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普凡温克尔》的传统分析与解构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
《瑞普•凡•温克尔》的传统分析与解构解读
田园 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瑞普•凡•温克尔》是美国浪漫主义作家华盛顿•欧文一篇经典的小说。
讲述了一个受到妻子欺凌的瑞普,在一次野外漫步到山脉的地方,被引导到一个奇异的世界的遭遇,这一奇遇然让他离开了尘世二十年后又回到现实世界。
本文试图从传统的角度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和故事背后的象征意义,并进一步通过解构主义的观点来阐释被压抑和忽视的女性主义。
关键词:华盛顿•欧文;温普;象征;解构主义
作者简介:田园(1981-),女,陕西榆林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9-084-02
华盛顿•欧文(1783—1859),美国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浪漫主义小说家。
他目睹了美国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他期望美国文学能够摆脱殖民的影响,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
他努力探索本民族文学的发展道路,最终他所创作的一系列民族题材、民间文学情节的作品开创了美国浪漫主义文学。
他最为著名的《见闻札记》,是美国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其中《瑞普•凡•温克尔》因为其巧妙的构思和充满神奇色彩的浪漫魔力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
一、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
《瑞普•凡•温普尔》通过温普的生活反映出他面临的家庭生活,又通过他的家庭生活带出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以及他在逃离和回归到现实世界之间的差别和变化。
小说环境背景是极具美国地理自然环境特点的纽约州哈得逊河西边卡兹吉尔出脉,历史环境是美国独立战争前在英国殖民者高压控制的时期。
作者以平和的笔调,形象描绘了当地美丽的自然景色。
通过对大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自然,对当地风俗人情,以及那种悠然自得的山村生活的向往。
这种“世外桃源”远离世俗的地方里生活着淳朴善良的人们,他们看似和谐平静的生活,其实是一种在殖民者的统治下被压抑着的消极麻木漫无目的的生活。
瑞普就是这样一个代表,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他代表了那个时期对生活和人生抱着一种得过且过态度的大部分人。
瑞普是个性格温和、敦厚老实的人,在村里很受别人待见,但是却常常成为妻子责骂的对象。
妻子认为他不务正业,身为农民,却懒于耕作,“他田里的野草比任何地方都要长得快些”,他可以“钓一整天鱼,即使鱼儿一口也不来咬饵”,他还可以“为了打几只松鼠或野鸽子,捐着一支猎枪,穿林越泽,上山入谷,一连跋涉好几个钟头”。
他虽然脾气随和,乐于助人,但在家里却懒散安逸,对任何农活家务不管不问,甚至对妻子的抱怨也充耳不闻,见怪不怪。
他整天带着一条狗,四处游荡,“宁可只有一个便士而挨饿,不愿为一个金磅而工作。
”
瑞普对自己家中的一切都不关心,儿女、妻子、田地、生计,这些他都懒得思考和去关心。
但是在朋友邻居面前,他却是一个勤快的人,“他从不拒绝帮助邻居,哪怕是干最粗的活儿,比如帮人家砌石墙。
村里的妇女也常使唤他,让他传信,或做一些她们的丈夫不愿意做的小活计。
”换言之,除了自各儿的事情外,别人家的事瑞普都乐意管。
这种现象看似很反常,却也是在情理之中,因为作为一个男人,家庭责任中的生儿育女、关心妻子是分内的事情,但由于他自己的懒惰和妻子对他的责骂和不满,即使他做了也没有美誉称赞。
但是给别人做是在他的责任之外,没有压力,而且会受到别人的赞誉。
到底是由于瑞普的不合常理,还是因为瑞普太太的凶悍,使瑞普望而生畏的要逃避自己的家庭,笔者认为这无法确切指出来的,但是作者至少是没过多批判瑞普的。
他在躲避世俗的缠绕中,意外地走进一个异域的世界,在喝了神杯的酒之后,沉睡了20年,醒来他周围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时候他被投入了现实世界,却意外发现他获得了自由—首先是他的国家获得了独立自由,再者他的妻子也早已作古,他再也不会被妻子束缚和压制了。
从他平时得过且过,对家庭毫无作为的行为来看,如果他没有逃脱流血的革命他很大可能也只是战争的旁观者。
因为不愿接受任何纪律的约束,只求自己随心所欲,最终看似不损人利己,也没有坏心眼的人其实是个极端自私的人,冷漠的,是个逃避现实、逃避责任的人。
这样一个丈夫的存在,势必会有一个强势的妻子来支撑着家庭。
作者没有特意正面描写瑞普太太的性格为人,但是同样从侧面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她的形象:她不停的数落、臭骂自己不争气的丈夫,甚至对于瑞普的愤恨殃及到了他丈夫的朋友,不给瑞普留一丝情面,甚至家里的狗看到她就垂头丧气畏惧三分。
这无疑是一个标准的悍妇。
她的形象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象征着英国殖民者的高压暴力压制,压制着像瑞普那样不争不上进的北美人民,而瑞普极力想摆脱的也就是这样的阴影和不幸,但是他采取的是消极的躲避抵抗方式。
二、小说的讽刺意味
小说讲述的故事,取材于德国的一个古老传说,经过作者巧妙的设置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的植入,成为一部极具美国特色的浪漫小说,充分说明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构思创造的能力,但是欧文的讽刺和挖苦,幽默夸张的艺术手法更是入木三分。
他的语气平稳,措辞温和。
即便是批评也从没
84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
有激情的表露,总是以幽默调侃的语气写来,《瑞普•凡•温克尔》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散文化的文笔不管是在描写和讲述中都带着作者的敏感和睿智。
文章在描述瑞普太太对丈夫的数落中,还连带写了他们家一条狗在他们家的生存情况—它几乎和瑞普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处境。
这原著英文版中这条狗是“wolf”,意味着这条狗是勇猛的甚至是凶狠的,但是就是这样一条生性本来很野蛮的狗却还是经不住一个女人的数落:“每当沃尔夫走进家门,他总是耷拉着脑袋,尾巴垂掉在地上或夹在两腿间。
他在屋里溜达,一脸心虚的样子,时刻从眼角观察着凡-温克尔太太,一看到她有一丝不快的迹象,便拔腿开溜。
”这一很具有画面感的刻画会让人忍俊不禁,狗在这里起到了一个对比、衬托的作用,狗是瑞普在家里唯一的知己,却常常因为瑞普自己的缘故受到牵连而提心吊胆。
寓意着瑞普其实也像这只狗一样,在家里受着女主人的管制,像狗一样低下,夹着尾巴过日子,用这样一种极富表现力的幽默、夸张手法表现出来,增加了文章的谐趣和讽刺的强度。
另外一处讽刺是对山村20年间变化的一个对比的展现。
在国家去的独立以前,这里村民淳朴,虽然闭目塞听,却是怡然自得的世外桃源。
在瑞普沉睡的20年间,国家取得了民族独立和自由,乡村旅店变成了“联合旅馆”,旅店门口飘扬着星条旗,英王乔治三世的画像被华盛顿将军取代,瑞普成了自由公民。
但是这表面角色的转变,并没有给这里的村民带来实质性的改变,他们依然继续着贫困麻木的生活,“现在瑞普又回到了他从前的生活方式。
”殖民地旧制度和压迫被推翻,但是新的道路和制度依然在探索中,甚至在这个过渡时期,山民的生活被两党的争夺而干扰者,看似给民众的民主自由,实际上又成为了他们的负担。
这一转变中,他们还没找准自己的位置,没有清楚的身份认同。
至少在刚刚闯入人群中的“异类”瑞普是这样的。
这是作者怀旧情绪,希望复归自然的一个体现。
但是作者同时又认识到这种改变是不可避免的,人民广泛参与投票的热情反映出人民对于国家命运不再是观望和随遇而安的态度,而是一种被自由点燃的热情主宰。
而当瑞普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时,他也幸运自己有了自主权,而这种自主权是因为他摆脱了说话尖酸刻薄的妻子才获得的,很明显他还是没有看到妻子为家庭所做出的努力,就是这样一个于国于家都没有什么贡献的人,却因为传奇的经历而受人实实在在的尊敬。
而那些真正做出实绩的却是被空洞的话语传说着。
三、传统之外的解构解读
以上对于人物和创作手法的分析过程都是基于一个传统的观点,接着笔者将从解构主义的观点来分析作品。
解构主义是质疑传统的,对于本小说,传统的对于主人公瑞普,读者常常抱有一种同情的态度,对于瑞普太太是一种否定和讽刺的态度,究竟对于二者的态度如何,作者在作品中也没有完全清晰的表明立场,能充分反映这一点的是,作者在让瑞普20年后回到自己家中是,看到房子的废墟。
叙述者讲出了心声:“说实话,凡-温克尔太太以前总是把屋子收拾得井井有条。
可是现在房空人去。
”可见作者是意识到瑞普太太本身的优点的。
但是作者毕竟是作为一个男性的立场来写作的,他对瑞普太太的态度究竟是如他表面上刻画得那样丑陋,让人厌恶,还是作者是以丑来写美,来反衬她忠于现实的光辉呢?解构主义在这里起到了一种重要的解读作用,那就是意义的不确定性。
文本的阅读不能只停留在语言结构表面传达的信息,应该更深层的去挖掘言语背后所体现出的某种文化范围内世界观的冲突。
解构的两大最重要特征就是开放性和无终止性。
解构的最终目的,不是消解意义,而是重新建构意义。
将一个文本的解构阅读与其传统阅读相比较,会显示出这当中的许多观点是被压抑和忽视的,比如男权社会中对女性的压制。
瑞普太太在小说中看似一个被丑化的漫画式形象,实际上她在越来越多得到读者的理解与赞赏。
瑞普太太的吃苦耐劳,不畏惧权贵,她大胆指责那些脱离现实生活的人。
瑞普逃避的正是他妻子不得不去承担和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强暴粗鲁”但实则坚强的女人却被大家视为蛮不讲理的泼妇,甚至作者对她的态度也是不屑一顾,这反映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制,男人处于话语的中心,却逃避着作为主体应该承担的责任。
女人努力付出却还要由男人的话语来判断她们的价值和地位。
女人的性别角色使她们处于边缘化的地带,只有“被言说”和“被评价”的价值。
无论如何“好女人”和“坏女人”这两种角色的划分都是由男性来定义的,折射出的正是男权社会中男性的欲望。
所有对文本的解释都是有限的,并且只能是暂时的。
没有最终的解释,只有瞬时的感受。
《瑞普•凡•温克尔》作为一部经典的小说,它所要代表的历史,社会以及政治意义,或者是对于文学史的价值,都不止于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
意义的不确定性和矛盾给读者提供了多种解读的可能性,我们还要通过不断的阅读分析挖掘更深的含义,在不断消解传统的基础上,建构和传达对当代现实社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金才.从《瑞普•凡•温克》看华盛顿•欧文的历史文本意识[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24(6).
[2]王佐良.美国短篇小说选[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3]董秋敏.《瑞普。
凡。
温克尔》的魅力.[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9)
[4]华盛顿•欧文(著).万紫,雨宁(译).欧文短篇小说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2004
85
《瑞普?凡?温克尔》的传统分析与解构解读
作者:田园
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刊名:
青年文学家
英文刊名:The Youth Writers
年,卷(期):2015(9)
引用本文格式:田园《瑞普?凡?温克尔》的传统分析与解构解读[期刊论文]-青年文学家 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