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加工机械生产线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概述
1、项目名称:系列茶叶加工机械生产线项目
2、承办单位:YT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3、项目负责人:TYU
4、建设性质:新建
1.2编制依据和围
1.2.1编制依据
(1)2010年《HK统计年鉴》;
(2)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政策、法规;
(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
(4)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基础资料;
(5)《工程设计节能技术暂行规定》(GBJ6-85);
(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JJ36-79);
(7)《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85);
(8)《建筑设计防火规》(GBJ16-87);
(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10)《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11)《建筑防雷设计规》;
(12)项目单位委托我公司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1.2.2编制围
针对项目的特点、任务与要求,对其建设的背景、建设的意义和市场需求状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与分析。
在项目建设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项目的建设容、建设规模、建设资金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安排。
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深入分析论证了本项目建设的必
要性、经济的合理性与实施的可行性。
其主要容如下:
(1)市场分析与项目建设规模
(2)建设条件与选址
(3)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经济效益分析
(5)项目的结论及建议
1.3项目基本情况
1.3.1主要建设容与规模
为了发展地方经济、推动工业产业快速发展、调整地方工业产业解构、加大FH县招商引资步伐,为推动我省茶叶机械化、产业化发展作出贡献,YT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计划在FH县工业园区投资建设系列茶叶加工机械生产线项目。
具体建设容包括:
1、项目规划占地42000平方米(约合63亩);
2、项目总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其中建设生产车间18000平方米、仓库2000平方米、综合办公用房2000平方米,职工宿舍800平方米,宿舍1500平方米以及辅助用房700平方米;
3、根据生产工艺的需要购置大型车床、摇臂钻床、磨床、刨床、卷板机、折边机等具有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的生产设备和其他辅助设备。
并配套建设道路、停车场及供配电、给排水、环保、绿化、消防等公用设施。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生产系列茶叶加工机械12000台的生产能力,产品包括杀青机、烘焙机、筛选机、理条机、揉捻机、提香机等15个系列共100多种型号,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的茶叶机械加工企业,解决约200人的就业问题,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1.3.2项目选址
项目选址于HK市FH县工业园。
1.3.3项目投资
项目总投资50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709.1万元,铺底流动资金290.9万元。
项目投资全部为企业自筹资金。
1.4项目的提出的背景
1.4.1地域背景
FH县地处腹地开阔的黄淮大平原,占有呼南应北、承东接西的地理优势。
阜(阳)淮(南)铁路横贯全境,与大京九、津沪线相连,为华东地区第二通道。
县城距大京九铁路纽枢HK站和HK飞机场不到60公里。
合(肥)淮(南)阜(阳)、阜(阳)六(安)高速公路和规划建设中的至高速公路纵横全境,东连京沪高速,西接京珠高速。
105国道与102、224、328省道在境交汇,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极大地促进FH县工业经济结构的完善和升级,直接解决劳动就业约200人,并带动相关产业和谐发展,将是FH县现在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1.4.2政策背景
(1)茶叶加工机械属于轻工行业,轻工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我国发展最早、经济规模最大的工业部门之一。
无论生产总值、出口创汇、从业人数和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都在各个工业部门中名列前茅。
我国历来重视轻工业的发展,在法规、政策等方面给予了足够的支持。
“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提升轻工业水平,着力打造自主品牌,提高质量,增加品种,满足多样化需求,扩大高端市场份额,巩固和提高轻纺工业竞争力。
茶叶加工机械作为产茶大省实现茶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历来是受到高度重视,使用茶叶加工机械可以大量节省劳力、节约成本,确保及时制茶,实现茶园增产、茶叶增效,茶农增收,对发展现代茶业经济和增加茶农收入意义重大。
(2)省是全国产茶大省之一,全国十大名茶省有其四,2008年,全省茶园面积、产值均居全国第6位,涉及茶农300余万人。
与全国
其他产茶大省相比,省茶产业投入严重不足,发展速度明显滞后,茶叶产量在全国的位次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第三位下滑到目前第七位。
为提振徽茶发展,省政府日前专门下发了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
意见提出,从2009年起,省实施茶产业“241”振兴工程。
未来5年,新开辟茶园20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占全省比重提高到40%,全省茶农年人均茶叶收入翻一番。
为全省茶叶种植、加工以及茶叶机械行业的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
作为全国产茶大省,通过一系列措施把茶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进行扶持,如今茶经济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1.4.3产业背景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传统特产经济作物和出口商品,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然而,近年来,国外茶叶加工中采用全面机械化和质量标准化生产,给我国茶叶加工和茶叶出口带来了严重挑战。
面对国外市场竞争压力,我国茶叶生产必须坚持创新名优茶加工机械和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叶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茶业经济综合效益,增强我国茶叶的国际竞争优势。
观察我国茶叶加工过程,不难发现:加工手段简陋、加工设备旧、加工工艺落后、加工环境恶化、加工理念守旧,是制约加工质量、提高加工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之一。
例如,茶叶加工中对茶叶加工质量影响较大的杀青工艺,仍然是沿袭了几十年前的加工理念,这样的结果导致加工手段、加工设备等仍然是二十、三十年前的水平,即使有些改变,却没有质的变化,甚至仍然是处于原始的手工劳作。
旧的加工理念、落后的加工手段、古老的加工设备、原始的加工工艺,使茶叶的加工品质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高精的原料不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上乘的农副产品不能产出高额的加工附加值,农民的辛勤劳作没有换来较高的收入回报。
可见,我国茶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进行机械化建设,机械化是茶叶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
1.5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5.1实现茶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过程中,机械的作用不可小视。
可以说,没有机械的进步,就没有农业的发展,更没有农业的产业化与现代化。
茶叶生产也不例外。
茶叶机械的广泛应用,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确保了茶叶品质。
2009年,国家将茶叶种植与加工机械纳入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目录之中,其补贴品种之多、金额之大是历史所未有的,这对产茶大省-省来说,是一个增加投入、扩大生产规模,推动茶叶产业机械化进程,实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大好时机。
1.5.2是推动茶叶加工机械化、增加茶农收入的需要
茶叶产业是一个新型富民产业,很大程度上受到自然因素及人力技术等方面的影响。
目前我省茶叶加工由于手工生产加工制作用工多、工价高,导致加工制作成本高、效益低,制茶出茶率不高,经济效益低下。
为了从根本上提高省茶叶生产效益,推广新机具、新技术是实现茶农节本增效的关键。
今年来,省加大了茶叶机械的购置补贴,使广大茶农和茶叶加工企业得以引进现代化的茶叶加工机械,这些机械拥有操作方便,机动灵活,制茶效率高等特点,比人工制茶可提高工效5倍以上。
每台每天可制作干茶10多公斤,相当于7个制茶工的制茶量。
机械制茶与人工相比节省成本80%左右,每亩茶叶可实现增收1000元左右。
同时,部分拥有茶叶机械的茶农在搞好自家茶叶机械加工的基础上,还大量收购其他茶农的鲜茶叶进行加工,提高了机械使用效率,也增加了自己收入。
由此可见,使用茶叶加工机械可以大量节省劳力、节约成本,确保及时制茶,实现茶园增产、茶叶增效,茶农增收,发展茶叶加工机械化是增加茶农收入的有效途径。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形成年生产系列茶叶加工机械12000台的生产能力,产品包括杀青机、烘焙机、筛选机、理条机、揉捻机、提香机等15个系列共100多种型号,年实现销售收入8500.0万元,总成本费用6932.1万元,利税1122.5万元。
项目投资利润率19.0%;税后部收益率15.9%,税后净现值1634.5万元,项目投资回收期7.1年(包括建设期),盈亏平衡点42.5%。
从经济技术指标上看,该项目可行。
第二章市场分析及预测
2.1市场分析
我国是茶的古国,发现和利用茶树约有万余年的历史。
发展茶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尤其是在当今优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关键时刻,既是我国山区、半山区、丘陵地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骨干项目,又是我国传统的重要出口创汇产品,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近年来,国外茶叶加工中采用全面机械化和质量标准化生产,给我国茶叶加工和茶叶出口带来了严重挑战。
面对国外市场竞争压力,我国茶叶生产必须坚持创新名优茶加工机械和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叶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茶业经济综合效益,增强我国茶叶的国际竞争优势。
2.1.1我国茶叶市场分析
1、2009年茶叶产销回顾
2009年,在全球大多数国家尚未走出金融危机的之时,中国在政府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下率先脱困,经济形势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
受良好社会环境的带动,中国茶业又一次站上新的历史高点——2009年,全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茶叶种植面积186万公顷,较前一年增长6.9%;产量135万吨,较前一年增长7.5%;产值超过430亿元。
茶叶出口量突破30.3万吨,金额7.05亿美元,出口数量增长2.02%,出口金额上升3.30%,均价基本持平微增。
2009年,中国多茶类共同发展的势头进一步显现。
在产区政府、相关企业以及广大茶农的不懈努力下,量价稳中有升,行业创新能力推进明显,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上市频率加快,同时市场热点不断转换,上市、融资、注资等多种现代元素持续注入茶叶行业,行业总规模进一步扩大。
2、2010年春茶形势分析
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暖,春茶的上市时间越来越早。
2010年元月伊始,第一批新绿茶就亮相在京城的各大卖场和商超。
随后,、、广西等绿茶主产区也陆续传出早春绿茶上市的消息。
与此同时,各地早茶推介活动也层出不穷,早春茶成为各地在宣传推介中所追求的主要特色与卖点。
进入2-3月份,全国大部茶区开始进入春茶采摘期。
然而,突如其来的低温、降雪、霜冻、干旱、大风等恶劣性天气,使全国茶产区近50%的茶园遭受打击,采摘时间向后推迟,品质与以往同期略有下降,茶农损失惨重。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对重点产茶省份调查,与上年同期相比,春茶产量大幅下降,价格波动幅度较大。
但是,我国春茶生产主要集中在清明至谷雨期间,如果灾后采取措施得当,气温日趋平稳,不出现大的波动,华东、华南和中南茶区春茶产量会得到较快的恢复,加上近几年茶叶基础建设得到巩固,茶园面积不断扩大。
2010年全国春茶产量预计为60万吨。
2.1.2省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我省是全国产茶大省之一,全国十大名茶我省有其四,茶产业是省政府确定重点发展的农业产业化十大主导产业之一。
2000年以来,我省茶产业已连续8年实现增产增收。
2008年,全省茶园面积、产值均居全国第6位;本省口岸出口茶叶居全国第三位。
目前,全省17个市105个县(区)中有12个市58个县(区)产茶,涉及茶农300余万人,全省从事茶叶加工经营的人员超过100万人。
茶叶收入在主要产区占当地农民收入20%以上,重点产区达50%以上。
加快茶产业发展,对于促进山区、丘陵地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加快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发展全省茶叶产业,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意见》要求:从2009年起,实施茶产业“241”振兴工程。
未来5年,新开辟茶园20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
占全省比重提高到40%,全省茶农年人均茶叶收入翻一番。
全省茶园面积新增20万亩,达到220万亩;总产增加4万吨,达到11万吨以上;实现加工产值40亿元。
其中,名优茶产量6万吨、产值27亿元,茶叶出口4.4万吨、创汇9000万美元;全省无性系良种茶园新增68万亩(其中新建20万亩、换种改植48万亩),达到88万亩以上,无性系良种茶园占全省比重提高到40%,增加30个百分点。
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园面积达到全省茶园总面积的98%,有机茶面积和生产能力分别稳定在10万亩和3000吨左右;积极发挥政策、经济、科技、市场引导作用,努力扩大茶区农民来自茶叶的收入,力争全省茶农年人均茶叶收入达到1200元;依托毛峰、太平猴魁、瓜片、祁门红茶、屯溪绿茶等知名产品打造知名茶叶品牌,新增1个中国名牌产品和10个省名牌产品。
2.1.3我国茶叶机械发展状况
我国茶叶加工机械起步五、六十年代,工农84型圆茶炒干机械的研制成功,使劳动强度大,工艺技术复杂的珠茶加工实现了机械化。
70年代起,茶叶加工机械品种增多,茶叶加工机械标准化工作也开始起步,现在,我国茶叶加工机械已有100多项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年生产能力达2万台以上。
茶机行业从60年代的单动力、开式齿轮传动的型式发展到80年代中期自控技术、光电技术、静电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新技术开始在茶叶加工机械上得到应用,使以往间歇作业向连续作业转变。
90年代初研制成功了热源装置与主体一体化的全金属滚筒式杀青机;产品由单机向成套设备发展;由大宗茶叶加工机械向名优特茶加工饥械发展;由单一产品向系列产品发展。
现在我国茶叶加工机械行业已能生产红茶初制、绿茶初制和名优特茶加工成套及茶叶精制成套设备,包括炒青眉茶、工夫红茶、珠茶、烘青、花茶、乌龙茶和紧压茶(砖茶)的成套设备。
有适用于年产5一6t 茶叶至500一1000t茶叶的各类茶厂所需的初制、精制加工及各种辅
助设备的成套设备。
可向市场提供加工扁茶、毛峰、毛尖、圆茶等形状的名优茶加工成套设备,从杀青、揉捻、烘干、成型等大类产品都发展成系列,可以适应不同生产规模茶农的需求。
50年来已产销各类茶机45万台以上,装备了产茶区数以万计的茶叶加工厂、机械加工茶叶的能力达到800万担以上,改变了茶叶加工的面貌,满足了市场的需求。
2.2产品市场预测
在茶叶加工企业里,鲜嫩的茶叶经过杀青机、揉捻机、烘干机等一系列机器的加工后,很快就变成了我们日常品尝的香茶了。
茶叶机械化管理与机械化制茶渐渐成为茶叶行业的新模式。
2009年我国茶园面积达到了2700多万亩,面积居世界第一,面积越大,需要茶工就越多。
山区采茶因为劳动强度高,工期又短,收益少,愿意采茶的人越来越少。
据相关报道,因采茶工的短缺直接导致毛尖采摘时节大面积茶园无人采茶。
在其他一些地方因夏秋茶经济效益不如明前茶高,而采茶人工成本不变,以至茶叶无法及时采摘而损失巨大,仅省茶农一年损失达1亿元。
机械化修剪与人工修剪比较每亩茶园能节省劳力3个,节约生产支出100余元,提高工效15-20倍;机械化采茶与人工采茶比较,提高工效8-13倍,亩节约采摘费用100-140余元,提高亩产量20%以上,采用机械化制茶与手工制茶比较,提高工效10-15倍,每公斤节约制茶成本13元,提高售价20元。
机械化的运用有效地减少了茶农的劳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效益,茶农对茶叶生产机械的需求高涨。
面对茶业产业化和茶农迫切的需要,近年来各茶叶生产省开始因地制宜,结合实际,主要依靠国家补贴政策、建立示推广县与项目,全力推广茶园建设、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叶加工全程机械化技术。
近年来,省大部分产茶区不同程度和规模在走产业化之路,在农机主管部门重视下,政府对加工大户给予政策和资金的倾斜,形成了
“公司+基地+农户”茶叶生产模式,茶叶加工已由个体到联户、由小型加工企业再到大型集约化加工方向发展。
茶叶产业已逐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加工为主、加工大户为辅;名优茶加工为主,大宗茶叶加工为辅;茶叶机械化加工与茶园机械化生产管理并举的发展格局,省茶叶产业得到飞速发展。
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而中国是世界茶产量第一大国、茶出口第二大国。
从国来看,喝茶已成为多数中国人的一种生活习惯,茶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健康饮品和精神饮品,而且,随着人们健康消费观念的普及,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喜爱和追求。
从国际需求来看,中国茶出口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未来我国茶产业的增长潜力巨大。
另外中国茶产业已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扶持,也得到投资者的关注,茶产业开始走向规模化、现代化、正规化,未来增长潜力很大。
、、、等产茶地区已经把茶产业作为重要的扶持产业,茶产业基地蓬勃兴起。
制造茶的工艺技术开始从手工化向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过渡,制造企业也加强了茶品牌的建设。
随着政府对发展茶叶机械化生产逐渐重视,茶叶管理、制造机具市场持续升温。
茶叶机械市场前景很好,而且需求量也越来越高。
2.3目标市场与营销策略
2.3.1目标市场
本项目产品为茶叶加工机械设备,本项目产品主要立足省市场,逐步销售到周边产茶省市乃至全国的市场,并兼顾出口。
今年以来,我国在国家拉动需、刺激经济的产业政策的带动下,各行业已逐步摆脱金融风暴的影响,茶叶及茶饮料等行业发展迅速,为发展茶叶加工机械提供了广阔市场前景,YT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正是看到了这一点,结合当地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地域优势进行本项目的建设,产品销售潜力巨大,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2.3.2营销策略
为了实现项目单位的销售目标,在当前市场现状下,应尽快调整策略,创新观念,全面进行品牌推广。
1、创新产品,创新观念
随着茶叶加工机械设备市场不断扩大,竞争必将加剧,新型企业应树立品牌意识,不断创新,适时推出适应市场的个性化产品,以此来创造市场差异化策略,积极谋求市场竞争优势。
2、加强品牌传播,创造强势品牌
鉴于当前茶叶加工机械设备市场正处于新的成长阶段,企业应抓住机遇,依据企业逐步开展品牌传播与推广活动,确立新品研发,供应、销售、服务和信息反馈一体化策略。
同时把握市场态势及发展趋势,积极进行新品研发,保证市场占有率增长。
3、加强市场管理,提高服务品质
产品的服务重在产品的品质,为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产品营养、便利的需求,企业必须把握市场动态,适应国际市场日益提高的质量要求,进行新品的开发,并严格按照质量标准,生产合格的产品。
同时加强对国消费者的促销力度,培养对品牌的忠诚度。
牢固树立品牌第一思想,把技术改造、品种开发和产销对路切实当作大事来抓,并最终树立起有口皆碑的品牌形象。
2.3.3营销方案
(1)销售队伍和销售网络建设
产品销售是企业的生命线,为确保项目的成功运营,必须加强销售队伍和销售网络建设,可充分利用YT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成熟、庞大的销售网络,结合该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充销售队伍,并聘请市场营销专家和经验丰富的营销人员对销售队伍进行经常性的业务培训,来提高销售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水平。
同时,在工资待遇上适当倾斜,以保障销售队伍的稳定性。
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实施广告效应,具体
模式见下图:
公司制定出三年发展规划,调整产品结构,整合市场营销网络,制定营销策略,迅速提高营销能力,提升效益,培养提高客户忠诚度,建立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关系,按照企业战略方针稳步发展企业。
(2)营销模式
市场营销是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和回归点的。
本项目在营销中拟采用目前先进的营销11P组合模式(如下图所示)。
由了解顾客
需求出发
市场探查
市场细分
目标市场选
择
企业市场形象
产品策略组合渠道策
略组合
价格策
略组合
促销策
略组合
公共关系策
略组合
政治力量
策略组合
营销
战略
4P
营销
策略
6P
第三章建设条件和场址选择
3.1建设条件
3.1.1社会经济概况
省FH县地处淮河与颍河交汇处、黄淮平原最南端。
全县国土面积1859平方公里,耕地10.33万公顷,人口167万,辖30个乡镇、346个村(居)委会,是全国生态示区、平原旅游县、煤电能源城。
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劳务输出示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全国政务公开先进县、首批省旅游强县、全省畜牧生产十强县、全省水产十强县。
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7亿元,同比增长11.6%;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87.4亿元,增长23.6%;实现工业增加值39.3亿元,增长13.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7亿元,增长26.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1亿元,增长19.5%;财政收入13.76亿元,增长42.6%。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7.8:45.8:26.4,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0年1-6月份,完成财政收到11.2亿,增长31.8%;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53.9亿元,同比增长43.8%;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9.1亿元,增长2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3亿元,增长18.3%;固定资产投资24.1亿元,增长21.7%;用电量5.1亿千瓦时,增长20.6%;实现招商引资额13.4亿元,增长76.9%。
FH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春秋时期设“慎邑”,秦汉置“慎县”,南北朝称“楼烦”,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定名FH县,迄今已1400多年。
这里曾孕育出“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时期杰出政治家管仲,记载其思想的学术典籍《管子》,博大精深,千古不朽,至今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一代名相泽后世”,当代又诞生了学界大师常任侠、文坛大家戴厚英、两院院士守仁、国良等一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