(0.5~3%) ) 嗜碱性粒细胞(0~1%) ) 单核细胞(3~8%) )
有粒白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4.0~10x109)
无粒白细胞
淋巴细胞(25~30%) )
血小板
(100~300x109)
血涂片示意图
红细胞
结构:红细胞直径7.5-8.5μm,呈双面凹的圆 结构:红细胞直径7.5-8.5μm,呈双面凹的圆 盘状。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也无细胞器。细胞 质内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能结合氧气和二氧化 碳。 贫血:红细胞少于3.0× 贫血:红细胞少于3.0×1012/L,血红蛋白低于 /L,血红蛋白低于 100g/L,则为贫血。 100g/L,则为贫血。 功能: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左右,衰老的红细胞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左右,衰老的红细胞 在肝、脾、骨髓中被巨噬细胞吞噬。
淋巴细胞
血小板
直径:2 4μm,双凸扁盘状,无核。 直径:2-4μm,双凸扁盘状,无核。 形态:中央有密集的蓝紫色颗粒,称颗粒区; 形态:中央有密集的蓝紫色颗粒,称颗粒区; 周边呈均质浅 蓝色,称透明 区 。血小板 颗粒内含有与 凝血有关的物 质。
血小板
功能: 功能: (1)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保护血管内皮,参与血管内皮修复, 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成熟阶段
(三)血细胞发生过程中形态变化的一般规律:
胞体由大到小, 胞体由大到小,巨核细胞由小到大 胞核由大到小; 胞核由大到小;红细胞核最后消失;粒细胞核变 成杆状到分叶;巨核细胞核由小变大到分叶; 成杆状到分叶;巨核细胞核由小变大到分叶;核着 色由浅到深。 胞质量由少渐多,嗜碱性渐变弱( 胞质量由少渐多,嗜碱性渐变弱(除淋巴细胞和单 核细胞),出现特殊物质。 核细胞),出现特殊物质。 细胞分裂能力从有到无(淋巴细胞除外) 细胞分裂能力从有到无(淋巴细胞除外)。
三、骨髓的结构
骨髓位于骨髓腔中,是人体最大的造血 器官,分红骨髓和黄骨髓。 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骨髓腔内,胎 儿和婴幼儿的骨髓都是红骨髓。大约5 儿和婴幼儿的骨髓都是红骨髓。大约5岁 开始,长骨干的红骨髓逐渐由脂肪组织 构成的黄骨髓代替。
三、骨髓的结构
红骨髓主要由造血组织和血窦构成。造血 红骨髓主要由造血组织和血窦构成。造血 组织由网状组织和造血细胞组成。网状组 织构成造血组织的支架,其中充满不同发 育阶段的各种血细胞和造血基质细胞,构 成了造血细胞分化发育的微环境。 黄骨髓: 脂肪组织+ 黄骨髓: 脂肪组织+少量的幼稚血细胞, 仍保持着造血潜能,当身体需要时可转变 仍保持着造血潜能,当身体需要时可转变 为红骨髓进行造血。
(四)各种血细胞演变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变化 (四)各种血细胞演变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变化
本章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