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人教版第一章考研题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骨骼肌机能
一、名词解释
1.肌小节:两条Z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称之为肌小节。
2.肌管系统:是骨骼肌兴奋引起收缩耦联过程的形态学基础,由横小管系统和纵小管系统
组成。
3.横小管系统:是肌细胞膜从表面深入肌纤维内部的膜小管系统。
4.纵小管系统:肌细胞内围绕每条肌原纤维所形成的花边样的网状结构,又称肌质网。
5.终池:肌质网在接近横小管处形成特殊的膨大,称为终池。
6.三联管:每一个横小管和来自两侧的终末池构成的复合体,称为三联管。
7.生物电:一切可兴奋组织的细胞都存在电活动,这种电活动是由于细胞膜内外的离子运
动造成的,通常把细胞膜的电位变化称为生物电。
8.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所存在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这种电位
差存在于细胞两侧,故又称跨膜电位。
若以细胞膜外电位为零,细胞膜内电位则为-70~-90mV
9.动作电位:可行分析不兴奋时,细胞膜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10.极化状态:指细胞膜内外存在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即静息电位的状态,它是动作电位的
初始状态。
11.去极化:细胞膜的电位由极化状态,即静息电位从-70~-90mV减小到0mV的过程被称
为去极化,去极化是膜电位消失的过程。
12.反极化:细胞膜去极化后,膜电位由0mV转变为外负内正的过程,即膜电位发生反转
的过程称为反极化。
13.超射:在动作电位过程中,细胞膜去极化后会发生反极化反极化的电位幅度称为超射。
14.“全或无“现象:任何刺激一旦引起膜去极化达到阈值,动作电位就会立刻产生,它一
旦产生就达到最大值,动作电位的幅度也不会因刺激加强而增大,这种现象称为“全或无”。
15.局部电流:当可兴奋细胞发生动作电位时,膜出现反极化,会产生局部的电流流动,其
流动的方向在膜外是由未兴奋点流向兴奋点,在膜内是由兴奋点流向未兴奋点,这种局部流动的电流称为局部电流。
16.运动终板: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又称为运动终板,也称神经肌肉接头。
运动终板包括
终板前膜(接头前膜)、终板后膜(接头后膜)和终板间隙(街头间隙)。
17.终板电位:当运动神经纤维产生兴奋时,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通过接头间隙到达接
头后膜后,后膜上的特异性的受体结合,引起接头后膜去极化,这一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18.肌电:骨骼肌在兴奋时,会由于肌纤维动作电位的传导和扩布,而发生电位变化,这种
电位变化称为肌电。
19.肌电图:用适当的方法将骨骼肌兴奋时发生的电位变化引导并记录所得到的图形,称为
肌电图。
20.兴奋—收缩耦联:通常把以肌细胞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
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21.阈刺激:引起可兴奋组织(如神经、肌肉)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刺激。
22.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起止点相互靠近的收缩称为向心收缩。
23.等张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变化而张力不变的收缩称为等张收缩。
24.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的收缩称为等长收缩,又称为静力收缩。
25.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称为离心收缩。
26.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
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称为等动收缩。
由于在整个收缩过程中收缩速度是恒定的,等动收缩有时也成为等速收缩。
27.绝对肌力:某一块肌肉做最大收缩时产生的张力,称为该肌肉的绝对肌力。
28.相对肌力:肌肉单位横断面积(一般为平方厘米肌肉横断面积)所具有的肌力。
29.绝对力量:在整体情况下,一个人所能举起的最大重量称为该人的绝对力量。
30.相对力量:单位体重(一般为每公斤)的绝对力量,称为相对力量。
31.运动单位:一个α﹣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称
为运动单位。
32.运动单位动员:参与活动的运动单位数目与兴奋频率的结合,车位运动单位动员。
运动
单位动员也可称为运动单位募集。
二、单项选择题
1.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指( B )。
A.肌原纤维B.肌纤维C.肌小节D.肌丝
2.静息状态下,肌小节中只有粗肌丝的部分是( C )。
A.A带B.I带C.H区D.Z线
3.根据离子学说,静息电位的产生是由于(A)。
A.K+平衡电位B.Na﹢平衡电位C.Cl-平衡电位D.Ca2+平衡电位
4.根据离子学说,动作电位的产生式由于(D)。
A.K+停止外流 B.Na﹢迅速大量外流
C.K+突然迅速外流 D.Na﹢迅速大量内流
5.骨骼肌细胞兴奋后,处于(C)可以对阈下刺激发生反应。
A.绝对不应期B.相对不应期C.超长期D.低常期
6.有髓鞘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传导的方式是(B)。
A.局部电流B.跳跃式传导C.膜电位D.跨膜电位
7.运动神经纤维末梢所释放的递质是(D)。
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5-羟色胺D.乙酰胆碱
8.骨骼肌细胞的终末池是(B)的储存库。
A.Mg2+B.Ca2+ C.K+D.Na+
9.骨骼肌中的收缩蛋白是指(C)。
A.肌球蛋白B.肌动蛋白C.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D.肌钙蛋白
10.判断组织兴奋性高等最常用而又简易的测定指标是(A)
A.时值B.基强度C.阈强度D.强度-时间变化速率
11.当兴奋从运动神经传至审计-肌肉接头处的轴突末梢时,引起轴突末梢膜上的(A)。
A.Ca2+通道开放B.Na+通道开放
C.K+通道关闭D.Ca2+通道关闭
12.神经-肌肉接头兴奋的传递时(B)。
A.多向性B.单向性C.可逆性D.双向性
13.按照肌丝滑行理论,肌肉缩短时(A)。
A.明带的长度减小,H带减小或消失B.暗带的长度不变,H带不变
C.明带的长度不变,H带不变D.暗带和明带的长度均减小
14.肌细胞的兴奋过程与收缩过程耦联起来的关键部位是(D)。
A.横管系统B.纵管系统C.三联管D.终池
15.在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中其关键作用的离子是(D)。
A.Na+B.Mg2+C.Cl- D.Ca2+
16.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力量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是(D)。
A.向心收缩B.离心收缩C.等长收缩D.等动收缩
17.在下述哪种情况下,肌肉的收缩力量在整个关节范围内都可达到100%(D)。
A.向心收缩B.等长收缩C.离心收缩D.等动收缩
18.等张收缩时(C)。
A.负荷恒定,速度恒定B.负荷改变,速度改变
C.负荷恒定,速度改变D.负荷改变,速度恒定
19.快肌纤维的形态特征是(B)。
A.肌纤维直径大,线粒体较多B.肌纤维直径大,线粒体较少
C.肌纤维直径小,线粒体较多D.肌纤维直径小,线粒体较少
20.骨骼肌实现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功能单位是(C)。
A.肌纤维B.肌原纤维C.肌小节D.肌动蛋白
21.骨骼肌收缩的物质基础是(D)。
A.粗肌丝B.细肌丝C.肌动蛋白和元肌动蛋白D.粗肌丝和细肌丝
22.细肌丝主要由(A)组成。
A.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B.肌动蛋白、肌球蛋白、肌钙蛋白
C.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球蛋白D.肌球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
23.下列(A)参与构成粗肌丝。
A.肌球蛋白B.肌动蛋白C.原肌球蛋白D.肌钙蛋白
24.三联管由(D)构成。
A.1个横小管B.1个终末池
C.2个横小管和1个终末池D.1个横小管和2个终末池
25.构成细肌丝的主干是(B)。
A.肌球蛋白B.肌动蛋白C.原肌球蛋白D.肌钙蛋白
26.静息电位形成的基础是(A)。
A.K+外流B.K+内流C.Na+外流D.Na+内流
27.细胞膜电位由0mV转变为外负内正的过程称为(B)。
A.去极化B.反极化C.超射D.复极化
28.从时间关系来说,锋电位相当于细胞的(A)。
A.绝对不应期B.相对不应期C.超长期D.低常期
29.动作单位一旦产生,幅度可达到(D)。
A.50%B.60%C.80%D100%
30.动作电位产生后,会向整个细胞膜传播,其幅度与传播距离的关系(D)。
A.增加而增加B.正比C.增加而减少D.以上都不对
31.在审计纤维上,动作电位的传导是(C)。
A.多向的B.单向的C.双向的D.可逆的
32.有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比无髓神经纤维(B)。
A.一样B.快C.慢D.不一定
33.横桥上具有(A)。
A.ATP酶B.磷酸肌酸激酶C.氧化酶D.乳酸脱氢酶
34.肌肉在受到外力牵拉时可被拉长,这种特性称为(A)。
A.伸展性B.弹性C.粘滞性D.可收缩性
35.一定范围内,阈刺激小,表示组织的兴奋性(C),刺激时间(C)。
A.高、长B.低、长C.高、短D.低、短
36.刺激强度越大,肌肉力量(D)。
A.越大B.越小C.不变D.不一定
37.下列哪种收缩不做机械功(B)。
A.向心收缩B.等长收缩C.离心收缩D.等动收缩
38.跳远的踏跳中蹬起动作属于(A)。
A.向心B.等长C.离心D.等动
39.自由泳的划水动作属于(D)收缩。
A.向心B.等长C.离心D.等动
40.由高处跳下,双腿支撑用力属于(C)。
A.向心B.等张C.离心D.等动
41.同一块肌肉,在收缩速度相同的情况下(C)收缩可产生最大的张力。
A.向心B.等张C.离心D.等动
42.肌肉(C)收缩引起的肌肉酸痛最明显。
A.向心B.等张C.离心D.等动
43.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大小,取决于(C)。
A.能量释放速率B.肌球蛋白ATP酶活性
C.活化的横桥数目D.供能速率
44.肌肉收缩时速度取决于(D)。
A.能量释放速率B.肌球蛋白ATP酶活性
C.活化的横桥数目D.A和B
45.短跑项目的运动员应重点提高(C)。
A.肌肉力量B.肌肉耐力C.相对爆发力D.绝对爆发力
46.投掷运动员,应重点提高(D)。
A.肌肉力量B.肌肉耐力C.相对爆发力D.绝对爆发力
47.与快肌纤维比,下列哪条不是慢肌纤维的特征(C)。
A.收缩力量小于快肌纤维B.抗疲劳能力强
C.有氧代谢酶活性低D.直径小
48.两类肌纤维运动员的规律是(B)。
A.运动强度较小时,快肌纤维首先被动员B.运动强度较小时,慢肌纤维首先被动员C.持续活动时间较长,快肌纤维先被动员D.持续活动时间较长,慢肌纤维先被动员49.耐力训练可使肌纤维(C)。
A.慢肌纤维选择性肥大B.快肌纤维选择性肥大
C.二者均肥大D.乳酸脱氢酶活性增大
50.如果要提高慢肌纤维的代谢能力,应安排(B)的练习。
A.强度低,持续时间短B.强度低,持续时间长
C.强度大,持续时间短D.强度大,持续时间长
三、填空题
1.膜电位的产生原理可以用(离子学说)来解释,它是由于膜内外离子的(浓度)差所形成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的时相包括(静息相)、(去极相)和(复极相)。
3.骨骼肌细胞产生兴奋时,其兴奋性变化分为(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长期)和(低常期)。
4.骨骼肌有(伸展性)、(弹性)和(粘滞性)三种物理特性,有(兴奋性)和(收缩性)两种生理特性。
5.引起骨骼肌兴奋的适宜刺激应满足的条件是(适宜的刺激强度)、(适宜的刺激时间)和(适宜的刺激变化率)。
6.根据收缩速度可将肌纤维划分为快肌纤维(FT)和慢肌纤维(ST),而根据收缩及代谢特征,可将肌纤维划分为(快缩、糖酵解型(FG))、(快缩、氧化糖酵解型(FOG))和(慢缩、氧化型(SO))。
7.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锋电位相当于兴奋性变化的(绝对不应)期,后电位的前端相当于(相对不应)期和(超长)期,后电位的后段相当于(低常期)。
8.(K+)外流是静息电位形成的基础。
9.粗肌丝主要由(肌球蛋白)组成。
10.细肌丝主要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
11.(肌纤维)是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2.每条肌原纤维的全长都由(暗带)和(明带)呈交替规则排列。
13.当肌肉被动拉长时,肌小节长度(增大),A带(不变),I带(增大),H带(增宽)。
14.肌管系统包括(横小管系统)和(纵小管系统)。
15.静息电位相当于(K+)的平衡电位。
16.(去极化)是膜电位消失的过程,细胞膜电位由0mV转变为外负内正的过程称为(反极化),其电位幅度称为(超射)。
17.动作电位的特点有(“全”或“无”现象)、(不衰减性传导)。
18.在无髓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传导,在有髓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是以(跳跃式)传导。
19.有髓神经纤维较(粗大),电阻(较小),传导速度比无髓神经纤维(快得多)。
20.骨髓肌收缩时的肌电活动通过(电极引导)、(生物放大器放大)、(显示器显示)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等过程,转变成可处理数据。
21.采集电信号的电极有两种:(针电极)和(表面电极)。
22.当肌浆中的Ca2+浓度(升高)时,肌浆网膜上的钙泵被激活,使Ca2+进入肌浆网内。
23.准备活动充分可使肌肉(升高),粘滞性(降低),肌肉伸展性和弹性(提高)。
24.在安静状态下,(原肌动蛋白)分子位于肌动蛋白的活性位点上,阻碍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
25.肌管系统的功能,一是实现肌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二是将(兴奋)传到肌细胞的深部。
26.骨骼肌收缩的四种基本形式是(向心收缩)、(等长收缩)、(离心收缩)和(等动收缩)。
27.(等动收缩)在整个活动范围内部能产生最大的肌张力。
28.肌肉最大收缩时产生张力的大小取决于肌肉收缩的(类型)和(收缩速度)。
29.在收缩速度相同的情况下,(离心收缩)可产生最大的张力。
30.在输出功率相同的情况下,肌肉离心收缩时,消耗的能量(低于)向心收缩,其耗氧量(低于)向心收缩。
31.肌肉横断面的大小取决于(肌纤维数量)和(每条肌纤维的粗细)。
32.负荷(较小)时,肌肉收缩速度加快。
33.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大小,取决于(活化的横桥)数目。
收缩速度取决于(能量释放速度)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
34.在负荷相同的情况下,力量越(大)动作速度越快。
35.爆发力可分为(绝对爆发力)和(相对爆发力)。
36.一个(α-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37.运动单位可根据解剖和生理功能的不同,分为(运动性运动单位)和(紧张性运动单位)。
38.一般来说,一个运动单位中肌纤维数目越(少)越灵活,张力越(小)。
39.根据收缩及代谢特征,可将肌纤维划分为(快缩、糖酵解)型,(快缩、氧化、糖酵解)型和(慢缩、氧化)型。
40.根据收缩特性及色泽,可将肌纤维划分为(快缩白)、(快缩红)和(慢缩红)三种。
41.快肌纤维直径较慢肌纤维(大),含有较(多)的收缩蛋白。
肌浆网比慢肌纤维(发达)。
42.蛮贱纤维由较(小)的运动神经元支配,运动神经纤维较(细),传导速度较(慢)。
43.肌肉中如果(快肌纤维)的百分比较高,肌肉的收缩速度较快。
44.肌肉收缩的力量与单个肌纤维的(直径)和运动单位中所包含的肌纤维(数量)有关。
45.慢肌纤维中的线粒体体积(大),数目(多),线粒体有氧代谢活性酶(较高),肌红蛋白的含量(丰富),毛细血管网较(发达),因而其有氧代谢能力(较大),抗疲劳能力比快肌纤维(强)。
46.低强度运动时,(慢)肌纤维首先被动员,15%最大摄氧量强度运动时,(慢)肌纤维首先被动员。
47.为了增强快肌纤维的代谢能力,训练计划必须包括(大)强度的练习。
如果要提高慢肌纤维的代谢能力,训练计划就要由(低)强度,(长)时间的练习组成。
48.参加时间短,强度大的项目的运动员,其骨骼肌中(快)肌纤维比从事耐力项目的运动员高。
49.运动训练可使肌纤维出现(选择性肥大)和(酶活性改变)。
50.利用肌电可以(测定神经传导速度)、(评定骨骼肌的机能状态)和(评价肌力动作分析)。
四.判断题
1.要使可兴奋组织兴奋,刺激强度必须大于或等于阈刺激强度。
(√)
2.可兴奋组织的阈值可作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阈值低,组织的兴奋性高,反之则低。
(√)
3.无论刺激强度多大,要引起组织兴奋,刺激必须持续足够的时间。
(√)
4.运动训练可以提高肌肉力量,但不能改变肌肉的收缩速度。
(×)
5.无论神经纤维有多长,在神经纤维上进行的神经冲动传导却是不衰减的。
(√)6.静息电位是K+的平衡电位,而动作电位是Na﹢的平衡电位。
(√)
7.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神经冲动的速度比无髓神经纤维快。
(√)
8.在离体的情况下,神经的传导是双向的;但在体内神经纤维的传导则是单向的。
(√)
9.兴奋从神经传递给肌肉时,引起兴奋-收缩耦联的离子是Ca2+。
(√)
10.在输出功率相同的情况下,肌肉离心收缩时所消耗的能量和耗氧量低于向心收缩。
(√)
11.同一块肌肉,在收缩速度相同的情况下,离心收缩可产生最大的张力。
(√)12.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大小,与活化的横桥数目有关。
(√)
13.肌肉的收缩速度取决于能量释放速率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而与活化的横桥数目无关。
(√)
14.由于神经-肌肉接点是电传递,所以可双向传递。
(√)
15.每一个肌小节即一个运动单位。
(×)
16.肌肉收缩时,肌小节长度减小,I带缩短。
(√)
17.肌肉收缩的始动因素是Ca2+与肌钙蛋白的结合。
(×)
18.肌肉收缩时,细肌微丝向粗肌微丝滑行,粗、细肌微丝长度都不变,肌节缩短。
(√)
19.肌肉安静时,Ca2+储于终末池;肌肉收缩时,Ca2+移向暗带。
(√)20.肌肉收缩时由ATP功能,舒张时不需能量。
(×)
21.篮球投篮是离心收缩。
(×)
22.随着负荷的增加,肌肉收缩的张力也不断加大。
(×)
23.快肌纤维的收缩速度大于慢肌,是因为快肌的氧化能力较强所致。
(×)24.肌球蛋白是构成细肌丝的主干。
(×)
25.在安静状态下,原肌球蛋白分子可以阻碍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
(√)
26.一般所说的动作电位就是指锋电位而言。
(√)
27.后电位的前端相当于相对不应期的低常期。
(×)
28.一旦动作电位产生,就会逐渐达到最大值。
(×)
29.安静时,膜上的Na+通道关闭,导致细胞外Na+浓度比细胞内低得多。
(×)30.无髓神经纤维较粗大,电阻较小,传导速度快。
(×)
31.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或负重时可被拉长,称为弹性。
(×)
32.肌肉的兴奋性和收缩性是同一基本生理过程的两种叫法。
(×)
33.阈刺激小,表示组织的兴奋性低,需加大刺激强度,才能使肌肉兴奋。
(×)34.刺激强度越大,需要刺激的作用时间也越长。
(×)
35.要使可兴奋组织兴奋,刺激必须有足够的变化率。
(√)
36.同样电流强度,变化速率越大,越容易引起组织兴奋。
(√)
37向心收缩时肌肉长度缩短,起止点相互靠近,例如,实力推动作就是向心收缩。
(√)
38.肌肉等长收缩时由于长度不变,因而不能克服阻力做机械功。
(√)
39.在收缩速度相同的情况下,离心收缩产生的张力比等长收缩小。
(×)
40.向心收缩产生的张力大于表现出来的张力。
(√)
41.离心收缩引起的肌肉酸痛大于等长收缩。
(√)
42.肌肉横断面的大小取决于该肌肉的肌纤维数量和质量。
(×)
43.相对力量比绝对力量可以更好的评价运动员的力量素质。
(√)
44.短跑运动员对绝对力量的要求高于相对力量。
(×)
45.紧张性运动单位的肌纤维兴奋时冲动频率较低,但持续时间长。
(√)
46.一般来说,一个运动单位中的肌纤维数目越少,就越灵活。
(√)
47.在同一运动单位中的肌纤维兴奋与收缩是同步的,而同一肌肉中不同运动单位的肌纤维活动则不同步。
(×)
48.在一定范围内,肌力可得到维持,但MUI却随着疲劳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
49.在人体的骨骼肌中快肌运动单位与慢肌运动单位是相互混杂的,一般不存在单纯的快肌与慢肌。
(√)
50.耐力训练可使慢肌纤维有关酶活性提高,但肌纤维无肥大现象。
(×)五、问答题
1.简述动作电位有何特点
答:动作电位有以下特点:
(1)“全或无”现象
任何刺激一旦引起膜去极化达到阈值,动作电位就会立刻产生,它一旦产生就达到最大值,动作电位的幅度也不会因刺激加强而增大。
(2)不衰减性传导
动作电位一旦在细胞膜的某一部位产生,它就会向整个细胞膜传播,而且它的幅度不会因为传播距离增加而衰减。
(3)脉冲式
由于不应期的存在使连续的多个动作电位不可能融合,两个动作电位之间有一定间隙。
2.简述神经-肌肉的传递过程
答:(1)当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到轴突末梢时,引起轴突末梢的接头前膜上的Ca2+通道开放,Ca2+从细胞外液进入轴突末梢,促使轴浆中含有乙酰胆碱的轴突小泡向接头前膜移动。
(2)当轴突小泡到达接头前膜后,突触小泡膜与接头前膜融合进而破裂,将乙酰胆碱释放到接头间隙。
(3)乙酰胆碱通过接头间隙到达接头后膜后和接头后膜上的特异性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接头后膜上的Na+、K+通道开放,使Na+内流,K+外流,结果使接头后膜处的膜电位幅度减小,即去极化。
(4)当终板电位达到一定幅度(肌细胞的阈电位)时,可引发肌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从而骨骼肌细胞产生兴奋。
3.简述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
答:通常把以肌细胞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包括以下三个主要步骤:
(1)兴奋(动作电位)通过横小管系统传导到肌细胞内部
横小管是肌细胞膜的延续,动作电位可沿着肌细胞膜传导到横小管,并深入到三联管结构。
(2)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
横小管膜上的动作电位和引起与其邻近的终末池膜及肌质网膜上的大量Ca2+通道开放,Ca2+顺着浓度梯度从肌质网内流入胞浆,肌浆中Ca2+浓度升高后,Ca2+与肌钙蛋白亚单位C结合时,导致一系列蛋白质的构型发生改变,最终导致肌丝滑行。
(3)肌质网对Ca2+再回收
肌质网膜上存在的Ca2+-Mg2+依赖式A TP酶(钙泵),当肌浆中的Ca2+浓度升高时,钙泵将肌浆中的Ca2+逆浓度梯度转运到肌质网中贮存,从而使肌浆Ca2+浓度保持较低水
平,由于肌浆中的Ca2+浓度降低,Ca2+与肌钙蛋白亚单位C分离,最终引起肌肉舒张。
4.简述运动中影响爆发力的大小的因素
答:(1)质量或体重: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质量越大,爆发力越大。
(2)加速度: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越大,爆发力越大。
但在运动中整个人体或人体某个部位的加速度大小事有肌肉力量决定的,所以肌肉力量越大,爆发力越大。
(3)运动距离: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运动距离越大,爆发力越大。
运动的距离取决于运动员的肌肉、骨骼的长度以及动作结构。
以同样速度完成相同的动作时,身材高大的运动员,由于肌肉、骨骼较长,爆发力较身材较矮小的运动员达。
(4)运动时间: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运动时间越短,爆发力越大。
实际上做功的时间和肌力有密切的关系。
因为克服相同的负荷,肌肉力量越大,收缩速度越快。
因此增加肌肉力量可增加肌肉的收缩速度,缩短运动时间,提高运动员爆发力。
由此看来,肌肉力量大小是影响运动员爆发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5.用“离子学说”解释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产生原理
答:静息电位产生原理可以用“离子学说”来解释。
离子学说认为:(1)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分布是不均匀的,细胞内的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Na+、Cl-细胞外浓度高于细胞内,另外细胞内的负离子主要是大分子有机负离子。
(2)细胞膜对各种离子通透具有选择性。
当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对Na+的通透性较小,对A-则几乎没有通透性,所以就形成在静息时K+向细胞外流动。
离子的流动必然伴随着电荷的转移,结果使细胞内因丧失带正电荷的K+而电位下降,同时使细胞外因增加带正电荷的K+而电位上升,这就必然造成细胞外电位高而细胞内电位低的电位差。
所以,K+的外流是静息电位形成的基础。
随着K+外流,细胞膜两侧形成的外正内负的电场力会阻止细胞内K+的继续外流,当促使K+外流的由浓度差形成的向外扩散力与阻止K+外流的电场力相等时,K+的净移动量就会等于零。
这是细胞内外的电位差值就稳定在一定水平上,这就是静息电位。
由于静息电位主要是K+由细胞内向外流动达到平衡时的电位值,所以又把静息电位称为K+平衡电位。
6.试述骨骼肌肌纤维的收缩的原理
答:(1)兴奋-收缩耦联
当运动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到达神经末梢时,通过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使肌细胞膜产生兴奋。
之后,肌质网向肌浆中释放Ca2+,肌浆中的Ca2+浓度瞬时升高。
肌钙蛋白亚单位C与Ca2+结合,引起肌钙蛋白的分子结构改变,进而导致原肌球蛋白的分子结构改变。
(2)横桥的运动引起肌丝滑行
原肌球蛋白滑入F-肌动蛋白双螺旋沟的深部,肌动蛋白分子上的活性位点暴露。
一旦肌动蛋白分子上的活性位点暴露,粗肌丝上的横桥即与之结合。
横桥与肌纤蛋白结合后会产生两种作用:A.激活了横桥上的ATP酶,是ATP迅速分解产生能量,供横桥摆动之用;B.激发横桥的摆动,拉动细肌丝向A带中央移动。
然后,横桥自动与肌动蛋白上的活性位点分离,并与新的活性位点结合,横桥再次摆动,拖动细肌丝又向A带中央前进一步。
如此,横桥头部前后反复的运动一步一步地在细肌丝上“行走”,拖动细肌丝向A带中央滑行。
由于每个肌节中的横桥的运动,最终使肌肉收缩。
(3)收缩的肌肉舒张
当肌浆中的Ca2+浓度升高时,肌浆网膜上的钙泵被激活。
在钙泵的作用下,肌质网吧Ca2+泵入肌质网内,使肌浆中Ca2+浓度降低,Ca2+与肌钙蛋白亚单位C分离,肌钙蛋白和原肌球蛋白恢复原先的构型,原肌球蛋白再次掩盖肌动蛋白上的活性位点,阻止横桥与肌纤蛋白的相互作用,细肌丝回至肌肉收缩前的位置,肌肉舒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