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的药用、食用、市场分析及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芍药的药用、食用、市场分析及栽培技术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系毛茛科植物。

根供药用,栽培品种的根刮去栓皮者称为白芍,野生品种的根不去栓皮者称为赤芍。

卫法监发(2002)51号文件《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将白芍、赤芍列为保健食品。

芍药又名毫芍、杭芍、川芍、赤芍等。

芍药分为药用和观赏两大类型,观赏芍药花冠为重瓣,有多种颜色和形态。

药用芍药花冠多为单瓣、白色。

白芍主产于安徽、浙江、四川、山东等地。

(一)药用、食用及其市场分析
1.成分
白芍的主要成分为芍药苷,还含有芍药花苷、牡丹酚、白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羟基芍药苷、芍药吉酮等,另含苯甲酸(约1%)、β-谷甾醇、没食子鞣质、挥发油、胡萝卜苷、蔗糖等。

赤芍含芍药苷3.5%~8%、苯甲酸约1%、鞣质约12.6%,另含微量的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羟基芍药苷等。

2.药用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等功效,主治肝阳不足引起的头晕、头痛、耳鸣、烦躁、胸胁疼痛、阴虚血热失血、盗汗、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及高血压等症。

最近研究发现,白芍与人参均有抗应激、抗疲劳、镇静、增进学习和记忆能力、调节神经内分泌活动、抗辐射、抗肝毒性、抗炎等作用,而白芍在镇静、治疗乙型肝炎、改善睡眠等方面功效优于人参。

赤芍味苦,性微寒,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主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跌打损伤、痈肿疮疡。

3.食用
白芍、赤芍可作为保健食品的原料,亦可制作保健茶肴。

4.市场分析
白芍为常用的大宗药材。

白芍市场几经波折,前些年走势不畅,严重挫伤了药农的积极性。

近几年市价平稳,加上越南、日本客商采购,白芍价格上涨。

结合城镇绿化和庭院观赏需要,适当发展芍药栽培是有利可图的。

(二)植物形态
芍药系多年生草本植物,高60~100厘米。

根粗肥,圆柱形或圆锥形,外皮褐色,断面白色或微带粉红色。

茎丛生直立,紫色或青紫色至绿色,光滑无毛。

叶互生,具长柄,茎下部叶为2回3出复叶;小叶3~5片,长椭圆形至披针形,全缘;春季萌发的茎叶为紫红色,后渐变为绿色。

花大,顶生或腋生,白色或粉红色,栽培多为重瓣。

果、种子黑褐色。

花期4~5月,果期5~8月。

(三)生态习性
芍药喜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中等的环境。

耐寒性强,在-2℃气温下能露地越冬。

耐热,在42℃高温下能越夏。

喜湿润,但怕涝,水淹6小时以上便全株枯死。

要求土层较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在中性、微碱性的沙壤土或壤土上生长良好。

忌连作。

芍药为多年生宿根植物,早春2~3月露芽出苗,4~6月为生长盛期;秋季枯萎进入休眠期,此时有效成分芍药苷含量最高。

若无性繁殖连续栽培5年,其根空心,失去药用价值。

(四)栽培技术
1. 选地整地
宜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夹沙土种植。

安徽省亳州市多选用耕作性能良好及肥沃疏松的沙、淤土二合土种植,生长发育良好,产量较高。

前作收获后,将土地深翻
40厘米以上,经多次翻耕,整细耙平,施足基肥。

播前再浅耕1次,整平后做成宽1.3米的高畦,畦沟宽30厘米,深20厘米,四周开好排水沟。

2.繁殖方法
(1)芽头繁殖:即利用芍药根上掰下的芽头,进行种植。

①选择种芽:秋季采挖芍药根时,先将芽头下的粗根全部切下供药用,把留下的芍头(即红色芽头)作繁殖材料。

将芍头按大小及自然生长形状,切开分成小块,每块应带有粗壮芽头2~3个,厚2厘米。

如过薄,养分不足,生长不良;过厚,主根不壮,多分叉。

最好随切随栽。

暂时不栽的不要切开分块,将整个芍芽沙藏备用。

②种芽贮藏:选择地势较高燥的平地,开挖宽70厘米、深20厘米的坑,长度视芍芽数量而定。

坑底整平,先铺6厘米厚的细沙,将芽头向上,每排放一层芍芽,覆盖一层厚6~10厘米的细沙,芽头稍露出土面,以便检查。

期间经常检查,土壤始终保持足够湿度,干旱时可洒水湿润,但要防止芽头霉烂与干缩。

③栽种:宜于8月上旬至9月下旬栽种。

如过迟,芍芽已发出新根,而气温逐渐下降,栽种后发很慢,影响次年生长,且产量低。

应在酷暑过后立即栽种。

栽种前,将芍芽按大小分级,分别下种,有利于出苗整齐,产量亦高。

栽时按株行距40厘米X60厘米挖穴栽种,穴深12厘米,直径20厘米。

先挖松底土,施入腐熟厩肥或火土灰,与底土拌匀,厚5~7厘米。

每穴栽入芍芽1~2个,芽头朝上,摆于正中。

边覆土边固定芍芽。

深度以芽头入土3~5厘米为宜。

覆盖熏土并浇施稀薄人畜粪水,最后盖土稍高出畦面,使呈馒头状小丘,以利越冬。

主产区安徽省亳州市的药农,采用翻松畦沟土,培垄防寒的越冬措施,次年3月上旬,于芍芽萌发前将壅土耙开整平。

每667平方米需栽种芍芽100~150千克。

收获1平方米芍药根的芽头,可供栽植3~5平方米地。

(2)种子繁殖:8月上旬种子成熟,采下后立即播种。

暂时不播种的,要与3倍的湿沙混拌贮藏至秋季播种。

种子一经干燥,发芽率大为降低,甚至不发芽。

条播,按行距20厘米,开挖深5厘米的浅沟,将种子均匀地播入沟内,覆土与畦面齐平。

播后加强苗床管理,培育2~3年后定植。

每667平方米用种量20千克。

3.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栽后次年早春土壤解冻后,开始中耕除草。

尤其是1~2年生幼苗,要勤除草,见草就除,避免草荒。

第三年中耕除草3次,第一次于春季齐苗后,第二次于夏季杂草大量滋生时,第三次于秋季倒苗后。

第四年中耕除草2次,第一次于春季齐苗后,第二次于夏季杂草滋生时,除尽杂草。

中耕宜浅,不要伤根。

(2)追肥:芍药喜肥,除施足基肥外,栽后次年开始,每年追肥3~4次。

第一次于3月结合中耕除草,每667平方米施入人畜粪水1200~1500千克;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别于5月和7月生长旺盛期,每667平方米施入人畜粪水1500~2000千克,加饼肥20千克;第四次在11~12月,每667平方米施入人畜粪水2000千克。

第三年追肥3次,第一次于3月齐苗后每667平方米施入人畜粪水1500千克,加过磷酸钙25千克;第二次在9月,每667平方米施入人畜粪水1500千克,加饼肥25千克;第三次于11~12月重施1次“腊肥”,即每667平方米施入人畜粪水2000千克,加过磷酸钙30千克。

第四年追肥只需在春季齐苗后追施1次,每667平方米施入人畜粪水2000千克。

此外,从次年开始,每年5~6月生长旺盛期和开花期需肥量较大,可采用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作根外追肥,增产效果显著。

(3)培土与“亮根”:10月下旬,在离地面6~9厘米处剪去枝叶,并于根际培土15厘米厚,以保护芍芽越冬。

主产区安徽省亳州市的药农常在栽后次年春季把根部土壤扒开,使根部露出一半,晾晒5~7天,让须根晒至萎蔫,使养分集中于主根生长,俗称“亮根”,然后覆土壅根。

(4)摘花蕾:除了留种地外,次年出蕾时,摘去全部花蕾,使养分集中于根部生长,有利于增产。

绿化观赏用的芍药可适量采摘花蕾,留下部分花蕾开花,以供观赏。

4.病虫害防治
(1)灰霉病:为害叶、茎、花部。

叶片感病后,先从下部叶片的叶尖开始出现圆形或淡褐色的病斑,上有不规则的轮纹,后长出灰色霉状物。

茎上病斑褐色,菱形,造成茎部腐烂。

花发病后使花瓣变褐色腐烂。

防治方法:①合理密植,株间要通风透光;②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③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800~110倍液,或40%乙磷铝250倍液。

(2)叶斑病:又称为轮纹病。

叶片发病,初为褐色圆斑,后扩展为具同心轮纹状的病斑。

在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黑绿色霉状物,最后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①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可提高抗病力;②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50%托布津1000倍液。

梅雨季节喷药1次,9月上旬和9月中旬各喷药1次。

(3)锈病:5月上旬发生。

初期叶背出现黄色颗粒状夏孢子堆,后期叶面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灰褐色病斑,背面出现刺毛状冬孢子。

被害茎叶弯曲、皱缩,植株生长不良。

防治方法:①芍药地周围不要栽松柏类树木,以免成为转主寄主;②发病初期喷施25%粉锈宁,或65%代森锌500倍液。

(4)软腐病:病原菌从种芽切口处侵入,芍药根条最初出现水渍状褐色病斑,后变为黑褐色,使根部变软。

病部生有灰白色绒毛,严重时根条干缩、僵化。

防治方法:①贮藏芍药芽的沙土用3%新洁尔灭溶液消毒,消毒后的沙土含水量以手握能成团,松开即散为度,含水量不宜过大。

贮藏地点应通风干燥;②芍芽贮藏前用3%新洁尔灭溶液消毒。

(5)害虫:蛴螬、小地老虎、蚂蚁等,按常规方法防治。

(五)采收加工
1.采收
芍药栽植后3~4年采收为好。

安徽省亳芍大多在栽植后第四年收获。

8月上旬至9月中旬为采收适期。

选择晴天,小心挖取全根,抖去泥土,保留芍芽作种,切下芍根供加工药用。

2.加工
将芍根分成大、中、小三级,分别放入沸水中煮5~15分钟,上下翻动。

待芍根表皮发白,逸出香气,用竹签轻轻地就能插进时表明已煮透。

迅即捞起,投入冷水中浸泡,用竹刀刮去褐色表皮(亦可不去外皮)。

最后,将芍根切齐,按粗细分别暴晒,以多晾干少暴晒为原则。

暴晒后外干内湿,易霉变。

一般早上暴晒,中午晾干,下午3时后再晒,晚上堆放于室内用麻袋覆盖,使其“发汗”,让芍根内部水汽外渗,次日早上再晒。

如此反复几天,直至里外干透为止。

质量以条粗长、坚实、切口整齐、色鲜者为佳。

每667平方米可产鲜芍根700~800千克,折干率为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