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湖南省株洲市南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株洲市南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共33小题)
1.下图中反映的耕作方式应是()
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
C.铁犁牛耕D.集体耕种
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答案:C
试题解析:观察图片可知,一根横木架在两头牛的胛背上,两头牛共挽一犁,扶犁者弓身而行,图片下文字“汉代耕作石画像”,这些信息足以说明图片反映的是汉代最典型、应用最为普遍的“二牛抬杠”的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故选C。
2.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特点说法正确的有()
①技术先进
②私营手工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③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
④家庭手工业是小农经济的组成部分
A.②④B.①③④C.②③D.②③④
考点:手工业的发展
答案:B
试题解析:私营手工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与史实不符,②是错误的,所有带②的选项都排除,故选B。
3.《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
” 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开始于()
A.两汉时期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
考点:商业的发展
答案:C
试题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东京)坊市合一、夜市未了、早市开场的情景。
宋朝市的营业时间、地点的限制都被打破,故选C。
4.明太祖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这反映了明初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A.工商皆本B.重农抑商
C.轻徭薄赋D.重商贱农
考点: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B
试题解析:依据材料文字“厚本抑末”可知,明初实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统治者采取这种措施其实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保证赋役和地租征收,维护封建统治。
故选B。
5.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
A.地中海转移到了非洲东海岸B.地中海转移到了太平洋沿岸
C.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D.波罗的海转移到地中海地区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答案:C
试题解析:新航路开辟前,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商路和贸易的中心在地中海;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英国等国大力拓展海外市场,海洋的地位日益上升,而这些国家都处于大西洋沿岸,有着天然的海洋优势,所以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选C。
6.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主要通过打败哪三个国家实现的()
A.西班牙、法国、葡萄牙B.荷兰、德国、法国
C.西班牙、荷兰、美国D.西班牙、荷兰、法国
考点: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答案:D
试题解析: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使其丧失海上霸权地位;17世纪,经过三次英荷战争后,英国打败荷兰,使其丧失海上优势;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号称“日不落”帝国,故选D。
7.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考点:工业革命
答案:B
试题解析:汽车、电灯、电话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选B。
8.下列有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B.打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
C.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攫取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提供了便利
D.开始打破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
考点:工业革命
答案:D
试题解析:A项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原因;BC两项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影响,表述都正确,但都不符合题意,ABC三项均排除。
新航路开辟开始打破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D项表述错,故选D。
9.洋务运动中,兴办民用工业的目的是()
A.发展资本主义B.解决军事工业资金不足等困难
C.推销民用产品,占领国内市场D.为了进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答案:B
试题解析: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资金、原料、燃料、交通运输等,于是,洋务派在“求富”的口号下开办民用工业,故选B。
10.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是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
B.帝国主义列强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反对“二十一条”,抵制日货
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答案:C
试题解析:材料信息显示的时间是1936年,应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取得较快发展的原因之一是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项正确;ABD 三项的时间都与题干不符,均排除,故选C。
11.下列关于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大成就评述,不正确的是()
A.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B.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D.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答案:D
试题解析:我国的“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仅仅是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并没有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工业国,D项评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12.“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这首新中国的民歌创作的背景最可能是在()
A.一五计划期间B.大跃进期间
C.文革期间D.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答案:B
试题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苦战十五年”就能“赶上英国”的目标,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规律,体现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急于求成的错误倾向,这与大跃进时期的时代特征相符,故选B。
1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该目标确立于()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C
试题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决策;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都不符合题意,ABD三项均排除。
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C。
1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是()
A.香港、珠海、海南、汕头B.深圳、珠海、香港、厦门
C.深圳、珠海、汕头、厦门D.深圳、汕头、香港、海南
考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答案:C
试题解析:1980年国务院决定并在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是1988年设立的,故选C。
15.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
A.淞沪铁路B.唐胥铁路
C.京张铁路D.京汉铁路
考点: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答案:B
试题解析:1881年,我国第一条自建铁路——唐胥铁路开始铺轨,起自唐山,止于胥各庄(今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现为北京至沈阳铁路的一段。
故选B。
16.我国电视业诞生的标志是()
A.拍摄《定军山》B.北京电视台试播
C.中国网络电视台试播D.中央电视台试播
考点:大众传媒的发展
答案:B
试题解析:《定军山》是我国第一部电影,与电视无关,A项排除。
BCD三项中最早的是B 项1958年北京电视台试播,这是我国电视业开始的标志,故选B。
17.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B.贫富分化
C.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D.股票投机活动
考点: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答案:A
试题解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故选A。
18.“我向你们、也向我自己发誓:一定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A.国家干预经济B.采用“自由放任”的政策
C.建立“福利国家”D.遏制法西斯势力
考点:罗斯福新政
答案:A
试题解析:罗斯福新政是在面临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全面来临的时代,在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即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一次自我调节,故选A。
19.阅读《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表》,表中出现的变化和影响,主要是()
A.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B.普遍实行国家福利政策,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
C.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使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D.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答案:D
试题解析: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滞胀”状态。
A项“经济的高速发展”说法错误;而且此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在缩减国家福利,B项说法也错误,AB两项均排除。
材料不能反映“高科技产业”的发展,C项排除。
通过对图表数据的观察和分析可知,第三产业在整个国家经济中所占比例最高,说明此时期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比较快,故选D。
20.有人说:1918 年苏维埃俄国的一位市民用100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100斤粮食。
以下对此事的判断及分析正确的是()
A.不可信。
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
B.不可信。
当时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C.不可信。
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人们只能去卖
D.不可信。
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答案:B
试题解析:1918年苏维埃俄国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内容之一是“取消一切贸易”,所以材料中的买卖粮食的现象不可能发生,故选B。
21.斯大林执政时期,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采取的经济发展方针是()A.优先发展农业B.优先发展轻工业
C.优先发展重工业D.优先发展商业
考点:斯大林模式
答案:C
试题解析:斯大林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故选C。
22.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来看,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的理解和尊敬。
”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
B.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D.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
考点: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答案:D
试题解析:赫鲁晓夫的改革只是对斯大林模式(苏联原有模式)的小修小补(局部调整),没有冲破斯大林模式(苏联原有模式),也就不可能打破单一的公有制,更不会抛弃以计划经济为主导,所以ABD三项都不符合史实,均排除。
依据材料文字“一半是失败”“另一半是成功”可知,赫鲁晓夫的改革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故选D。
23.“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仿佛听见了一声巨响,并且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从此后被分裂为15块碎片。
”这句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A.1989年B.1991年C.1999年D.2001年
考点: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答案:B
试题解析:依据材料文字“耸立了69年”可知时间是1991年,“彻底倒塌”“被分裂为15块碎片”是指前苏联的解体,故选B。
24.下列关于闭关政策表述错误的是()
A.闭关政策是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闭关政策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闭关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D.闭关政策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考点: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A
试题解析:古代中国的闭关政策并不是禁绝中国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A项表述错误,但符合题意;B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CD两项是古代中国实行闭关政策的消极影响,表述都正确,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故选A。
25.影响中国近现代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有()
①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②新文化运动
③新中国的成立
④改革开放
⑤外来文化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
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答案:A
试题解析:影响中国近现代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既有内因也有外因,①②③④是内因,⑤是外因,故选A。
26.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冶矿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考点: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C
试题解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题干中的“近代”一词,“近代”是指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其表现在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是用大机器进行生产,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关系是雇佣关系。
C项说明苏州丝织业出现了雇佣关系,这种生产方式具备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故选C。
27.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
均田制的目的是()A.抵制土地兼并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D.稳定个体小农
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答案:C
试题解析:均田制是国家把掌握的大量无主荒地分给农民耕种并由农民承担相应的赋税和徭役。
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均田制规定子女到一定年龄就必须结婚、分家,这样“户”的数量就会增加;同时,“户”又是缴纳赋税的依据之一,从而保证国家赋税和徭役的征收,维护封建统治,故选C。
28.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和黄金(Gold)。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对黄金的狂热追逐
②向海外传播基督教
③开发土地资源
④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答案:C
试题解析:此题要充分理解三个“G”,上帝(God)是指向海外传播基督教;荣誉(Glory)是指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金(Gold)是对黄金的狂热追逐,开发土地资源与三个“G”无关,所以①②④表述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故选C。
29.近年洋货骤赢,土货骤绌,中国每岁耗银至三四千万两,则以洋布、洋纱畅销故也。
盖其物出自机器,洁白匀细,工者价廉。
华民皆乐购用,而中国之织妇机女束手坐困者,奚啻千百万人?
材料中的“而中国之织妇机女束手坐困者,奚啻千百万人”的本质问题是()
A.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自然经济解体
B.中国的民族工业遭到外国资本的侵略
C.中国的棉纺织业受到沉重打击
D.中国的专业性劳动力进一步扩大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答案:A
试题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外国洋货物美价廉,中国的“土货”因无销路而致使“织妇机女束手坐困”,“千百万人”说明数量很多,即大量手工业者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选A。
30.“几家早期的民族资本纱厂,包括上海的华新、裕源和裕通、宁波的通久源、无锡的广勤等都和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有密切关系,广勤纱厂创办人杨宗瀚曾主持过上海机器织布局。
……广州民族机器工业中的技术元老陈桃川,便是洋务企业广州机器局的工人出身。
”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洋务企业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洋务企业为民族企业培养了管理和技术人才
C.民族企业普遍存在官商勾结现象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诞生在东南沿海地区
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答案:C
试题解析:依据材料文字“几家早期的民族资本纱厂”“都和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有密切关系”可知,A项表述正确;依据材料信息杨宗澜“曾主持过”洋务企业,陈桃川曾是洋务企业的工人可知,B项表述正确;材料信息反映了民族资本纱厂的地点在上海、宁波、无锡等地,D项表述正确,但AB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官商勾结现象”,C项表述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C。
31.以下言论出自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其中最能体现其“新政”实质的是()
A.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B.现在就行动起来……我愿意提供这样的领导
C.竭尽一切努力通过国际经济调整来恢复同世界各地的贸易
D.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共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
考点:罗斯福新政
答案:D
试题解析:材料文字“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是国家干预经济的表现,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改革,即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政府力量干预经济,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故选D
32.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写道:“为了调节消费倾向和投资诱导,使之互相适应,政府机能必须扩大。
……因为它不仅是避免现行经济形态全部毁灭唯一可行的办法,而且也是个人积极性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必要条件。
”上述理论的提出()
A.表明美国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政策
B.促进了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C.指导西方国家走出了经济滞涨的局面
D.强调了政府要充当“守夜人”的角色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答案:B
试题解析:凯恩斯是英国经济学家,A项表述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凯恩斯主义,即通过政府加强对经济的“调节”,这与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的特征不谋而合,都有利于缓解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而且都促进了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项表述正确。
西方国家20世纪70年代出现“滞胀”局面时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取措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与题意正好相反,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错误。
D项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体现,表述错误。
故选B
33.《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
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D.普京执政时期
考点: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答案:C
试题解析:由材料文字“俄国”“走向资本主义”可知,当时的“几篇新闻评论”评论的是苏联的解体。
由于西方的和平演变(援助)、内部改革的失误等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失败导致苏联走向解体,故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
本试卷第二部分共有3道试题。
二、解答题(共3小题)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1)从材料一所给的图示中,请回答:我国传统经济的基本形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它在鸦片战争后开始瓦解的原因。
(2)从材料二所给的图示中,请回答:近代民族企业诞生于什么时候?
(3)根据材料二判断,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什么时候?并回答该时期民族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至少写出三个原因)
(4)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到20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答案:(1)基本形式: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生产相结合(男耕女织)原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2)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3)黄金时期:1912—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国初年)原因:①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扫除一些障碍②南京临时政府推行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政策;③一战期间,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④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⑤实业救国的推动(4)原因: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对图表的读取能力,要求从原始材料中获得更多的、有效的信息,并进行分析、综合,之后用简明的语言整理概括。
第(1)问,材料一《农民耕作图》和《古代中国农村的家庭纺织》反映了我国传统经济的基本形式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第(2)问,依据材料二所给的图示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第(3)问,依据材料二所给的图示可知,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一个短暂的黄金时期。
联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史实,从国内、国际两方面分析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原因。
第(4)问,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
但战争结束后欧洲列强又卷土重来,20世纪20年代中期,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蒸汽动力在希腊化时代的埃及已为人们所知道,却仅被用于开关庙宇的大门。
不过,在英国,为了从矿井里抽水和转动新机械的机轮,急需有一种新的动力。
这种需要引起了一系列发明和改进……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蒸汽机能够提供巨大的动力,资本家可以用一台蒸汽机推动许多台机器,雇用更多的工人,组织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工厂制度兴起,工业城市也开始逐渐形成。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材料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的以蒸汽为动力的“一系列发明和改进”中,有哪些新的交通工具(请举两例)?工业革命时期,对蒸汽机的改良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是谁?
(2)综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出现了哪些新特点?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考点:工业革命
答案:(1)火车(或蒸汽机车);轮船(或汽船);瓦特(2)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工厂制度兴起;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等;环境污染(3)重工业为主;科学和技术开始结合;多国同时开始;产生垄断组织。
(4)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技进步适应社会需要;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等。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工业革命。
第(1)问,第一小问,第一次工业革命交通方面的任意两个例子即可。
第二小问,蒸汽机的改良者——瓦特。
第(2)问,蒸汽机及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这一问可以稍有发挥。
第(3)问,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明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自然科学技术同工业生产的关系紧密地结合起来;工业革命最先在英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在多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展开;有的国家则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第(4)问是开放式问题,主要考查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主要考查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运用已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历史问题能力。
可以借鉴政治学科的辩证分析法进行论述,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世纪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1933年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1936年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1944年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1947年关贸总协定签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