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改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课改心得体会
小学课改心得体会
小学课改心得体会1
今天,带着学习的心态认真阅读了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xx年版)》,对比了两个课程标准的区别,让我收获良多。
新课标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优化学校育人蓝图。
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为此20x x版课标专门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并作了描述,帮助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切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动,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数学核心素养被表述为“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要“听数学”为“做数学”。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受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验自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自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些结论,不需要老师教,学生在自己操作、实践的过程中,逐渐感悟到并且得到这样的结论,这样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也正是20x x版课标所体现的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学习数学的最终于目的是应用,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生产实践,所以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整理相应的数学内容,像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内容,就教学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让生活中学生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能力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便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以识到数学的实用性。
小学课改心得体会2
我有幸成为了县小学数学课改中心组低年段成员。刚开始以为只是挂个名,而后参加了中心组的第一次活动才知道,担任这份工作,我要从零开始。中心组的活动方式主要是以网络教研为平台,通过网上集体备课,参与式评课,写教学反思和听课后记等方式进行。这些在课改中出现的新词语,虽然以前在教材培训时也听过,但在我们村小,老师们都没有重视写教学反思和听课后记,更何况现在还要在网上交流,对我而言是一个新学习的开始。
我在申请博客加入圈子时得到了组员杨宓的热心帮助,虽说当时由于网络原因没有申请成功,但还是非常感谢她。学校里没有互联网,网上的“读书沙龙”和“精品课堂”学习活动没能参与,有些遗憾,但有幸在课堂观察中分享了黄其凤老师《比的应用》的教学风格。从她的教学中我知道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努力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开放解题的策略,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在主题研讨活动中,陈盛志和韦玉华老师展示了二年级数学广角的精彩课堂,他们的教学都能做到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给学生创造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引导学生学会有发现问题的愿望,注重联系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熟悉的事物和活动来帮助有效教学,课堂体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反过来为生活服务。
参加柳州市第十八届小学数学委员会年会的收获可不小,我想要挑战自我,不断地完善,就要像“鹰的重生”故事里的鹰一样做好蜕变重生的艰难准备,让自己的教学技能得到不断提升。在今日话题: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的学术报告中,我对教材、学生、课堂有了更深的认识,上好一节课要做的课前准备工作可不少,教师不
但要引导学生获取知识,还要以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学生,要读懂的方面可真广,林慧慧老师以“鹰的重生”为序曲作为这个学术报告的'开场真的很贴切。六县四城区的参赛选手展示的同课异构精品课堂让我大开眼界,她们熟练驾驭课堂、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收放自如,如行云流水的行课都是我望尘莫及的。课后观众席的专家和老师们对选手的授课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也是我学习的活材料,印像最深的是获得第一名的郭冬玉,她是这次大赛最后一个上课的选手,丝毫没有浮躁的心理,上课的过程也表现出极好的教学状态,她的课后答辩也是我欣赏的,面对提出极端问题的老师时依然很平静地表达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末了还礼貌平和地说“不知我的回答您满意吗”,她的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值得我学习的。
最后希望中心组的活动开展得越来越好,大家得到学习提升的机会越来越多。
小学课改心得体会3
去到新学校已经一个月了,这个月过得充实而迷茫。充实是因为见识了很多新的教学资源,新的教学理念,感觉大脑被快速填充。迷茫的是在这所学校里,努力敬业的老师太多太多,突然觉得自己是个异类,不像他们一样热爱这个行业,不够充分地去奉献自己,于是会觉得方向把握不准。
在湛江很多家长都是冲着某位老师某个班级而选择A学校,虽然看过全市的中考成绩,对这个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一定的了解,可是当我真正进入这间学校的时候,我才找到其学生优秀的原因在哪里。
首先当然是学生资源的优先选择上。A校有6个双语班,其学生都是通过严格的考试才能进入,绝对不允许有通过关系进入的学生,于是在生源上保证了质优。
其次,也是我认为是最关键的因素,即是教学理念和学校管理上有自己的一套方式。
A学校对老师的要求比较严格,每个学期的期末都会组织全体教师考试,其题型是高考题。而且学校给教师灌输的是不要害怕创新的理念。
我现在所在的班级是初一级,初一级的一个大目标就是新课改,而且是强制性要求每个教师都必须实行新课改,进行高效课堂。
这些年国家一直提倡新课改,可是很多时候这个课改改到一半便没有继续进行下去。包括我,在这三年内的教学当中也没有完全按照新课改的方式进行教学,因为我发觉了在实际的操作当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譬如语文课对语言表达要求严格,教师的语言表达其实会对学生表达能力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初一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不能够达到要求,会不会一堂课下来他们带给学生的会是更糟糕的东西?
其次,进度问题。高效课堂要求将更多的时间教给学生,那么学生必须是训练有素才能很好地把握住课堂的节奏。然而对课堂的把握能力连已经教了一两年的教师都不一定具备,何况是学生,那便意味着课堂上将有大部分的时间会被浪费掉。那不是和高效相违背了吗?譬如我的`第一堂课《春》,原本只需要两节半的课时,我却用了五节,而其他老师也是五到六节的课时。
再次,我们发现高效课堂,我们教师自身都不清楚是要整堂课都采用还是个别环节上采用,我们该如何去将这个高效实施到实际操作上,这也我们教师需要长时间学习实践才能摸索得出来。即我们教师本身也很迷茫。
于是我们将所有的问题都抛给级长,幸好级长给出了让我们满意的答案。他提醒了我们,所有的改革创新都是一个不能着急的过程,初一的学生你不能只是着急地只想把他培养成考试的机器,初一就是给时间你培养的,不要害怕将时间浪费在培训上。其次,我们很庆幸,提倡课改的校长和级长都是课改的先锋人物,他们对高效课堂的理念流程操作已经十分熟悉,他们可以提供我们新教师课堂观摩的机会。于是,我便边摸索边听课学习,希望自己能够先了解清楚高效课堂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更让我放心的是,级长和我们说,一条路总有人走得快,走得慢,在新课改的路上只要我们起步了,走得慢一些是无所谓的。
于是我便安心地在我的两个班级开始了新课改的操作。
我第一个实施的班级是一个典型的平行班。这个班级学生的特点