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审计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审计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措施
作者:尚全华李先俊邹远勤
来源:《理财·经论版》 2015年第6期
尚全华李先俊邹远勤
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机关在审计管理和审计业务工作中,为实现预定目标采用科学的组织
手段和技术方法,审计质量控制不仅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更是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途径。
目前各级审计机关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审计成果“粗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初级
产品”多、“精细产品”少以及审计信息原因分析不深入、不透彻,不能从体制、机制和制度
层面提出宏观性、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
如何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提高审计质量,发挥好审计
保障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审计实践,谈点审计质量控制的方
法和措施。
一、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审计的质量,只有高素质的审计人员,才能适
应越来越复杂多变的审计环境和审计监督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
审计机关首先要加强审计队伍
建设,通过系统学习培训,不断拓展审计人员的知识面,拓宽审计干部视野,培养全体审计人
员的实战技能和创新思维,使审计人员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保证审计人员的知识更
新与业务活动保持同步,逐步打造一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审计队伍。
其次要注重领导干部
的引领作用,尤其是一把手更要更新理念,带头履行好与审计质量控制有关的指导、审批、审
定职责,积极为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审计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
二、科学合理配置审计资源一直以来,各级审计机关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人员老化,审计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
在编制和人员难以增加的情况下,审计机关要打破现行
的内设机构模式,采用存量优化外延扩张的办法,建立大审计格局。
一要对审计组成员进行优
化的动态组合,淡化科(股)室界限,统一调配力量,集中优势资源,组成技能齐全、优势互
补的综合审计组,最大限度地发挥全体审计人员的潜能。
这样不仅可以较好地利用现有审计力量,实现全员轮岗交流,而且可以增强审计人员的适应能力。
二要加强学习培训,催生资源再生。
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和新知识培训,如加强会计、财经基础知识、公文写作知识、审计业务探讨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积极开展计算机知识培训,提高审计
人员运用计算机审计的能力和水平。
三要建立上下级审计机关联审联动机制,大型审计项目做
到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审计工作方案、统一口径、统一报告、统一审理和处理的组织形式,在
审计时间、人员配置、方案制订、审计实施、整改落实上精心安排部署,实现上下级审计机关
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的共享,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相互利用工作成果,迅速推广新的
审计方法、采用新的审计手段,开阔审计人员的视野,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另一方面有利于
统一对问题处理的口径,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加强审计力量较弱的审计机关的力量,
便于在较大的地域范围内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三、规范审计操作程序
规范的审计操作程序既是对审计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控制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基
本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准则》在年度项目选择和计划编制、制发审计通知书和审计工
作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和方案的组织实施、出具审计报告和审计处理处罚等
方面均作了相应的要求,从而进一步规范了审计程序,控制了审计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
计准则》要求编制年度审计计划应当突出重点,合理安排审计资源,防止不必要的重复审计;
应按照准则规定的审计实施方案内容及编制方法,编制更具指导性和操作性的审计实施方案;
运用规定的审计取证原则和方法、重要性水平分析、内部控制制度测试方法等开展审计工作,
充分保证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做好实质性测试和分析性复核,充分关注可能
存在的重大违法行为;积极推行审计项目业务审理制度等。
各级审计机关,尤其是基层审计机
关只有严格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规范审计程序,突出重点,讲究方法,强化审计质量控制,
才能不断促进审计人员依法、守规、守纪、尽职,防范审计风险的发生。
四、抓住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审计质量控制要抓住审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解决审计质量控制中的实际问题。
一要把好审计项目计划关。
审计项目立项和计划编制,在调查了解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
上要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选好选准审计项目,增强审计项目立项和计划编制
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行性。
二要把好依法审计关。
在审计准备阶段,审计人员要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和对象的内控制度、资产管理、财务状况等相关情况,结合被审计单位和对象以往接受审计监督和审计整改情
况评估被审计单位存在重要问题的可能性,运用审计风险理论和重要性原则,针对可能存在的
问题,确定审计事项和应对措施,制订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
审计实施阶段,审计组要根
据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审计事项及应对措施,考虑审计人员的专业特长、技术能力,合理安排好各审计事项的具体落实,包括对各审计事项的审计步骤和方法、审计时间、执行审计的人员等,并对可能发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留有余地。
同时,审计组根据审计实
施进展情况,适时调整审计实施方案,更好地指导审计。
三要把好审计报告关。
审计报告是审计成果的集中体现,审计报告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
整个审计项目的成败。
不少项目的审计报告对审计发现挖掘不够,审计结论准确度低,无法针
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影响了审计报告作用的发挥。
因此,审计机关
在出具审计报告时要做到内容真实,评价客观、公正,意见、建议具有可操作性,在原因分析
上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注意把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
审计监督的权威性。
四要把好审计结果整改的跟踪落实关。
审计整改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审计
整改可以督促被审计单位吸取教训,堵塞漏洞,规范管理。
部分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还存在
“重审轻改”的观念,只重视对审计问题的查出,却忽略了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和审计意见、建议的采纳的追踪,法律的刚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因此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必须高度重
视审计整改的督促落实工作,健全审计结果跟踪检查和督促落实办法,使审计结果落实工作制
度化、规范化。
五、健全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强审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有效地降低
审计风险,还可以不断提高审计质量。
没有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作保障,审计项目质量控制
体系的设计形同虚设。
在实际工作中,某个审计项目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如果不对责任人进行
必要的责任追究,一方面可能使审计质量控制失效,另一方面也可能引起对违规行为的效仿作用,甚至会使负面效应进一步放大。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第一百七十四条明
确规定“审计机关实行审计组成员、审计组主审、审计组组长、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审理机构、总审计师和审计机关负责人对审计业务的分级质量控制”,但真正按照审计准则规定的要求去
落实审计责任却存在很多困难。
如审计准则明确划分了审计人员、审计组组长、部门负责人及
审计机关领导各自的责任,但是如果他们混淆岗位,再如审计机关领导参加审计时任审计组组
长,则可能无法确认或解脱各自的责任。
此外,对一般责任与领导责任、主要责任与次要责任、过失责任与故意责任等方面的确认,都需要有充分的依据。
各级审计机关还要通过进一步健全制度,把审计责任明确到各个环节,各个审计人员对自
己所做的工作承担相应的责任,通过相应的考核机制对涉及质量问题的各级责任人所应负的质
量责任进行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