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2.3《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同步检测(中图版必修一)

合集下载

中图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第2课时)随堂练习

中图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第2课时)随堂练习

[随堂基础巩固]1.下列四幅图中,属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解析:A图表示岩石的风化,它是因气温变化、日晒雨淋、生物作用等形成的,风化作用不等于风力侵蚀作用;C图是流水沉积作用;B、D两图均为风力作用,但D图为风力沉积作用。

答案:B2.甲、乙两图分别为庐山三叠泉和台北野柳“女王头”景观图,下列有关甲、乙两处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景观流水侵蚀作用显著B.乙景观主要由风力堆积作用而成C.甲景观主要由向斜构造发育而成D.乙景观主要由石灰岩溶蚀而成解析:庐山瀑布景观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台北野柳地质公园的“女王头”是由于海水侵蚀、风化作用形成的。

答案:A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甲地反映的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黄土高原B.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D.塔里木盆地4.影响图中地形发育的主要外力是()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解析:本题组以我国某地地形发育示意图为情境考查我国地形的分布及其成因等相关知识,由题图分析可知:①该地地形主要分为三大类,即高原、山区和平原;②图中显示了喀斯特地貌区的典型地貌—溶洞、地下河;③溶洞、地下河均是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答案:3.B 4.A图示为“三大类岩石关系示意图”,图中方框代表岩浆、喷出岩、侵入岩、沉积岩、变质岩,数字代表各种作用,读图完成5~6题。

5.试判断,图中代表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字母是() A.a、b B.c、dC.d、e D.a、e6.图中对应变质作用和重熔再生作用的序号是() A.①②B.③④C.④①D.②③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及循环各环节经历的地质作用。

图由右起为岩浆上升或喷发,因此d为岩浆,e为喷出岩,c为侵入岩,a为沉积岩,b为变质岩。

因d为岩浆,所以①为重熔再生作用,b为变质岩,所以④为变质作用。

答案:5.A 6.C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处地貌是________地貌,它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这种地形在________地区常常见到。

2018-2019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一配套练习:第二章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一配套练习:第二章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Word版含解析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一)教材第53页探索思考粗的沙子先沉积到瓶底,然后沉积的是细沙,最上层是泥土。

受外力侵蚀与沉积作用影响。

与自然界中河流的沉积物有相似之处,两者都发生沉积作用。

但它没有自然界河流沉积物量大,效果不太明显。

(二)教材第53页学习指南1.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按能量,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种。

2.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等。

外力作用主要表现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等。

内力作用使地表高低不平、外力作用使地表平坦。

3.地壳物质循环过程见教材第57页图2313。

(三)教材第59页思考2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是受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外力作用对地表进行破坏,把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使地表出现峡谷。

(四)教材第59页复习题提示:1.褶皱和断层等地质构造是判断地壳运动的主要依据。

褶皱通常是地壳水平挤压变形的结果,而断层则是地壳受到挤压或拉张后断裂并发生位移。

2.地震主要有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

天然地震主要有两种成因:构造地震和火山地震,其中以构造地震为主。

震级是表示地震时释放能量大小的,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越大,对地面的破坏强度也越大,震级每增加1级,能量约增加30倍。

通常5级以上称为破坏性地震。

3.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若干单元,即板块。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的运动中。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4.黄河发源于唐古拉山,上游地势陡峻,河流以下切侵蚀作用为主,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以侵蚀和搬运作用为主,下游地势平坦,主要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大面积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

2019-2019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3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以下各图与庐山的形成原因相吻合的是()A. B.C. D.2.读红海剖面示意图,完成第下题。

有关图中①类岩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因水平挤压,断裂变质而成B. 由岩浆通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C. 此类岩石可能带有气孔D. 将重新返回岩石圈中的软流层3.在高山雪线之下的山坡上,有一个特殊的地带—高山流石滩。

它是由大大小小的石块构成的。

放眼望去,好像一派无生命迹象的荒凉“石海”,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各种美丽而独特的高山花卉在石缝间悄悄绽放,这些星星点点的花卉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观带(见下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形成高山流石滩碎石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 风化作用B. 风力侵蚀作用C. 流水搬运作用D. 冰川侵蚀作用(2)流石滩上植被稀疏、植株矮小的原因有()①海拔高,气温低②多大风③食草动物多④太阳辐射强烈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4.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①—⑦表示地质作用。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岩石中,属于花岗岩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2)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是()A. ②——外力作用B. ③——固结成岩作用C. ④——地壳下沉D. ⑤——高温熔化(3)关于岩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类岩石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B. 乙类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C. 丙类岩石具有层理结构D. 丁类岩石的典型代表是大理岩5.读下图中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上述四种地貌景观形成过程中,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是()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2)①~④地貌景观典型分布的地区依次是()A. 青藏高原、东欧平原、云贵高原、新西兰北岛B. 云贵高原、渭河平原、准噶尔盆地、夏威夷群岛C. 喀斯特高原、东非大裂谷、黄土高原、亚平宁半岛D. 云贵高原、河西走廊、山东半岛、台湾6.图4中甲处的地质构造是()A. 向斜B. 背斜C. 断层D. 陡崖7.台湾省苏花公路东临太平洋,在地形上称“清水断崖海岸”。

【金版学案】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 同步辅导与检测(中图版必修1,:第三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金版学案】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 同步辅导与检测(中图版必修1,:第三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地理•必修1•(配中图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地质构造的判别及应用的能力, 背斜在构造上中部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图示中②处相符, 背斜成谷是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被侵蚀。 ①处为向斜,在构造上表现为岩层中间新,两翼老。③处 为地垒,为岩块断裂上升。④处为断裂下陷的地堑,渭河 平原和汾河谷地均属于地堑。 答案:(1)②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受侵蚀 岩层老,两翼岩层新 块状 中间
水文与地质条件。如地势起伏和缓较稳定,植被覆盖度高,
地表流水侵蚀较弱,地下水流动显著且地下水位较低。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地理•必修1•(配中图版)◆
2.侵蚀作用 (1)概念 侵蚀作用是指风、流水、海浪、冰川等对地表岩石及风化 产物的破坏作用。 (2)形式
侵蚀作用的形式有:流水侵蚀、海水侵蚀、冰川侵蚀、风 力侵蚀等。 (3)结果 侵蚀作用的结果形式多样,如流水侵蚀可形成峡谷、瀑布 等;流水的化学侵蚀可形成峰林、溶洞等;风力侵蚀形成风蚀 洼地、风蚀城堡、风蚀蘑菇、戈壁等;海水侵蚀形成海蚀崖、 海蚀穴、海蚀柱等;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峡湾 等。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地理•必修1•(配中图版)◆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地理•必修1•(配中图版)◆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并回答问 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 ________。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 是________。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______。 ③处的地形属________山地。 (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 层错动的方向。 (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相似的 是________(多选)。 A.谓河平原 B.长江三峡 C.汾河谷地 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返回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3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同步测试解析版.doc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3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同步测试解析版.doc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3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44分)1.某一岩层是由粘土、淤泥等组成的泥质页岩,并含有莲的化石,说明当时的沉积环境是() A. 湖泊和沼泽 B.热带浅海坏境 C.炎热干旱环境 D.温湿茂密的森林【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岩层是由粘土、淤泥等组成的泥质页岩且有莲花化石”反映当地为陆地淡水的水湿 环境,故A 项符合。

考点:本题考查岩石的形成与沉积环境。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根据岩层的化石和组成物质与自然环境Z 间的关系进而判断当时的沉积环 境即可。

2. 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

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图示的板块边界是( )B.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D.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可知,该板块边界类型为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消亡边界;故B 、D 项错误;大陆 板块与大陆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形成山地或者高原,故A 项正确。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板块的边界类型判断【名师点睛】板块边界与地形 边界类型C.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 【答案】A地形大陆板块•大陆板块碰撞高大山脉、高原消广边界大洋板块边缘:海沟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大陆板块边缘:海岸山脉、岛弧3.形成下列两地貌的外力作用是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D.堆积作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左图是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地貌;右图是冰川侵蚀形成的冰川地貌,所以两种外力作用都属于侵蚀作用。

故选B。

考点: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下图为内蒙古某山一处花岗岩“石林”景观。

完成下列小题。

4.图中“石林”景观,按照成因,其岩石为()A.玄武岩B.变质岩C.岩浆岩D.沉积岩5.图中“石林”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A.地壳下降一岩浆活动一风化、侵蚀B.地壳上升一岩浆活动一风化、堆积C.岩浆活动一地壳上升一风化、侵蚀D.岩浆活动一地壳下降一风化、堆积【答案】4.C 5.C【解析】试题分析:4.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屮的侵入岩,岩浆在地壳内部冷却成岩----- 正确。

2.3.1《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课件(中图版必修一)

2.3.1《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课件(中图版必修一)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__ ___。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 是___________________。③处的地形属_______山地。
(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下图是反映岩石圈板块分布情况的地球剖面示意图。读 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图中反映生长边界的字母是__________,反映消亡边 界的字母是_________。(2分) (2)图中LM间的板块名称是____________。(1分)
(3)在六大板块中,图中反映出的板块有______个。(1分)
10.意大利维苏威山是一座世界著名的活火山。意大利多火山
活动的原因是( )
A.地处非洲板块的张裂带上 B.地处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C.位于地中海火山地震带上 D.非洲与亚欧大陆相互碰撞挤压造成
【解析】9选C,10选B。第9题,意大利地处亚欧板块上。第
10题,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活动。
【解析】3选C,4选A。本题组主要考查板块及板块边界类型
的判读。第3题,M是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第 4题, 从图中图例来看,板块边界反方向受力,应为生长边界。
2010年2月27日,智利南部康塞普西翁市发生里氏8.8级
大地震,智利震中与四川盆地震中(北纬31度,东经103.4 度)几乎完全对穿。据此回答5~7题。 5.此次地震与哪两个板块运动有关( A.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 C.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D.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
(3)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地球上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的

高中地理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同步练习中图版必修一

高中地理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同步练习中图版必修一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图中与箭头④所示的地质作用相同的箭头是()A.①B.②C.③D.⑤2、下列各图反映的地理现象,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3、地震发生后,还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有()A.海啸B.干旱C.台风D.火山4、关于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②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③岩浆岩、变质岩都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④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积成岩是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关系是()①地表形态是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共同参与下的产物②长江三角洲是长江搬运沉积作用的产物,不受内力作用的影响③高山和盆地是内力作用为主导作用时的产物④外力作用先把地表形成“粗毛坯”,然后内力作用把“粗毛坯”进行加工塑造,使地表形态更加丰富多彩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在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A.裂谷或海洋B.海沟和海岭C.岛弧链和海岸山脉D.褶皱山脉和高原7、有关岛弧链和海岸山脉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形成的B.两个大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C.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相互碰撞,大陆板块受挤上拱而隆起形成的D.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大洋板块受挤上拱而隆起形成的8、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正确叙述是()A.板块内部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B.板块之间不会出现碰撞现象C.在板块相碰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高大山脉D.各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最稳定的地方9、关于外力作用与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如果没有外力作用,整个地表几乎全部由岩石覆盖②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就不会有三峡、沙漠、沙滩等美妙的奇景③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就不会有喜马拉雅山④如果只受外力作用,也会形成长江三峡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关于地貌或地质构造的叙述正确的是()A.喜马拉雅山、庐山、泰山等是内力作用使岩层褶皱隆起形成的B.流水作用使黄土高原的黄土层深厚广大C.两边岩块相对上升,中间相对下降的岩块叫地垒D.地堑是常形成狭长的凹陷地带,如东非大裂谷11、关于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质作用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觉察B.地壳运动是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C.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D.地质作用可引起地形变化,而地壳的内部结构与地质作用无关12、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是()A.地球内部的热能B.太阳能C.风能D.水能13、下列板块中海洋占绝对优势的是()A.美洲板块B.太平洋板块C.亚欧板块D.印度洋板块14、关于地质作用关系的正确叙述是()A.地质作用都在瞬间发生,使地貌剧变B.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地壳的变化起主导作用C.地表形态是在内外力相互作用下不断发展和变化的D.在地壳的发展过程中,内外力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15、板块学说认为,在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处()A.必有一个板块俯冲向下形成海洋B.必有一个板块隆起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C.两个板块合并成一个板块D.隆起形成巨大山脉16、喜马拉雅山脉是()①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②两个大洋板块碰撞产生的③一个大陆板块和一个大洋板块碰撞产生的④两个大陆板块碰撞产生的A.①B.①②C.①③D.①④17、下列概念中属地质构造的有()①火山和地震②沙丘和断层③褶皱和断层④地垒和地堑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8、有关断层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断层的形成与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有关②泰山、喜马拉雅山都属于断层山③断层构造地带常发育成沟谷、河流④断层带对修水库有利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9、下列地区易发生泥石流的是()A.平原地区B.植被破坏严重的山区C.沙漠地区D.植被覆盖良好的山区20、根据地壳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地壳运动可分为()①水平运动②升降运动③褶皱④褶曲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1、地壳水平运动的结果是()A.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B.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C.地壳表现为抬升和下沉D.岩层发生上下位移和弯曲变形22、关于地壳运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壳先有水平运动,后有升降运动B.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其实是相伴发生的C.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主要以垂直运动为主,水平运动为辅D.喜马拉雅山是地壳垂直运动的结果23、下列地理现象属于内力作用的是()A.泥石流B.山体滑坡C.水土流失D.火山喷发24、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地形是()A.吐鲁番盆地B.黄土高原C.喜马拉雅山脉D.青藏高原二、综合题1、下图中甲、乙、丙表示各种不同成因形成的岩石,a、b、c、d表示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甲、乙、丙中,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是,含有古生物化石的是(2)在a、b、c、d中,表示外力作用的是,表示变质作用的是,表示重熔作用的是。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3.1《地质作用和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同步练习及答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3.1《地质作用和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第1课时地质作用和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不属于地质作用的是( )A.火山爆发 B.围海造田 C.沧海桑田 D.变质作用2.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于( )A.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B.地球本身的重力能C.地球外部,主要是天体引力造成的D.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3.如下图中所示,山岭属于地质构造中的( )A.背斜 B.向斜 C.地垒 D.地堑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30°45′N~31°43′N,102°51′E~103°44′E)发生8.0级地震。

地震给灾区人民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读图回答4~5题。

4.有关该次地震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火山活动引起 B.地壳运动引起C.山崩和滑坡引起 D.人类活动诱发引起5.从地质作用方面分析,下列地质现象的成因与该次地震相似的是( )A.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 B.崇明岛的形成C.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形成 D.约旦地沟的形成据科学家考察:喜马拉雅山脉原来是一片海洋,按照其上升的速度计算,目前的高度应是20 000多米,但2005年10月9日国家测绘局公布的珠穆朗玛峰测量高度是8 844.43米。

据此完成6~7题。

6.导致喜马拉雅山脉由海洋变为“世界屋脊”的作用是( )A.外力作用 B.内力作用C.变作用 D.流水作用7.导致珠穆朗玛峰只有8 844.43米的主要原因是( )A.岩浆活动 B.内力作用C.地壳运动 D.侵蚀作用读下图,完成8~9题。

8.下列名山或山脉的地质构造与图中①处地质构造相类似的是( )A.华山 B.喜马拉雅山脉C.阿尔卑斯山脉 D.安第斯山脉9.图中②处的山地成因为(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山C.褶皱隆起成山 D.断层上升成山读“板块分布示意图”(甲图)及“板块碰撞示意图”(乙图),回答10~11题。

10.阿尔卑斯山脉是由图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板块相撞而成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④⑤11.乙图属于板块交界处的一种类型,箭头表示板块的运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图表示板块的生长边界B.台湾岛就处在乙图所示的板块边界上C.东非大裂谷的形成过程与乙图相同D.在板块相撞地带都会产生乙图所示地形二、综合题12.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假如你作为一位地质工程师,试对下列问题作一些简要分析。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节训练-学习文档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节训练-学习文档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节训练1.清水断崖位于中国台湾省东部海岸,依山傍海,崖岸壁立,为台湾八大名胜之一。

清水断崖海岸地质作用强烈,其内、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分别是()A.地壳运动和海浪侵蚀作用B.岩浆活动和流水侵蚀作用C.地壳运动和冰川侵蚀作用D.岩浆活动和流水沉积作用2.关于形成下面①~④地景观的地质作用,叙述正确的是()A.①景观中的奇峰怪石为流水溶蚀作用形成B.②景观中的地貌为风积地貌C.③景观为早期受岩浆侵入影响变质的岩层,后抬升至地面形成D.④景观为壮观的大峡谷,由岩层断裂和流水侵蚀作用形成3.下图中地貌景观形成过程中,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有关河流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河流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内力作用有关B.河流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C.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搬运地貌D.河流地貌只分布于河流入海口处5.某中学的一地质科考小组在某地(大约在25°N,110°E)进行科学考察,下图为该科考小组同学绘制的地貌素描图。

据此回答下题。

关于C处和D处地貌的形成原因,下列说法较为科学的是()A. C处—风力侵蚀作用D处—风力沉积作用B. C处—流水侵蚀作用D处—流水沉积作用C. C处—流水沉积作用D处—流水侵蚀作用D. C处—风力沉积作用D处—风力侵蚀作用6.牛轭湖是平原河流发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湖泊,其形成过程如图所示。

完成下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转偏向力加快了对河流左岸侵蚀的速度B.牛轭湖往往出现在河流上游向下侵蚀强烈的地区C.北半球的牛轭湖一定出现在河流的右岸D.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促进了牛轭湖的形成7.图①所示的云南路南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图”(图②),路南石林的岩石按成因属于图②中的()A.甲B.乙C.丙D.丁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8.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丙9.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2023~2024学年中图版必修1《2.3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易错题集一

2023~2024学年中图版必修1《2.3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易错题集一

2023~2024学年中图版必修1《2.3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易错题集一考试总分:88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6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18分)1. 走廊南山位于祁连山中段,南北两侧发育了数十条流向与祁连山脉走向大致垂直的河流。

下图示意走廊南山某典型河道①、②两河段的横断面,P点为河流纵剖面上坡度的突变点。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是()A.大气降水B.冰雪融水C.地下水D.湖泊水(2)下列关于该典型河道说法正确的是()A.位于走廊南山的南侧,P点未来向①河段方向移动B.位于走廊南山的南侧,P点未来向②河段方向移动C.位于走廊南山的北侧,P点未来向①河段方向移动D.位于走廊南山的北侧,P点未来向②河段方向移动(3)关于①段河谷形态特征和成因组合正确的一项是()A.宽广冰川侵蚀B.宽广流水侧蚀C.狭窄流水下蚀D.狭窄冰川侵蚀2. 下面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按河谷发育程度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2)阶段④表现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地壳上升B.断裂下沉C.变质作用D.流水沉积3. 下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乙岩石是()A.变质岩B.沉积岩C.岩浆岩D.大理岩(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作用⑧是()A.重熔再生B.岩浆活动C.变质作用D.外力作用4. (图3)。

圣米歇尔湾涨落潮海平面高差可达15m,圣米歇尔山周期性与大陆通过连岛坝相通。

1877年人工建设长堤与大陆永久相连。

目前,圣米歇尔湾沉积作用加速,预计海湾将于2042年被沉积物完全掩埋,为拯救圣地,当地在库埃农河上修筑水坝。

高中地理 2.3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同步训练(1)中图版必修1

高中地理 2.3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同步训练(1)中图版必修1

【步步为赢中图版】必修一2.3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同步训练(1)一、选择题图中的数字表示内、外力作用,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各数字与地质作用相对应正确的是( )A.①—固结成岩作用B.②—风化作用C.③—变质作用 D.④—侵蚀作用2.④过程最终形成的岩石可能是( )A.石灰岩 B.花岗岩C.大理岩D.砂岩【解析】读图分析可知,①为固结成岩作用,②为侵蚀、搬运、堆积作用,③为重熔再生作用,④为冷却凝固作用。

【答案】 1.A 2.B读下图,完成3~5题。

3.按照发生的顺序,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①C.①③② D.②①③4.图中所示的地理现象,可能位于( )A.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张裂地带B.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地带C.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碰撞地带D.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张裂地带5.图中所示的地理现象,可能是( )①裂谷②海岭③山系④海沟A.①④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②表示板块张裂,岩浆上升,地表开始隆起;③表示板块张裂处扩大,地壳变薄,岩浆上升明显;①表示岩层断裂,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图中表示的现象发生在板块的张裂地带,张裂处的板块高度相当,没有明显的高低起伏,应该同为大洋板块或大陆板块。

图中所示现象如果是两个大陆板块张裂则形成裂谷,如果是两个大洋板块张裂而形成海沟。

【答案】 3.B 4.D 5.A读下图,完成6~8题。

6.图中所示的区域,应是( )A.冲积平原 B.河谷平原C.流域 D.低地7.形成该区域的作用,主要是( )A.地质作用 B.内力作用C.外力作用 D.流水作用8.图中字母N表示的地理事象是( )A.分水岭B.山脊C.刃脊 D.等高线【解析】如图所示是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这样的区域称为流域。

冲积平面一般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区。

河谷平原是分布在河道周围的宽阔的平地。

从图中看出,流域的各种地形单元都是由流水的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形成的。

N是流域的分界线,图中流域的界线是山地,分水岭是该流域的分界线。

高中地理《地壳运动和变化》同步练习6中图版必修1

高中地理《地壳运动和变化》同步练习6中图版必修1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夯基达标阅读下面资料,据此完成1— 2 题。

《科技日报》报道: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科学家,在巴丹吉林沙漠西部发现了十分罕有且奇怪的花岗岩地貌。

西部大开发调研组在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了一处面积约100 多平方千米形状特其余花岗岩地貌种类。

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

“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兽飞禽。

伟硕岩体已被淘蚀得薄如蛋壳。

花岗岩体绵延分布百里,相对高差百米以下。

据解析,此处的花岗岩形成距今不到 1 亿年,在花岗岩体的外面出露的是距今 5 亿—4 亿年的积聚岩地层。

1. 造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岩浆活动B.风力积聚C.风力损害D.流水损害解析:该地地处沙漠地区,风力损害作用兴盛,所以长远的风力损害使花岗岩被雕塑成各样各样奇怪的形状,所以资料中描述的地貌应为风力损害地貌。

答案: C2. 关于此处花岗岩与积聚岩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花岗岩先形成,积聚岩后形成;尔后外力作用进行长远损害B.积聚岩先形成,花岗岩后形成;尔后外力作用进行长远损害C.积聚岩与花岗岩同时形成;尔后外力作用进行长远损害D.依照资料,无法判断解析:从资料中看出,该地分布有花岗岩,其外面分布着积聚岩,且花岗岩形成较晚,由此可知,该地积聚岩形成后,发生了岩浆侵入活动,形成了花岗岩。

答案: B3. 关于地质作用的几种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地质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自己B.地壳向来在内、外力地质作用的相互作用下不停发展和变化C.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和变化起主导作用D.在一准时间和地址,外力作用占优势解析: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自己,主若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面,主若是太阳辐射能,其次是重力能。

地壳自形成以来,素来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造成这种运动变化的原因是地质作用。

高中地理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同步练习 中图版 必修1

高中地理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同步练习 中图版 必修1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同步练习1岩石的种类很多,按成因可分为…………………………………………………()A.花岗岩、玄武岩、大理岩B.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C.大理岩、石灰岩、玄武岩D.侵入岩、喷出岩、变质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关于对岩石成因的理解。

按照成因分类,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每一类岩石又有很多具体的岩石,如花岗岩和玄武岩属于岩浆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属于变质岩,页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等。

其中岩浆岩又可以根据岩浆活动的不同方式,分为侵入型岩浆岩(如花岗岩)、喷出型岩浆岩(如玄武岩)。

答案:B2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A.太阳辐射能和引力能B.潮汐能和引力能C.重力能和风能D.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解析:地质作用按照能量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主要是由地球以外的太阳辐射能等引起的;而地球重力能决定着河流、地下水、冰川、波浪、风等各种外营力迁移物质的方向。

故本题的D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D3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①风化作用②侵蚀作用③搬运作用④沉积作用⑤变质作用⑥固结成岩作用A.①②④⑤⑥B.①②③④⑥C.②③④⑤⑥D.①③④⑤⑥解析:外力作用主要发生在地表或近地表,它所引起的物质运动主要是物质从高处向低处的迁移。

除了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外,还有松散的沉积物在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沉积岩。

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

答案:B4下列关于岩浆及岩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在地核深处,因此岩浆活动伴随着很高的温度和巨大的压力B.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在地幔深处,处于熔融状态C.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在地幔上部的软流层D.岩浆活动只能在地下,不能出露于地表解析:本题结合第一单元的圈层构造知识,考查了学生对岩浆、岩浆活动及软流层的理解。

高中地理地球运动的特征同步检测中图版必修1-高一地理试卷与试题

高中地理地球运动的特征同步检测中图版必修1-高一地理试卷与试题
11. 在“嫦娥一号”卫星飞行的这一时段内,地球位于下图中公转轨道中的…………( )
[4分]-----正确答案(A)
A
B
C
D
图是黄道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 若热带较现在的范围扩大了2个纬度,则图中β为……………………………………( )[4分]-----正确答案(B) A 23°26′ B 24°26′ C 25°26′ D 21°26′
高中地理 《地球运动的特征》同步检测 中图版必修1
试卷总分:80 答题时间:60分钟
第1课时 地球运动的特征
一、选择题 一架飞机在某地起飞,沿水平方向以837km/h低空匀速飞行,且飞行员看到太阳在正南方天空,保持静止不动(赤道上 地球自转速度为1 670km/h)。据此回答1~3题。 1. 此时飞机飞行的方向是…………………………………………………………………( )[4分]-----正确答案(B)
A 自西向东 B 自东向西 C 自南向北 D 自北向南 2. 飞机航线所对应的地球纬度是…………………………………………………………( )[4分]-----正确答案(D) A 赤道 B 极点 C 北纬30° D 北纬60° 3. 若该飞机以相同的速度向相反方向飞行,途中飞行员所见到的昼夜更替周期……( )[4分]-----正确答案(C) A 一个太阳日 B 一个恒星日 C 12小时 D 48小时
7. 黄赤交角增大,会引起的现象是…………………………………………………………( )[4分]-----正确答案(D) A 北极圈以北范围增大,南极圈以南范围缩小] B 地球上有太阳直射的范围缩小
C 北极点出现极昼的天数增加 D 中纬度地区夏季昼将增长,冬季夜将增长
8. 地球从甲处经乙、丙、丁回到甲公转一周(甲、乙、丙、丁之间等距)四段之间用时最少的 是………………………………………………………………………………………( )[4分]-----正确答案(A) A 丁—甲段 B 甲—乙段 C 乙—丙段 D 丙—丁段

2019-2020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习题精选五十七

2019-2020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习题精选五十七

2019-2020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习题精选五十七第1题【单选题】岩石按成因可分为( )A、花岗岩、玄武岩、大理岩B、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C、石灰岩、火山岩、水成岩D、侵入岩、喷出岩、砂岩【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地理现象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泥石流B、山体滑坡C、水土流失D、火山喷发【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 ,T1 ,T2 ,T3 ,平坦面上均滩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小题。

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B、T1C、T2D、T3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形成如图中各地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 )A、流水侵蚀、风力沉积、冰川侵蚀、海水侵蚀B、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冰川侵蚀、海水堆积C、风力侵蚀、风力沉积、冰川侵蚀、海水堆积D、流水侵蚀、流水侵蚀、冰川侵蚀、海水侵蚀【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平面示意图,图中(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岩石按其成因分为三大类( )A、花岗岩、岩浆岩、大理岩B、喷出岩、沉积岩、变质岩C、变质岩、侵入岩、沉积岩D、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属于沉积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 )。

A、表面有大量气孔B、具有流纹构造C、矿物颗粒定向排列D、含有动植物化石【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板块构造说认为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处常形成A、海沟B、海岭C、岛弧D、褶皱山脉【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读该图所示岛屿,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一、选择题
图中的数字表示内、外力作用,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各数字与地质作用相对应正确的是()
A.①—固结成岩作用B.②—风化作用
C.③—变质作用D.④—侵蚀作用
2.④过程最终形成的岩石可能是()
A.石灰岩B.花岗岩
C.大理岩D.砂岩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①为固结成岩作用,②为侵蚀、搬运、堆积作用,③为重熔再生作用,④为冷却凝固作用。

【答案】 1.A 2.B
读下图,完成3~5题。

3.按照发生的顺序,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①
C.①③②D.②①③
4.图中所示的地理现象,可能位于()
A.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张裂地带
B.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地带
C.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碰撞地带
D.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张裂地带
5.图中所示的地理现象,可能是()
①裂谷②海岭③山系④海沟
A.①④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②表示板块张裂,岩浆上升,地表开始隆起;③表示板块张裂处扩大,地壳变薄,岩浆上升明显;①表示岩层断裂,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图中表示的现象发生在板块的张裂地带,张裂处的板块高度相当,没有明显的高低起伏,应该同为大洋板块或大陆板块。

图中所示现象如果是两个大陆板块张裂则形成裂谷,如果是两个大洋板块张裂而形成海沟。

【答案】 3.B 4.D 5.A
读下图,完成6~8题。

6.图中所示的区域,应是()
A.冲积平原B.河谷平原
C.流域D.低地
7.形成该区域的作用,主要是()
A.地质作用B.内力作用
C.外力作用D.流水作用
8.图中字母N表示的地理事象是()
A.分水岭B.山脊
C.刃脊D.等高线
【解析】如图所示是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这样的区域称为流域。

冲积平面一般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区。

河谷平原是分布在河道周围的宽阔的平地。

从图中看出,流域的各种地形单元都是由流水的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形成的。

N是流域的分界线,图中流域的界线是山地,分水岭是该流域的分界线。

【答案】 6.C7.D8.A
(2009年吉林期末)读下图,完成9~10题。

9.图中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到新的顺序依次是()
A.花岗岩、玄武岩、砾岩、页岩、石灰岩
B.石灰岩、页岩、砾岩、玄武岩、花岗岩
C.石灰岩、页岩、花岗岩、玄武岩、砾岩
D.砾岩、花岗岩、页岩、玄武岩、石灰岩
10.M岩石为()
A.花岗岩B.煤炭
C.板岩D.大理岩
【解析】沉积岩层的新老关系一般是:下层岩层老,上层岩层新,故岩层的新老排列为:石灰岩、页岩、砾岩;又从图中可以看出,砾岩内无侵入岩,故花岗岩和玄武岩形成的年代更早。

M岩石在花岗岩与石灰岩之间,是由石灰岩变质作用形成的大理岩。

【答案】9.C10.D
下图是某地区地表形态演变示意图,读图完成11~13题。

11.M地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B.盆地
C.地垒D.地堑
【解析】由图中M处的地表形态来看,应是谷地,故排除C选项,B选项描述的是地表形态而非地质构造,故也不正确;从图中地层剖面分析,该处地层没有发生明显的弯曲变形,但M谷地两侧的坡面坡度较大,故推测其应为断层活动引起的,正确答案应为D项。

【答案】 D
12.引起该地区地表形态演变最主要的外部营力是()
A.流水B.风力
C.冰川D.波浪
【解析】分析该地区地表形态演变的最主要的外部营力,应从该处的整体环境特征入手。

此题中,对该地环境暗示最为明显的是图中的盐湖,盐湖形成的地区应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气候较干燥的地区,由此得知该地区应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这样的地区外力作用应以风力作用为主。

【答案】 B
13.阶段Ⅱ中,R地常见的地貌类型是()
A.冰斗B.风蚀蘑菇
C.海蚀崖D.瀑布陡崖
【解析】根据上题的推理可知该地区的外力作用主要为风力作用,题中所给四个选项中,冰斗为冰蚀地貌,海蚀崖为海蚀地貌,瀑布陡崖为流水侵蚀地貌,B选项中的地貌是由风力侵蚀形成的。

【答案】 B
二、综合题
14.下图是某地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质构造类型有甲,乙,a、b。

(2)该地地壳受到了方向力的作用,属于力(拉张力或挤压力)。

当时的地壳运动表现为运动和运动,起主导作用的是运动。

(3)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
褶皱构造上覆岩石是由 作用形成的;据此,可推断这一地区的地壳运动情况为 。

(4)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 地;原因是 。

若想打一眼深水井,应选择在 地;钻探石油应该选择 地,原因是 。

【解析】 第(1)、(2)题要求据图判断,经过读图可以知道甲地岩层向上凸起,应为背斜构造;乙地岩层下凹,应为向斜。

a 、b 两侧岩块有明显错动、位移,应为断层。

且由图示方向,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可知,该地地壳受到了来自南北方向的水平挤压力的作用,导致岩层发生了南北方向的水平移动,形成东西走向的弯曲变形。

当时的地壳运动表现为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两类,其中水平运动起着主导作用。

又由图分析:甲构造属于背斜,顶部岩层因受张力作用,易被外力风化、侵蚀;褶皱构造上面又形成了新的地层,说明该地地壳后来发生了下降运动,形成了沉积环境,为外力沉积提供了基础,据此易得出第(3)题的正确答案。

对于第(4)题,甲地属于背斜构造,上拱的岩层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且地下水沿岩层向两侧渗流,有利于保持隧道的干燥,成为隧道的选择地点。

反之,乙地为向斜构造,岩层下凹缺少支撑功能,稳定性差,且地下水沿岩层向隧道内渗流,导致隧道潮湿,不能修建隧道。

另外,甲地为背斜,岩层上拱,容易形成储油构造,且其中的隔水层能防止石油、天然气挥发,有利于其富集。

【答案】 (1)背斜 向斜 断层 (2)南北 挤压 水平 升降 水平
(3)背斜顶部因受张力,易被侵蚀 外力沉积 先是地壳运动使岩层褶皱,地面隆起或凹陷,接受外力侵蚀,以后地壳下沉,接受外力沉积
(4)甲 上拱的岩层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且地下水沿岩层向两侧渗流,有利于保持隧道的干燥 乙 甲 岩层上拱,容易形成储油构造,且其中的隔水层能防止石油、天然气挥发,有利于其富集
15.(2009年太原质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标表示速度。

材料三 某河流三个河床沉积断面图。

(1)对比材料一、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沉降速度与泥沙粒径成正比关系
B.泥沙粒径越小越容易被侵蚀
C.在一定粒径范围内,流速小于沉降速度便发生沉积
D.1厘米/秒的流速能搬运走1毫米粒径的泥沙
(2)材料二显示: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外力作用。

对于粒径为0.001~0.01毫米的河床物质,流水作用则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两种外力作用,河流流速在100厘米/秒时对粒径大于10毫米的河床物质基本上没有________作用。

(3)对比材料二、三,试判断A、B、C三个断面的流速大小为________。

如果三个断面分别对应河流上、中、下游,则:A对应________河段,B对应________河段,C对应________河段。

(4)综合上述分析可知:一般情况下,流水速度越大,流水的________、________作用越强,河流物质的粒径越大,________现象越明显。

(5)下列现象不能用材料二图示原理解释的是()
A.上海港航道淤塞
B.东非大裂谷两边形成悬崖峭壁
C.莱茵河上游的“V”形谷
D.尼罗河河口三角洲
【解析】分析材料一、二可知,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侵蚀、搬运、沉积三种外力作用,由图中看,河床物质颗粒很小的胶泥类物质抗侵蚀能力比泥类物质强,而且粒径在0.001到0.01之间的物质,尽管流速很小时,也不发生沉积现象,而粒径较大的物质,一旦流速小于沉降速度,便由搬运现象转为沉积现象,由此可判断材料三中的三个断面中A为中游,B为上游,C为下游。

【答案】(1)C
(2)侵蚀搬运沉积搬运沉积搬运
(3)B>A>C中游上游下游
(4)侵蚀搬运沉积(5)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