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狮文化——精选推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醒狮⽂化
在中国的传统⽂明中,狮为祥瑞神兽,舞狮相传即是为驱邪逐魅⽽来。

别看天津只有600年历史,但舞狮⽂化⼀点也不⽐其他历史悠远的地⽅逊⾊。

⽽且,天津现有的河西艺术团舞狮队,是全国仅有的三⽀国家级舞狮队之⼀。

最⾼难度
他们会的最多
沿着复兴河岸的蜿蜒⼩道前⾏500多⽶,⼀排平房院落中传来悦⽿的锣⿎声,门⼝⼀个简易⽊牌上写着“天津河西艺术团”。

原来,这⽀国家级舞狮队就藏⾝于此。

艺术团团长、国际龙狮运动总会国际级裁判孙⽂旗略感歉疚地说:“现在的场地确实差了点,不过,明年我们就可能搬到新建的体育场训练了。

”⾛进艺术团办公室,靠墙⼀排展柜中陈列的各种奖状、奖杯、奖牌不下百种。

孙⽂旗介绍说:“1984年艺术团成⽴,那时我开始组织队员学习舞狮舞龙。

刚开始时也只是按照⽼师傅的⽅法,随便地舞弄⼀阵,技术难度与动作安排还很不到位。

后来,国内舞龙舞狮越来越受欢迎,各种庆典对舞狮舞龙的要求也越来越⾼,所以我和队员便开始到外地取经,学习⼈家的长处,提⾼⾃⼰的⽔平。

1996年我们参加全国⽐赛时,最⾼难度的c级动作只有9个;⽽现在我们已经做到了18个,并且获得全国舞狮(南狮和北狮)项⽬的⾦银牌,在全国打出了天津的名⽓。

舞狮拿⾦牌
“⼥狮”⽴头功
中国的舞狮依地域区分的话(也就是以长江流域作⼀分界点),⼤致上可分为南⽅狮及北⽅狮。

南⽅狮包括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东、台湾、海南岛及⼴西的狮⼦造型;⼴义的南⽅狮则涵盖长江流域各地区。

北⽅狮主要指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包括⼭西、⼭东、河北、河南及陕西五省。

所谓“北狮”即北派的舞狮,是相对于“南狮”⽽⾔的。

北狮与南狮在风格上有很⼤不同,现代⽐赛都分成两个项⽬来竞赛。

北狮表现的是⼀种“闲适”,像是两只吃饱了的⼩狮⼦在草坪上悠闲地玩耍、打逗,⽐赛中要体现出舒展的特点。

⽽南狮表现的则是⼀种“焦躁”,像饥饿的狮⼦在漫⽆⽬的地搜寻⾷物,⽐赛中更强调动作的节奏感。

河西艺术团舞狮队曾在2004年的舞龙舞狮⽐赛中获得⼀等奖,赛场上,在⼥引狮⼈的引领下,两头狮⼦随着⿎点千姿百态、妙趣横⽣,引得观众掌声不断。

偌⼤的狮头被玩得溜溜转,不知情的⼈怎么也想不到这个翻滚跳跃、腾挪辗转的狮⼦是被⼀个17岁的瘦瘦弱弱的⼩姑娘———刘淼舞出来的。

这个叫刘淼的⼩姑娘现在⼜准备着即将举⾏的⼜⼀次⼤赛,虽然获得了全国⽐赛的冠军,但对她并没有产⽣多少压⼒。

“我觉得舞狮挺好玩的,特别是将狮⼦的动作做得逼真,让⼈看了说好,我就觉得⾼兴。

所以,⽐赛时我觉得我就是‘狮⼦’,动作做出来感觉特别好。

”刘淼说。

孙⽂旗告诉记者:“刘淼原来是练跆拳道的,后来因为喜欢改练舞狮,别看说话挺⽂⽓,但舞起狮头⼀点也不含糊,要⼒量有⼒量,来灵⽓有灵⽓。

⽽且,刘淼舞狮还特别‘⾉’。

在上⼀次全国⼤赛前的训练中,她不慎撞伤了⼩腿,缝合了21针。

眼看⽐赛临近,我想换⼈替她⽐赛。

但她说什么也不让,咬⽛继续训练。

在⽐赛前,不得不打封闭。

雪上加霜的是,她的搭档赵宝春肩部也受了伤。

⽐赛时,刘淼承担着狮头⼤部分的动作,跳跃动作最多,为了减少她落地时的冲击⼒,赵宝春每⼀次托举都特别⽤⼒,因为这样可以缓冲她的速度;⽽刘淼也尽量不给赵宝春受伤的肩加⼒。

⼗分钟的⽐赛对于两⼈来说似乎⽐平常慢了许多,⽐赛结束了,动作完美⽆缺,观众和裁判都给予他们热烈的掌声。


⼀个好汉三个帮
⿎乐助阵配合忙
在欣赏舞狮的同时,另⼀个令⼈神魂荡漾的要数动听的舞狮⿎乐。

虽然乐器不多,伴奏只有三个⼈,但在敲打中,⿎乐声为狮⼦注⼊了⽣命的灵魂。

孙⽂旗说:“舞狮要舞得好,另⼀个重点就在于⿎、锣、钹的配合。

舞狮的快、慢、轻、重及表情都需要⿎、锣、钹的配合,尤其是⿎,舞狮⼈说:⿎声是舞狮当中的灵魂。

这话⼀点不假,⿎声扮演所有舞狮过程当中的灵魂⾓⾊,击⿎者更似整个舞狮表演当中的指挥家,掌握全场节奏的快慢及⽓势的强弱,因此必须对⿎法的技术⾮常熟练,这就得靠平时不断的练习。

⼴东狮⿎最⼤的特⾊是单⾯⿎,内含⿎胆⼋个,以较硬的⽜⽪为⿎⾯。

⼴东狮⿎的打法种类及变化,要较其他狮种的⿎法来得多,基本上配合基本舞狮的动作,也可略分为⼏个基本⿎法:三拜狮⿎、⾼狮⿎、低狮⿎、三拋狮⿎。

狮⼦舞什么动作,就打什么⿎⾳;相对的,狮⼦听到什么样的⿎⾳,就舞什么动作;狮与⿎之间配合得天⾐⽆缝。

当狮头准备开始表演时,向⿎⼿⼀发信号,⿎声便应声⽽起。

锣、钹与北⽅的基本⼀致,但⼴东狮锣仅⼀⾯。

在舞狮表演时,乐队的眼睛要⼨步不离看着场内的形势,在狮⼦表演完⾼难动作后,顺利过渡为和缓的⿎点,以利于舞狮队员调整⽓息,为下⼀个难度动作做准备。


北狮讲休闲
嬉笑招⼈爱
据史书记载,舞狮源⾃汉朝,汉武帝通西域,每当招待西域使节到访时,便设歌舞助兴,演员戴上⾯具扮鸟兽。

但外国使节发现扮兽⾏列中,独缺狮⼦,经询问后,原来当时中国还未有狮⼦出现。

后来西域使节便送了⼀对狮⼦,经西亚的丝绸之路运来送给中国。

由驯狮郎带领狮⼦表演的西亚驯狮舞也⼀并流传中国。

清以后,舞狮更结合了武术技艺,变成⼴受喜爱的民间体育活动。

北狮的外形与真狮⼗分接近,舞狮者(⼀般两⼈合舞⼀只⼤狮⼦)只露双脚,不见其⼈。

“北狮”狮头⼀般是⽊雕,舞者下⾝需着和狮披同样的⾦黄⾊裤⼦和花靴,舞时全⾝狮披遮盖,只露出双脚;动作⼀般有跌扑、翻滚、跳跃、搔痒等,也有滚绣球、过跳板、上楼台等技巧动作。

看着⾊彩艳丽的狮头放在桌上,记者⽤⼿抓过来试了⼀下分量,好家伙,怎么也得有⼆⼗多⽄!孙⽂旗笑着说:“这回知道狮头‘分量’了吧,普通⼈不⽤说把它舞起来,就是⽤⼿端10分钟也受不了。

⽽按照现在国际⽐赛规则,北狮套路必须表演10~12分钟,⽽南狮则为10~15分钟,耍狮头的⼈要是没有⼒⽓,不光等着出丑了吗?”
舞狮讲究的是技巧与难度的融合,不要以为穿上服装,两个⼈随便在地上转两圈就叫舞狮。

这⾥的道道多着呢。

孙⽂旗介绍说:“北狮的舞姿,主要在表演的顽⽪与灵巧,翻滚跳跃,⾸尾相引合,步法整齐合⼀,加上京钹、京锣、京⿎等⾳乐节拍,按乐声起舞,引者徐徐持球引狮起舞,⽽狮头除跟随持球武⼠各种动作⽽配合演出各种舞姿外,还必须给狮尾以充分默契,⽽狮尾必须留意狮头动向,头动则尾亦动,头定则尾亦定,跳跃翻滚、紧密跟随,使头尾舞姿调协,融成⼀体。

除了配合默契,再有就是套路难度。

北狮多以三张⾼桌表现狮⼦跳跃的本领,在不到1平⽅⽶的⾼桌上,要表演狮驮狮(狮⼦上⾯站另外⼀只狮⼦)、狮尾⾼台旋转720度(表演狮尾的⼈借狮头的⼒量围着桌⼦飞旋两周)、⾼台侧跃接滚翻等多种⾼难动作。

⽽每⼀个动作都不能有任何差错,否则两个⼈都会受伤。

当年这批队员在练舞狮时,除了基本功外,我还带他们到动物园看狮⼦,让他们体会⼩狮⼦打逗动作表情。


南狮讨⼝彩程序不能乱
舞狮热潮的兴起与黄飞鸿的电影不⽆关系,成龙的《醉拳》风靡⼀时,带来了武术的狂热;⽽新⼀代黄飞鸿电影的出现,除了票房外,还带来了舞狮的兴起。

⼏乎每部电影都有的狮王争霸,让南狮受到各地⼈⼠的关注。

“练习南狮的队伍要远远超过北狮,这不得不归功于电影。

”孙⽂旗说。

孙⽂旗介绍:“南狮是集观赏性、艺术性、竞技性为⼀体,具有强烈吉祥、喜庆⾊彩和⽓氛渲染能⼒。

黄飞鸿的电影将佛⼭醒狮(南狮)推向了⼴⼤观众,作为富有南⽅风格的⼀种狮形,它额⾼⽽窄、眼⼤⽽能转动、⼝阔、背宽、⿐塌、⾯颊饱满、⽛齿能隐能露。

全套舞狮动作主要表现狮⼦喜、怒、哀、乐、动、静、惊、疑8种神态,表现以采青(觅⾷)为⽬的,历尽艰险取得的过程。

按照不同舞狮队的设计,狮⼦可以上⼭、下⽔、过桥、攀岩,⼀套动作表现⼀种风
格。


按照孙教练的介绍,⼀套完整的南狮祝贺表演程序很快便勾勒出来:点睛、采青、望铺、拜四神。

“按照南狮的礼节,任何庆典都应该以这个程序表演(⾄少为⼀对狮⼦)。

舞狮前,先举⾏⼀项点睛仪式。

点睛时,嘉宾会⽤朱砂涂在醒狮的眼睛上,代表给予它们⽣命。

狮⼦点睛后,狮⼦便外出寻青(主⼈设置);然后采青;采青后,狮⼦将‘青’抛给主⼈,寓意将财运抛给这家主⼈,⽽主⼈则将红包递进狮⼦嘴中,以⽰感谢;然后狮⼦进⼊主⼈的住宅,望铺、拜四神,寓意将不好的东西驱赶出去;最后向主⼈⾏拜礼结束。

”孙⽂旗说。

别看表演程序很简单,但真的表现出这⾥的奥妙,普通⼈要费⼀番功夫。

点睛之后,南狮⾸先表现出睡醒的动作,醒狮舞狮技巧有七字诀,那就是静、看、探、采、闻、睡、醒。

以马步开场,⽤探步、虚步表现出狮⼦饥饿后出洞觅⾷的动作。

狮⼦睡醒,配合眼睛及嘴巴的眨动,最能博得观众的喝彩。

醒狮的基本舞法,着重于步法及狮⼦神情的表演,也称得上是醒狮的基本功夫。

出洞之后,接着是戏狮、过桥、采青这⼏个步骤。

如果是两只狮⼦表演,则表现⼀段两只狮⼦戏耍的场⾯,这时的动作还在地⾯上完成。

然后,南狮表演的第⼀个⾼潮掀起。

孙⽂旗介绍说:“正式⽐赛中,南狮都有特技项⽬,也就是在梅花桩上表现狮⼦翻⼭跃涧。

”在艺术团的院落⼀⾓,有两排平⾏的钢桩,⾼低错落,这就是梅花桩。

传统的梅花桩是⽊桩,后来改进为钢桩后,上⾯增加了提⾼稳定⽤的圆盘,直径不过30厘⽶,脚踩上去刚刚够⽤。

“这种梅花桩最低的⾼度为80厘⽶,最⾼的为3⽶,桩距从1.2⽶⾄2.8⽶逐渐加⼤。

表演的两名选⼿就要在这咫尺的桩柱上逐级飞跃并⾛过⼀段钢丝,最后达到最⾼处,其间还有可能多次在桩上反复飞跃,任何⼀次失误,两名队员都会掉下桩来。

⽪⾁伤是万幸,搞不好就得⾻折。

南⽅⼈在出狮前,都会对着狮王(⿊狮)与桩柱上⾹磕头,保佑不出现失误。

当狮⼦⼀路⾟苦找到⾷物时,会表现出喜、惊、疑的特点。

喜的是发现⾷物⾼兴地甩头;惊的是发现⾷物陌⽣会试探着接近;疑的是⾷物是否安全不敢贸然采摘。

当狮⼦采青、抛青后,舞狮表演即将结束,随着⿎声⼀停,狮⼦⽤拜礼结束演出。

在10多分钟⾥,让观众感受到传统⽂化的魅⼒。

”孙⽂旗说。

⼴东梅州蕉岭:发扬舞狮的传统民间艺术
狮⼦外形威武,动作刚劲,神态多变。

狮⼦是祥瑞之兽,舞狮能够带来好运,所以每逢春节或⼀些庆典活动,在阵阵锣⿎鞭炮声中,都会有舞狮助庆祈求吉利。

⼴东省梅州市蕉岭县积极发扬舞狮这⼀传统民间⽂化艺术,⿎励⼴⼤群众组织舞狮队,活跃节⽇⽓氛,增强体育锻练,传承客家⼈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团结务实,努⼒拼搏的精神。

锣⿎喧天,⾦狮起舞,刚才⼤家听到的是蕉岭县蕉城黄⽥村栗⼦树园舞狮表演现场,来⾃⼴州花都市的醒狮队与该村醒狮队⼀起同台表演舞狮。

古雅圆⼤的狮头,宽阔隆起的前额,⿊亮有神的活眼睛,前伸⽽突起的⿐⼦,张闭有度的⼤嘴,稍微颤动的双⽿,五官起伏有致,加之头顶⽤彩绸扎成的彩球的映衬,更显得狮⼦的威武雄壮,憨态可掬。

⼀件花团锦簇的艺术品,加⼊了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各种神态,舞动起来,就变成⼀头活⽣⽣的狮⼦,栩栩如⽣了。

“引狮者”头戴⼤头佛⾯具,⾝穿长袍,腰束彩带,⼿握葵扇⽽逗引狮⼦,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

在“狮⼦采青”表演中,队员配合默契,模仿真狮⼦的看、站、⾛、跑、跳、睡、抖⽑等动作,⼀⼀展现,形态逼真。

醒狮队队员对记者说:“舞狮是我们客家⼈的⽂化传统,同时还可以强⾝健体。

舞狮的精神是我们客家⼈的精神,是奋发向上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向前发展的精神。


⼀位年过花甲的醒狮队⿎⼿说:“我今年63岁了,打了⼗⼏年的⿎。

现在是教这些年轻⼈(打⿎),把传统世世代代传下去,从⽽后继有⼈。

打⿎是为了配合狮头,才能打得好。

打⿎也要看狮,狮也要听⿎,双⽅配合才能打得好。


醒狮队队员们相继表演了“狮⼦过桥”、“狮⼦饮酒”等⾼难度技巧。

狮⼦暴躁、凶猛、嬉戏、亲昵的性格,神态多变,形象逼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精彩的表演引得众多村民前来观看,并报以热烈掌声。

⼀位⽼⼈⾼兴地对记者说:出录⾳:“很久没有看过舞狮了,⼼情不⼀样,是欢乐的⼀种⼼情。

因为有了这种活动,所以赌博的现象少了,⽂化活动也活跃起来了。

客家⼈应该有醒狮精神,要有积极向上的东西。


据了解,蕉城黄⽥村的醒狮队成⽴于去年,为学好舞狮,还专门请来花都市的师傅传授技
巧。

平时⼀有空,舞狮队就组织队员⼀起学习舞狮,村⾥的20多名青年参加舞狮队后,不良活动少了,锻炼⾝体的劲头上来了。

在该县各镇乡村,还成⽴有不少舞狮队,众多农村青年积极参与到这⼀活动中,展现了年轻⼀代认真学习、奋发向上、团结合作的精神风貌。

客家地区的狮舞活动是在春节期间。

此时城乡各地的公共场所都有狮舞活动。

狮班的规模⼤⼩不等,但最少都得有8个⼈,扮狮⼦2⼈,⼤头和尚1⼈,猴⼦1⼈,打锣⿎的4⼈。

狮舞活动不但增添了节⽇的⽓氛,还丰富了当地群众的⽂化⽣活。

闽粤赣边客家地区的狮⼦,各地不尽相同,有青狮、⾦狮、黄狮、红狮、阔嘴狮、⾼脚狮等多种。

往往⼀县之中就有多种不同类型的狮班,例如⼤埔县有开⼝青⾯狮、⽃⽜狮、青⾯盖⼦狮、独⾓狮、猫头狮等5种,青狮为王中之王,均为南派狮,只⼀个狮头,狮⾝为⼀块画布,有单⼈、双⼈两种。

此外,还有⼀种仔狮灯。

梅州的客家狮舞,有独特的表演程式。

狮舞开场之前,⼀般都有⼀套武术表演,包括拳术和⼑、枪、棍等器械。

逗狮⼦的,是⼀个戴⾯具的⼤头和尚,⼀⼿拿蒲扇,⼀⼿拿⼀撮树叶。

有的地⽅还有⼀个带⾯具的猴⼦。

狮舞除狮⼦表演跳跃、翻滚攀登(上⼋仙桌)之外,要在锣⿎伴奏下,由狮⼦与和尚、猴⼦有节奏地表演⼀套程式,如拜⼭、出⼭、参狮、洗狮脚、洗狮⾝、种假青、种真青、吃青、挖井、饮⽔、睡狮、扇狮、逗狮、镇狮、归⼭等。

据传,这是来源于《西游记》的⼀段故事: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路过⼀⼭庄,见瘟疫流⾏,暴⼫遍野,却苦于⽆救治之法。

晚上,观⾳菩萨降临,赐给唐僧长命草⼀撮和蒲扇⼀把,告知往数⼗⾥之外⼭洞中,⽤长命草逗引沉睡的千年雄狮,⽤蒲扇镇狮,令雄狮绕⼭庄⼀周,病魔便除。

唐僧师徒依计⽽⾏,果然奏效。

狮舞中的和尚便是沙僧,猴⼦便是孙悟空了。

因此,狮⼦成了镇邪、吉祥的象征,在表演之前,总要先登门⼊堂参拜,以驱邪魔保平安。

發揚客家舞獅
.「獅」象徵吉祥.驅邪.避兇的⼀種瑞獸.以博取吉祥如意的好采頭.也為節慶增添熱鬧氣氛.於是每年皇親廟會都去表演.後來流傳下來⼀切的精神永垂不朽。

在台灣民俗中,無論在迎神賽會.國家慶典,只要其中有熱鬧歡騰的名俗遊藝表演,必定以舞⿓舞獅作為重頭戲,⽽這兩種蓬勃的民俗體育活動,不但具有特殊的⾵族⾵味,更是傳統農業社會以來宗教信仰轉化為娛樂活動的具體表徵.舞獅是⼀種⽂化.是⼀種藝術.它是⼀種象徵.它是⼀種精神.它是⼀種教育.客家舞獅屬於開⼝獅,為傳統客家⼈所舞,客家⼈以舞獅鍛鍊體魄,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客家獅以舞步動作與⿎聲配合協調著名,強調⼈獅和⼀.⾺步紮穩,動作細膩活潑有趣,舞獅戲劇化為其特⾊,客家舞獅全劇獅動作有:請拳.請⾦.⾏禮{七星步}.跳躍.打桌⾓.抓癢.抓⽿.抓鬚.提腿.旋腿.過橋.探井.舔⽑.打瞌睡.睡覺.翻滾.採青.蓆捲江⼭.咬紅包.祥獅獻瑞等單元,各動作細膩⽣動,⾃然.劇化為客家獅獨具特⾊.配合⽂場⾳樂節奏..讓我感受到每⼀種舞獅都有它的特⾊客家舞獅分別有兩種顏⾊.⼀為青⾊.⼆為⿈⾊.為何客家舞獅分為兩種顏⾊呢?我們從宗教⾯來解說.太極⽣兩儀.這兩儀也就是乾坤.乾坤分為稱之〔男⼥〕.〔左右〕.〔⿓虎〕.等....青⾊為⿓.⿈⾊為虎。

〔青⾊〕舞獅為左青⿓作品含意.嘴巴咬是元寶.咬是把握.代表是多財多富.招財進寶之意義.左腳踩圓彩球作品含意.圓是圓滿.好彩頭的象徵.〔⿈⾊〕舞獅為右⽩虎作品含意.嘴巴咬是葫蘆.咬是把握.代表是多福多壽.吉祥如意的象徵。

看過很多舞獅表現.⾝體流著客家⼈的⾎.內⼼充滿客家精神.在外看了很多舞獅表演.內⼼深感無奈.⾃我認為我們客家獅因該有這國際舞台.本⼈任職.內埔國中.麟落國⼩.東寧國⼩.富⽥國⼩.豐⽥國⼩.還有社區教練.在於客家獅的動作表現.還有客家獅的⽣態表現.都可以提升起來.獅⼦的表現分為兩種.第⼀種為靜態.所為靜態就是獅⼦的製造表現.第⼆種為動態也就是舞動獅⼦的表現.在於表現中重點就是客家獅的傳承跟舞獅的程序不要變質.這樣才能達到真正客家舞獅的精神。

新春佳节,⼀⽀⽀舞狮队伍给节⽇增添了不少的⽓氛,但同时也有不少的禁忌,旧时如果不⼩⼼犯了禁忌,轻则被赶出门,重则惹上是⾮。

?⼀、舞狮禁见神不参拜客家传统中多神论,每村每屋都有守护神,是每村每屋中的精神⽀柱,舞狮队伍经过神坛,⼀定要参拜,否则视为不懂礼节,看不起本村⼈,村中乡⼈也不会出钱请舞狮队。

⼆、舞狮禁先从新屋表演
传统民俗中,不到祖屋先舞狮者,其后裔新屋,不能请其舞狮。

据传此规矩与客家崇拜祖先有关。

三、舞狮禁从右边进⼊围屋传统民俗中,认为右边为⼩⽚,左边为⼤⽚,围屋来龙处在左边,所以舞狮队伍⼀定要从左⽚进⼊围屋,左边(⼤⽚)来龙来狮,意兆龙腾狮跃,⼈财⼆旺。

所以舞狮队伍禁忌从右边进⼊围屋。

⽽且进⼊围屋前⼀定要⾛丁字步,敲添丁锣进⼊围屋参拜,意在祝此屋添丁发财,新年万事如意。

四、舞狮队员禁与围屋相对⽽坐传统民俗中,舞狮队员禁与围屋相对⾯⽽⼊坐,相传围屋中⼥⼦⼀般都在屋檐下看舞狮,舞狮队员坐在屋檐下,背向着屋檐,⼥⼦站在其背后看舞狮,如果相对向⽽坐,会视为轻眺,⽽遭冷落。

五、禁打乱⿎传统打⿎分快锣、慢锣,狮锣与龙锣,如果乱打⼀通,视为不尊敬本屋,⽽受到驱逐。

六、参神禁吹灭神前及花灯灯盏神前及花灯灯盏,每⼀盏代表⼀位新丁,灯⽕愈旺,代表新丁愈兴,如果不⼩⼼吹灭了灯⽕,轻则赔礼,重则驱逐出门。

舞狮队如果遇上本围屋的狮⼦,或是⽐⾃已早来的舞狮队伍,要拱三下狮头表⽰礼让。

让先来的舞狮队伍先表演。

否则视为不礼貌。

肖⾦兰在精⼼制作猫头狮
肖⾦兰制作的猫头狮包括狮头、猴⾯具和红、⽩沙僧⾯具。

他还能制作龙头、龙尾。

⼀头银发,⼀双粗糙有⼒的⼤⼿,就着午后的阳光,⼀笔⼀⾊描画别具特⾊的客家舞狮
客家舞狮猫头狮。

这是民间艺⼈肖⾦兰⽼⼈当下的诗意⽣活。

6⽉16⽇下午3时,当记者来到和平县贝
墩镇南坝村69岁的肖⾦兰家时,他正像往常⼀样,在精⼼制作猫头狮。

据肖家族谱记载,公元1444年,兴宁⼈肖德茂来到南坝村学东⽚定居,同时也将客家地⽅特⾊舞龙、舞狮道具的制作技艺带到南坝。

数百年来,肖家将此技艺代代相传。

由于年代久远,加上各种历史原因,⽬前,和平县贝墩镇南坝村只有10多⼈懂此技艺。

其中,肖⾦兰的⼿艺最好。

他不但精于此道,还⼀通百通,⾃⾏摸索出⼀套纸马、凤凰的制作技艺。

在肖家的厅堂⾥,肖⾦兰⼀边描画狮头,⼀边向记者介绍猫头狮的制作⼯序。

制作⼿法异于南北制作⼿法异于南北 既异于北狮,也不同于南狮,和平县周边地区的舞狮狮头形猫似狮,狮头正额写有⼀个⾦光闪闪的“王”字,狮⾯⽛尖、⿐⾼、眼⼤、眉显,整个狮头上绘有七彩龙、凤,梅、兰、⽵、菊,⼋仙的法器及海浪、浮云,使狮头在威武中透着和善,在凝练中显出⽣机,活脱脱彰显着客家⼈在不断的迁徙中积极应对⾃然挑战的豪情。

在肖⾦兰家的门檐下,安放着⼏个不同规格的猫头狮模具。

这是肖⾦兰创新制作⼿法,⽤⽔泥沙浆制成的。

“以前的模具是⽤黏⼟做的,经不起风⾬侵蚀,要是顽⽪的孩⼦时不时⽤枝条戳⼀下,模具就坑坑洼洼不平整了。

”进⼊新世纪后,肖⾦兰改⽤⽔泥沙浆制作猫头狮模具。

虽然⽔泥沙浆没有黏⼟柔和,但在肖⾦兰的不断修改和多次遴选之后,⽔泥沙浆的模具也透出了虎虎⽣威的神⽓。

“虽然模具改⽤⽔泥沙浆制作,但制作猫头狮的⽑坯还是要⽤⽵⼦制成的草纸。

”⽤⽵⼦经过腌制发酵之后制成的草纸,⼀层层涂上糨糊粘在模具上拓成的⽑坯,可以承载100公⽄以上的重量。

这就为舞狮打下了⼀个物质基础。

⽑坯拓好之后,要先⽤⽵板箍住,以防⽑坯龟裂;然后,⽤⽩纸再糊⼀层定型,最后就是最为诗意的⼯序了。

⽤炭条在洁⽩成型的狮头上绘出“王”字、龙、凤、梅、兰、⽵、菊及海浪、浮云,再逐⼀⽤⾚、橙、黄、绿、青、蓝、紫七⾊描绘。

“前⾯的⽑坯不存在特⾊,独特的是描画。

据查证,只有和平周边地区舞狮才⽤猫头狮。

除了狮头上有⼀个猫头上才有的‘王’字外,猫头狮上要画上龙、凤和梅、兰、⽵、菊。

龙、凤是炎黄⼦孙的图腾,梅、兰、⽵、菊则是华夏⽂化的特有意象。

更为奇特的是猫头狮上⼀定要绘上⼋仙的法器。

这就为舞狮添上了神秘的⾊彩。

”和平县⽂化馆馆长庄学诚认为,贝墩镇南坝村的猫头狮是和平地区客家⽂化的⼀个重要载体,既彰显了客家先民源于汉⼈的历史,⼜佐证了客家⽂化起根于中原⽂明。

如今,肖⾦兰的⼤⼉⼦肖稻穗也深得猫头狮制作精髓,完全可以⾃⾏制作。

表演传承后继乏⼈ 南坝猫头狮制作汇聚了泥塑、版画、裱糊等民间⼯艺,表演更是吸纳了中华武术的精髓。

庄学诚说:“猫头狮必须画36颗⽛,代表天⽅地圆、五湖四海。

舞狮时,狮⼦上场要先拜四⽅,以祈祷⼈寿年丰、四季平安。

”据了解,舞猫头狮演绎的是《西游记》。

据传唐僧取经途中遭遇狮怪,沙僧出⾯⼤战,将其降伏,遂重上征途。

表演时,猫头狮先上场,摇头摆尾,得意洋洋⼀番。

随后,代表沙僧的红⾯沙僧上场。

猫头狮挑逗红⾯沙僧,惹其恼怒,两者遂打在⼀起。

这时,代表孙悟空的⼩猴上场。

⼩猴要教红⾯沙僧如何打败猫头狮,红⾯沙僧不听,⼩猴⽓恼,便与红⾯沙僧打在⼀起。

其间,代表唐僧的⽟⾯沙僧摇摇摆摆出场,他⼀会劝红⾯沙僧,⼀会劝⼩猴,还要不时躲避猫头狮的骚扰。

整个场⾯热闹、诙谐,是和平县周边地区节庆期间最为喜闻乐见的民间娱乐活动。

舞狮需要武术功底,红⾯沙僧和⼩猴要站在狮头上腾挪跳跃,才能降伏暴戾凶悍的猫头狮。

因此,制作猫头狮时,猫头狮的载重量必须达到100公⽄以上。

庄学诚说:“现在制作猫头狮的民间艺⼈有相当⼀部分,⽽表演猫头狮舞却后继乏⼈。

” 猫头狮制作技艺是肖家祖传,肖家⼈很看重它的传承。

但令⼈担忧的是,舞狮表演却⽇渐式微。

“现在的舞狮表演,根本看不到红⾯沙僧和⼩猴站上狮头。

因为舞狮者举不起,装扮红⾯沙僧和⼩猴的⼈在狮头上也站不住,原因是⼤家都没有武术功底。

”说到这⼀点,拥有⼀⼿好技艺的肖⾦兰显得有点落寞。

舞狮是客家地区春节元宵常见的艺能形式之⼀。

实为舞蹈与武术相结合的产物。

闽西长汀⼀带的舞狮有⽂狮和武狮两种形式。

⽂狮由五⼈表演。

⼆⼈扮狮⼦,⼀⼈滚球,⼀⼈饰和尚,另⼀⼈扮猴⼦。

武狮注重武功,有跳跃、跌扑、腾翻、直⽴、⾛梅花桩、爬梯、叠罗汉等技巧,主要表现狮⼦威武雄壮、勇猛矫健的性格特点。

上杭的武狮昔有黄狮、青狮之分。

黄狮着重于娱乐,青狮则以切磋拳脚⼯夫为⽬的。

如今青狮技艺失传,仅存黄狮。

粤东丰顺的舞狮活动⽐较盛⾏,他们⾃愿组织,利⽤农闲排练,主要在春节期间活动,狮的造型类似北⽅⾦狮,狮⾸较扁平,狮⾝较长。

表演时有双狮、单狮之分,伴舞者戴上“猴⼦”等⾯具,逗弄⾦狮。

表演者依照狮的⽣活习性摆舞动作,舞狮后紧接着登场的就是武术表演,随之有跳⾼桌、跃风车等⾼难度动作表演。

舞狮前⾦狮还要到各家参拜“灶神”,狮班留下⼀张“⾦狮参拜”红帖。

户主⾃愿封上⼀个红包,钱多少不拘,以⽰吉祥、幸运。

表演结束后狮班派⼈到各家收礼。

揭西“⾦狮”。

在揭西县民间,每年春节有舞⾦风俗。

相传很古以前,⼤地上风和⽇丽,泉⽔叮咚,⼭花灿烂,灵芝遍地,佳果纷呈,百兽和睦共处,彩凤翔集,它们餐果饮泉,⾃由⾃在,⼀如仙境。

⼀天,忽然从天上飞来⼀只⾦⽑狮⼦,独霸⼤地,伤噬万类,飞禽⾛兽遂⼏绝,花萎果落,欢乐的⼤地顿时陷于死寂。

⼤慈⼤悲的西天佛祖见状,为了普救众⽣,指派沙和尚下凡,施展神通,制服⾦狮,命令它皈依佛法,为众⽣造福。

⾦狮依法,与灵猴为友,每年春节前⼣即⾄,为众⽣驱除灾病瘟疫,岁岁如是,万众皆乐,遂成风俗。

粤东舞狮。

舞狮流传于⼤埔、梅县等地,有狮仙、狮王、仔狮、席狮四种不同形式的狮⼦舞。

狮仙、狮王、仔狮活动于新春节⽇喜庆中,⽽席狮却出现在以往农村的丧事中,即和尚为丧事做斋(佛事)的佛场中。

狮仙舞称“五⿁弄⾦狮”和“⾦狮舞”。

取材于民间故事《西游记》中⼀段传说:唐僧去西天取经途遇毒雾疠瘅,访悉某灵⼭贩狮仙能除此害,遂令悟空、悟净、悟能众弟⼦前往逗、弄、引,请得狮仙出⼭驱邪除害。

舞蹈以两个孙猴⼦,⼀个沙僧、⼀个猪⼋戒、⼀个驼背佛--俗称五⿁的五个⾓⾊与狮仙(⾦狮)相抵⾓、逗弄为主要情节。

狮仙由单⼈作舞(狮⼦道具的狮尾缠在舞者腰间),五⿁各戴头具,穿不同的服饰和装扮,⼿持挥袋、耙头、蒲扇、杖棍等道具。

如狮仙智取了孙猴的挥袋,⼝衔挥袋跳上⾼台(⼋仙桌或四⽅台)戏耍,五⿁便在台下竞逐,狮仙跳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