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中女性美的演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占代美术作品中女性美的演变
□姜冬花
摘要: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中表现女性的作品甚多,且不同时代的不同作品表现出的女性美不尽相同。

该文通过分析不同时代典型的表现女性美的美术作品,依据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探讨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女性美。

关键词:美术作品女性美时代特征
社会对女性的审美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女性的社会地位在不同时期都不尽相同。

女性在各类美术作品中作为表现对象,这一现象具有悠久的历史。

许多作品寄托着对于女性美的向往,塑造了各类女性形象,而女性美的标准不是唯一的,是因时而异的。

表现女性美的美术作品附着了丰富的社会信息,也展示了女性美的演变过程。

—、神圣伟大之美
在原始社会,人类在劳动中萌发了对美的追求,产生了原始的审美意识。

追溯展示女性美的始祖,可以从神话传说中的女娲形象说起。

山东武氏祠汉代画像石中的伏羲、女娲形象为人 首蛇身。

女娲作为传说中的人类始祖,充当了繁衍人类的角色,人们对她的审美不在于外表,而是在于她内在的勇气和智慧。

上古时期就有体现女性美的岩画。

1982年,在辽宁喀左县东山嘴遗址出土的两件裸体孕妇陶像是新石器时代的人体雕塑。

这两件作品比例适度,头、手臂、足残,腹部、臀部隆起,是母系氏族社会的象征。

其中的人物丰满而略显曲线之美,写实地展现出女性拙朴而伟大之美。

还有一件是真人等大的泥塑女神 头像,五官清晰,目光炯炯,表现出了丰收女神形象。

在母系社会中,由于生殖崇拜等因素,女性处于社会的主导地位。

原始社会时期的女性美是一种孕育万物的神圣伟大之美。

二、秀骨清像之美
远古时期,女性在美术作品中往往以女神形象出现。

在之后的美术作品中,女性形象重在实用。

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图》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帛画之一,是一幅比较成熟的、描绘楚国贵族女性形象的绘画作品。

这幅帛画创作的首要目的不是审美,而是为墓主人祈福。

这幅帛画被应用于丧葬仪式,带有巫术礼仪性质。

作品表现的是龙凤导引墓主人灵魂升天的情景,描绘了侧身而立的女子像。

画中女子发髻盘于脑后,双手合掌,身着凤纹宽袖细腰长袍。

这体态轻盈的形象正好迎合了楚地细腰美人的审美风尚[1]o
从先秦开始,人们对于女性的审美,就渗透着道德要求的观 念。

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主要是古代贤妇和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等。

此时表现女性的仕女画以独立的形式出现在画坛,仍然注重女性的内在美,着重表现女性的品德修养方面。

女P,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洛神赋图》都是表现女性的作品,原作均已不存,流传至今的都是唐宋摹本。

《女史箴图》是根据西晋张华《女史箴》一文所画,描绘了贤德的宫廷女史,并宣扬了宫廷妇女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教化功能。

这幅画表现的是当时社会推崇的女性美的典范。

画家刻画的女性形象重点不在于美貌,而在于优雅的气质。

《列女仁智图》表现的是古代贤德聪慧的女性,是颂扬女德的仕女画,在表现形式上注重对人物动态和表情的刻画。

《洛神赋图》是依据曹植的《洛神赋》创作的,作品是对洛水女神的描绘,画家在浪漫飘逸的氛围中塑造了具有个人情感的若隐若现的女性形象。

洛神为椭圆形脸型,眉目清秀,表现出典型的魏晋时期女性的瘦骨清像之美。

画家运用如春蚕吐丝般的线条,表现出人物似真似幻、优美的动态感。

作品中洛神的神态平淡脱俗,展示出高逸美,这种美迎合了魏晋时期人们崇尚玄学、关注人的内在精神气质的时代特征。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性在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对女性美的要求在于德行而不在于外表,更强调自我修饰与技艺培养。

三、华丽丰腴之美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当时社会政治稳定,经济、文化全面繁荣。

当时的人们崇尚雍容典雅、健康活泼、华丽丰腴的女性形象。

在唐代,能够充分表现女性美的作品当属仕女画,代表画家有张萱、周昉。

张萱的作品有《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等,周昉的作品有《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等。

张萱的作品注重描绘有情节的生活情态,周昉注重描绘女性的神态。

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唐代以女性丰腴为美的审美观。

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了杨贵妃姐妹八骑九人在春光中出游的情景。

画面中,前面三骑与后面三骑是侍从、侍女、保姆,中间并行的是韩国夫人与虢国夫人,二人悠闲自在,雍容华贵。

虢国夫人仪态端庄,悠然自若。

作品的线描以柔劲的线条为主,总体展现了雍容、自信、乐观的盛唐风范。

《捣练图》展现的是宫女捣练的工作场景。

画面中,宫女虽然在劳动,但是氛围比较欢快,人物的精神状态十分有活力。

在人物造型上,女性形象主要为丰腴华贵的鹅蛋形圆脸、小嘴、丰满健壮的身躯。

在线的运用上,画家运用匀整细腻的线,转折不大而富有弹性,适合表现女性的体态、服饰、表情等。

色彩上属于重彩风格,画家善于渲染,多用鲜艳的朱红、绯红、橘黄、翠绿、石青等,注意色彩的
20
美术时空ART EDUCATION RESEARCH
图1
协调和冷暖对比,给人以明快活泼之感。

周昉的《簪花仕女图》⑵描绘了贵族女性在庭院里闲逸的生活片段。

画中的贵妇身穿袒露肌肤、薄纱透体的服饰,头簪牡丹花,显示出女性的娇柔妩媚,但她们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矛盾的。

周昉笔下的女性形象与张萱作品中欢快愉悦的女性不同,显示了女性在封建思想束缚下精神上的苦闷和空虚。

《挥扇仕女图》描绘了宫廷女性的日常闲散生活。

她们虽然身着华丽的服饰,但精神状态懒散无力,完全没有了盛唐风范。

这与唐末社会矛盾的加剧有关。

总的来说,唐代社会安定,经济富足,人们生活安逸,当时贵族的女性形象较为丰腴,画家在表现仕女形象时往往追求圆润丰满的线条。

唐代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步提升,女性的审美创造意识也得到了解放,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现女性美。

众多绘画、雕塑中的女性形象,表现出了盛唐时代女性的自信、健康、活泼的美。

四、端严雅丽之美
唐代社会风气开放,而到了宋代,社会风气转变为拘谨保守,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处于变化的转折期。

当时社会以女性娇小纤弱为美。

晋祠的宋代仕女雕像给人一种可亲近之感,展示了不同职位、不同性格、不同年龄的女性的美,有的机敏,有的天真,有的矜持,有的高傲。

她们都是北宋社会中平凡的真实人物,这说明社会对女性的审美变得世俗化。

宋代《四美图》描绘了盛装的仕女,通过流畅的线条表现出人物形体动态的变化,在整体风格上,人物形象窈窕而柔弱。

宋代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⑶为表现道教题材的壁画粉本小样,描绘了道教中的帝君率领众仙朝见的行列,行列中的女仙形象端庄轻盈,画家用莼菜描表现出她们飘舞的衣袂。

这些女仙形象是画家心中理想化女性的完美形象,她们不仅有秀丽的容貌,而且有着自信、从容的神态。

这幅作品创作于北宋初期,当时社会安定,人们可以从女仙形象中看出当时社会的美好生活。

宋代仕女画除了描绘宫廷贵族女性、神话传说中的女子,还描绘了生活中底层的贫寒女子。

如,王居正《纺车图》描绘了生活中普通的农村妇女,她们没有娇柔的外貌、华丽的服饰,但是画家表现出她们朴实的个性美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宋代的女性美主要体现为理性之美,服饰趋于拘谨,从而形成了淡雅恬静之风,表现了女性清淡舒雅之美。

五、清愁纤柔之美
明清时期,表现女性的作品更加注重审美功能。

当时社会上衡量女性美的标准是“瓜子脸”“樱桃小嘴”等。

如,唐寅《王蜀宫妓图》中的仕女,在五官上主要为小眼细眉、樱桃小口、脸庞俊俏,表现了女性纤弱的形象,这迎合了当时的审美时尚⑷。

《秋风纨扇图》中,身材瘦小的仕女在秋风中手执纨扇徘徊在庭院中,体态优美,但神态惆怅伤感。

这是画家以简练的笔墨,借助清秀的仕女形象表达怀才不遇的感受。

仇英的《修竹仕女图》是一件颇有情趣的作品,画面上为主仆二人,以青翠的竹子为背景,仕女的人物形象较含蓄,其凝视远方,神态安然。

仕女与竹子的组合,喻示着仕女高尚的情操。

文徵明《湘君湘夫人图》是根据屈原《楚辞•九歌》中的人物形象创作的,作品中二女的外表清秀淡雅,姿态飘然,但人们仍然可以看出人物内心的忧伤。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的“柔”美审美观得到了扩展,形成了崇尚“柔”美的美学价值观。

在此影响下,明清仕女画将秀弱、愁怨的淡雅之美发展到极致。

这主要是因为,明清时期,人们的审美情趣有所转变,以含蓄内敛为美。

女性美在每个时代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历代美术作品中留下了时代的印记。

女性审美观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变化,从上古时期神秘而伟大的女性形象,到六朝宣扬内在修养的女性形象,再到盛唐时期华丽丰腴、健康自信的女性形象,等等。

不同历史时期的美术作品中表现出不同的女性美,也展示了审美 观的演变过程。

参考文献:
[1]李福顺•中国美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王宗英•中国仕女画艺术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4]周伟•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美术学院)
编辑李思琪
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