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331723_中职院校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路径探究——以非遗项目“客家门匾习俗”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课题:云南大学第一届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项目(项目编号:2021Z60)。
中职院校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路径探究——以非遗项目“客家门匾习俗”为例
文/林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方向。
非遗文化具有为中职院校提供教育资源、塑造中职学生精神品格、丰富中职学生课余生活的积极意义。纵观非遗文化的传承现状,我们发现,非遗文化在中职院校的传承与创新中存在专业课程开设不足、非遗传承人教学能力欠缺、非遗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因此,中职院校要承担起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加强非遗专业课程建设,构建双向师资培养模式,发挥教育宣传作用。
202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从总体要求、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水平、保障措施等层面对加强非遗保护做出了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非遗文化融
入中职教育,不仅能深化中职
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
性的认识,发扬地区民族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还能
使中职学生习得一技之长,有助
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其创
新创业能力,推动地区文化事业
和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融
入中职教育的意义
(一)非遗文化为中职院校
提供教育资源
国家级名录将非物质文化遗
产分为民间文学、传统戏剧、民
俗等十大门类。这十大门类的非
物质文化遗产以各种实践、语言、
实物和文化场所等形式存在,其
核心内涵是经验的积累、技术的
继承与改良、精神的实践和艺术
的展现,为中职教育提供了极其
丰富的教学素材。
(二)非遗文化能塑造中职
学生的精神品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方水
土孕育一方文化”的生动写照。
例如,省级非遗项目“客家门匾
132
习俗”是江西省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独特的客家历史文化渊源。客家门匾基于客家先民同宗认祖的思想,选取与自家姓氏相关的成语、典故或体现屋主理念的词语镌刻于匾框之上,融书法、绘画艺术于一体。客家人将这种民间艺术形式作为崇尚祖训、牢记历史、注重名节的文化传统,在造就一代代客家人的优秀品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将这一非遗项目引进校园,可以塑造学生的精神品格。
(三)非遗文化能丰富中职学生的课余生活
“非遗进校园”活动形式多样,内容充实。除了有线下的课堂教学、课余训练、展演比赛、社团活动之外,“非遗进校园”形式还有线上的云上慕课、微信公众号推送以及年轻人喜爱的抖音、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推广, 契合青年学生的兴趣爱好,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二、非遗文化在中职院校传承的现状
(一)国家层面的宏观设计
一是优化专业布局和结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一体化设计了中职教育层次的专业,引导中职院校开设含金量高、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同时加强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
范专业点建设。二是优化教学内
容。国家提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列为必修或选修课程,并明确
要求加强各类实训基地建设,促
进优质非遗领域职教资源的共建
共享。三是加强师资建设,包括
发挥行业专家和非遗传承人在中
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作用。四是创
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职业
教育集团化办学,发挥企业的办
学主体作用。
(二)政府部门的切实推动
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
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政府部门
贯彻落实国家政策要求,从中职
院校办校、办学等环节切实推动
着非遗文化在中职教育中的深度
融合:一是根据地方非遗资源和
地域优势引导新建特色非遗职业
学院,鼓励建设中职非遗保护传
承专业;二是鼓励中职院校与相
关部门建立起交流合作机制,在
推动地方非遗精品项目进学校的
同时,引导中职师生“走出去”;
三是根据本区域具体情况制定相
关政策以牵动地方企业参与中职
非遗人才培养的工作;四是主导
开展形式多样的传承活动,并在
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上传
优质非遗课程。
(三)中职院校的教育传承
中职院校在培养非遗保护
传承人才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
一是开发非遗文化课程,依托政
策支持和学校教育优势做大做
强非遗相关专业;二是引进非遗
传承人参与学校教育,鼓励民间
艺人、技艺大师和非遗传承人在
学校建立工作室;三是开展非遗
培训项目,定期举办各类研修、
研习和非遗专题培训班,探索非
遗教师培训模式;四是积极组织
开展特色校园活动,加强非遗校
园文化建设。
三、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融
入中职教育的障碍
(一)非遗专业课程开设不足
江西省拥有287所中等职业
学校,但只有极少部分学校开设
了非遗专业课程。其中,艺体类
非遗课程占据主流,渗透于音乐、
美术、体育课程中。其次是民间
文学等非遗课程,融合在思政课
程和普通文化课程中。中职院校
虽然开设了非遗专业课程,但其
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大多
数非遗课程并非作为独立开设的
专业学科,非遗专业开设少,课
程设置不足;第二,缺乏非遗校
本教材,限制了非遗专业课程的
顺利开展;第三,虽已开设非遗
课程,但课程内容体系不均衡,
课程内容缺少系统设计和深度考
量;第四,尚未建立起系统规范
的非遗课程评价体系。
(二)非遗传承人教学能力
欠缺
传统的非遗传承人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