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社会思潮的多元化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看待社会思潮的多元化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油气0702班郭子航
“乱花渐欲迷人眼”。

在改革开放潮翻云涌,社会思想文化日趋多样、多元、多变的新形势下,怎样看待社会意识多样化与指导思想一元化的关系,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会不会影响社会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怎样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想文化?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万紫千红总是春”,社会意识多样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指导思想可以搞多元化社会意识是社会思想文化及精神生活的统称,是一定社会发展状态的反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我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出现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与之相适应,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社会思想文化呈现出多样、多元、多变的特点。

“物之不齐,物之性也”。

社会思想文化多样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主、竞争、效率、平等、宽容和民主法治意识,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推动思想文化创新发展,满足人们的多层次精神需要。

可以说多样化是思想文化的生命和活力所在,是一个社会文明、和谐、进步、繁荣的体现。

然而,社会意识的多样化是否意味着指导思想可以搞多元化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首先要看到,社会意识的多样化与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是不同层次的问题。

一个是指现实生活中各种思想文化存在的状态,一个是指一定社会占“指导”地位的思想是什么。

社会思想的多样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并不等于这个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思想可以多元;各种各样的文化形态不是平分秋色的,社会意识多样化更加需要正确的思想导向。

多样化与有序化是统一的整体,多样化要以有序化为前提。

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的多样化,必须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既要允许价值追求的多元化,也要坚持社会价值导向的一元化。

正如一曲美妙的音乐虽然需要不同的音符来表达,但多样的音符只有统一于共同的主旋律,才能奏出和谐的乐章。

如果一个社会缺乏统一的价值导向,或者这种导向很乏力,我们在思想上就会失去“主心骨”,就会使个体的价值取向偏离社会价值导向而各行其是,从而造成社会运转陷入无序或混乱,社会发展就更谈不上了。

从现实生活看,多样化的社会精神生活存在着极为复杂的情况,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其中正确与错误、进步与落后、积极与消极相互杂陈,“历史虚无主义”等一些错误的思想观点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也在滋长,多元价值观的冲突导致道德失范现象蔓延,特别是在发达国家优厚的物质条件光环下,使一些腐朽反动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具有更多迷惑人的假象。

这就需要我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
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意识形态。

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指导思想是一个社会的基本价值,是社会意识的“纲”和“魂”,它一旦被否定或发生根本改变,就会对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构成颠覆性威胁。

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是中国历史发展得出的必然结论,是实践的选择、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实践表明,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国,形势越是纷繁复杂,社会意识越是多样化,越需要在根本问题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这是保证国家稳定,社会发展的思想基础。

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缺乏共同的价值追求,国家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发展就会面临严重障碍,社会和谐就会失去根基,甚至导致社会动荡、民族分裂、国家解体。

在这个问题上,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那种用社会意识多样化否认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地位的认识是肤浅的,也是极其错误的。

“一花引来百花开”,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不会影响社会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

“元”通常用来表示世界的本原、社会的本质和事物的主体。

“道不欲杂”。

坚持指导思想不搞多元化,并不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发明。

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国家、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指导思想、理想信念、意识形态都是一元的,这是社会保持稳定、协调发展的基本前提、客观要求,也是人类社会自阶级产生以来一直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和普遍规律。

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经济上、政治上的统治,总是竭力维护和发展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不同经济基础和不同社会性质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指导思想。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都有自身的主流意识形态。

尽管当代西方国家意识形态领域里各种观点、理论、学说杂然纷呈,但占统治地位的依然是作为资本主义私有制为核心的社会关系反映的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而且西方国家还运用各种手段(包括暴力)搞意识形态输出,力图用资本主义的价值观统一世界。

因此,社会主义社会指导思想也必然是一元的。

强调指导思想一元化,会不会影响社会思想文化繁荣发展呢?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汲取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的精华之后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开放的科学体系。

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结合起来,汲取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精髓基础上形成的。

马克思主义要不断向前发展,就必须研究、吸收、借鉴各种新的思想文化成果。

永远向世界优秀文化开放,以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特有的理论品质。

因此,它不会拒绝思想文化多样化,更不会消除自身赖以发展的多样化的文化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不断地借鉴、吸收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创造出来的优秀文化成果,人们的思想意识不断获得新的解放,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
彩,人们的精神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生动活泼。

这是每一个不带偏见的人都不会否认的客观事实。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仅不会导致“我花开后百花杀”,而且还会“一花引来百花开”,促进社会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作为科学上的“显微镜”和“望远镜”,它能够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探索和揭示科学真理,创新和发展思想文化,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同时,马克思主义还是科学的价值观,能够为我们判断是非、分清曲直、明辨善恶提供基本价值尺度。

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繁荣有着明确的价值判断。

毫无原则、不分良莠地对待一切思想文化现象和观念,将是对平庸、媚俗甚至恶俗的、有害的思想文化的放纵,也是对高雅的、健康的思想文化的侵害。

而把丑陋的与美好的、邪恶的与正义的、污浊的与圣洁的同视,将会失去思想文化上的灵魂,并因失去了思想文化的根本价值意味而使思想文化发展的生命力趋于衰竭,反而不利于思想文化的真正繁荣。

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与提倡多样化的有机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既可以防止思想僵化,又可以防止各种腐朽和错误思潮的泛滥,从而真正形成一种既有统一意志又生动活泼的和谐局面。

“数点梅花天地春”,提高用当代马克思主义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想文化的能力意识形态是国家政治安全的灵魂。

社会意识多样化,给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创新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带来新挑战。

为此,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创造力,提高用当代马克思主义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想文化的能力,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

正确处理指导思想一元化与社会意识多样化的关系,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中推进“一元化指导”与“多样化兼容”的和谐发展。

在这个问题上,应当注意克服两种倾向:一是在强调指导思想“一元化”的时候,忽视甚至抹杀思想文化的多样性;二是在强调“多样化”的时候,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思潮不断产生和涌入。

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一元”与“多样”的关系,不能因为社会意识的多样化,而反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也不能因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否定社会意识的多样化。

我们强调“一元”的“指导地位”,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体现在对不同思想文化的开放兼容,体现在以“一元化”的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既唱响主旋律,又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文化需求。

与时俱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实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统一。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双重任务,对外要防范“西化”、“分化”,对内要防止社会思潮多样化对主流意识形态和基本价值
观的淡化和冲击。

为此,就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的坚持与发展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着眼于汲取多样化社会思想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进程。

要了解群众心理变化的特点和趋势,做到尽可能用通俗的语言解开群众思想上的困惑,把倡导的思想和精神体现在各项具体政策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