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1.《牧童》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 教版五年级下册语 文
5
古诗词三首
篙 (gāo)(竹篙)
棹 (zhào) (棹竿) 媪 (ǎo)(翁媪)
(剥开) 剥 (bāo)
牧蓑遮
醉媚锄剥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 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 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 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 好的事。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试试 吧。
小结:
《牧童》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童 真、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牧童,让 我们体会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和作者 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无尽怀念,对悠闲自 在的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牧童——吕岩】改写
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草原上,碧草茫茫,远处,几棵 树挺立在草原上,像一个个守护草原的卫士。这时,一阵风萧 萧地吹过,原本毫无生气的草原舞动了起来,不时发出“刷刷” 的响声,就像一个个绿色跳跃的精灵正给这舒缓宁静而又迷人 的月夜奏上一曲动听的“夜曲” 远处,有一个隐隐约约的身影躺在草地上。原来那是一 个牧童,刚刚吃完饱饭,就连身穿的那件蓑衣也没脱,一边吹 奏着笛子,一边看着这美丽的夜景,那声声悠扬悦耳的笛子声 传遍了整个草原,给原本只有自然气息的“夜曲”增加了一份 幽雅……时间飞快地流逝着,原本明亮皎洁的月亮现在只剩下 一点微弱的暗光,“精灵”们继续演奏着,但现在的速度比之 前的更为幽雅了,而那位牧童,拿着他那支笛子,躺在草地上 安然入睡了……
学习古诗的方法
•通读全诗 方 •逐字、逐句理解 法 •读懂全诗的意思 一 •背诵、默写诗 方 法 •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理解重点词、不理解词
吕岩
字洞宾,唐代人。他出生于世代官宦之
家,吕洞宾自幼熟读经史,曾当过地方官吏。后来
唐代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
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从诗中哪个词可以体会到绿
草的繁茂,感受到牧童的快活?
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 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看出来的?
• •
可爱、调皮、疲倦。 一个“弄”,一个“卧”。
《牧童》是 代诗人 的作品。 诗的第一句话写 ,第二句写 , 分别从 和 上给人感受,“六七 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 是为了突出 和 。诗的三四句 写 的情景,塑造了一个 、 的牧童形象,表达了作 者 。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 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悠扬的笛声。 (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中传来悠扬的、 时续时断的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放牧归来,吃饱后已是黄昏。他连蓑衣 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喧嚣、安然 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பைடு நூலகம்
你认为诗中哪个字用的好,好在哪里?
“铺”字好在 把草的茂盛和草 原给人的平缓舒适的感觉表现出 来了 ; “弄”字的意思是 逗弄 ,好在 传达出了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 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 味。
团 结 力 量 大
小组合作,利 用课文注释和 自己搜集的资 料理解诗句的 意思!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牧
读 准 字 音
mù
童
(唐)吕岩 pū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suō
读 出 节 奏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
童(唐)吕岩
铺 弄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饱饭 蓑衣卧月明 铺:铺开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弄:逗弄。
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 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笛声时续时断, 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经黄昏之 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 地里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